人類能源發展史——新能源不斷產生,能源危機有所緩解

2020-09-13 地理文化歷史

引言:地球上的能源有哪些可用,它們又來自何方呢?地球上的能源按其來源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地球和其他天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如潮汐能;第二類來自地球的內部,如地熱能和原子核能;第三類來自地球以外,主要是太陽能以及由它產生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生物質能、水能、風能、海洋熱能等等。

縱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伴隨著能源的改進和更替。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認識和徵服自然的歷史。

在能源的利用史上,就其劃時代性革命轉折而言,主要大致經歷了薪柴、煤炭、石油三個能源時期。

人類能源變革歷程

薪柴階段:人類學會用火之後,首先用於燃燒煮食和取暖並使人能在夜間活動。火也被用於煅燒礦石、冶鍊金屬、製造工具,這極大提升了當時人類的生存條件,使人類走向了與其他哺乳類動物完全不同的進化之路。

原始人開始使用薪火

煤炭階段:煤的發現,提供了大量熱能。隨著蒸汽機的發明,機械力開始大規模代替人力,低熱值的木材已經滿足不了巨大的能源需求,煤炭以其高熱值、分布廣的優點成為全球第一大能源。這也隨之帶動了鋼鐵、鐵路、軍事等工業的迅速發展,大大促進了世界工業化進程,煤炭時代所推動的世界經濟發展超過了以往數千年的時間。

瓦特蒸汽機

石油階段:19世紀末,人們發明了以汽油和柴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福特成功製造出世界第一輛量產汽車。這一時期起,石油以其更高熱值、更易運輸等特點,於20世紀60年代取代了煤炭第一能源的地位,成為第三代主體能源。石油作為一種新興燃料不僅直接帶動了汽車、航空、航海、軍工業、重型機械、化工等工業的發展,甚至影響著全球的金融業,人類社會也被飛速推進到現代文明時代。

石油

然而,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社會對能量的需求不可遏止地猛增。人類必須認真對可資利用的各種能源進行「算計」和「籌劃」,既要滿足目前需要,又要考慮長遠的影響和發展。所以,人們一方面研究如何進一步合理、妥善、高效率地開發利用化石燃料和水力等常規能源(也叫傳統能源),比如研究提高能源轉換效率的方法,改善能源開採和利用的方式等等,著重從節流方面想辦法和採取措施;另一方面,人們又上天、入地、下海,四處尋找開源途徑,探索低廉而豐富、又不影響生態環境的很清潔的新能源。

新能源階段:20世紀30年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各類新能源開始投入使用,而化石能源帶來的全球性危機,也進一步加快了新能源技術進步和實際應用速度。長距離輸電技術的突破,使水力發電逐漸形成規模;1951年,美國首次利用核能發電成功;1979年,美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風力發電風車;1992年,日本實現了光伏發電系統同電力公司聯網,光伏、風能、核能以及可燃冰、氫能源等新能源的快速崛起也被稱為第三次能源革命。

可燃冰,在低溫高壓條件下由天然氣(主要為甲烷)與水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外觀像冰,遇火燃燒,所以稱之為&34;。可燃冰蘊藏的天然氣資源潛力巨大。據估算,世界上可燃冰中碳的總量是地球上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中碳總量的兩倍。不僅如此,可燃冰還具有能量密度高的特點,例如,1m3可燃冰可以分解出150~164m3的天然氣,因此,可燃冰被稱為21世紀的替代能源是當之無愧的。

可燃冰

氫能源,一種極其高效的能源,可以通過簡單的電解水就可以獲得,燃燒後無汙染,且十分高效,遠遠超過現在的礦物能源,但是遺憾的是,目前大規模通過水來製取氫還很難實現,人類想要利用氫能源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氫能源

除了氫能源之外,還有一種能源也極其的高效,也有可能成為未來的主流能源,這種能源就是氦3。氦3是一種特別清潔、高效的能源,被很多科學家譽為「完美能源」,但是這種能源在地球上很難得到,但是在地球的衛星月球上卻廣泛存在,估計儲量有100萬噸。按目前的世界能源需求,100噸氦3就能滿足全球的能源所需。按這種算法,足夠人類使用1萬年。當然以現在的科技水平,如何去月球開採氦3和把氦3運輸回來也是一個巨大的難題,但隨著科技的發展,這個難題或許將得到解決。

月球上氦3分布圖

總的來說,隨著世界人口的急劇增加和經濟的不斷發展,能源的消耗持續增長,而化石能源開發利用後不能再生,總量在不斷減少。但從長遠來看,隨著各種新能源不斷湧現,能源危機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相關焦點

  • 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替代
    客觀上隨著傳統能源日益緊缺,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國家採取鼓勵新能源發展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的生產規模和使用範圍正在不斷擴大。2012年《京都議定書》到期後新的溫室氣體減排機制將進一步促進綠色經濟以及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全面進行,新能源將迎來一個發展的黃金年代。  中國政府從政策上積極扶持新能源產業。
  • 人類歷史也是能源利用史
    不是總說能源不夠用嗎,怎麼石油會跌成了白菜價?現在來讀讀理察·羅茲的《能源傳:一部人類生存危機史》,可謂恰逢其時。  羅茲的人生經歷非常勵志:母親在他出生後第二年自殺身亡。父親再婚後,因受到繼母虐待,他和哥哥被收養所收留。
  • 金融危機下的世界能源格局
    新興的工業化國家成為能源需求的增長點  金融危機爆發後,與西方各主要能源消費大國出現消費需求減少的勢頭相反,一些新興的工業化發展中國家卻逐漸加大了對能源的需求,特別是中國和印度。有機構預測,未來幾十年,對能源的最大需求將是中國和印度,這將改變目前世界能源向歐美日地區流動的格局。
  • 新能源車如何分類及新能源汽車發展階段深度解讀?
    新能源汽車如何分類?新能源車發展階段及環保技術如何解讀?貓哥為你展開深入分析:1、交通能源歷史知多少?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兩次交通能源變革都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巨大變化,第一次是發生在18世紀60年代的蒸汽機時代,以煤和蒸汽機引發了工業革命,是歐洲各國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第二次是19世紀70年代,石油和內燃機替代煤和蒸汽機,促成了美國經濟的騰飛,把人類帶入了基於石油的經濟體系和物質繁榮;我們所處的時代正面臨著交通能源的第三次變革,它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的能源危機,將以電力和動力電池替代石油和內燃機
  •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破解能源危機與環境問題的金鑰匙
    2016年11月,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了《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李克強提出,要集中力量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特別是新能源併網技術和儲能、微網技術上取得突破,全面建設「網際網路+」智慧能源,提升電網系統調節能力,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發展先進高效節能技術,搶佔能源科技競爭制高點。
  • 滬粵版九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講解:20.1能源和能源危機
    同學們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稱 為能源嗎?什麼是能源呢?能量:物體能夠對外做功,我們就說這個物體具有能量。(如機械能,光能,內能,化學能,電能等。)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它們燃燒產生能量,因此它們是能源。能源:凡是能產生能量供人類使用的物質資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 發展生物質能源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在各種新能源中,生物質能是唯一可再生的碳源,並能轉化為固態、液態、氣態燃料。生物質能遍布世界各地,每年聚集的生物質能相當於人類消耗的化石能源的20倍,或者說,相當於世界現有人口食物能量的160倍。生物質能源是對相關植物提取和加工後生產出的一種可替代化石能源的燃料性物質。
  • 聯盛新能源何旖莎: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驅動力是什麼?
    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是什麼?創新。而創新離不開性別多樣性。——何旖莎近日,聯盛新能源集團董事長何旖莎接受了德國新能源行業權威雜誌《The Beam Magazine》的獨家專訪,深入地探討了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現狀及挑戰、性別差距等話題。
  • 中國已成能源最大消費國 治理汙染 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勢在必行
    北極星固廢網訊:2017年中國能源消費量佔全球能源消費量的1/3由下圖可以看出,全球能源的消費量除了在2009年經濟危機有所下降外,其餘年份都在不斷上升,在看中國的能源消費情況,即使在2009年全球經濟不景氣時,依然持續上升,且在2009年之後快速增長,2010年之後雖然增速變緩,但仍保持上升的趨勢。
  • 優酷《未來圖鑑》:能源危機不會到來,《瘋狂的麥克斯》不會上演
    我們面臨的不僅是能源枯竭,還有伴生問題煤炭作為大自然贈予人類的禮物,是目前擁有最大自然儲量的資源。我們可以用煤炭來產生電力,用煤炭來取暖、冶金,甚至可以用煤炭來生產水泥。但根據世界煤炭協會的說法,目前世界上煤炭總儲量在1.1萬億噸左右,預計在150年後耗盡。所以,在看似龐大的儲量背後,人類資源的消耗缺口也同樣巨大。
  • 解決人類能源危機新方案!利用量子隧道效應從地表輻射獲取電能!
    導語:人類能源危機的加劇科學家對新的能量來源充滿興趣,無論是核聚變還是太陽能,都將是人類未來的新能源方向。最近,一種利用量子隧道效應的新能源方法倒是很新鮮。近期,一組國外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發電方法:從地表採集能量。
  • 傳統化石能源百年後即將面臨枯竭,核能等新能源前景如何
    隨著人類科技發展的越來越快,我們對於能源的消耗也是越來越大,自19世紀70年代的產業革命以來,化石燃料的消費急劇增大,也帶動了一些化石大國的經濟發展。 目前,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化石能源約佔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86%。大部分電力也依賴於化石能源的生產。
  • 海洋微藻可提取生物柴油,或可緩解能源危機
    齊魯網4月24日訊 根據中科院青島能源所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微藻中可以提取生物柴油,甚至是航空煤油,為未來緩解能源危機提供新方案。而隨著海洋科技高速發展,微藻這種古老的生命體又一次發出耀眼的光芒。中國科學院青島能源所微藻生物技術研究組和單細胞中心經過多年的研究,均成功從微藻中提取出生物柴油。本期《走進深藍》邀請中國科學院青島能源所微藻生物技術研究組負責人劉天中,中國科學院青島能源所單細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魏力兩位嘉賓暢聊微藻在實現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目標中的重要作用。
  • 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區別是什麼
    可再生能源是什麼?很容易解釋,但不能解釋為非常規能源。可再生能源指能夠重複產生的天然能源,即不會隨它本身的轉化或人類的利用而日益減少,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水力發電(大水電和小水電)、地熱能和海洋能。          不能說可再生能源都是新能源。
  • 人類對能源的依賴遠遠超出想像
    □ 卜昌森  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我們對能源的依賴遠遠超出想像。  一次短暫的停電事故都能造成正常生活工作秩序的癱瘓、城市運營的癱瘓。  這還僅僅是電力中斷,難以想像如果全部能源供應中斷,將是一副何等混亂畫面?會導致何種嚴重的後果?  能源是人類社會尤其是近現代社會發展的基礎,對能源利用的不斷進步推動了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能源利用的革命導致了工業革命,最終導致了人類社會的革命。可以說,沒有能源,就沒有現代文明,人類的文明發展史就是一部能源利用的發展史。首先,對火的掌握是古人類從眾多物種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
  • 曾少軍:全球能源發展呈現三大特點
    中國新能源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曾少軍博士認為,當前全球能源發展的特點有三:煤炭行業全面低迷、頁巖氣頂住國際油價下探壓力、新能源產業已逆勢突破拐點並成為全球能源的重要發展方向。全球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實施了新能源扶持政策,其中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比重超過2/3,新能源產業不僅已經成為全球化的產業,並且其多元化的發展格局正在逐步深化和發展,未來新能源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將佔據更加重要的地位。大力發展新能源,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當前全球能源發展的特點之一:煤炭行業全面低迷。目前,導致煤炭行業深陷困境的兩個原因:來自中國的需求下降和美元走強。
  • 中國能源發展往何處去
    中國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基本形成了煤、油、氣、電、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生產體系。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表示,中國將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推進能源消費方式變革,構建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深化能源體制改革,持續推進能源領域國際合作,中國能源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 這個巨大能源就在身邊,為何科學家不去開採?要去開採化石能源
    將全球生態優化,全球使用清潔能源,是我們共同的願望!我們從中學時代,就已知曉光合作用的原理。我們今天一直都在談論二氧化碳是有害的溫室氣體。如今,隨著地球人口的不斷增加,我們一直擔憂能源危機,糧食危機何時出現。或許未來,你就不用擔心了,利用二氧化碳就可以解決問題!
  • 可再生能源及氫能發展的能源安全戰略考量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能源安全問題將進一步成為制約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並將演變為政治、經濟和公共決策的最嚴峻挑戰之一。如何直面越來越緊迫的能源安全問題,如何開發利用替代能源,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和社會各界特別關注的焦點。
  •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的若干問題
    上世紀70年代先後爆發的兩次石油危機,引發了人們對未來化石能源短缺的憂慮,加上環境問題日益受到公眾的重視,可持續發展思想迅速成為國際社會共識,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開始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從而開啟了人類利用現代科技規模化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第一次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