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成能源最大消費國 治理汙染 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勢在必行

2020-11-30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固廢網訊:2017年中國能源消費量佔全球能源消費量的1/3

由下圖可以看出,全球能源的消費量除了在2009年經濟危機有所下降外,其餘年份都在不斷上升,在看中國的能源消費情況,即使在2009年全球經濟不景氣時,依然持續上升,且在2009年之後快速增長,2010年之後雖然增速變緩,但仍保持上升的趨勢。2017年已經達到44.86億噸標準煤,約為全球能源消費總量的三分之一。眾所周知,中國現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發展中國家,世界上20%的財富在向中國轉移,可這是什麼做出的貢獻?從北京的霧霾可以知道,從海洋的汙染可以知道,從全球變暖的氣候可以知道,那就是能源。從產業來看,工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工業發展來勢較好,能源消耗隨之增加。

由下圖可以看出,2017年我國能源消費中,煤炭佔比64%,石油佔比19.4%,兩者已經接近80%,可見,我國在能源使用中,不可再生能源佔比過大,排放汙染物可想而知。

中國能源排放物汙染嚴重環境,各種後果令人擔憂

煤炭燃燒是我國生態環境破壞的最大汙染源,由於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佔有很大比重,煤煙型汙染是我國生態環境破壞的首要因素。首先,全球變暖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人類的生存和健康。其次,每天吸入過多的汙染顆粒,會使癌症的並發率增加。近年來,癌症已經成為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病症。最後,能源排放還會汙染土壤,從而使食品安全成為我們最關注和擔心的問題,因為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治理汙染、保持經濟,新能源利用勢在必行

面對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我們必須開發和利用新型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新能源,即在新技術系統上開發利用的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核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大部分是天然和可再生的,是未來持久能源系統的基礎。自2005年以來,我國政府出臺了很多關於新能源發展的政策,來推動和鼓勵新能源在我國的發展。

在各項政策發布後,新能源行業快速發展,下面我們來看中國新能源的發展情況。2010-2017年,我國新能源累計裝機量呈不斷上漲趨勢,2017年我國新能源累計裝機已經達到305.88GW(新能源累計裝機量由光伏、風電、生物質加總)。目前中國在光伏、風電以及生物質能方面的發展,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各項累計裝機均處於世界前三。

延伸閱讀:

重磅 | 2018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榜單發布!多家生物質發電企業上榜!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全球新能源500強出爐 生物質能企業優勢明顯
    協鑫控股、國電環保、凱迪電力(已更名為「凱迪生態」)、漢能集團等多家中國新能源領袖企業榜上有名。  據了解,「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活動是《中國能源報》與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共同推出的針對新能源行業權威研究評價的大型公益活動。該活動自2011年始,已經成功舉辦四屆。
  • 中國新能源材料平臺
    、對環境有汙染的化石能源,重點開發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潮汐能、地熱能、氫能和核能等。 目前在中國,可以形成產業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電站)、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地熱能等,是可循環利用的清潔能源。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既是整個能源供應系統的有效補充手段,也是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重要措施,是滿足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的最終能源選擇。
  • 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替代
    其中中國和美國分別貢獻10.9億噸和3.5億噸增長,為所有國家中的最大增幅。  可再生能源: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長14.1%,低於10年平均值,但其增量(53億噸油當量)為記錄以來最大增長,佔全球主要能源消費的3.2%。其中風能貢獻了超過一半的可再生能源增長,而太陽能僅貢獻了約18%的增長。
  • 生物質能在潛在能源中的比例漸擴大
    生物質能在潛在能源中的比例漸擴大 來源:中國擬在建項目網 2008-05-04 10:35 生物質能的開發是最具發展前景,且受人們關注最多的新能源開發方式之一。
  • 新能源重點鎖定四大產業 生物質能獨領風騷
    生物質能發電具有成本低等優勢,將成為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一大重點記者日前獲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已進入徵求意見階段,出臺腳步臨近。新能源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未來發展重點鎖定核電、風電、太陽能和生物質能四大產業。
  • 日本治理海洋汙染的啟示
    以上述汙染問題處理為契機,為保護大氣、水質,日本政府於1958年制定了《公共水域水質保全法》和《工廠排汙規製法》,正式拉開了日本全國性治理海洋汙染的序幕。    20世紀60~70年代,日本先後出臺了《水質汙染防治法》、《海洋汙染防治法》和《自然環境保護法》等一系列環保法律,基本形成了海洋環境法規體系,為治理海洋問題打下了良好的法律基礎。與此同時,日本還不斷加強海洋環境管理體制,在特定事業所設立了 "防治公害專職管理者"。
  • 國家力推生物質新能源供熱 能源結構重新洗牌
    在煤改氣、煤改電背景下,國家力推生物質新能源供熱,中國能源結構面臨重新洗牌,「煤改生」將走進百姓生活。  1月20日,中國生物質能聯盟生物質燃料與供熱專委會在漢成立,國家有關部門及中國生物質能源產業聯盟領導、專家等80餘人發起了「加快發展生物質能清潔供熱」倡議,探討了生物質供熱在全國布局的路線圖,為實現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制定的生物質能源發展目標做準備。
  • 生物質能產業現狀及發展前景
    2.3巴西巴西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乙醇生產和消費國。巴西生產乙醇的原料主要是甘蔗,2005/2006年度,甘蔗產量為4.23億噸,其中49.77%用於生產乙醇;乙醇產量約為128.12億公斤,其中50.5%是用於混入汽油的無水乙醇,其餘則是獨自作為替代汽油的含水乙醇。2008/2009年度,巴西乙醇產量達到210.9億公斤。
  • 「降碳」已成大氣汙染治理「牛鼻子」
    但目前,治理正進入相對困難的瓶頸期,越到後期、難度越大。若把現行措施比作『地面攻打』,如今僅僅靠地面力量已經越來越費勁,急需呼叫『空軍』支援,為深度治理大氣汙染提供強有力的推動。」臨近「十三五」末,大氣汙染防治迎來階段性收官,在談及治理現狀時,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如是說。賀克斌口中的「空軍」,是指當下備受關注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
  • 國家能源局:加快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非化石能源開發利用
    每經記者 張懷水北京攝影報導 每經編輯 陳星 12月21日,國新辦就《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現場注意到,在能源安全環境日益複雜的背景下,中國如何平衡能源安全保障與清潔低碳轉型的問題引發關注。
  • 做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引路人
    選擇新型可再生能源,減少環境汙染,成了人們追求的主要目標,而以利用新型秸稈技術為主要方式的生物質能源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近期,針對這個話題,記者採訪了山東省生物質能產業聯盟科技推廣中心主任霍寶民。環保新能源    記者:隨著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開發新能源,改善能源結構,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已日益緊迫,利用現代科技生產生物質能源,實現大規模節能和大幅度減少汙染物排放刻不容緩。
  • 2021-2027年中國霧霾治理行業調研與前景趨勢預測報告
    空氣品質已成為百姓最關注的民生問題之一,霧霾天氣頻發、裝飾裝修和家具造成的室內環境汙染日益加劇,兩大因素催生了以空氣和車內淨化器為代表的室內環保業,正呈現蓬勃的發展勢頭。  霧霾頻繁襲擾,廣大消費者爭先恐後搶購各式各類的空氣淨化器,使得空氣淨化器市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銷售火爆的盛況。
  • 「2020能源轉型論壇暨第十屆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峰會」隆重召開
    》社聯合主辦,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山西呂梁市政府協辦的「2020能源轉型論壇暨第十屆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峰會」在山西太原隆重舉行。目前,能源產業結構更趨合理,化石能源清潔化和非化石能源規模化發展並舉,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已見雛形。
  • 「能源系列報導」不僅只有發電!生物質能產業規模將超6千億
    能源「十四五」各類能源都在做最後的準備和衝刺。生物質能也不例外。作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成員,一直以來發展的勢頭都不及風電、光伏那般高調迅猛。但它卻是僅次於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而位居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第四位的能源類型,在整個能源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
  • 工程院專家杜祥琬:中國需要開發三種綠色能源
    本報記者 何建華報導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最近提出,我國需要開發3種概念的新能源,既綠色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      杜祥琬認為,綠色能源是指低汙染或無汙染的環境友好型能源;可再生能源屬於綠色能源範疇,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可再生,主要包括水能、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則是相對於傳統能源而言的,主要包括核能、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等,而水電發展起步較早,不屬於新能源行列。      據《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了解,杜祥琬最近還提出了綠色能源「新概念」。
  • 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內容是什麼?
    一、發展現狀和面臨形勢(一)發展基礎1、國際發展現狀(1)發展現狀生物質能是世界上重要的新能源,技術成熟,應用廣泛,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能源供需矛盾、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全球繼石油、煤炭、天然氣之後的第四大能源,成為國際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生物質發電。
  • 生物質能的發展之路該如何走?聽聽兩會代表「怎麼說」
    慧聰供熱採暖網  我國生物質能資源豐富,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不僅可解決農民的增收和「三農」問題,還可解決目前中國面臨的能源短缺、環境汙染等重大社會經濟問題。隨著國家對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視,我國的生物質能發展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 生物質能有望成為中巴能源合作黑馬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9日訊(記者施予)能源領域合作是中巴經濟走廊框架下的重中之重,在綠色、碳中和的全球發展趨勢下,未來生物質能將有機會在各能源類型中脫穎而出,為兩國能源合作開闢新的可能。
  • 「十四五」能源電力轉型 非水可再生能源將成主體
    能源電力「十四五」如何轉型發展?未來五年,該以何種途徑保障能源電力供應安全?對此,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分享了自己的觀點。能源行業「三高」問題需重視談及趨勢,首先離不開對現狀的充分認識,如何為「中國能源」畫個像?王志軒描述,我國能源產業整體處於四十八九歲的「壯年期」,體型偏胖、膚色偏黑。
  • 生物質能與太陽能等多種能源協同發電
    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能源。風能、太陽能、水能等能源的穩定性與地質環境息息相關,因此,其不穩定性也大大提高。生物質是有機物質,具有一定能量、養分、機械強度。代表性生物質包括動物糞便、農作物廢棄物、木材、固體廢棄物等[1]。而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國年產農作物秸稈約7億t,列世界之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