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治理垃圾島的啟示
原標題:日本治理垃圾島的啟示 封閉垃圾車在運送垃圾新華社記者馬平攝 11月22日,在日本香川縣豐島,封閉汽車向處理廠運送垃圾。在日本瀨戶內海的諸多島嶼中,有一座以臨海梯田、藝術博物館出名的島嶼——豐島,但同時它曾經被譽為日本的「垃圾島」。1975年至1990年的15年時間裡,日本關西都市地區的92萬多噸工業垃圾被丟棄於此,掩埋深度達20米,並露天焚燒。
-
洛杉磯、倫敦、巴黎等城市治理霧霾與大氣汙染的措施與啟示
經濟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大氣汙染問題,先行工業化國家也曾經歷過,如美國的洛杉磯,英國的倫敦,法國的巴黎,日本的東部沿海工業帶以及德國的魯爾工業區。為治理大氣汙染問題,這些國家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取得了較好的治理效果。為此,我們調研了這些城市在治理大氣汙染方面的舉措和經驗,以期為解決我國的霧霾問題提供參考。
-
海洋環境汙染治理迫在眉睫
在全球環境逐漸惡化的今天,海洋以其71%的面積,在其中佔有很大的比例。而且對於我國來講,近海漁業資源的不斷減少等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海洋汙染造成的。因此,在海洋經濟不斷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支持的同時,海洋環境汙染問題解決也迫在眉睫。
-
日本鋼企與海共生的啟示
日本鋼企與海共生的啟示 2019-07-03 11:19:00 作者:劉萌
-
世界|全球主要海洋國家漁業資源治理經驗及啟示
主要海洋國家對漁業過度捕撈問題的治理歷程與經驗全球主要海洋國家和區域,如美國,挪威等歐洲國際,日本和韓國,在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對所在國/區域採取了近海漁業資源綜合治理,並取得較好成效。挪威與歐盟海洋漁業治理差異在於:挪威在產出控制上,對TAC 制度、配額管理以及廢棄魚獲管理等制度實施時間早於歐盟。(三)日本海洋漁業治理歷程與主要政策2015年日本海洋捕撈總量為345.6萬噸,其中,近海捕撈量佔92%左右,其餘為遠洋漁業產量。
-
用法律手段從源頭治理海洋汙染
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遼寧省政協主席夏德仁就遼寧省海洋經濟的發展情況以及渤海環境保護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他說,必須用法律的手段從源頭治理海洋汙染。 他介紹說,自從2009年國務院批覆了《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之後,遼寧省海洋經濟發展勢頭迅猛。特別是沿海7個城市的經濟增長速度均高於全省的經濟增長速度,而且發展的質量也前所未有,海洋經濟在帶動全省經濟發展上發揮了特有的優勢。
-
經濟參考報:治理各種海洋汙染刻不容緩
海洋汙染不僅是中國面臨的棘手問題,也是關係著人類生存與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重大問題。據報導,從2000年開始,我國海域海水受汙染面積超過了14萬平方公裡,最嚴重的時候超過20萬平方公裡。汙染海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工業發達的大中城市鄰近海域以及河口、海灣等地。
-
加強海洋汙染治理 打贏這場持久戰
其實,在這場汙染危機中,受到威脅的並非只有海洋生物。海洋是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洋流潮汐和大氣運動會驅動著海洋垃圾不斷移動,海洋塑料垃圾中的化學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傳遞給人類。2018年,維也納醫學大學研究團隊首次從人類糞便中檢測出微塑料。因此,海洋汙染治理也是為人類的生存而戰。
-
海洋汙染的特點
由於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汙染與大氣汙染和陸地汙染有很多不同,有其突出的特點:(1)汙染源廣。海洋是地球上地勢最低的區域,它不可能像大氣和江河那樣,通過一次暴雨或一個汛期使汙染得以減輕,甚至消除。一旦汙染物進入海洋後,很難再轉移出去,不能溶解和不易分解的物質在海洋中越積越多,它們可以通過生物的濃縮作用和食物鏈傳遞,對人類造成潛在威脅。
-
關於建議以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為核心治理 海洋噪音汙染……
關於建議以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為核心治理 海洋噪音汙染…… 2018-02-01 16: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渤海海洋環境汙染:現狀、問題、成因、治理 | 構建政府—市場...
渤海地區的海洋環境汙染治理效果不理想,原因在於渤海地區海洋環境汙染治理主體較為單一,權力運行缺乏多維性,同時作為治理主體的市場和公眾未發揮其治理作用。在運用多中心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建立政府、市場、公眾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渤海海洋環境汙染的多中心治理模式,發揮市場在渤海環境治理中資源的基礎配置作用,為公眾提供具體可行的參與制度,為環渤海經濟圈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
[環保微講座]發達國家大氣治理有哪些啟示
[環保微講座]發達國家大氣治理有哪些啟示 原標題: 作者:張遠航(北京大學教授)、王金南(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研究員) 區域重汙染頻發、大氣能見度下降和多數城市空氣品質不達標已成為我國面臨的最嚴重環境問題
-
吳士存:警惕海洋治理的「逆全球化」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吳士存:警惕海洋治理的「逆全球化」本月以來接連爆出的兩個有關海洋汙染與安全的消息,再次讓人感受到全球海洋治理面臨的嚴峻挑戰。先是英國記者出書披露,美軍數十年來在其控制的太平洋各島造成嚴重汙染,汙染源包括放射性廢料、神經性毒劑和橙色落葉劑等化學武器。接著有日媒稱日本政府將在本月底前宣布將福島核廢水排入大洋的決定,雖然最新消息說日本暫緩做出決定,但仍無法打消人們的擔憂。這些國家將海洋公域視為免費垃圾處理廠,嚴重背離讓海洋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資源寶庫和動力源泉的目標。
-
「陸海統籌,保護優先」理念下海洋環境汙染治理新格局
從歷史上看,我國海洋環境治理大約經歷了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新中國成立後到80年代初,這個階段我國對於海洋的開發能力還比較弱,對資源的利用比較初級,主要包括漁業和鹽業,經濟發展與海洋汙染之間的矛盾並不突出,問題也往往僅限於個別地區的小範圍汙染﹔第二個時期是1982年到2017年。
-
夏先鵬委員:治理海洋環境汙染問題刻不容緩
隨著我國「藍海」戰略的推進,海洋環境保護問題變得日益凸顯。儘管政府相關部門和人員的海洋環境保護意識在逐漸加強,但海洋環境汙染狀況不容樂觀。「當前,我國海洋環境汙染預防、評估、修復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不採取切實措施,今後付出的成本更加昂貴。」全國政協委員、廈門海事法院院長夏先鵬如是說。
-
強制垃圾分類,海洋垃圾治理迎利好
說起來,因為太大,也因為其無界性、流動性,海洋似乎成了可以容納一切的「垃圾場」。人類產生的垃圾,除了填埋和焚燒,其他的大多進入了海洋。著名的太平洋垃圾帶,號稱「世界第八大陸」,就是在這樣日積月累中形成的。現如今,加強陸海統籌,協同治理海洋垃圾汙染,已經成為一種共識,受到政府和社會的廣泛關注。那麼,從源頭上實行強制垃圾分類,進而提高垃圾處理回收能力,無疑將有助於減少進入海洋的陸源垃圾。
-
海洋陸源汙染治理中政府與企業的博弈分析
一、陸源汙染及其治理主體 「《聯合國海洋公約》海洋環境的保護和保全章節,第194條關於防止、減少和控制海洋環境汙染的措施的第三款(a):『從陸上來源、從大氣層或通過大氣層或由於傾倒而排放出的有毒、有害的物質,特別是持久不變的物質』。」通過傳播途徑、汙染來源等對陸源汙染物進行了界定,而陸源汙染就是該汙染物產生、擴散等過程。
-
加強塑料汙染治理 全球攜手正當時
由此引發的海洋垃圾汙染也同樣嚴重。2016年12月第13次《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發布的全球海洋垃圾汙染研究報告顯示,由於人類每年都往海洋中傾倒數噸購物袋、漁網和其他塑料廢物,目前塑料廢物已經佔據海洋垃圾的3/4,被塑料廢物汙染的海洋已經使接近400種海洋生物面臨著生存危機。
-
加強塑料汙染治理 全球攜手正當時
由此引發的海洋垃圾汙染也同樣嚴重。2016年12月第13次《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發布的全球海洋垃圾汙染研究報告顯示,由於人類每年都往海洋中傾倒數噸購物袋、漁網和其他塑料廢物,目前塑料廢物已經佔據海洋垃圾的3/4,被塑料廢物汙染的海洋已經使接近400種海洋生物面臨著生存危機。
-
日本核汙水或將汙染海洋生物鏈-汙水 日本海洋 核汙染 汙染水體...
福島核電站的汙水對於日本海洋的汙染已成事實。路透社 如今人們並不清楚福島附近海域都有哪些魚類,會如何遷徙。 車諾比事故後,國際一些機構的研究表明,受放射性汙染較嚴重的是封閉水體,如湖泊,而不是河流和海洋。俄羅斯科學院曾比較了不同汙染地區的淡水魚肌肉組織中的銫-137含量,發現河流中的魚受到的汙染比湖泊中的魚要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