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治理各種海洋汙染刻不容緩

2020-11-25 騰訊網

海洋汙染不僅是中國面臨的棘手問題,也是關係著人類生存與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重大問題。據報導,從2000年開始,我國海域海水受汙染面積超過了14萬平方公裡,最嚴重的時候超過20萬平方公裡。汙染海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工業發達的大中城市鄰近海域以及河口、海灣等地。

目前,全球海洋汙染主要有以下幾種途徑:工業廢水汙染、海水養殖汙染、各類船隻汙染、海洋石油開採汙染以及核輻射汙染。我國海洋汙染主要來源於陸地排汙,排入中國海域的汙水和各種有毒物質80%來自陸地。海洋汙染造成魚類減少、海洋物種瀕危等直接影響,還會產生厄爾尼諾、海岸侵蝕、海平升降等次生災害,治理海洋汙染已刻不容緩。

針對工業廢水對海洋造成的汙染,首先要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工業部門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合理調整工業布局,推動資源消耗小、效益高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結合技術改造推行以清潔原料、清潔生產過程和清潔產品為主要內容的清潔生產。加強環境管理審計,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把清潔生產作為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的一次工業革命,在全國推行清潔生產。我國在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深圳市奧威環保清潔公司和綠盾公司就是其中的典範。綠盾公司綜合利用廢棄的牛奶、飲料、軟體包裝生產彩樂板。彩樂板的成功推出,使昔日難以降解、再利用的鋁、塑複合包裝變成了可與中纖板相媲美的再生板材。深圳市奧威環保清潔公司通過加工將潲水油變為昂貴的「生物柴油」。

其次要加強工業排放管理和安全生產管理,降低各種有害物的排放濃度,實現「零」排放。各類安全生產事故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汙染,其中大部分有害物質最終進入海洋,大連新港中石油儲備庫輸油管道發生爆炸起火事故就說明這一點。

第三,要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宣傳,提高民眾的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職能部門要加大監督和檢查力度,對有安全隱患和超標排放的企業,該整改的要限期整改,該停產的就必須停產,絕不姑息。

海水養殖對海洋的汙染是由投放的餌料、藥物及排洩物造成的。這就要求對養殖規模、養殖用餌料嚴格把關,海水養殖業要嚴格控制養殖用藥。各類船隻對海洋的汙染是由船隻漏油、海水衝洗船艙直接排入海中形成的,尤其是油輪洩漏會對事發海域造成極大的生態破壞。2002年11月19日,懸掛巴哈馬國旗的「威望」號油輪在西班牙西北部海域斷裂並沉入海底。船上裝有7 .7萬噸燃料油,其中6 .3萬多噸燃料油最終洩漏到海中。這一事故使西班牙北部500公里海岸上的數百個海灘遭到重度汙染,數萬隻海鳥死亡。這個教訓告訴我們,船隻使用者一定要有良好的環保意識,摒棄亂排亂放的惡習;有關部門應加強對船隻使用者的安全教育,減少各類海上事故的發生,避免漏油事故的頻繁出現。

海洋石油開發對海洋造成汙染主要表現在:生活廢棄物、生產(工作)廢棄物和含油汙水排入海洋;意外漏油、溢油、井噴等事故的發生;人為過程中和自然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和含油汙水流入海洋中。海洋石油汙染的最大危害是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油膜和油塊能粘住大量魚卵和幼魚,使魚卵死亡、幼魚畸形,還會使魚蝦類產生石油臭味,而成年魚類、貝類長期生活在被汙染的海水中其體內蓄積了某些有害物質,當進入市場被人食用後則危害人類健康。防止海洋石油開發形成的汙染要從加大技術革新和提高海洋石油開發工作者的環保意識抓起。

核輻射對海洋的汙染是指放射性物質進入海洋達到一定濃度,進入海洋生物體內並最終對人類產生影響。福島核洩漏導致大量放射性物質排入海洋。它對各國發展核電提出了挑戰,這就要求建設前要做好科學評價,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杜絕一切洩露的可能。

對於海洋汙染的防範,最重要的是改變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發展速度和片面追求GDP增長,而不惜犧牲環境的發展觀和政績觀。改變地方政府的發展觀與政績觀關鍵在於要改革考核政績的傳統模式,將環境保護列入考核內容,加大民眾深度參與環保公共事務的力度,才能讓公眾擁有話語權和監督權。

海洋汙染的治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和支持,才能收到成效。海洋汙染只有預防沒有治理是堅決不行的。這需要各級政府和社會設立專項資金用於海洋環境檢測技術和海洋汙染治理技術的開發及應用。

相關焦點

  • 日本治理海洋汙染的啟示
    日本海洋環境治理與海洋環境保護走過了一段曲折的過程。戰後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日本,將復興經濟擺在了優先位置。由於片面發展經濟,環保意識薄弱,使得以工業集中的地區為中心,出現了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影響正常生活的海洋環境公害汙染,在一些地方出現了「水俁病」、「骨痛症」等。
  • 夏先鵬委員:治理海洋環境汙染問題刻不容緩
    隨著我國「藍海」戰略的推進,海洋環境保護問題變得日益凸顯。儘管政府相關部門和人員的海洋環境保護意識在逐漸加強,但海洋環境汙染狀況不容樂觀。「當前,我國海洋環境汙染預防、評估、修復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不採取切實措施,今後付出的成本更加昂貴。」全國政協委員、廈門海事法院院長夏先鵬如是說。
  • 關於建議以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為核心治理 海洋噪音汙染……
    關於建議以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為核心治理 海洋噪音汙染…… 2018-02-01 16: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用法律手段從源頭治理海洋汙染
    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遼寧省政協主席夏德仁就遼寧省海洋經濟的發展情況以及渤海環境保護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他說,必須用法律的手段從源頭治理海洋汙染。  他介紹說,自從2009年國務院批覆了《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之後,遼寧省海洋經濟發展勢頭迅猛。特別是沿海7個城市的經濟增長速度均高於全省的經濟增長速度,而且發展的質量也前所未有,海洋經濟在帶動全省經濟發展上發揮了特有的優勢。
  • 海洋環境汙染治理迫在眉睫
    在全球環境逐漸惡化的今天,海洋以其71%的面積,在其中佔有很大的比例。而且對於我國來講,近海漁業資源的不斷減少等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海洋汙染造成的。因此,在海洋經濟不斷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支持的同時,海洋環境汙染問題解決也迫在眉睫。
  • 消滅「海洋殺手」 還大海一片純粹的藍
    但是,隨著近年來海洋汙染日益加劇,特別是海上石油的大力開採,使石油汙染成為名符其實的「海洋殺手」,我們的大海已經不是那麼「藍」了。海洋石油汙染到底有多大殺傷力呢?如何治理石油汙染,還大海一片純粹的藍呢?
  • 治理渤海汙染需要大海般的胸襟
    原標題:治理渤海汙染需要大海般的胸襟  渤海會成為第二個死海嗎?8月10日的《經濟參考報》給出了確定的回答:記者近日深入調研發現,渤海生態環境壓力越來越大,近海海域水體遭到嚴重汙染和破壞,渤海環境服務功能和可持續利用功能嚴重減退,近乎成為「死海」。
  • 渤海海洋環境汙染:現狀、問題、成因、治理 | 構建政府—市場...
    渤海地區的海洋環境汙染治理效果不理想,原因在於渤海地區海洋環境汙染治理主體較為單一,權力運行缺乏多維性,同時作為治理主體的市場和公眾未發揮其治理作用。在運用多中心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建立政府、市場、公眾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渤海海洋環境汙染的多中心治理模式,發揮市場在渤海環境治理中資源的基礎配置作用,為公眾提供具體可行的參與制度,為環渤海經濟圈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 構建有效的海洋垃圾治理體系
    近年來,隨著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活動的日趨頻繁,海洋垃圾肆意蔓延,我國近岸海域汙染嚴重。海洋垃圾的危害不容小覷第一、嚴重影響海洋景觀。海洋垃圾對於我國的海洋景觀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容易產生視覺汙染。在海洋旅遊已經成為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的今天,受到汙染的海洋景觀會對旅遊業的發展造成重大影響。第二、嚴重破壞海洋生態。
  • 我國海洋汙染形勢嚴峻 入海汙染物排放標準亟須調整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我國海洋汙染形勢嚴峻,一些地方陸源汙染超標排放仍突出。由於入海汙染物排放標準低於陸地汙染物排放標準,不少沿海地區「排海工程」浩大。新一輪海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時隔20年後再度拉開大幕,部分流域水汙染物排海總量控制試點也將開啟。在專家和業內人士看來,在此過程中,須儘快調整海洋汙水排放標準,才能讓海洋治汙取得更大實效。
  • 經濟參考報
    在目前由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日益顯現、由此引發全球性經濟危機的可能性與日俱增、世界經濟格局將發生大調整大變革的當下,中國科學院的專家們仰望星空,描繪出了從目前到2050年的中國科技發展路線圖,《創新2050:科技革命與中國的未來》戰略研究系列報告一時廣受關注。
  • 臭氧汙染治理 聽聽專家怎麼說
    曾在歐盟聯合研究中心做訪問學者,擔任世界衛生組織空氣汙染專家,為杜塞道夫應用科技大學應用數學教授、波恩大學副教授。每到夏季,臭氧都成為中國多地的首要汙染物。夏季臭氧汙染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是否廣泛存在?歐洲在臭氧汙染預警和治理方面有哪些做法?效果如何?中國環境報記者採訪了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迪特˙施韋拉博士。
  • 加強海洋汙染治理 打贏這場持久戰
    其實,在這場汙染危機中,受到威脅的並非只有海洋生物。海洋是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洋流潮汐和大氣運動會驅動著海洋垃圾不斷移動,海洋塑料垃圾中的化學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傳遞給人類。2018年,維也納醫學大學研究團隊首次從人類糞便中檢測出微塑料。因此,海洋汙染治理也是為人類的生存而戰。
  • 海洋汙染治理是一項持久的大工程,需要全世界共同參與
    海洋汙染治理是一項持久的大工程,需要全世界共同參與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時間:2020-10-28 13:45:31 專家認為,海洋汙染治理是一項持久的大工程,需要各國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同參與,持續加大防治力度,同時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一份最新報告稱,該機構完成的首次全球海底微塑料汙染總量評估顯示,全球深海中約有1400萬噸微塑料汙染物,是海洋表麵塑料汙染總量的兩倍以上。
  • 全球層次治理海洋問題:關於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論與實踐
    本文是以已有的全球治理通論為工具來理解什麼是全球海洋治理以及如何進行全球海洋治理——在全球的各種層次上解決日益複雜而嚴重的海洋問題。全球海洋治理也是全球治理的一個領域。但是,已有的全球治理通論往往相對忽略了海洋問題,甚至很少提到海洋問題,而以安全(如核武器等大規模毀滅武器的擴散)、經濟(貿易、投資、金融)、社會、健康、環境、氣候等領域的問題為經驗基礎。
  • 建立海上環衛制度,有效治理岸灘和近海海洋垃圾
    案情:據悉,全球的海洋垃圾正在以每年超過800萬噸的速度增長著。世界經濟論壇發布報告稱,如果不採取強有力的控制措施,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的重量將超過魚類。故保護海洋,刻不容緩。海南作為全國海洋面積最大的一個省,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裡。其中海南本島面積3.39萬平方公裡,海岸線長度約為1823公裡。
  • 海洋汙染的特點
    除人類在海洋的活動外,人類在陸地和其他活動方面所產生的各種汙染物,也將通過江河徑流入海或通過大氣擴散和雨雪等降水過程,最終都將匯入海洋。人類的海洋活動主要是航海、捕魚和海底石油開發,目前全世界各國有近8萬艘遠洋商船穿梭於全球各港口,總噸位達5億噸,它們在航行期間都要向海洋排出含有油性的機艙汙水,僅這項估計向海洋排放的油汙染每年可達百萬噸以上。通過江河徑流入海含有各種汙染物的汙水量更是大得驚人。
  • 海洋陸源汙染治理中政府與企業的博弈分析
    一、陸源汙染及其治理主體 「《聯合國海洋公約》海洋環境的保護和保全章節,第194條關於防止、減少和控制海洋環境汙染的措施的第三款(a):『從陸上來源、從大氣層或通過大氣層或由於傾倒而排放出的有毒、有害的物質,特別是持久不變的物質』。」通過傳播途徑、汙染來源等對陸源汙染物進行了界定,而陸源汙染就是該汙染物產生、擴散等過程。
  • 減塑限塑,刻不容緩
    山川、冰原、河流、海洋……很多地方都有微塑料的蹤跡,它似乎已經遍布自然界,研究人員甚至在飲用水樣品和人類糞便中發現了它。微塑料是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而大量微塑料的直徑小於10微米,遠低於人眼可見的最小值100微米。看上去清澈見底的海水中,微塑料濃度可能高達830萬/立方米!它已經與自然界的各種循環融為一體。
  • 聚焦「海洋+」|整治海洋汙染在行動,深圳劍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中國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全球60%的經濟總量集中在入海口,75%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裡的海岸帶地區。這意味著,「灣區經濟」的持續增速不僅需要海洋,更應敬畏海洋。9月8日,第十五屆國際海洋清潔日深圳主會場在深圳大梅沙海濱公園進行,海洋環境保護再度引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