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美元機制的地位動搖
與石油定價權受到的衝擊一樣,石油美元機制的地位也正面臨挑戰。二戰後,美國憑藉其強大的經濟實力,使美元充當世界貨幣的角色,世界原油交易大都以美元計價,這進一步鞏固了美元的霸權地位。不過,情勢正在發生著變化伊朗宣布以歐元為石油交易的結算貨幣,希望藉助石油和歐元挑戰美元的統治地位。委內瑞拉也在考慮以歐元為出口石油的計價貨幣。俄羅斯設立以盧布作為油氣交易定價貨幣的石油交易所,宣布實行盧布可自由兌換。伴隨一些國家逐漸放棄石油交易美元計價的機制,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金融體制正在經歷劇變。歐元和日元正在動搖其霸權地位,巴西、印度和中國也準備讓各自貨幣在世界能源市場中發揮更多的作用。有專家認為,美國必須保護它在石油交易中的美元壟斷地位,不然它將失去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優勢。
新興的工業化國家成為能源需求的增長點
金融危機爆發後,與西方各主要能源消費大國出現消費需求減少的勢頭相反,一些新興的工業化發展中國家卻逐漸加大了對能源的需求,特別是中國和印度。有機構預測,未來幾十年,對能源的最大需求將是中國和印度,這將改變目前世界能源向歐美日地區流動的格局。俄羅斯和巴西充分利用自身的能源資源優勢,積極拓展在國際能源領域的活動空間,爭取更大的影響力。
未來世界能源發展趨勢
世界能源格局正處於異常深刻的變革當中,兩大國家集團的力量對比正在悄悄發生變化。在這種形勢下,國際油價必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呈現高位震蕩態勢,以石油為主導的世界能源經濟的格局短期內不會改變。
一是石油的主導趨勢越來越明顯。煤炭時代向石油時代轉變起因於石油在工業生產中的大規模使用。近年來,由於新型工業國家對能源的消費需求快速增加,以及世界經濟整體繁榮對能源的大量需求,國際石油市場由產油國主導的趨勢日益明顯。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期間,我國的能源消費增長對世界能源消費增長的推動作用從之前的15%左右一下躍升到40%以上,且近兩年這一比例都在50%以上。
二是發展新能源成為應對危機政策導向。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美國率先把發展新能源作為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舉措,顯示了其對研發替代能源、發展新能源和改變美國能源消費方式的決心。歐盟一直都十分重視其能源政策,歐盟各國認識到建立共同體能源政策的重要性,繼而在能源供給安全、可再生能源、能源稅、能源技術、市場自由化、能源效率和能源戰略儲備等方面陸續制定了大量法律規範條例。日本國內資源短缺促使日本不斷加強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普及,加速搶佔全球新能源市場,爭奪新能源開發的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