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的世界能源格局

2020-11-27 OFweek維科網

  石油美元機制的地位動搖

  與石油定價權受到的衝擊一樣,石油美元機制的地位也正面臨挑戰。二戰後,美國憑藉其強大的經濟實力,使美元充當世界貨幣的角色,世界原油交易大都以美元計價,這進一步鞏固了美元的霸權地位。不過,情勢正在發生著變化伊朗宣布以歐元為石油交易的結算貨幣,希望藉助石油和歐元挑戰美元的統治地位。委內瑞拉也在考慮以歐元為出口石油的計價貨幣。俄羅斯設立以盧布作為油氣交易定價貨幣的石油交易所,宣布實行盧布可自由兌換。伴隨一些國家逐漸放棄石油交易美元計價的機制,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金融體制正在經歷劇變。歐元和日元正在動搖其霸權地位,巴西、印度和中國也準備讓各自貨幣在世界能源市場中發揮更多的作用。有專家認為,美國必須保護它在石油交易中的美元壟斷地位,不然它將失去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優勢。

  新興的工業化國家成為能源需求的增長點

  金融危機爆發後,與西方各主要能源消費大國出現消費需求減少的勢頭相反,一些新興的工業化發展中國家卻逐漸加大了對能源的需求,特別是中國和印度。有機構預測,未來幾十年,對能源的最大需求將是中國和印度,這將改變目前世界能源向歐美日地區流動的格局。俄羅斯和巴西充分利用自身的能源資源優勢,積極拓展在國際能源領域的活動空間,爭取更大的影響力。

  未來世界能源發展趨勢

  世界能源格局正處於異常深刻的變革當中,兩大國家集團的力量對比正在悄悄發生變化。在這種形勢下,國際油價必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呈現高位震蕩態勢,以石油為主導的世界能源經濟的格局短期內不會改變。

  一是石油的主導趨勢越來越明顯。煤炭時代向石油時代轉變起因於石油在工業生產中的大規模使用。近年來,由於新型工業國家對能源的消費需求快速增加,以及世界經濟整體繁榮對能源的大量需求,國際石油市場由產油國主導的趨勢日益明顯。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期間,我國的能源消費增長對世界能源消費增長的推動作用從之前的15%左右一下躍升到40%以上,且近兩年這一比例都在50%以上。

  二是發展新能源成為應對危機政策導向。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美國率先把發展新能源作為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舉措,顯示了其對研發替代能源、發展新能源和改變美國能源消費方式的決心。歐盟一直都十分重視其能源政策,歐盟各國認識到建立共同體能源政策的重要性,繼而在能源供給安全、可再生能源、能源稅、能源技術、市場自由化、能源效率和能源戰略儲備等方面陸續制定了大量法律規範條例。日本國內資源短缺促使日本不斷加強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普及,加速搶佔全球新能源市場,爭奪新能源開發的主導權。

相關焦點

  • 雙循環格局下地方金融的定位與發展戰略
    年會由陝西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楊凌示範區管委會、秦農銀行、全國地方金融論壇辦公室、地方金融研究院、金融時報主辦,楊凌示範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絲綢之路農商銀行聯盟承辦。會議以雙循環格局下地方金融發展為主題,重點研討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在雙循環格局下的市場定位和戰略發展,鄉村振興與數字金融等內容。
  • 肯亞能源部長稱金融危機影響東非石油開採
    東方網3月17日消息:肯亞能源部長基拉伊圖穆倫吉近日表示,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東非地區的石油開採活動正受到資金短缺制約。   穆倫吉說,缺乏足夠投資是東非地區石油開採所面臨的主要挑戰。
  • 揭秘改變世界能源格局的頁巖氣技術,你知道嗎
    能源格局就完全變了。看一下這個頁巖氣可採資源量排名,只要你能開出來,世界能源格局是真的徹徹底底的改變了,去石頭裡面扒金幣,這不是開玩笑嗎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提出頁巖氣理論,還想著去幹的,等於傻子,只有這位倔老頭,喬治米切爾,水力壓裂法之父,很傳奇,真的是孤獨的勇士,源他而起的頁巖氣工業,改變了世界能源格局。
  • 拯救化石能源,西瓜視頻揭秘頁巖氣新技術,或改變世界能源格局
    那麼我們本篇討論的頁巖油跟頁巖氣類似,已探明的儲量大,分布範圍廣,世界上最要的分布區域在美國、中國、俄羅斯等地。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經歷了能源危機之後,米切爾將目光投向了頁巖氣的開發。常規天然氣一般在地表的淺層,比較容易開採,成本也相對更低;而頁巖氣埋藏在深層,曾經有人用水力壓裂法進行開採,但成本過高,於是頁巖氣便處於無人問津的狀態了。
  • 板塊化:世界經濟新格局(大家手筆)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受各國經濟體制和政策以及自然稟賦、發展階段等因素影響,世界經濟呈現板塊化新格局。概括地說,世界經濟可以分為四大板塊。  第一大板塊是以英國和美國為代表、國際金融危機後經濟恢復較快的發達國家。
  • 肺炎影響全球格局的三種可能:全球重構、多重世界與文明危機
    即便是對世貿組織,美國想做的也要另立圈子,而非拋棄世界貿易。可見,其實美國對於全球化沒有意見,美國本土主要發展高端製造業和金融,全球化是美國社會最深刻的基因,美國有意見的是在新一輪的全球化中它得的好處可能沒以前多。所以,這次的貿易衝突,本質上並不是反全球化,而是美國要求其他地區和國家要分更多的利益給它。
  • 《2015世界能源中國展望》英文版發布
    該報告採集了大量數據,對世界能源市場的格局、能源安全相關的重大問題,作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對世界和中國能源中長期發展趨勢作出了判斷。報告認為,中國煤炭、石油、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長明顯低於國際能源署(IEA)的展望水平,而天然氣明顯高於IEA的增長速度,因此中國能源消費結構優化將快於IEA預期,並將直接推動全球能源結構的優化。
  • 是什麼技術改變了世界能源格局?科技強國必會技能
    仍然格局完全改變,看一下這個頁巖氣可採資源量排名驚喜吧,只要你能開採出來,自建能源格局是真的徹徹底底的改變。橫槓真的是孤獨的勇士,圓他而起的鹽業氣革命改變了世界能源格局。喬治米切爾當時就七十多歲了,說我不其實怎麼了,我其實正當年打井開採頁巖氣。對於仙居這種角色,兩個東西特別快,時間很快,錢花得很快,到八十歲的花了三千五百萬美金出去了嘛,除了都不夠水費的繼續啦。
  • 未來世界財富格局:美國仍佔據權力中心
    這既基於其對未來世界經濟發展布局變化的預期,如將亞太地區視作未來全球經濟最活躍的地區,這與世界各國經濟學界的觀點是一致的。同時,也包涵了集中優勢資源以繼續確保世界經濟和政治主導地位的戰略考量,即在當前和未來的世界戰略格局變化中實現優化配置。如果將這些主動的戰略調整動作簡單地看作美國在全球地位的衰落,勢必將造成對世界大國關係格局的總體誤判。根據目前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國民生活水平仍然居世界首位。
  • 新冠疫情對未來世界格局的影響
    目前新冠病毒還在全球繼續蔓延,所以很難有效預測疫情對世界經濟的長期影響以及未來的格局變化。但可以肯定的是,疫情對世界經濟的衝擊和影響將是巨大而深遠的。一、全球製造業格局將會發生變化。由於作為全球製造業核心區域的經濟大國均已爆發疫情,停產、停工,各國為控制疫情擴散而封鎖邊境,導致經濟活動趨於停止。
  • 世界史上有哪幾次大的金融危機?產生了什麼影響?
    到3月3日,墨西哥股市IPC指數已跌至1500點,比1994年金融危機前最高點2881.17點已累計跌去了47.94%,股市下跌幅度超過了比索貶值的幅度。這場金融危機震撼全球,危害極大,影響深遠。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衝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繫匯率制。
  • 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科學認識美國金融危機的本質和...
    看來,僅局限於從金融和金融危機現象本身來看待這場危機,不聯繫私有制條件下商品和商品交換的二重性內在矛盾,不聯繫金融資本逐利本性,不聯繫資本主義制度本質,就難以回答像美國這樣的所謂「完美」的市場制度為什麼沒有能防止金融危機的爆發,難以看清危機的實質,難以認清資本主義制度是造成危機的根本原因。
  • 新華視點:透視金融危機衝擊下的企業"悶爐現象"
    新華社鄭州11月30日電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隨著市場的急劇萎縮,中國鋼鐵、焦化、紡織服裝等行業一批企業目前正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雖然生產經營陷入困境,但它們都在堅持等待市場的復甦。經濟界人士形象地將之稱為「悶爐現象」。
  • 世界面臨著一系列危機,「但最大的還是範式危機」|專訪沈聯濤
    在過去兩個十年裡,我們經歷過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如今,世界發生了不可逆的大轉折。在經濟學家沈聯濤看來,我們之所以沒能預見經濟與社會危機,是因為反思方向錯了,疫情之後,世界應該改變舊思維。他關注複雜性理論帶來的啟發,並從中發現了中國哲學的影子。特約採寫丨董牧孜過去一年裡,全世界都忙於應對一場疫情引發的全球性的治理危機。
  • 全球一次能源格局分析
    世界能源消費結構趨向優質化,但地區差異仍然很大  自19世紀70年代的產業革命以來,化石燃料的消費量急劇增長。初期主要是以煤炭為主,進入20世紀以後,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與消費持續上升,石油於20世紀60年代首次超過煤炭,躍居一次能源的主導地位。雖然20世紀70年代世界經歷了兩次石油危機,但世界石油消費量卻沒有絲毫減少的趨勢。
  • 金融危機中的「蝴蝶效應」是如何形成的?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聯結成一體,事實上已經沒有了所謂的孤島,世界各國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經濟聯繫,處於一個相互關聯且極其複雜的系統中,一個微小的初始事件,就很有可能引起系統性的整體災難。▲圖源/Pexels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其「蝴蝶效應」引起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蕩。
  • 全球金融危機的教訓 明斯基的金融不穩定假說
    正如《下一場全球金融危機的到來》一書的作者所闡述的,明斯基最重要的觀點是「穩定中內含著不穩定」。當我們似乎實現了強勁、穩定的經濟增長時,這已經為經濟崩潰埋下隱患。 《下一場全球金融危機的到來》 作者:L.蘭德爾·雷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大疫情持續衝擊下的世界金融大動蕩
    本期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經濟學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執行主任、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陳彥斌主持,聚焦「大疫情持續衝擊下的世界金融大動蕩」,並邀請知名經濟學家曹遠徵、張燕生、王晉斌、管濤、王涵聯袂探討。
  • 邵平楨:論泛珠三角與東協合作對世界經濟格局形成的作用
    在戈巴契夫的"新思維"指導下,推行國內經濟體制改革,但改革失敗。1991年"8·19"事件後,蘇聯急劇解體,社會主義蘇聯不復存在。與此同時,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也分崩離析。雅爾達體系解體,兩極格局結束。  (三)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世界經濟就出現了多極化趨勢。
  • 朱民:疫情後的世界經濟金融
    疫情後的世界經濟金融 文 | 朱民 一場突如其來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在速度和規模上都以遠遠超出人們想像的力度衝擊著全球經濟金融,深刻地改變著世界。疫情還在呈指數級蔓延,危機遠遠沒有結束,未來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