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中的「蝴蝶效應」是如何形成的?

2020-12-04 京畿部長

文 | 京畿部長

說起「蝴蝶效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這個名詞最早是由一位氣象學家創立,而在現如今它已經不單單被用來解釋氣象問題,還貫穿在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聯結成一體,事實上已經沒有了所謂的孤島,世界各國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經濟聯繫,處於一個相互關聯且極其複雜的系統中,一個微小的初始事件,就很有可能引起系統性的整體災難。

▲圖源/Pexels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其「蝴蝶效應」引起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蕩。危機首先影響的是美國金融業,根據當時的公開數據顯示,僅在2008年初,花旗集團市值縮水高達52%,摩根大通的市值則縮水了14%,同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美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同時美國股市暴跌。由於金融危機的乘數效應,實體經濟也隨之爆發了危機。其帶來的影響就是美國的消費者支出明顯萎縮,製造業開始受到影響,失業率逐步上升,美國經濟受到了嚴重破壞。

危機帶來的傷害不會只讓美國一家承受。美國作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當其內部發生嚴重金融危機時,這種影響就會不斷地藉助「蝴蝶效應」加以放大,並通過與世界的種種複雜經濟關係傳遞給各個國家,最後,歐盟和亞洲經濟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重大損失。時至今日,亞洲地區的一些典型的外貿出口企業依舊對此有著深刻的切膚之痛。在當時,原有的外貿出口訂單在極短的時間內突然徹底消失,企業一度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存在著一定的定數與變數,而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其發展軌跡既有跡可循,也會捉摸不透,存在不可預測的「變數」,有時候還會適得其反。而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展和結局,恰恰也說明事物發展的複雜性。

就像海水潮汐的漲落一樣,大浪不是分分鐘就有的。金融危機不會突然產生並爆發,而是隨著各種問題的積累,才會最終釀成金融海嘯。如果不了解這其中的環節和過程,也就無法深刻理解蝴蝶扇一下翅膀為什麼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

其實說起來金融危機的苗頭還是歐洲國家經濟自我冒險的結果。法國。義大利等發達國家一直到1990年才開放了自己的資本帳戶。20世紀90年代初,一些新興市場開始效仿其做法。原因也很簡單,開放金融市場是有很多好處的,無論是本國資本還是國外資本都會有很大的投資餘地以及更多的選擇餘地,這樣既能吸引和留住資本又能保持經濟的增長,同時可以更好的分散風險,但也因為資本開放,危機禍根被埋下,也就是負債和違約的風險會加大,但這個問題會被經濟初期的繁榮所掩蓋。

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石油輸出國擁有巨額石油收入,他們通過銀行會把錢借給發展中國家。但借貸以及其成本成本又成為了一些發展中國家的財政負擔,越借越多,總有人會還不起,於是在80年代拉丁美洲發展中國家債務危機爆發,資本從他們身上沒有油水可以剮了。到了90年代初,國際遊資又開始把目光聚集在發展中國家身上,而這些國家也就是遊資們口中的「新興市場」,在這一輪資本流動中,有人歡喜有人憂,拉美一些國家爆發了貨幣危機,而亞洲金融危機也在泰國爆發,並席捲亞太地區。資本在這一輪流動中,有人被洗劫一空,有人掙得盆滿缽滿。

其實借貸本身來說並不是壞事,尤其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暫時從外國借錢用來發展自身經濟,渡過難關,從長期來看趨勢向好,這是好事,也就是借別人的雞(別人的錢)先生蛋,然後蛋生雞(自己的資產),清償債務發展自己,進入良性循環。同時外資的進入也有利於企業減低融資成本,對該國的貸款人有好處,錢的借貸成本低了就會形成投資熱潮,增加人均生產率;對外資也有好處,就是他們可以獲得比在本國更高的資本回報率。一個開放的金融市場會把政府的所作所為曝光在陽光下,這樣形成多方制約的局面,降低了腐敗和尋租的產生,畢竟腐敗有時候也是成本。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在突然遇到不可控的問題生活陷入困境的時候,他要渡過難關和解決這個問題,最優的選擇就是借貸,因為從長期來看,借貸是最明智的做法。所以開放資本市場對於本國人民而言具有很大好處,但這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本身資本市場趨於發達,金融機構有一定的準入門檻和職業素質,政府監管制度完善,宏觀經濟有所節制,社會經濟指標都趨於正常化之後,開放資本市場就會享受到最大程度的好處,反之則亦然。所以經濟學界有一個共識就是,開放資本市場應該在本國市場改革結束之後才行得通,不然就是深埋禍根。

這也就是危機的根本來源,當越來越多的問題開始聚集的時候,有時候一隻路過的蝴蝶輕輕一扇,其作用力就會打破這種平衡,最終造成雪崩一樣的金融風暴。而這隻路過的蝴蝶,其實就是國際遊資的貪婪和謹慎。他們的貪婪在於任何時候都要尋找最大利益,沒有任何感情可以左右他們的決策和行為,而且資本無國界,更無道德,在適合他們利益的時候,他們會蜂擁而入,而在自己的利益有可能受損的情況下,他們也會毫不猶豫的撤離,根本不會考慮這樣做是不是會洪水滔天。

遊資的本性就在於遊動,所以他們會來,也會走。當遊資進入,經濟過熱,該國中央銀行就有可能出臺符合自身情況和利益政策,或者限制或者鼓勵;而當外資撤離,經濟就會陷入蕭條,金融市場有句話現在都被說爛了,那就是信心勝黃金,在投資者信心不足的情況下也會加劇這一不利局面,即使自己國家經濟情況良好,但也會因為外資的撤離受到影響,現在歐洲就是深受其害的倒黴鬼,被過分流動的資本折騰的奄奄一息。

所以當一切條件具備的時候,再來一隻路過的蝴蝶,不經意間扇一下翅膀就會造成巨大的災難後果。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是因為外資在其他國家的迅速撤資,然後買入了美國政府國債,受市場影響驚慌的儲戶們紛紛跑去銀行取自己的錢引發擠兌,導致銀行股票狂跌,瞬間拖累了英美銀行體系,爆發了金融危機。也會有人想如果當時的儲戶不取錢,也就是蝴蝶不扇翅膀,會不會就不會爆發危機,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你能讓蝴蝶的翅膀,停止扇動嗎?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蝴蝶效應,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任何事物發展均存在定數與變數,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其發展軌跡有規律可循,同時也存在不可測的「變數」,往往還會適得其反,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展,說明事物的發展具有複雜性。蝴蝶效應的理論由來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N.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
  • 蝴蝶效應:蝴蝶翅膀扇起的颶風
    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一隻蝴蝶不經心地拍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後引起美國德克拉斯州一場災難性的颶風。其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於是引起一連串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科學家把這種現象戲稱作「蝴蝶效應」,意思即一件表面上看來無關係、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帶來巨大的變化。「蝴蝶效應」的概念,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1963年提出的。
  • 蝴蝶效應,看懂它,就不會發脾氣了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N.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隻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 「蝴蝶效應」是如何被誤解的?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個詩意化的比喻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蝴蝶效應」。這句話很形象,以至於現在很多人一想到蝴蝶效應就能想出很多典故,比如有人認為砸中牛頓的那個蘋果就是扇動近代科學起步的蝴蝶,有人認為一顆鐵釘的缺失導致了英格蘭國王理查三世的戰敗。中國古代很多諺語也被披上「蝴蝶效應」的外衣,比如:防微杜漸、風起於青萍之末。另外,再說一個暴露大家年齡的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憑名字就很容易看出蝴蝶效應的印記。
  • 全球金融危機的教訓 明斯基的金融不穩定假說
    正如《下一場全球金融危機的到來》一書的作者所闡述的,明斯基最重要的觀點是「穩定中內含著不穩定」。當我們似乎實現了強勁、穩定的經濟增長時,這已經為經濟崩潰埋下隱患。 即使是美國政府自主的調查結果也指出,全球金融危機的原因包括公共管理者無法約束失控的金融體系。《金融危機調查報告》 很好證明了危機是可以預見並可以避免的。但是, 危機不僅僅發生了,而且並非意外衝擊。大銀行在監管者的眾目睽睽之下一手催生了危機。 總是對失敗的金融行為和事由揪住不放,並不值得稱讚。
  • 什麼叫做蝴蝶效應?股市中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蝴蝶效應?蝴蝶效應(Butterfly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那麼股市中效應是什麼意思?股市中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個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
  • 蝴蝶效應與滑坡效應(資金追逐龍頭股的邏輯)
    宋振宇北京財經頻道《投資者說》特邀嘉賓遼寧衛視《家庭理財》特邀嘉賓「事件驅動」投資專家放在T+0中可隨時止盈止損,而T+1就會出現如下情況:a.第二天平開(一般不可能),結果不變;b.第二天高開,賺的則有10.25%收益,虧的是-0.25%;c.第二天低開,賺的為-0.25%,虧的為-9.75%;d.第二天賺的低開為-0.25%,虧的高為-0.25%;e.第二天賺的高開,為10.25%,虧的低開,為-9.75%。若趨勢形成,則e的情況很常見。
  • 歷史上有哪些蝴蝶效應?呂不韋一個小舉動,引發了秦始皇的危機
    蝴蝶效應相信讀友都是聽說過的,大概意思就是通過一個微小的事物或者變化,從而引發出很大的事件或者變化,形成了巨大的連鎖反應,影響了整個系統的發展趨勢。歷史上如果發生蝴蝶效應類似的事件,為之出現的結果很大可能就會影響歷史的進程,改變歷史發展的走向。歷史上典型的蝴蝶效應有哪些呢?
  • 真正的「蝴蝶效應」和真的好看的《蝴蝶效應》
    1963年,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摘自用計算機模擬天氣變化的實驗中,初始數據不到萬分之1.5的誤差竟導致前後計算結果變得完全不同。後來洛倫茲正式發表演說,用蝴蝶煽動翅膀可以引起颶風的描述,說明一個微小的初始條件變化可能導致一連串逐漸放大的結果。一再表示複雜系統演化中對初始條件的極端敏感,一再表示複雜系統演化中對初始條件的極端敏感,這就是蝴蝶效應。
  • 「蝴蝶效應」是什麼?
    生活中我們總聽到「蝴蝶效應」這個詞,那「蝴蝶效應」是什麼呢?蝴蝶效應指在長時間和大範圍內,微小的空氣系統變化可能導致連鎖反應,並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產生極大變化。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提出了蝴蝶效應這個概念,他通過電腦進行「天氣預報」的模擬,發現如果將輸入的數據進行微調,得出的計算結果差別會非常大。這個概念被形象的表述為: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發生的原因可能是一個月前一隻蝴蝶在巴西輕輕拍打翅膀。「蝴蝶效應」這個名稱也就此誕生。
  • 蝴蝶效應真實存在嗎?量子蝴蝶效應更令人困惑
    北京時間8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2004年好萊塢電影《蝴蝶效應》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電影,人類認為蝴蝶效應具有神奇的效果,小規模的事件可以產生巨大、不可預見的後果,甚至導致戰爭、核災難等……事實上,蝴蝶效應僅是一個氣象術語,源於半個世紀前,它實際是什麼對於多數人是很難理解的,我們來看看物理學家、大氣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他們如何分析蝴蝶效應的真實作用及意義。
  • 到底該如何理解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是什麼一隻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1.這個效應最初起源於氣象學家,而且蝴蝶效應中的原型其實是——海鷗:「一隻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在以後的演講和論文中,他為了使這個效應更有詩意,才改成了蝴蝶這個詞。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就是蝴蝶效應的由來。
  • 解讀「蝴蝶效應」
    相信提起「蝴蝶效應」每個人都不會那麼陌生,多多少少有些認知。但你明白其中真正的含義嗎?下面我為大家解讀一下。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 何為蝴蝶效應?為什麼說其常被大眾誤解?它是如何作用於世界的
    蝴蝶效應是一種經常被誤解的現象,在這種現象中,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會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理解蝴蝶效應可以給我們一個新的視角來看待商業、市場等等。蝴蝶效應的由來在多年前,美國科學促進會第139次會議上,愛德華·洛倫茨提出了一個問題:「巴西的一隻蝴蝶扇動翅膀會在德克薩斯州引發龍捲風嗎?」那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和你聽到的不同。
  • 在量子領域中,存在蝴蝶效應嗎?
    這種神秘的效應在許多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都有過出現,比如電影《生活多美好》(1946),科幻小說《雷鳴之音》(1952),電影《蝴蝶效應》(2004)中等等。這種過去的一個微小變化,導致了在未來出現巨大變化的效應,並不只存在於虛擬世界中。
  • 「蝴蝶效應」是否真的存在?
    物理中的「蝴蝶效應」我們常常幻想自己如果擁有一臺動畫片《哆啦A夢》中的時光機,就可以回到過去彌補遺憾,但回到過去改變過去真的好嗎?電影《蝴蝶效應》的男主角埃文就陷入了這樣的死循環:他對現狀不滿,於是自己一次次回到過去,單單只改變了一件他認為錯誤的事情,但是未來卻沒有變得更好。
  • 「蝴蝶效應」是否真的存在?
    物理中的「蝴蝶效應」我們常常幻想自己如果擁有一臺動畫片《哆啦A夢》中的時光機,就可以回到過去彌補遺憾,但回到過去改變過去真的好嗎?電影《蝴蝶效應》的男主角埃文就陷入了這樣的死循環:他對現狀不滿,於是自己一次次回到過去,單單只改變了一件他認為錯誤的事情,但是未來卻沒有變得更好。
  • 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在以後的演講和論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詩意的蝴蝶。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動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產生微弱的氣流,而微弱的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一個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他稱之為混沌學。
  • 蝴蝶效應真實存在嗎?
    2004年好萊塢電影《蝴蝶效應》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電影,人類認為蝴蝶效應具有神奇的效果,小規模的事件可以產生巨大、不可預見的後果,甚至導致戰爭、核災難等……事實上,蝴蝶效應僅是一個氣象術語,源於半個世紀前,它實際是什麼對於多數人是很難理解的,我們來看看物理學家、大氣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他們如何分析蝴蝶效應的真實作用及意義
  • 遏制經濟下行引發金融「馬太效應」
    在當前經濟下行、實體企業不景氣、整體信貸需求萎靡等背景下,銀行風險偏好轉移,紛紛加大對大中企業信貸投放,通過擴大安全資產投放,以遏制飆升中的不良貸款率,其行為亦在情理之中。而令人擔憂的是,即便現在已屬買方信貸市場,但因銀行信貸投放風險偏好,加上中小微企業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等問題,在我國生活中實際也形成了範圍不斷擴散的金融「馬太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