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N.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
「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隻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
」在以後的演講和論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詩意的蝴蝶。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動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產生微弱的氣流,而微弱的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一個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他稱之為混沌學。
當然,「蝴蝶效應」主要還是關於混沌學的一個比喻。也是蝴蝶效應的真實反應。不起眼的一個小動作卻能引起一連串的巨大反應。
這句話的來源,是這位氣象學家製作了一個電腦程式,這個可以模擬氣候的變化,並用圖像來表示。最後他發現,圖像是混沌的,而且十分像一隻張開雙翅的蝴蝶,因而他形象地將這一圖形以「蝴蝶扇動翅膀」的方式進行闡釋,於是便有了上述的說法。
羅倫茲發現,由於誤差會以指數形式增長,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微小的誤差隨著不斷推移造成了巨大的後果。後來,羅倫茲在一次演講中提出了這一問題。
他認為,在大氣運動過程中,即使各種誤差和不確定性很小,也有可能在過程中將結果積累起來,經過逐級放大,形成巨大的大氣運動。
所以,長期的準確預測天氣是不可能的。 於是,羅倫茲認定,他發現了新的現象: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他於是認定這為:「對初始值的極端不穩定性」,即:「混沌」,又稱「蝴蝶效應」。
1998年亞洲發生的金融危機和美國曾經發生的股市風暴實際上就是經濟運作中的「蝴蝶效應」;
1998年太平洋上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就是大氣運動引的「蝴蝶效應」。
1、一滴很小的水滴,如果在雪坡上向下滾動,慢慢形成雪球,最後雪球越滾越大。
2、洛侖茲將僅僅相差0.0001的兩個初始條件輸入一個數學方程,計算得出的兩條曲線不久就分道揚鑣,相差很遠。
『蝴蝶效應』的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屢見不鮮,
有這麼一個事,李強在一個設計公司從事設計工作,因此次的計劃書交給領導晚了,結果被訓了一頓,他心裡越想越窩火,下班回家後,就衝妻子王娜發起了脾氣,嫌棄王娜做的菜不好吃,王娜聽後也很生氣,飯也不吃了,摔門而出。走在街上,一條狗擋在了她的面前,後面還跟著一位大爺,這狗衝她汪汪的叫,換做平時,王娜也會害怕的不得了,而這次,本來心裡就有氣,看狗仗人勢,心裡更來氣了,就一腳踢過去,結果狗狗受疼害怕,掉頭狂奔而去,路過一個老太太面前,也把老人嚇了 一跳,正巧這位老人有心臟病,被突然衝出來的小狗一嚇,當場心臟病發作,送醫後,不治而亡。
西方流傳著一首民謠: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
明白了蝴蝶效應的危害,就會及時控制,調整自己的情緒,努力保持一種健康,積極,樂觀的心態,即使遇到意外的打擊,甚至是侮辱,也一定會泰然處理,坦然面對。如此這般,你就會快樂地過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