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是如何被誤解的?

2020-12-05 虎嗅APP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這個詩意化的比喻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蝴蝶效應」。這句話很形象,以至於現在很多人一想到蝴蝶效應就能想出很多典故,比如有人認為砸中牛頓的那個蘋果就是扇動近代科學起步的蝴蝶,有人認為一顆鐵釘的缺失導致了英格蘭國王理查三世的戰敗。

中國古代很多諺語也被披上「蝴蝶效應」的外衣,比如:防微杜漸、風起於青萍之末。另外,再說一個暴露大家年齡的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憑名字就很容易看出蝴蝶效應的印記。然而這些典故往往似是而非,接下來,將盤點幾個典型的「蝴蝶效應」濫用事件,以便讓大家認清這個理論的實質,從而在多災多難的2020給大家帶來有意義的指導。

在盤點之前,先來說說「蝴蝶效應」的起源。它的起源要追溯到1963年,氣象學家洛倫茲用計算機求解仿真地球大氣的方程式時,為了更細緻地考察結果,在一次科學計算時,他把一個中間解0.506取出,提高精度到0.506127再送回,前後計算結果卻偏離了十萬八千裡!

洛倫茲發現,由於誤差會以指數形式增長,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微小的誤差隨著不斷推移造成了巨大的後果。而對應電腦圖像的顯示上,圖像是混沌的,而且十分像一隻張開雙翅的蝴蝶,於是「蝴蝶效應」的說法傳播開來。正如洛倫茲的發現,微小的誤差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然而,這種發現有時候卻被大家刻意的解釋了。

網際網路上有一個虛構的段子,名叫《一根棍子引發的蝴蝶效應》,「水滸中,潘金蓮撐開窗戶,棍子掉下來,世界歷史在這一刻改寫:不撐開窗戶 ,棍子就不會掉下來,西門慶就不會看到她!不遇到西門慶,她就不會出軌!不出軌,武松就不會怒殺之後被逼上梁山!不上梁山,方臘就不會被武松擒住!不被擒住,方臘就能取得大宋江山,就不會有靖康恥,金兵南下,不會有大清朝,不會有閉關鎖國和慈禧太后,不會有鴉片戰爭、八國聯軍!說不定到21世紀,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因此,結論就是潘金蓮就不應開那個窗子」這個故事看起來啼笑皆非,但隱隱約約又帶著蝴蝶效應的影子,排除將小說與歷史混為一談的謬誤,段子中的連鎖反應更讓人感覺哪裡有些不對勁,是蝴蝶效應錯了嗎?

仔細看每個環節,我們可以發現幾個最大的問題,比如:方臘一定會取得大宋江山嗎,一定不會有「靖康恥,金兵南下,不會有大清朝」嗎?可以看出,這些連鎖反應都太絕對化了。網際網路上還有一個理論叫「滑坡謬誤」,使用連串的因果推論,卻誇大了每個環節的因果強度,而得到不合理的結論,因為事實不一定照著線性推論發生,而有其他的可能性。

一般所說的「無限上綱」有時也牽涉到此種謬誤。比如:孩子如果小時候貪玩,之後就考不上好高中,再來就考不進好大學,接著會找不到好工作,然後會窮困潦倒,一生就毀了!這種思想往往在很多父母心中根深蒂固。《一根棍子引發的蝴蝶效應》就是典型的滑坡謬誤,蝴蝶效應強調的是某種可能性會帶來可能的後果,但有時候,我們卻理解為必然的後果,這是最大的誤區。否則,是不是意味著隔壁老王打麻將胡牌也可能引發東京大地震呢?

相似的例子大家一定也聽說過:

「少了一個鐵釘,掉了一個馬掌;掉了一個馬掌,失了一匹戰馬;失了一匹戰馬,丟了一個國王;丟了一個國王,輸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國家。」

這段話起源於英格蘭的一個民謠,相傳那是在1485年,英格蘭國王理查三世準備與里奇蒙伯爵亨利率領的軍隊決一死戰。戰鬥開始的當天下午,鐵匠在給戰馬釘掌時,因缺少幾顆釘子,有一隻馬掌沒有釘牢。兩軍對壘時,眼看理查國王的隊伍就要獲勝,突然一隻馬蹄鐵掉了,戰馬跌翻在地,最終國王被殺,王國覆滅。

「馬蹄鐵效應」同樣犯了以上的錯誤,將王國覆滅歸於一顆釘子。雖然這個故事被認為是蝴蝶效應最廣為人知的典故,但我們要認識到的是,蝴蝶效應並不是決定論,倘若國王出徵提前準備,或者避免親自出徵,結果會怎樣呢?

另外,我們有時候也會將蝴蝶效應與多米羅骨牌效應相混淆。多米諾骨牌效應指一件事的發生會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看起來和蝴蝶效應很相似,然而實際上多米洛骨牌效應發生是有跡可循,總體來說可預測可分析,相反,蝴蝶效應更側重於未知的可能結果。

做一個非靠譜假設,我們能否有這樣的猜想?2020年的種種災難,是否源於2019年澳洲山火中最初的那一絲火星?火星引發大面積山火,山火擾亂了大氣生態,接下來又引發全球很多地方百年一遇的暴雨暴雪和蝗災,同時大量蝙蝠失去棲息地傳播某種危害,之後再發生什麼連鎖危機,這一切是不是存在可能?當然這裡只是不靠譜的猜測,但這說明多米洛骨牌被推倒的過程是可預測的,相反,蝴蝶效應帶來的結果並無法預測。

那麼,蝴蝶扇動翅膀真的可以引發颶風嗎?

答案是:不能。洛倫茲有意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空氣作為流體,具有黏度,並不是剛性的。蝴蝶扇動翅膀只在一個極小的範圍內起作用。當蝴蝶飛過,空氣很快就恢復它之前的狀態。所以,翅膀對空氣的擾動不能傳播更遠,因此空氣不會發生更大的「漣漪效應」。

既然如此,蝴蝶效應究竟有什麼實用性呢?

要說實用性,其實更多的是對認知的指導意義。比如:我們要認識到氣象預報不能完全準確的原因就是現實中存在氣溫、氣壓、風速風向、溼度,地形等各種因素的幹擾,從宏觀的微觀,各種要素相互作用,導致測量有時候會存在誤差。再比如:股市中我們要認識到絕對靠譜的股神並不存在,除非他是預言家,否則他不可能準確預知明日凌晨發生的種種事情,很多所謂的「股神」是在行情好的時候賺的盆滿缽滿,一到行情差的時候就原形畢露了。

主要參考:

1. 蝴蝶效應是偽命題嗎?

2. 蝴蝶扇動翅膀,真的可以引發颱風?

3. 「蝴蝶效應」和「釘子亡國」的傳說

4. 蝴蝶效應 MBA智庫

5. 有哪些引發了蝴蝶效應的歷史事件?

6. 滑坡謬誤 維基百科

相關焦點

  • 何為蝴蝶效應?為什麼說其常被大眾誤解?它是如何作用於世界的
    蝴蝶效應是一種經常被誤解的現象,在這種現象中,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會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理解蝴蝶效應可以給我們一個新的視角來看待商業、市場等等。蝴蝶效應的由來在多年前,美國科學促進會第139次會議上,愛德華·洛倫茨提出了一個問題:「巴西的一隻蝴蝶扇動翅膀會在德克薩斯州引發龍捲風嗎?」那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和你聽到的不同。
  • 蝴蝶效應真實存在嗎?量子蝴蝶效應更令人困惑
    北京時間8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2004年好萊塢電影《蝴蝶效應》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電影,人類認為蝴蝶效應具有神奇的效果,小規模的事件可以產生巨大、不可預見的後果,甚至導致戰爭、核災難等……事實上,蝴蝶效應僅是一個氣象術語,源於半個世紀前,它實際是什麼對於多數人是很難理解的,我們來看看物理學家、大氣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他們如何分析蝴蝶效應的真實作用及意義。
  • 到底該如何理解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是什麼一隻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1.這個效應最初起源於氣象學家,而且蝴蝶效應中的原型其實是——海鷗:「一隻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在以後的演講和論文中,他為了使這個效應更有詩意,才改成了蝴蝶這個詞。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就是蝴蝶效應的由來。
  • 什麼是蝴蝶效應,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
  • 蝴蝶效應真實存在嗎?
    2004年好萊塢電影《蝴蝶效應》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電影,人類認為蝴蝶效應具有神奇的效果,小規模的事件可以產生巨大、不可預見的後果,甚至導致戰爭、核災難等……事實上,蝴蝶效應僅是一個氣象術語,源於半個世紀前,它實際是什麼對於多數人是很難理解的,我們來看看物理學家、大氣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他們如何分析蝴蝶效應的真實作用及意義
  • 蝴蝶效應,最出圈的科學理論
    「可預測性:巴西某隻蝴蝶閃動一下翅膀會引發美國德克薩斯的一場颶風嗎?」  ——1972年第139屆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在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打算以「可預測性」為題發表一次演講之前,他的同事菲利普·梅裡萊斯建議將題目換成這樣一個浪漫主義風格。  當然,世界上並不存在這隻真正的蝴蝶掀起風暴。這只是一個精妙無比的比喻而已。
  • 「蝴蝶效應」是否真的存在?
    亞馬孫雨林的一隻蝴蝶振動兩下翅膀,會引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1963年美國的氣象學家洛倫茲提出了一個名詞,將類似「蝴蝶引起龍捲風」的現象稱為「蝴蝶效應」,用來比喻初始條件的一些小偏差會帶來結果的巨大改變,其他如馬蹄鐵掌上丟失了一個釘子,會讓一個國家走向滅亡;秋天一片飄落的桑葉,會點燃七國混戰的戰火等等,都是「蝴蝶效應」的例子。
  • 「蝴蝶效應」是否真的存在?
    亞馬孫雨林的一隻蝴蝶振動兩下翅膀,會引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1963年美國的氣象學家洛倫茲提出了一個名詞,將類似「蝴蝶引起龍捲風」的現象稱為「蝴蝶效應」,用來比喻初始條件的一些小偏差會帶來結果的巨大改變,其他如馬蹄鐵掌上丟失了一個釘子,會讓一個國家走向滅亡;秋天一片飄落的桑葉,會點燃七國混戰的戰火等等,都是「蝴蝶效應」的例子。那麼「蝴蝶效應」是否真的存在呢?
  • 真正的「蝴蝶效應」和真的好看的《蝴蝶效應》
    後來洛倫茲正式發表演說,用蝴蝶煽動翅膀可以引起颶風的描述,說明一個微小的初始條件變化可能導致一連串逐漸放大的結果。一再表示複雜系統演化中對初始條件的極端敏感,一再表示複雜系統演化中對初始條件的極端敏感,這就是蝴蝶效應。
  • 什麼叫做蝴蝶效應?股市中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蝴蝶效應?蝴蝶效應(Butterfly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那麼股市中效應是什麼意思?股市中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個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
  • 「蝴蝶效應」是什麼?
    生活中我們總聽到「蝴蝶效應」這個詞,那「蝴蝶效應」是什麼呢?蝴蝶效應指在長時間和大範圍內,微小的空氣系統變化可能導致連鎖反應,並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產生極大變化。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提出了蝴蝶效應這個概念,他通過電腦進行「天氣預報」的模擬,發現如果將輸入的數據進行微調,得出的計算結果差別會非常大。這個概念被形象的表述為: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發生的原因可能是一個月前一隻蝴蝶在巴西輕輕拍打翅膀。「蝴蝶效應」這個名稱也就此誕生。
  • 解讀「蝴蝶效應」
    相信提起「蝴蝶效應」每個人都不會那麼陌生,多多少少有些認知。但你明白其中真正的含義嗎?下面我為大家解讀一下。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 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蝴蝶由於你的一個噴嚏,使氣流發生強運動,通過氣流之間力的作用,最終使美國的一朵雲達到了降水的條件,由於你的一個噴嚏,使美國降了一場雨!而沒有你的噴嚏,那個雲的運動也是一定的,降水就不可能了。下雨所謂蝴蝶效應,其實也是這個道理,蝴蝶在太平洋那邊扇了下翅膀,另一邊可能因此颳起颱風。颱風1颱風2蝴蝶效應電影《蝴蝶效應》是一部由埃裡克·布雷斯、J·麥凱伊·格魯伯執導,艾什頓·庫徹、艾米·斯馬特、約翰·派屈克·阿梅多利、傑斯·詹姆斯等主演的科幻驚悚電影,於2004年1月23日在美國正式上映。
  • 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2、蝴蝶效應的理論由來美國氣象學家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隻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當然,「蝴蝶效應」主要還是關於混沌學的一個比喻。也是蝴蝶效應的真實反應。不起眼的一個小動作卻能引起一連串的巨大反應。3、蝴蝶效應的影響今天的企業,其命運同樣受「蝴蝶效應」的影響。消費者越來越相信感覺,所以品牌消費、購物環境、服務態度……這些無形的價值都會成為他們選擇的因素。
  • 《蝴蝶效應》,這部電影告訴你生活背後的蝴蝶效應
    這是電影《蝴蝶效應》要告訴我們的事情。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理論。這一理論有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於1963年提出。這一效應是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
  • 何為蝴蝶效應?
    它是指對初始條件敏感性的一種依賴現象:輸入端微小的差別會迅速放大到輸出端...蝴蝶效應在經濟生活中比比皆是:中國宣布發射飛彈,港臺100億美元流向美國. 「蝴蝶效應」也可稱「撞球效應」,它是「混沌性系統」對初值極為敏感的形象化術語,也是非線性系統在一定條件(可稱為「臨界性條件」或「閾值條件」)出現混沌現象的直接原因.
  • 「蝴蝶劇場」的「蝴蝶」效應
    「蝴蝶劇場」的「蝴蝶」效應(深觀察)天乃蝶之家,地乃蝶之靈,雲乃蝶之裳,花乃蝶之魂,但為君之故,翩翩舞到今……2021年元旦小長假,在越聲清韻中,杭州西湖邊的「蝴蝶劇場」連續上演了三晚新版越劇《梁祝
  • 蝴蝶效應:蝴蝶翅膀扇起的颶風
    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一隻蝴蝶不經心地拍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後引起美國德克拉斯州一場災難性的颶風。其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於是引起一連串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科學家把這種現象戲稱作「蝴蝶效應」,意思即一件表面上看來無關係、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帶來巨大的變化。「蝴蝶效應」的概念,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1963年提出的。
  • 崩壞學園2蝴蝶效應怎麼樣 蝴蝶效應搭配屬性介紹
    《崩壞學園2》蝴蝶效應怎麼樣?這是4月5日實裝的六星武器之一,傷害敲過可以追加連續傷害,傷害效果非常好,可以用來快速清屏,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崩壞學園2蝴蝶效應的效果屬性搭配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 蝴蝶效應:性格孤僻的人,如何成為「如魚得水」的社交達人
    於是他認為天氣是不能預測的,一些非常微小的事件,比如南美洲亞馬遜河上的一隻蝴蝶輕輕扇動了一下翅膀,在理論上也可能導致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兩年後,也就是1963年,Edward Lorenz正式提出了著名的「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