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紐約4月23日電 (記者李曉宏 李秉新)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23日在美國紐約共同出版《2015世界能源中國展望》英文版報告。該報告指出,2030年全球將迎來一場影響巨大的能源消費結構優化過程。基於本國的新能源政策調整趨勢,中國將直接推動全球特別是亞洲地區能源結構的優化。
該報告採集了大量數據,對世界能源市場的格局、能源安全相關的重大問題,作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對世界和中國能源中長期發展趨勢作出了判斷。報告認為,中國煤炭、石油、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長明顯低於國際能源署(IEA)的展望水平,而天然氣明顯高於IEA的增長速度,因此中國能源消費結構優化將快於IEA預期,並將直接推動全球能源結構的優化。
對未來世界能源發展走勢,中國投資協會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長曾興球強調該報告有四個判斷。
一是低碳發展已經成為世界能源的共識。人類本世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態,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環境。能源界最緊迫的任務就是提供優質能源,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曾興球介紹,2014年,習近平主席和歐巴馬總統在北京共同發表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承諾在未來20年內,美中兩國共同努力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它不僅是中美兩個碳排放大國設定的宏大目標,也標誌著中美共同推動全世界其他國家行動起來,走低碳發展的道路。事實上,2014年以來,世界上發生的所有大事件,如國際油價下跌,美國能源獨立政策引導下的頁巖革命,西亞,烏克蘭等地區衝突,無一不和能源有關,低碳發展必將帶來一次世界性的能源和環境革命。「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就是要減少能源使用對環境造成的破壞,給人類留下一個『可棲身之地』。」
二是油氣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中仍將佔主導地位。在新能源還不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之前,油氣作為相對優質的能源仍將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佔重要地位。石油在能源市場中的作用不像過去那樣強勢了,但決不是已經進入「後石油時代」。原因在於,一是新能源開發雖然發展很快,但成為主打能源還需要有一個過程,發展新能源所面臨的挑戰因素還很多,如關健技術、生產成本、配套政策等問題,尚未完全得到解決;二是各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能源消費結構中,還將以煤、油、氣為主;三是資源開發方面,歷經多年勘探開發,煤、油、氣開發成本相比新能源有較大優勢,近50年至100年內,石油和天然氣還不可能完全退出市場。近十年來,隨著技術不斷進步,世界油氣又有許多新的發現。基於這種趨勢,中國作為油氣需求大國,一方面要鼓勵企業要走出去,積極參與世界油氣資源開發,同時要重視對國內油氣資源的勘探。
三是研發新技術已經成為世界潮流。長期以來,世界能源市場圍繞著如何「控制資源」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出現過兩次大的石油危機。「而今,決定市場競爭主動權的是,你是否掌握新技術。」曾興球指出,美國頁巖油、頁巖氣革命成功充分說明,有新技術就有新資源。俄羅斯是世界石油天然氣資源大國,反而因為過度依賴資源優勢,在國際油價連連下跌中遭受沉重打擊。歐盟並沒有因為俄羅斯減少供氣而驚慌失措,因為歐盟在研發新能源技術方面,早已走在世界前列,加之世界油氣市場,目前總體上是供大於求,歐洲沒有因烏克蘭動蕩,像人們預想的那
當前,國際油價在40-50美元之間徘徊,國際能源市場,特別是油氣市場的格局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導致低油價的原因錯綜複雜,追蹤其根本是新技術起著決定性作用。新技術增強了供應端的能力,新技術降低了消費端的需求,新技術正在改變能源供需結構。展望世界能源市場的未來,要特別關注新技術研發的新動向,比如油氣勘探開發新技術,煤的清潔利用技術,新能源開發技術等,要關注集成常規技術、完善核心技術、創新前沿技術的情況。能源革命的根本問題是技術革命,企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標誌是技術升級,新技術決定新階段,新技術展現新格局。未來能源市場如何發展,是由新技術決定的,我國企業在研發新技術方面將面臨新的挑戰。
四是改革創新是國際能源市場發展的根本動力。國際能源市場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無論資源國、消費國還是以運輸服務為主的過境國,為了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都在積極推行體制機制改革,調整能源政策,優化產業結構,降低綜合成本,提高能源效率,在未來市場競爭中爭取主動權。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後,改革金融管理體制,調整國內產業結構,始終如一地貫徹「能源獨立」戰略目標,開發新能源,研發新技術,提高了能源自主供應的比例;俄羅斯調整國內能源政策,擴大向東開拓市場的力度,已經見到成效;委內瑞拉,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這些傳統產油國也在積極推行改革措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實行政企合一76年,依法推行體制改革,走市場化的道路,進展平穩,效果很好。
報告指出,全世界都在改革,中國能源企業要樹立正確的理念和高效運作機制,在戰略上實行轉型和轉變,從「走出去」戰略進一步提升到「絲綢之路」戰略構想,使政府、產業與國內外的公眾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和對話。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何志平表示,中國迎來能源發展轉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國與外部世界需要公開、透明和平等的信息交流與對話。通過《2015世界能源中國展望》英文版報告,讓中國了解世界的發展趨勢,同時也將推動外部世界尤其是西方國家更深入地研究中國國情、中國的能源數據與政策,從而深入認識中國在世界上的角色與作用、中國的貢獻和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