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中國植物志》英文版發布

2020-12-05 中國科學院

  據9月23日召開的中國植物多樣性與保護國際研討會透露,由中國科學院主持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Flora of China(《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前後歷時25年的編撰,已於今年9月全部完成並出版。

  Flora of China對80卷125冊的《中國植物志》進行了全面修訂,並譯成英文,共有文字25卷,圖版24卷,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水平很高的英文版植物志。

  通過該項目的國際合作,中國植物分類學家有機會走向國際,利用保存於世界各大標本館的大量標本(包括中國臺灣的標本),特別是模式標本,查閱大量經典文獻,解決了《中國植物志》(中文版)未能解決的大量名稱和鑑定等問題,並對疑難類群進行了深入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國內外專家還藉此融合不同的學術觀點和思路,提高學術水平。

  中國植物種類眾多,僅維管束植物就有31365種,居世界第三。2004年,《中國植物志》出版完成,並於200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8年10月,中美雙方就Flora of China的編撰工作籤訂了合作協議,1989年編撰工作正式啟動。該項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技部等國內多家單位的支持。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13-09-26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80卷《中國植物志》「志在掌握」
    3月29日,「志在掌握」——《中國植物志》數字產品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舉行,會議發布了《中國植物志》手機應用程式,電子版、手機版網站以及桌面應用程式等產品。該研究所工程師李敏介紹,最新推出的《中國植物志》手機應用支持蘋果、安卓兩種系統,桌面應用則可適應於普通電腦桌面和平板電腦,它們都能夠實現《中國植物志》全文離線檢索瀏覽。
  • 《中國植物志》:為中國植物建立「戶口簿」
    《中國植物志》包括的範圍正是種子植物和蕨類植物,儘快編寫、早日出版,不僅是中國植物學工作者的共同願望,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      《中國植物志》共計80卷126分冊,包含國產及歸化的種子植物和蕨類植物31141種,分別歸屬於300多個科的3401個屬之中。全書有5000多萬字,圖版9000餘幅,是世界上已出版植物志中種類最豐富的科學著作。
  • 【中國科學報】《中國科研信息化藍皮書》英文版首發
    12月4日—5日,「第五屆中國科研信息化發展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上,《中國科研信息化藍皮書(英文版)》發布。這是該報告首次以英文版正式出版並向海內外公開發行。  《中國科研信息化藍皮書(英文版)》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教育部、科學技術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農業科學院等7家單位聯合編纂,斯普林格—自然出版發行,向世界展現了我國科研信息化發展的重大成果、成功經驗和典型案例。  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副主任楊小偉出席會議並致辭。
  • 《南海諸島植物志》(英文版)出版發行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邢福武主編的《南海諸島植物志》(英文版)一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南海諸島包含西沙、南沙、中沙和東沙群島及周邊海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要道。南海諸島多數島嶼遠離大陸,島嶼星羅棋布,鄰近海域風大浪急,植物學考察只能分階段進行,且需克服暈船暈浪等困難和適應高溫、高溼、高鹽等環境條件。
  • 【中國科學報】《科學通報》英文版與愛思唯爾開啟新合作
    2月21日,由中科院主管的自然科學綜合性期刊《科學通報》英文版(Science Bulletin)與愛思唯爾出版集團國際合作啟動會在科學出版社召開。合作期內,愛思唯爾將為Science Bulletin提供內容發布平臺和相應推廣渠道、數據分析報告等服務,幫助該刊提升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
  • 《中國南海諸島植物志》(中文版)出版發行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邢福武主編的《中國南海諸島植物志》(中文版)一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該書英文版Flora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出版後有關南海諸島植物學研究的又一成果。
  • 歷時25年編撰的《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完成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記者 吳晶晶)記者從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獲悉,前後歷時25年,由中美等國共同完成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已於2013年9月全部出版完成。    《中國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志,共80卷125冊,2004年出版完成,並於200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 《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編撰完成 歷時25年—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獲悉,前後歷時25年,由中美等國共同完成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已於2013年9月全部出版完成。
  • 昆明植物所舉辦《中國植物志》背後的故事專題講壇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KIB講壇第35期——「《中國植物志》背後的故事」在該所行政樓三樓報告廳成功舉辦。參與編寫《中國植物志》的六位老一輩植物學家李錫文、李恆、裴盛基、方瑞徵、陳書坤、武素功作為嘉賓講述了《中國植物志》背後的故事。該所所長李德銖雖因公務未到現場但為此次主題講壇準備了精彩的書面發言,黨委書記孫航和副所長甘煩遠也到場致辭。
  • 科研最重要的,不是「尖端」與否 ——從《中國植物志》看原始創新
    《中國植物志》涉及的蕨類和種子植物,是和人類關係最密切的植物群。它們涵蓋了全部糧食、水果、木材、花卉和纖維植物,以及絕大多數的食用蔬菜和藥用植物。這些信息重要嗎?當然。但他們做的研究是前沿科學嗎?未必。但這並不妨礙《中國植物志》成為中國原始創新的典範之一。
  • 【中國科學報】科研最重要的,不是「尖端」與否
    《中國植物志》涉及的蕨類和種子植物,是和人類關係最密切的植物群。它們涵蓋了全部糧食、水果、木材、花卉和纖維植物,以及絕大多數的食用蔬菜和藥用植物。  這些信息重要嗎?當然。但他們做的研究是前沿科學嗎?未必。但這並不妨礙《中國植物志》成為中國原始創新的典範之一。
  • 中國維管植物「大普查」
    經過3年的研究,何芳良與碩士研究生呂牧羊聯合署名,在《全球生態和生物地理學》雜誌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估算出中國總共約有36500種維管植物(最多不超過39200種)。「中國還有約5000種維管植物有待發現。假如保持現在每年約100種的發現速度,至少還需要半個世紀才能將所有維管植物描述完畢。」何芳良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解釋道。
  • 中國植物志
    點擊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中國植物志沒有聽說過中國植物志的小夥伴們,讓知了我來隆重介紹一下
  • 《中國地衣志》(英文版)合作諒解備忘錄在京籤署
    英文版)合作諒解備忘錄。》(英文版)的編寫工作。《中國地衣志》(英文版)是中國科學院孢子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國際合作計劃的組成部分,項目的科學顧問為美國密蘇裡植物園的 Peter Raven 教授。該編委會由十位地衣學家組成,包括中方和外方共十人的團隊。
  • 中國維管植物大普查 36500不是終點—新聞—科學網
    在2013年出版的《中國植物志》(英文版)記錄了我國31362種維管植物。顯然,這不應該是我國植物種類數量的「終極答案」。有許多物種還隱藏在我國的山山嶺嶺有待發現。那我國到底有多少植物物種?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中山大學—阿爾伯塔大學生物多樣性保護聯合實驗室)何芳良教授和學生最近就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答案。
  • 《人體健康與免疫》叢書英文版發布—新聞—科學網
    10月21日,第十七屆國際免疫學大會上,中國免疫學會發布《人體健康與免疫》英文版(共3冊)。 中國免疫學會秘書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表示,相比全球其他國家公民,我國公民的健康意識和健康需求比以往更為強烈。但是,我國公民在醫學科學知識方面存在著不足,醫學科學素養仍待提高,對於醫學問題上的諸多誤解亟待消除。
  • 【中國科學報】李敏:打造手中的植物世界
    李敏笑著向《中國科學報》記者回憶說。  大學畢業後,李敏當過兩年老師,後來辭職來到了植物研究所做實驗室秘書,一兩年之後便有機會開始接觸資料庫方面的工作。也正是因為在攝影方面的專長,他對信息系統設計等工作上手很快。  2006年,植物研究所開始做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李敏去參與討論了幾次,後來逐漸開始參與到網站設計和圖片庫模塊建設中去。
  • 《中國孢子植物志》和《中國動物志》編研項目啟動
    《中國植物志》、《中國孢子植物志》和《中國動物志》的編研工作一直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重視和持續支持。
  • 《科學通報》英文版:老牌中國期刊的國際化之路—新聞—科學網
    作為《科學通報》英文版新一屆主編,中科院院士陳曉亞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以更名為契機,編委會和編輯部將著力推進《科學通報》英文版的國際化,打造一個源於中國學術界,由中國學者主辦的、優秀的綜合性國際學術期刊品牌。」
  • 【館藏資源】《中國植物志》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