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編撰完成 歷時25年—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獲悉,前後歷時25年,由中美等國共同完成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已於2013年9月全部出版完成。
-
【中國科學報】《中國植物志》英文版發布
據9月23日召開的中國植物多樣性與保護國際研討會透露,由中國科學院主持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Flora of China(《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前後歷時25年的編撰,已於今年9月全部完成並出版。 Flora of China對80卷125冊的《中國植物志》進行了全面修訂,並譯成英文,共有文字25卷,圖版24卷,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水平很高的英文版植物志。
-
「《中國動物志》、《中國孢子植物志》和《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
驗收會現場3月30日至4月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會同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在北京組織專家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動物志》、《中國孢子植物志》和《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的編研」進行了結題驗收。
-
《中國植物志》:為中國植物建立「戶口簿」
因此,編寫植物志是一項科學性很強、難度很大的工作。也是出於這個原因,世界上許多國家至今還未能完成植物志的編纂工作。 植物學家心血的凝聚 首先提出編寫《中國植物志》並進行開拓性研究的中國學者是胡先驌。
-
四代科學家50年冷板凳坐出《中國植物志》,附電子版網址
該書基於全國80餘家科研教學單位的312位作者和164位繪圖人員80年的工作積累、45年艱辛編撰才得以最終完成。在200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 一部《中國植物志》不僅記載了中國的植物,也向世人昭示了中國科學家的風骨。
-
中國植物志
點擊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中國植物志沒有聽說過中國植物志的小夥伴們,讓知了我來隆重介紹一下
-
【館藏資源】《中國植物志》電子版
-
【廣州日報】穿越戰火護標本 譜寫中國植物志
1929年,中國現代植物學主要奠基者陳煥鏞院士創建了植物園的前身——國立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彼時,中國近代植物學研究幾近空白。陳煥鏞痛下決心:「中國一定要有自己的植物學、自己的植物園、自己的植物研究所、自己的植物志。」
-
四代科學家50年冷板凳坐出《中國植物志》
2004年,《中國植物志》全套出版完成。時年89歲的老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徵鎰先生豪邁宣告:「我要為《中國植物志》這部巨著而熱烈歡呼,中國植物學界終於站起來了!」 植物志是記載某個國家或某一地區植物名稱、形態特徵、地理分布、經濟價值等的科學著作。
-
世界最大植物志4代人接力編纂45年,完成時前兩代編者僅剩吳徵鎰
1934年,胡先驌(1894-1968)在中國植物學會第二屆會議上說:「現在國內植物分類學者漸眾,理應編纂《中國植物志》。凡編纂各科植物專志者,應同時編纂《中國植物志》。」《中國植物志》的編纂與中國植物學家在自己國土上採集植物的歷史相伴而生、同伴而行。1956年,中國科學院在《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中正式將《中國植物志》列入規劃項目。
-
《肯亞植物志》編研工作正式啟動—新聞—科學網
雙方合作的重大項目《肯亞植物志》編研工作正式啟動。由中國科學家作為主要完成人承擔相關的科研任務和編撰另一個國家的植物志,這是前所未有的開創性工作,將為東非地區的植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提供極為重要的基礎本底信息和科學依據,也將對世界的生物多樣性研究產生深遠影響。肯亞是一個地形地貌非常多樣的國家,植物種類目前有7500-8000,編寫志書的難度也相當大。他作為該叢書的中方主編,感到肩負的責任重大,同時心中但也充滿了信心自豪。
-
科研最重要的,不是「尖端」與否 ——從《中國植物志》看原始創新
《中國植物志》編寫歷時80餘年,可以查到署名的就有80餘個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植物學家312人、繪圖人員167人,而參與協作的人員就更多,協作規模空前。這一代代學者之所以能夠「黏合」在一起,科學大師們的精神力量不可或缺。
-
科學時報:《泛喜馬拉雅植物志》項目正式啟動
在未來的12年中,中國、英國、印度、尼泊爾、日本、美國的植物學家將通力合作,首次對喜馬拉雅地區的植物種類進行全面、系統、科學的考察與記錄。《泛喜馬拉雅植物志》項目日前正式啟動,這是繼《中國植物志》後又一個經典植物學大項目。
-
一草一木 以書明志 五卷本《樂清植物志》出版發行
《樂清植物志》是陶先生傾注了五十年心血編著而成的。陶德生先生原籍餘杭臨平鎮,1955年畢業於林業部浙江麗水林業學校,可以說是新中國成立後全國第一批科班出身的林業工作者之一。陶德生先在溫州林業局工作,後來調到樂清縣農林水利局。《樂清植物志》的編寫,起始於1958年,歷時50餘年。可以說,這部「志」的編寫,經歷了斷斷續續的曲折過程。
-
【中國科學報】80卷《中國植物志》「志在掌握」
3月29日,「志在掌握」——《中國植物志》數字產品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舉行,會議發布了《中國植物志》手機應用程式,電子版、手機版網站以及桌面應用程式等產品。該研究所工程師李敏介紹,最新推出的《中國植物志》手機應用支持蘋果、安卓兩種系統,桌面應用則可適應於普通電腦桌面和平板電腦,它們都能夠實現《中國植物志》全文離線檢索瀏覽。
-
《中國孢子植物志》和《中國動物志》編研項目啟動
《中國植物志》、《中國孢子植物志》和《中國動物志》的編研工作一直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重視和持續支持。
-
昆明植物所舉辦《中國植物志》背後的故事專題講壇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KIB講壇第35期——「《中國植物志》背後的故事」在該所行政樓三樓報告廳成功舉辦。參與編寫《中國植物志》的六位老一輩植物學家李錫文、李恆、裴盛基、方瑞徵、陳書坤、武素功作為嘉賓講述了《中國植物志》背後的故事。該所所長李德銖雖因公務未到現場但為此次主題講壇準備了精彩的書面發言,黨委書記孫航和副所長甘煩遠也到場致辭。
-
歷時九年編撰《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正式問世
《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正式問世。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5日電 (記者 杜燕)《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以下簡稱《大辭典》)正式問世。作為中國「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規劃項目,《大辭典》填補了中國臨床空白的大型的綜合性醫藥類工具書,可供廣大醫務工作者以及從事醫藥科研、生產、經營、教學、網絡信息和監管人員使用和借鑑。今天,記者從在京舉行的《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首發式上了解到,該辭典編纂工作從2009年9月開始,從策劃、籌備到最終核定、印製,歷時9年多的時間。
-
《香港植物志》第一卷英文版出版面世
由華南植物園及香港植物標本室(Hong Kong Herbarium)共同合作主編的《香港植物志》(第一卷)英文版,於4月9日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書店(www.bookstore.gov.hk)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