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資源】《中國植物志》電子版

2021-02-20 北林圖書館

《中國植物志》電子版

館藏連結: ftp://202.204.121.38/zgzwz

《中國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種類最豐富的一部巨著,全書80卷126冊,5000多萬字。記載了我國301科3408屬31142種植物的科學名稱、形態特徵、生態環境、地理分布、經濟用途和物候期等。該書基於全國80餘家科研教學單位的312位作者和164位繪圖人員80年的工作積累、45年艱辛編撰才得以最終完成。200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該書的編研工作基於大規模野外考察和標本採集,基於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包含了許多新信息、新內容,有很高的科學價值,這在國際上是空前的。該書的作者們,還參加了植物科屬的分類、系統、進化等有關研究,發表了許多有價值的論著,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和中科院或省部委獎多項。這些成果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植物志》的學術水平。

《中國植物志》的全部正式出版,不僅摸清了我國的植物資源,還可以為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例如在商貿、檢疫、公安和國防等方面,給國際貿易糾紛和偵探破案等提供有力的幫助。植物分布對地層鑑別、環境變遷和尋找礦藏提供重要信息。此外,在宣傳和普及植物科學知識、提高公眾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等方面也發揮巨大作用。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80卷《中國植物志》「志在掌握」
    3月29日,「志在掌握」——《中國植物志》數字產品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舉行,會議發布了《中國植物志》手機應用程式,電子版、手機版網站以及桌面應用程式等產品。該研究所工程師李敏介紹,最新推出的《中國植物志》手機應用支持蘋果、安卓兩種系統,桌面應用則可適應於普通電腦桌面和平板電腦,它們都能夠實現《中國植物志》全文離線檢索瀏覽。
  • 【廣州日報】穿越戰火護標本 譜寫中國植物志
    1929年,中國現代植物學主要奠基者陳煥鏞院士創建了植物園的前身——國立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彼時,中國近代植物學研究幾近空白。陳煥鏞痛下決心:「中國一定要有自己的植物學、自己的植物園、自己的植物研究所、自己的植物志。」
  • 《中國植物志》:為中國植物建立「戶口簿」
    中國是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中國植物志》不僅詳細記載了中國已發現的所有植物的科學名稱、形態特徵、系統位置、地理分布、海拔高度、生態環境等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信息,還增加了植物的經濟用途、物候期、物種生境、地方名稱等更具實用價值的信息,這也註定了植物志編研之路充滿艱辛。
  • 中國植物志
    點擊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中國植物志沒有聽說過中國植物志的小夥伴們,讓知了我來隆重介紹一下
  • 四代科學家50年冷板凳坐出《中國植物志》,附電子版網址
    一部《中國植物志》不僅記載了中國的植物,也向世人昭示了中國科學家的風骨。植物資源是國家的重要財富,國家要發展經濟,可持續地開發和利用植物資源,必須弄清植物的種類和組成,這就需要編研、出版國家或地區的植物志。
  • 《中國孢子植物志》和《中國動物志》編研項目啟動
    《中國植物志》、《中國孢子植物志》和《中國動物志》的編研工作一直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重視和持續支持。
  • 【中國科學報】《中國植物志》英文版發布
    據9月23日召開的中國植物多樣性與保護國際研討會透露,由中國科學院主持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Flora of China(《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前後歷時25年的編撰,已於今年9月全部完成並出版。  Flora of China對80卷125冊的《中國植物志》進行了全面修訂,並譯成英文,共有文字25卷,圖版24卷,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水平很高的英文版植物志。
  • 《中國遷地栽培植物志》編研工作會議召開
    《中國遷地栽培植物志》編研工作會議召開 2018-04-28 華南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4月22日至26日,《中國遷地栽培植物志》編研工作會議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召開
  • 《中國南海諸島植物志》(中文版)出版發行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邢福武主編的《中國南海諸島植物志》(中文版)一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該書英文版Flora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出版後有關南海諸島植物學研究的又一成果。
  • 歷時25年編撰的《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完成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記者 吳晶晶)記者從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獲悉,前後歷時25年,由中美等國共同完成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已於2013年9月全部出版完成。    《中國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志,共80卷125冊,2004年出版完成,並於200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 一草一木 以書明志 五卷本《樂清植物志》出版發行
    《樂清植物志》記載了樂清市2400多種植物,其中有很多是珍貴花草樹木、特有樹種,可以很好地為城鄉綠化、園林綠化、公園建設提供服務;植物也是旅遊資源,而植物志則是旅遊資源中的一道人文景觀,又是一部可流傳的森林旅遊志,耐心細讀、體察都會有美的享受。
  • 【新華網】中外科學家編著《泛喜馬拉雅植物志》正式出版
    目前該植物志系列3卷冊已由中國科學出版社和劍橋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  「泛喜馬拉雅地區」包括喜馬拉雅山脈及其所連接的橫斷山、喀喇崑崙山和興都庫什山,跨越中國、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和阿富汗等7國。地區擁有植物2萬餘種,高山植物豐富程度堪稱世界之最,同時該地區還是亞洲6條大河的發源地。地區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迫在眉睫。
  • 四代科學家50年冷板凳坐出《中國植物志》
    因為我國沒有自己的植物志。     1934年至1959年編著出版的25卷《蘇聯植物志》,曾是世界上記載種類最多、最完整的植物志。     而2004年完整面世的《中國植物志》刷新了這一紀錄。     這部曠世巨著總計80卷126分冊,全書5000多萬字,記載中國維管束植物301科、 3408屬、31142種,包括近9000幅圖版。
  • 新一代植物志iFlora: 機遇與挑戰
    植物志是植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最為基礎的植物典籍,它為物種的準確鑑定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保證,為合理利用植物資源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科學依據,在服務於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高公眾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生物資源短缺、生態環境脆弱和生態安全形勢日趨嚴峻,對生物多樣性和生物資源的保護、保存、研究和利用已成為人們共同關心的主題。
  • 昆明植物所舉辦《中國植物志》背後的故事專題講壇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KIB講壇第35期——「《中國植物志》背後的故事」在該所行政樓三樓報告廳成功舉辦。參與編寫《中國植物志》的六位老一輩植物學家李錫文、李恆、裴盛基、方瑞徵、陳書坤、武素功作為嘉賓講述了《中國植物志》背後的故事。該所所長李德銖雖因公務未到現場但為此次主題講壇準備了精彩的書面發言,黨委書記孫航和副所長甘煩遠也到場致辭。
  • 《肯亞植物志》編研工作正式啟動—新聞—科學網
    11月22日,中國和肯亞兩國科學家在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
  • 科學時報:《泛喜馬拉雅植物志》項目正式啟動
    在未來的12年中,中國、英國、印度、尼泊爾、日本、美國的植物學家將通力合作,首次對喜馬拉雅地區的植物種類進行全面、系統、科學的考察與記錄。《泛喜馬拉雅植物志》項目日前正式啟動,這是繼《中國植物志》後又一個經典植物學大項目。
  • 《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編撰完成 歷時25年—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獲悉,前後歷時25年,由中美等國共同完成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已於2013年9月全部出版完成。
  • 「《中國動物志》、《中國孢子植物志》和《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
    驗收會現場3月30日至4月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會同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在北京組織專家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動物志》、《中國孢子植物志》和《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的編研」進行了結題驗收。
  • 科研最重要的,不是「尖端」與否 ——從《中國植物志》看原始創新
    李德銖說,作為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吳徵鎰為《中國植物志》作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可在報獎的時候,他卻堅持把其他人的名字放在自己前面。1997年,30多歲的李德銖正式加入《中國植物志》編委會,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編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