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中外科學家編著《泛喜馬拉雅植物志》正式出版

2020-12-05 中國科學院

【新華網】中外科學家編著《泛喜馬拉雅植物志》正式出版

2015-12-21 新華網

【字體:

語音播報

  記者12月18日從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獲悉,由中國科研人員牽頭、多國科研人員共同參與的《泛喜馬拉雅植物志》編研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該植物志系列3卷冊已由中國科學出版社和劍橋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

  「泛喜馬拉雅地區」包括喜馬拉雅山脈及其所連接的橫斷山、喀喇崑崙山和興都庫什山,跨越中國、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和阿富汗等7國。地區擁有植物2萬餘種,高山植物豐富程度堪稱世界之最,同時該地區還是亞洲6條大河的發源地。地區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迫在眉睫。

  為深入開展泛喜馬拉雅地區植物科學考察和調查,全面採集該區域的植物標本,2010年,由中科院植物所洪德元院士牽頭成立了《泛喜馬拉雅植物志》編研項目組,中國、英國、美國、日本、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代表共同籤署了備忘錄。

  目前,該項目共採集植物標本6萬份,獲得DNA材料2萬餘份、野外植物照片5萬餘張,發現6個植物新屬和100餘個植物新種,發表論文60篇。

  洪德元表示,《泛喜馬拉雅植物志》的編著可以為保護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制定科學合理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植物資源開發政策及區域發展戰略提供科學數據,也為研究這一特殊地理環境中的物種適應性輻射分化、生物多樣性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機制等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和證據。

  據介紹,相比之前的植物志書,《泛喜馬拉雅植物志》進行了多項創新,如每個物種都有分布地圖、利用分子或基因組分析手段進行系統發育分析等。

  記者12月18日從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獲悉,由中國科研人員牽頭、多國科研人員共同參與的《泛喜馬拉雅植物志》編研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該植物志系列3卷冊已由中國科學出版社和劍橋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
  「泛喜馬拉雅地區」包括喜馬拉雅山脈及其所連接的橫斷山、喀喇崑崙山和興都庫什山,跨越中國、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和阿富汗等7國。地區擁有植物2萬餘種,高山植物豐富程度堪稱世界之最,同時該地區還是亞洲6條大河的發源地。地區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迫在眉睫。
  為深入開展泛喜馬拉雅地區植物科學考察和調查,全面採集該區域的植物標本,2010年,由中科院植物所洪德元院士牽頭成立了《泛喜馬拉雅植物志》編研項目組,中國、英國、美國、日本、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代表共同籤署了備忘錄。
  目前,該項目共採集植物標本6萬份,獲得DNA材料2萬餘份、野外植物照片5萬餘張,發現6個植物新屬和100餘個植物新種,發表論文60篇。
  洪德元表示,《泛喜馬拉雅植物志》的編著可以為保護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制定科學合理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植物資源開發政策及區域發展戰略提供科學數據,也為研究這一特殊地理環境中的物種適應性輻射分化、生物多樣性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機制等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和證據。
  據介紹,相比之前的植物志書,《泛喜馬拉雅植物志》進行了多項創新,如每個物種都有分布地圖、利用分子或基因組分析手段進行系統發育分析等。

列印 責任編輯:侯茜

相關焦點

  • 【新華網】多國科學家編著《泛喜馬拉雅植物志》3卷冊正式出版
    【新華網】多國科學家編著《泛喜馬拉雅植物志》3卷冊正式出版 2015-12-18 新華網 吳晶晶 【字體:大 中 小】
  • 科學時報:《泛喜馬拉雅植物志》項目正式啟動
    在未來的12年中,中國、英國、印度、尼泊爾、日本、美國的植物學家將通力合作,首次對喜馬拉雅地區的植物種類進行全面、系統、科學的考察與記錄。《泛喜馬拉雅植物志》項目日前正式啟動,這是繼《中國植物志》後又一個經典植物學大項目。
  • 世界屋脊上的植物志(科技名家筆談)
    泛喜馬拉雅地區雖有一些零散的區域性植物志書,包括19世紀80年代的《英屬印度植物志》、上世紀80年代的《不丹植物志》和《巴基斯坦植物志》,國內則有1983-1987年的《西藏植物志》和1993-1994年的《橫斷山區維管植物》,但這些志書不僅零散,而且年代久遠、水平高低不一,遠不足以反映生物多樣性的現狀。近年,僅在喜馬拉雅山東段考察和研究就發現200多個植物新物種。
  • 科學網—《泛喜馬拉雅植物志》發布階段成果
    本報訊(記者丁佳)12月18日,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牽頭開展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泛喜馬拉雅植物綜合考察和植物志編研項目在北京發布階段性成果
  • 一草一木 以書明志 五卷本《樂清植物志》出版發行
    一部志書一生緣2014年3月11日,陶德生先生在接受樂清日報記者採訪的時候,就說過《樂清植物志》和《陶德生桉樹論文集》這兩部書是一生心血所系,因此他希望能早日看它們的正式出版。就在最後的定稿階段,資金基本到位時,陶先生也因積勞成疾,在2016年1月走了。志書的修訂者李振南在首發式上說:「現在差幾天就已經是三周年了。我想,今天的這個首發儀式是對老陶最好的紀念了。」
  • 四代科學家50年冷板凳坐出《中國植物志》
    走進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植物標本館,五顏六色的西南地區植物標本旁的一個玻璃櫥窗內,靜靜地躺著幾本圖書,書名是《中國植物志》。     早已泛黃的書頁見證著一段艱辛歷史。    2004年,《中國植物志》全套出版完成。時年89歲的老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徵鎰先生豪邁宣告:「我要為《中國植物志》這部巨著而熱烈歡呼,中國植物學界終於站起來了!」     植物志是記載某個國家或某一地區植物名稱、形態特徵、地理分布、經濟價值等的科學著作。
  • 《肯亞植物志》編研工作正式啟動—新聞—科學網
    雙方合作的重大項目《肯亞植物志》編研工作正式啟動。   22日上午9點,來自中國科學院和肯亞國家博物館的科學家們歡聚在該武漢植物園行政樓的3號會議室,共同召開《肯亞植物志》編研啟動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向全世界鄭重宣布,這一填補空白的重大項目正式啟動!
  • 《深圳植物志》出版發行
    全套《深圳植物志》及植物藝術畫等,首次揭開面紗。  活動在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形象片的播放中拉開帷幕,數名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表達了對本屆大會的美好祝願和寄語,向世界發出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的綠色邀約。  迎接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重要成果之一、全套成功出版的《深圳植物志》率先亮相。
  • 《香港植物志》第一卷英文版出版面世
    由華南植物園及香港植物標本室(Hong Kong Herbarium)共同合作主編的《香港植物志》(第一卷)英文版,於4月9日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書店(www.bookstore.gov.hk)出版發行。
  • 浙版「本草綱目」問世 系全國首部法定藥用植物志
    •華東篇》(第一冊)正式出版發行,被不少網友喻為浙版「本草綱目」。該書是我國第一部法定藥用植物志,將中藥標準、中藥和藥用植物三者融為一體,收載了包含法定藥用植物的科屬特徵、科屬特徵成分、種屬檢索、植物形態、生境分布、收載標準、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臨床參考,以及用作藥材的名稱、性狀、藥用部位、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等,部分種並有本草考證、近似種、混淆品等內容,學術專業涉及植物分類、化學、中藥鑑定、中藥分析、中藥藥理、中醫臨床等。
  • 【廣州日報】穿越戰火護標本 譜寫中國植物志
    陳煥鏞痛下決心:「中國一定要有自己的植物學、自己的植物園、自己的植物研究所、自己的植物志。」  90年過去了,他的願望已經實現:1929年初建時,植物研究所的標本館僅有9645份標本,如今館藏已超過110萬份;2004年,《中國植物志》歷經四代科學家、耗費近半個世紀編撰完成;每年約200萬人次徜徉在華南植物園,感受陳老與中國植物學先驅們親手規劃、打造的植物王國。
  • 《中國南海諸島植物志》(中文版)出版發行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邢福武主編的《中國南海諸島植物志》(中文版)一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該書英文版Flora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出版後有關南海諸島植物學研究的又一成果。
  • 《南海諸島植物志》(英文版)出版發行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邢福武主編的《南海諸島植物志》(英文版)一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南海諸島包含西沙、南沙、中沙和東沙群島及周邊海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要道。南海諸島多數島嶼遠離大陸,島嶼星羅棋布,鄰近海域風大浪急,植物學考察只能分階段進行,且需克服暈船暈浪等困難和適應高溫、高溼、高鹽等環境條件。
  • 《深圳植物志》全套出版 「影像深圳」明信片首發第19屆國際植物學...
    「向世界發出綠色邀約」,6月18日,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在深圳市民中心正式啟動主題活動。在國際植物學大會即將召開之際,大會3D視覺形象推廣片和形象片在活動上首次揭開面紗。同時,包括《深圳植物志》、「影像深圳」郵資明信片及植物藝術畫等也在活動上紛紛亮相。
  • 170種植物、1千張圖片,這個南京學生編寫的學校植物志出版了
    從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一年的時間,一個高中生,一部手機,一臺電腦,一百七十多種植物,一千多張圖片,竟僅僅始於暮春傍晚的一個突發奇想——「我想給學校做一本植物志
  • 《中國植物志》:為中國植物建立「戶口簿」
    資料圖片      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醞釀,到2004年《中國植物志》(科學出版社出版)全部完成出版,四代科學家薪火相傳、費時八十餘載研究編纂,中國植物從此有了權威全面的「戶口簿」。      植物包括的範圍很廣,其中種子植物(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和蕨類植物與人類關係最密切。
  • 《高黎貢山植物資源與區系地理》正式出版
    《高黎貢山植物資源與區系地理》正式出版  人民網昆明1月14日電 據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微信公號消息,首次全面完整記錄中緬交界高黎貢山地區地衣、苔蘚、蕨類及種子植物名錄的學術專著——《高黎貢山植物資源與區系地理
  • 《燕園草木》出版——北大終於有了自己的植物志
    其實世界上許多著名大學都有自己的植物園,如牛津、劍橋等,出版其植物志、植物圖譜也屢見不鮮,但在中國還很罕見。《燕園草木》可以說是國內罕見的集中如此高端的植物學家和製作團隊精心打造出來的一所大學自己的植物志。其實國內的大學有很多有著很好的生態環境和資源,《燕園草木》的出版或許是個很好的範例和啟示,激發國內其他大學重視和塑造自己的生態文化。
  •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向世界發出綠色邀約」《深圳植物志》出版...
    Raven籤名發送了首張明信片、全套《深圳植物志》及植物藝術畫等,首次揭開面紗。活動在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形象片的播放中拉開帷幕,數名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述說了對本屆大會的美好祝願和寄語,向世界發出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的綠色邀約。迎接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重要成果之一、全套成功出版的《深圳植物志》率先亮相。
  • 【中國科學報】《中國植物志》英文版發布
    據9月23日召開的中國植物多樣性與保護國際研討會透露,由中國科學院主持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Flora of China(《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前後歷時25年的編撰,已於今年9月全部完成並出版。  Flora of China對80卷125冊的《中國植物志》進行了全面修訂,並譯成英文,共有文字25卷,圖版24卷,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水平很高的英文版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