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泛喜馬拉雅植物志》發布階段成果

2020-11-25 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丁佳)12月18日,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牽頭開展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泛喜馬拉雅植物綜合考察和植物志編研項目在北京發布階段性成果。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出席發布會並講話。

張亞平表示,該項目為地球科學和生物科學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數據,對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植物資源的清查和合理開發利用都有重大意義。

張亞平指出,《泛喜馬拉雅植物志》把植物志的傳統內容與生物學的最新發展緊密結合,體現當今植物志編撰的國際最高水平,也為類似的國際合作項目提供了經驗。中科院會繼續關注和支持這一具有重大學術價值和重要社會意義的項目。

在此次發布的階段性成果中,共採集植物標本6萬份,DNA材料2萬餘份,野外植物照片5萬餘張。同時科研人員還發現了新屬6個、新種100餘個。成果已收錄在由科學出版社和劍橋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的《泛喜馬拉雅植物志》3卷冊中。

項目主持人、中科院院士洪德元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泛喜馬拉雅植物志》除了有一般植物志的形態描述和分布外,還提供了染色體、物候期、生態環境等完整信息,有依據標本精心編制的檢索表,1/3以上的物種配有精美的線條圖,便於鑑定植物。

「《泛喜馬拉雅植物志》加入了標本引證、物種分布地圖、模式標本考證、系統發育分析4項內容,使其具有了專著的性質。」洪德元表示,科研人員在野外考察中還發現西藏東南部的大花黃牡丹等植物已處於高危狀態,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科學基礎。

「泛喜馬拉雅地區」是地球上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跨越中國、巴基斯坦、印度等7個國家。該地區高山植物豐富,維管束植物超過2萬種,是歐洲植物種數的兩倍,比整個北美洲還多,而且植物新屬、新種還在不斷發現。同時該地區自然災害頻發,生態環境脆弱,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迫在眉睫。

2011年,中科院植物所牽頭,聯合英國、美國等14個國家的科研人員,組成了一個大型的國際團隊,5年來在該地區組織了12次大型國內外綜合考察、上百次小規模專業考察。

《中國科學報》 (2015-12-21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新華網】多國科學家編著《泛喜馬拉雅植物志》3卷冊正式出版
    《泛喜馬拉雅植物志》編研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洪德元院士表示,《泛喜馬拉雅植物志》的編著可以為保護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制定科學合理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植物資源開發政策及區域發展戰略提供科學數據,也為研究這一特殊地理環境中的物種適應性輻射分化、生物多樣性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機制等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和證據。
  • 【新華網】中外科學家編著《泛喜馬拉雅植物志》正式出版
    ,由中國科研人員牽頭、多國科研人員共同參與的《泛喜馬拉雅植物志》編研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為深入開展泛喜馬拉雅地區植物科學考察和調查,全面採集該區域的植物標本,2010年,由中科院植物所洪德元院士牽頭成立了《泛喜馬拉雅植物志》編研項目組,中國、英國、美國、日本、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代表共同籤署了備忘錄。  目前,該項目共採集植物標本6萬份,獲得DNA材料2萬餘份、野外植物照片5萬餘張,發現6個植物新屬和100餘個植物新種,發表論文60篇。
  • 科學時報:《泛喜馬拉雅植物志》項目正式啟動
    上世紀60年代後,日本在尼泊爾、美國在緬甸進行過多年考察,採集了大量植物標本。在歷史上,這一地區我國境內的大規模植物標本採集有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外國人在西藏、雲南北部和四川西部進行的採集工作,這些標本中只有極少數存放在國內。
  • 千種植物轉錄組計劃發布新成果—新聞—科學網
  • 易觀:音頻泛知識付費用戶年輕高學歷 喜馬拉雅用戶付費滲透率增強...
    近日,易觀發布了《2020年音頻泛知識付費市場洞察》(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泛知識付費行業市場規模超230億,用戶規模突破5.4億。今年,在政策、技術等多方支持下,2020年泛知識付費市場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年輕、高學歷用戶是音頻泛知識付費主要群體,60後、00後用戶付費滲透率逐也在逐步加強,用戶泛知識付費習慣養成。
  • 昆明研究所在西藏發現4個中國新記錄種子植物—新聞—科學網
    1月12日,記者從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發現須彌四帶芹、巴洛特櫟、尼泊爾姜味草、喜馬拉雅耳稃草4個分布於西藏的中國新記錄種和翼葉稜子芹、線葉球蘭
  • 泛基因組資料庫:找到油菜的「好基因」—新聞—科學網
    「標準地圖」有盲區 甘藍型油菜大約在7500年前由白菜和甘藍自然雜交形成,是非常「年輕」的多倍體植物。 「多倍體物種,尤其是年輕的多倍體植物中,往往存在大量的非同源染色體重組事件,這些重組事件導致甘藍型油菜內部的遺傳變異非常豐富。」華中農業大學生物信息團隊副教授楊慶勇說。
  • 科研人員繪出大豆圖形結構泛基因組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供圖 6月17日,《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田誌喜等科研團隊關於大豆泛基因組的最新研究進展。該項成果突破了傳統線性基因組的存儲形式,在植物中首次實現了基於圖形結構基因組的構建,將引領全新的下一代基因組學研究思路和方法,被審稿人稱為「基因組學的裡程碑工作」。
  • 《中國植物志》手機版正式上線蘋果應用商店
    「《中國植物志》Lite網絡版」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系統與進化植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數字植物項目組開發,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負責推廣。先期發布了「《中國植物志》專業版」包括全套《中國植物志》所有物種描述和圖文信息。Lite網絡版安裝文件包括全部物種名錄,詳細頁面則需要在網絡環境下瀏覽。
  • 《中國植物志》的編研史(1)
    《中國植物志》是一部總結我國維管束植物(蕨類和種子植物)系統分類的巨著,全書共80卷,計126分冊,包括了3萬多種植物和9000餘幅圖版。《中國植物志》的編研歷史實際上從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了,但直至1958年才正式啟動。全書126卷冊的編研工作共經歷了45年的漫長歲月,於2004年全部完成。實
  • 時域中解析度光譜巡天首項成果發布—新聞—科學網
    郭守敬望遠鏡攜手克卜勒望遠鏡
  • 野生植物「家譜」 溫州出版浙江首部地市級植物志書
    日前,繼《杭州植物志》出版後,溫州也推出了野生植物首部「家譜」《溫州植物志》。該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於2017年出版,是浙江省內第一部地市級植物志書,是近百年來溫州植物資源調查和分類研究的系統總結。2009年,曾於1982年至1993年參與《浙江植物志》編研工作的丁炳揚教授,在一次會議上與浙江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林霞、市林業局教授陳餘釗、溫州科技學院高級農藝師王法格就編著《溫州植物志》的想法引發共鳴。2010年,「溫州野生植物植物資源調查與植物志編撰」項目,得到溫州市委市政府重視支持,獲得市農業財政專項資助,組織了30餘位植物和林業方面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編著工作。
  • 「《中國植物志》的數位化和DNA條形碼」項目啟動
    11月3日,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張憲春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紅研究員共同主持的國家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植物志》的數位化和DNA條形碼」項目啟動會在北京香山召開。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主任科員祝學衍對項目定位、工作實施、經費使用等相關問題提出重要建議和要求。
  • 「隱世」百年的植物再現身 上一次被採集記錄已是1912年
    「隱世」百年的植物再次現身 上一次被採集記錄已是1912年新知毛 萍 陶玉祥 本報記者 盛 利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成都生物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聯合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及廣西植物研究所發現了一種「隱世」百年的植物物種
  • 天南星科海芋屬植物「添丁」
    2020-10-15 08:19:02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趙漢斌)記者10月12日從雲南省德宏州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等機構與該局合作,近日在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銅壁關片區發現並鑑定了一個天南星科海芋屬
  • 科研|天南星科海芋屬植物「添丁」
    近日,記者從雲南省德宏州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等機構與該局合作,近日在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銅壁關片區發現並鑑定了一個天南星科海芋屬新種,將其命名為運氣海芋天南星科海芋屬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大型觀葉植物,莖粗壯,高可達3米,具有調節溼度、吸收粉塵、淨化空氣等功能。它的根莖富含澱粉,可入藥,但通常不能食用。
  • 為《中國植物志》寫史,向老先生致敬
    《中國植物志編纂史》是一部完整記述《中國植物志》研究、編寫、出版工程全景式的力作,具有填補科學史、出版史研究空白的價值。全書以翔實、客觀的文字呈現出《中國植物志》研究、編纂過程中曲折和執著的實現路徑,探尋各個時期重要歷史事件與編纂過程的始末,記述主要科、屬編寫經過和學術成就,藉以評述中國植物分類學的發展歷史。
  • 植物外泌體科研成果在西安發布
    植物外泌體科研成果發布會在西安舉行細胞囊泡與外泌體研究與轉化協會成立西部網訊(記者 肖陽熠)9月22日,植物外泌體科研成果發布會在西安舉行,國內30餘位再生醫學領域權威專家,以及近200位再生醫學健康與美容產業精英,共同見證佰鴻集團植物外泌體科研成果的眾多科技產品
  • 【中國科學報】80卷《中國植物志》「志在掌握」
    3月29日,「志在掌握」——《中國植物志》數字產品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舉行,會議發布了《中國植物志》手機應用程式,電子版、手機版網站以及桌面應用程式等產品。該研究所工程師李敏介紹,最新推出的《中國植物志》手機應用支持蘋果、安卓兩種系統,桌面應用則可適應於普通電腦桌面和平板電腦,它們都能夠實現《中國植物志》全文離線檢索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