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崇澍
陳煥鏞
林 鎔
俞德浚
吳徵鎰
《中國植物志》是一部擁有8卷126分冊的煌煌巨著,由幾代中國植物學家,歷經幾十餘載時間艱難編纂而成,在國際上產生較大影響,為中國科學贏得榮譽,也為中國植物學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該書於200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最高獎。
《中國植物志編纂史》是一部完整記述《中國植物志》研究、編寫、出版工程全景式的力作,具有填補科學史、出版史研究空白的價值。全書以翔實、客觀的文字呈現出《中國植物志》研究、編纂過程中曲折和執著的實現路徑,探尋各個時期重要歷史事件與編纂過程的始末,記述主要科、屬編寫經過和學術成就,藉以評述中國植物分類學的發展歷史。書中記載了第一代中國植物學家力求以國人之力編成《中國植物志》的夢想和努力;本書也記載了建國後中國科學事業最高部門能賡續願景,在艱難的條件下毅然啟動和逐步實施的計劃;書裡還記述了在歷次政治運動和「文革」劫難中,領導層的精心呵護和努力維持的事實;書中也用較大篇幅記載了參與編纂的植物學家個人遭受的酸甜離合的往事;還記載了編撰過程中學術爭鳴和各卷冊之間的層次差別;書末用詳盡的數據展示了《中國植物志》獲得的榮譽和成果。
作者胡宗剛等本著實事求是、去蔽存真的科學思想,力求忠實於歷史,還原於歷史,通過多年檔案查閱、文獻收集和參與者訪談等方法,獲取真實的資訊和第一手資料,使《中國植物志》的曲折和辛酸的編研全過程得以情景般展現,極為生動、細緻和發人深省,大量首現性資料增加了本書文獻史料價值和閱讀趣味。
《中國植物志》這部大書深深地沉澱了45年的歲歲月月,整合了一門學科前前後後312人的龐大科研工程,作者胡宗剛在《中國植物志編纂史》中用他特有的平實而簡潔的文風,一一道來,讀來令人唏噓不已,也對前輩學者倍增敬意。
全書章節按作者對《中國植物志》編研過程的梳理,分為五段歷程:(1)八年籌備(1950-1957),(2)八年初編(1958-1965),(3)十年停續(1966-1976),(4)回歸學術(1977-1986),(5)最後十七年(1987-2004)年醞釀編寫時期;1958-1977年或編或停時期;1978-2005年全面編輯時期,這樣的劃分也得到了植物學界的廣泛認同。最後附有「編年紀事」「編寫人員名錄」「歷年獎項」。
為當代中國一部大書的編纂過程和經驗得失撰寫一本專門而翔實的著作,非常少見,此書是一次嘗試,也是一項成果。新中國成立之後,在科學文化領域,相繼組織了一批具有國家意志和代表國家水平的大型著作的編寫出版,如《辭海》《漢語大詞典》《十萬個為什麼》《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美術全集》《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二十四史標點本》,等等,至今都未見有專門的編纂史圖書問世,這是我國當代學術史和出版史的空白和缺憾,但願本書的出版,能引起大家的興趣和關注,帶來連鎖的出版響應。
作者是我國生物科學史的首席研究學者,撰寫成果以「近世中國生物機構與人物研究叢書」問世,已經出版有10部之多,不假他人之手,默默耕耘,孜孜於茲,為科學史界所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