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家寫史 為人民立傳

2021-01-13 中國社會科學網

  為國家寫史、為人民立傳、為時代明德,當代中國研究所肩負著國史研究、編纂和宣傳的光榮職責,發揮著「修史、資政、育人、護國」的重要作用。今天,當代中國研究所滿載豐碩成果迎來建所30周年。三十而立,風華正茂。首先,我代表院黨組向當代中國研究所全體幹部職工表示熱烈祝賀!向與會各位領導、嘉賓、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

  國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領導人民接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探索,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創業史和奮鬥史。30年來,當代中國研究所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學術導向和價值取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國史研究領域取得了可喜成績,做出了重要貢獻:組織出版《當代中國》大型叢書,編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新中國7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等,推出一系列高質量成果;推進國史研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形成理論研究和國史編修相結合的學科布局;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加強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在抵制和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重視國史人才培養,培養了一批國史研究的名家、大家、領軍人才和科研骨幹。當代中國研究所已成為具有重要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的國史研究、編纂和宣傳的專門機構,成為馬克思主義堅強陣地和國史研究創新基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做出關於繁榮發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40周年、中國歷史研究院和中國非洲研究院成立發來賀信,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我院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黨史、國史是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要繼續加強對黨史、國史的學習,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不斷交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答卷。」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重要論述和指示,為新時代國史研究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代中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新時代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更需要重視研究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全面總結經驗,深刻揭示規律。推進新時代國史研究工作,要引導人們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正確認識社會主義事業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光明前途,充分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鼓舞人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鬥。

  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為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當前全黨正在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在學習宣傳「四史」方面,國史工作者責無旁貸,大有可為。當代中國研究所必須以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奮發有為,推動國史研究取得新的更大成績。

  一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和理論武裝 國史研究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學術導向和價值取向至關重要。我們黨的世界觀、歷史觀根源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和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新中國歷史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輝歷史。加強國史研究,必須掌握和運用唯物史觀,堅持黨性和科學性的統一,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增強理論武裝,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研究工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要學懂弄通這一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科學內涵、實踐要求,深刻領會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深入學習和掌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史、國史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貫徹到國史研究工作各領域各環節。

  二是深入研究新中國的歷史與現實,更好地服務於黨和國家事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歷史記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敗,重視、研究、借鑑歷史,了解歷史上治亂興衰規律,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啟示。重視吸取歷史經驗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與社會長期穩定的兩大奇蹟,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前景。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國史研究工作者要緊緊抓住歷史機遇,立足「兩大格局」,聚焦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從歷史的視角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實踐的輝煌成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把更多更好的學術精品奉獻給人民群眾。聚焦新時代中國的重大歷史問題、重大理論問題和重大實踐問題,深入總結新中國歷史發展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與寶貴經驗,推出更多對中央決策有重要參考價值、對事業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的優秀科研成果;要通過紮實嚴謹的學術研究,形成對新中國發展歷程、輝煌成就、豐富經驗的權威歷史記述,推出一批高質量、有影響的國史研究成果,為全黨全社會學習黨史、國史提供權威參考,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學理支撐和智力支持。

  三是加快推進「三大體系」建設,推出精品成果,講好中國故事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與要求,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5·17」重要講話和致我院三次賀信精神,立足中國實踐,建構中國理論;聚焦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科學揭示國史發展的主題與主線、主流與本質,深刻闡明中國道路、中國經驗和中國精神,加快構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國史研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三大體系」建設;把國史的通史性研究與專門史研究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和拓展國史研究內容,加快推進國史研究和學科建設;全面深刻認識和把握當代中國的理論與實踐,提出具有原創性、專業性的學術觀點,創新研究方法,提煉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不斷擴大國史研究的學術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故事、中國人民的故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

  四是努力建設高素質科研隊伍,推動國史研究薪火相傳 國史研究事業要有新發展,關鍵在人才。要大力加強人才培養,鍛造學術尖兵,培養學科帶頭人,進一步完善科研梯隊,努力造就一支立場堅定、學風優良、梯隊合理、業務精湛的學術研究隊伍,特別是注重青年人才隊伍建設,為繁榮發展國史研究事業提供可持續的人才支撐。要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積極向上的良好學術生態,形成嚴謹治學、注重誠信、擔當盡職的優良學風,努力把當代中國研究所進一步建設成為國史研究和宣傳的重要理論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回顧歷史,過去的30年是當代中國研究所與國家發展同行、取得重要業績的30年;展望未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國史研究任重道遠。希望當代中國研究所全體同志及廣大國史研究工作者,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發揚成績,總結經驗,進一步把國史研究好、編纂好、宣傳好,守正創新,不懈進取,開拓國史研究新局面,譜寫新時代華彩篇章。

  注釋:  

  1《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來 交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答卷》,《人民日報》2013年6月27日。

  2習近平:《努力造就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求是》2019年第2期。

  3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求是》2019年第13期。

相關焦點

  •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為祖國河山立傳
    原標題:吳為山:為祖國河山立傳 透過藝術家的創造,看到的不只是山水,更是文脈,是綿延的文化源流。 近日,中國美術館推出「典藏活化」系列展——「江山多嬌」。 壯美的祖國山河為藝術家提供了豐饒的創作源泉。
  • 艾薩克森最會講名人故事 多次拒絕為賈伯斯立傳
    1  曾多次「耍大牌」不願為賈伯斯立傳  作為極具創造力的企業家,史蒂夫·賈伯斯有著如過山車般的精彩人生,有眾多出版商或影視工作者將他傳奇的一生出版成書或拍成電影,但只有《史蒂夫·賈伯斯傳》是唯一得到賈伯斯本人授權的圖書。
  • 《三國志》中的將相,只有諸葛亮、陸遜單獨立傳,陸遜憑什麼?
    由於篇幅有限,古代寫史書的史官,在給人立傳的時候非常謹慎,一般只有帝王級別的人,才能單獨立傳,有突出表現的將相,往往是許多人都合在一個傳記裡寫了。可這另一位,陸遜,又是何方人物呢,竟然可以和諸葛亮平起平坐,享有單獨立傳的殊榮? 「書生」將軍,戰功赫赫 提起陸遜這個名字,恐怕大多數朋友都會表示沒怎麼聽過,比起諸葛亮家喻戶曉的知名度,陸遜確實是「不出名」。但知名度不高,並不代表他不是一個人物! 陸遜,字伯言,東吳人。
  • 為萬物寫史,為宇宙立傳,看人類怎樣一步步成為地球的主宰
    >書中回溯了科學史上那些偉大與奇妙的時刻,引用了近年來發現的最新科學史料,幾乎每一個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驚人:宇宙起源於一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奇點;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變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坦博士拉火山噴發,噴湧而出的熔巖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10萬人的生命;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
  • 為《中國植物志》寫史,向老先生致敬
    ,也為中國植物學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該書於200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最高獎。 《中國植物志編纂史》是一部完整記述《中國植物志》研究、編寫、出版工程全景式的力作,具有填補科學史、出版史研究空白的價值。全書以翔實、客觀的文字呈現出《中國植物志》研究、編纂過程中曲折和執著的實現路徑,探尋各個時期重要歷史事件與編纂過程的始末,記述主要科、屬編寫經過和學術成就,藉以評述中國植物分類學的發展歷史。
  • 為培根鑄魂盡心盡智盡力
    原標題:為培根鑄魂盡心盡智盡力 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總書記強調,新時代呼喚著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擁有無比廣闊的空間,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
  • 訪談︱葛劍雄談譚其驤:為老師立傳,也要實事求是
    他在浙大專任教員的時候,史地系主任是張其昀,對他很好,把他聘去後提職稱也很快,譚先生說張其昀對他有知遇之恩。重慶那邊一度想聘他去,他不去,寧可待在遵義這麼小地方。       但譚先生和張其昀在政治理念上完全不同。譚先生的助手呂東明,是當時遵義地區共產黨的最高領導,系主任張其昀和校內國民黨的負責人有所聞,不過這一點對他還是尊重,譚先生也為呂東明想方設法做掩護。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是新時代「兩步走」重大戰略思想的最新發展,為我們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發出了振奮人心的總動員。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握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與落實「十四五」規劃的關係,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穩步向前推進。
  • 與人民同心同行,書寫新時代的「創業史」
    知情與知心——關於新時代鄉村文學的思考和建言  作者:施戰軍(人民文學雜誌主編、文學評論家)  新時代的鄉村巨變,是基本事實,對文學藝術來說,更是新的創作源泉。無論是國家治理層面還是百姓生活層面,也無論是自然環境層面還是文化建設層面,在鄉村所發生的一切,需要文學不斷豐富、更加立體、持續深廣的審美呈現。
  • 深町英夫:何為民國史?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換言之,中國「近代化」的全體過程為何能夠、須要以中華民國這一政權的興亡為劃期呢?(在日本學界,「清朝史」和「清代史」的含義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利用滿文資料對朝廷和統治機構加以分析的政治、制度史研究;後者則是依靠漢文資料以漢族地區為對象的社會、經濟史研究。這種情況對民國史研究可否有某種啟發作用?)
  • 「四史」為建設現代化國家奠定思想基礎|求知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指出,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引領廣大黨員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這些重要表述是指導我們在「四史」學習中汲取力量,在新發展階段堅定理想信念,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思想基礎。
  • 電視劇《光榮時代》:探尋人民公安從人民中來
    故事圍繞他們展開,講述了以鄭朝陽為代表的新中國第一代公安在新中國創建伊始與國民黨留下的數萬特務、散兵遊勇、黑惡勢力、邪教組織、不法奸商等多方盤根錯節的勢力展開艱苦卓絕鬥爭的故事。向觀眾揭開了新中國第一代公安在解放初期熬更守夜、守衛城市和平與安寧的塵封事跡。
  • 以人民為中心——寫在蘭溪洪水退卻之際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指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在大災大難面前,沒有人員傷亡,就是最深刻的「以人民為中心」,金華和蘭溪都做到了。一「一江春水向東流」,到金華就成了「向西流」。發源於磐安高山的水流,分南北兩路,北路經東陽、義烏、金東,南路經永康、武義,融入金華江後,與衢州方向的水流一同,注入蘭江。
  • 習近平的健康觀:以人民為中心,以健康為根本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人民身體健康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從維護全民健康和實現國家長遠發展出發,身體力行、率先垂範,正在鋪設一條以人民為中心的「健康之路」。
  • 藝術評論丨湖南金曲:為人民譜寫,為時代放歌
    特別是這些作品為人民譜寫、為時代放歌的態度和水平,足以成為我省音樂創作的標杆,成為滿足人民群眾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甚至將來的精神食糧。 這些作品中有匯入「紅色經典」的朵朵浪花。《天上太陽紅彤彤》《頌歌一曲唱韶山》直抒胸臆,唱出了全國人民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的無比愛戴和崇敬。
  • 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張勇先教授出版《英語發展史》
    由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常務副院長張勇先撰寫的《英語發展史》(中文版)已完稿,近期將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發行(下圖為樣書)。北京大學資深教授胡壯麟、清華大學英語教授程慕勝、華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秦秀白分別為該書作序。
  • 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獲得者薛其坤:為國家謀科學,為人民謀幸福...
    我內心始終有一種信念,那就是中國的科學家一定要不負使命,傾其一生,為國家謀科學,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讀書的時候曾經不喜歡做實驗如果不是實驗證明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公眾可能還不知道薛其坤是誰。也許絕大部分人還是不清楚這位科學家到底做出了什麼,只知道是被楊振寧先生評價為「諾貝爾獎」級的科學發現。
  • 草菅人命,與人民為敵!
    涉事企業對生命的漠視,無異於草菅人命,就是與人民為敵,國法必不容。煙臺市發布的消息顯示,這起事故發生在10日14時,但企業向棲霞市應急管理部門報告時,已經是次日20時。長達30個小時的時間裡,企業雖然組織了救援,卻始終沒有向棲霞市應急管理部門報告,直到發現救援難度超出自身能力,才「揭開蓋子」。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重大事故早報、快報,早已成為共識。
  • 用小說為羅馬皇帝立傳
    (資料圖片) 《奧古斯都》【美】約翰·威廉斯 著鄭遠濤 譯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 不同於他之前的作品蒙塵數十年才重回大眾視野的坎坷經歷,《奧古斯都》一面世即獲美國國家圖書獎,時隔40多年仍然受讀者喜愛,有媒體盛讚:這是「美國作家寫過的最佳歷史小說」。 「對中國讀者而言,《奧古斯都》最令人期待之處或許還是『斯通納式』的共鳴。如果說《斯通納》是講述普通人平凡且無味的一生,那麼《奧古斯都》則是展現一位偉人恢弘且波瀾壯闊的人生。
  • 「以人民為中心」戰略思考的升華
    從單提「獲得感」到「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並提,是對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呼應,是對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回應,蘊含著「以人民為中心」的深遠戰略思考。集中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獲得感」,針對的是如何全面深化改革這一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