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是新時代「兩步走」重大戰略思想的最新發展,為我們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發出了振奮人心的總動員。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握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與落實「十四五」規劃的關係,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穩步向前推進。
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目標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從根本上說,也是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中國共產黨百年來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這一偉大目標。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得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成為我們努力奮鬥的目標,充分說明黨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進行近期規劃和遠景謀劃;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刻彰顯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人民中心的根本立場。這要求我們必須繼續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
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相統一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離不開一個一個階段性目標的逐步達成,「十四五」規劃的制定和落實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四五」規劃的各項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謀劃發展,最了解實際情況的是人民群眾。我們必須自覺拜人民為師,向人民求教,向人民問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統一起來,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為『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切實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規劃編制中來,齊心協力把『十四五』規劃編制好。」習近平總書記親力親為,為「十四五」規劃建議稿的起草把握大方向、確定大思路、提出大戰略,同時多次到地方和基層深入調研,召開多場問計會,親自聽取廣大人民群眾意見建議。100多萬條網上留言,將人民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難反饋到「十四五」規劃的編制工作中,創造了中央全會文件起草工作的新歷史。這充分說明只有緊緊依靠人民,堅持群眾路線,才能正確認識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將群眾意見集中起來形成正確的決策和科學的遠景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中蘊含著豐富的智慧、無限的創造力和無窮的力量。要如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不能也不可能僅靠少數「精英」「英雄」,而是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在實踐活動中所表達的意願、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這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經驗。同時,要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團結凝聚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而不懈奮鬥。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是否實現,實現的質量怎麼樣,最終都要看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再邁上新的大臺階,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是否得到充分保障,人民是否生活在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總而言之,人民生活是否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否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是評判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是否真正實現的根本標準。在作出具體工作決策和執行決策時,要充分體現民心民意,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如期保質保量地實現,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面對著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要深刻認識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依靠人民,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同心同德,頑強奮鬥,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當代中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