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是人類文明發展與進步的標誌。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集體都極為重視現代化建設,從「四個現代化」到「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演進。
1964年12月,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他指出,我們今後發展國民經濟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同時他提出,要在20世紀內分兩步實現「四個現代化」,即第一步,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經濟走在世界前列。從此,「四個現代化」成為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宏偉目標。
20世紀60年代,以石油工業和「兩彈一星」為核心的工業與國防尖端科技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我國化學、原子能、電子等科學技術領域獲得了突出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生產條件也得到不斷改善。相關數據顯示,1965 年中國的糧食產量為19400多萬噸、原煤產量為23000多萬噸,位居世界前列;鋼產量為1200多萬噸、發電量為670多億度,位居世界前十水平;石油產量為 1100多萬噸,位居世界前十五名以內。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從起步到發展階段,經過了長期而艱苦的實踐探索,即便在國民經濟發展遭遇困難的時候,在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黨的十二大報告提出:物質文明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不可缺少的基礎;精神文明建設對物質文明建設不但起巨大的推動作用,而且保證它的正確發展方向。兩個文明建設互為條件、互為目的。這實際上提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兩個文明」一起抓的戰略方針。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啟動農村改革、創辦經濟特區和開闢沿海經濟開放區,經濟發展迅速,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收入顯著提高,且科技、教育、文化等各個領域的改革也相繼展開。相關數據顯示,到1989年,中國的平均GDP增長率達9.7%左右;人均GDP由不到400元增加到1500多元,基本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向前推進並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持續深入的改革開放,在積累現代化經驗的同時也積累了持續發展的動力,進而有力推動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不斷走向深入。
從改革開放到21世紀初,我們明確了以富強、民主、文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目標的定位。如果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來看,對應的就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黨的十六大報告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結合起來,使「三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更加清晰。通過實施經濟、政治體制改革和科教興國戰略,我國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明確「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國有企業改革和西部大開發取得成效的同時,經濟發展向既快又好轉變,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相關數據顯示,2002年中國GDP世界排名位居世界前十水平,綜合經濟現代化指數世界排名上升到第69位;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700多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接近2500元。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儘管距離世界先進水平差距非常大,但人民生活已經實現從溫飽到總體達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黨的十七大報告按照「四位一體」總體布局論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基本綱領,並對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作了全面部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四位一體」總體布局正式確立。進入21世紀,以「神舟五號」成功飛天,取消農業稅,舉辦世博會、奧運會,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等為代表,國家在各個領域實現了協調發展。相關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GDP總量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二;2011年我國城市化率達51%左右,網際網路普及率高於38%;2012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7%左右,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5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持續深化,促使人民生活從小康逐步向富裕過渡,全社會進一步增強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心。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並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強調在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同時,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從「四位一體」拓展為「五位一體」,內容更加全面和完整。通過實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得到深度推進。在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精準扶貧」為核心的經濟、民生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至今,中國成為第一大工業國、貨物貿易國和外匯儲備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數千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全國累計治理沙化土地1.5億畝左右,完成造林5億畝左右,森林覆蓋率達到22%。儘管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基調,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程。
總之,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集體不僅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現代化國家、怎樣建設現代化國家」等問題,而且將不斷帶領中國人民創造國家現代化發展的新奇蹟。
(作者單位: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華大學基地)
姓名:黃秋生 工作單位: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華大學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