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發展歷程及功能演進的四大階段

2020-12-01 IT168

  【IT168 專稿】從功能特徵看,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及機構對IT認識的深入,數據中心的內涵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功能的內涵,可將數據中心可以分為四個大的階段,數據存儲中心階段、數據處理中心的階段、數據應用中心,數據運營服務中心階段。

  數據中心發展歷程概述

  1945年,由美國生產了第一臺全自動電子數字計算機「埃尼阿克」(英文縮寫詞是ENIAC,即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中文意思是電子數字積分器和計算器)。它是美國奧伯丁武器試驗場為了滿足計算彈道需要而研製成的。這臺計算機1946年2月交付使用,共服役9年。它採用電子管作為計算機的基本元件,每秒可進行5000次加減運算。它使用了18000隻電子管,10000隻電容,7000隻電阻,體積3000立方英尺,佔地170平方米,重量30噸,耗電140~150千瓦,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龐然大物。在革命性的開啟了人類計算新時代的同時,也順帶開啟了與之配套的數據機房的演進。

  事實上,從發明計算機到目前網絡盛行的橫跨60餘年的大的時間尺度來看,人類社會的計算方式經歷了從集中主機要分散運算要再次集中的過程,這個過程當然不是簡單的往復的過程,具體如下:

  第一階段:1945-1971年代,計算機器件組成主要以電子管,電晶體為主,體積大,耗電大,主要運用於國防機構,科學研究等軍事或者準軍事機構。由於計算消耗的資源過大,成本過高,因此計算的各種資源集中也就是必然的選擇。同時,也誕生了與之配套的第一代的數據機房。UPS,精密機房專業空調就是在這個時代誕生。

  第二階段:1971-1995年代,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迅速發展,計算機除了向巨型機方向發展外,更多地朝著小型機和微型機方向快速演進。1971年末,世界上第一臺微型計算機在美國舊金山南部的矽谷應運而生,它開創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在這個時代,計算的形態總的來說是分散為主,分散與集中並存。因此,數據機房的形態也就必然是各種小型,中型,大型機房並存的態勢,特別是中小型機房得到了爆炸式的發展。

  第三階段:1995-現今,網際網路的興起被示為計算行業從發明計算機之後的第二個裡程碑。網際網路的興起本質上是對計算資源的優化與整合。而對人類社會分散計算資源的整合是計算發展本身的內在的要求與趨勢。本階段計算資源再次集中的過程絕不是對第一階段的簡單複製,有兩個典型的特點:一是分散的個體計算資源本身的計算能力急速發展,比如摩爾定律和其後的多核技術就是典型的應用,二是個體計算資源被網際網路整合。而這種整合現在也成了一個關鍵環節,因此也會不斷的演進。順著上述兩條思路我們看現今的熱點:INTEL和AMD的白熱化競爭,刀片伺服器,網際網路寬帶,IPV6,虛擬化,雲計算等等均在上述思路覆蓋之中。

計算機房演進路線示意圖

  數據機房建設的理念在發展的裡程中也更加成熟和理性,不斷的超越原來「機房」的範疇,日益演進為組織內部的支撐平臺以及對外營運的業務平臺。

  數據機房在這個階段呈現出了一種新的形態:數據中心。數據中心通過實現統一的數據定義與命名規範集中的數據環境,從而達到數據共享與利用的目標。數據中心按規模劃分為部門級數據中心、企業級數據中心、網際網路數據中心以及主機託管數據中心等。一個典型的數據中心常常跨多個供應商和多個產品的組件,包括:主機設備、數據備份設備、數據存儲設備、高可用系統、數據安全系統、資料庫系統、基礎設施平臺等等。這些組件需要放在一起,確保它們能作為一個整體運行。

  數據中心功能演進

  從功能特徵看,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及機構對IT認識的深入,數據中心的內涵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功能的內涵,可將數據中心可以分為四個大的階段,數據存儲中心階段、數據處理中心的階段、數據應用中心階段、數據運營服務中心階段。

  數據存儲中心階段

  在數據存儲中心階段,數據中心主要承擔功能是數據存儲和管理,在信息化建設早期,用來作為OA機房或電子文檔的集中管理場所。此階段的典型特徵是:

  1、數據中心僅僅是便於數據的集中存放和管理

  2、數據單向存儲和應用

  3、救火式的維護

  4、關注新技術的應用

  5、由於數據中心的功能比較單一,對整體可用性需求也很低

  數據處理中心的階段

  在數據處理中心階段,基於區域網的MRPII、ERP,以及其他的行業應用系統開始普遍應用,數據中心開始承擔核心計算的功能。此階段的典型特徵是:

  1、面向核心計算

  2、數據單項應用

  3、機構開始組織專門的人員進行集中維護

  4、對計算的效率及對機構運營效率的提高開始關注

  5、整體上可用性較低

  數據中心應用階段

  隨著大型基於機構廣域網或網際網路的應用開始普及,信息資源日益豐富,開始關注挖掘和利用信息資源。組件化技術及平臺化技術廣泛應用,數據中心承擔著核心計算和核心的業務運營支撐,需求的變化和滿足成為數據中心的核心特徵之一。這一階段典型數據中心叫法為「信息中心」。此階段的特徵是:

  1、面向業務需求,數據中心提供可靠的業務支撐

  2、數據中心提供單向的信息資源服務

  3、對系統維護上升到管理的高度,從事後處理到事前預防

  4、開始關注IT的績效

  5、數據中心要求較高的可用性

  數據運營服務中心階段

  從現在技術發展趨勢分析,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組件化、平臺化的技術將在各組織更加廣泛的應用,以及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智能化,使得組織運營藉助IT技術實現高度自動化,組織對IT系統依賴性加強。數據中心將承擔著組織的核心運營支撐、信息資源服務、核心計算、數據存儲和備份,並確保業務可持續性計劃實施等。業務運營對數據中心的要求將不僅僅是支持,而是提供持續可靠的服務。在這個階段,數據中心將演進成為機構的數據運營服務中心。

  數據運營服務中心的含義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機構數據中心不僅管理和維護各種信息資源,而且運營信息資源,確保價值最大化

  2、IT應用隨需應變,系統更加柔性,與業務運營融合在一起,實時的互動,很難將業務與IT獨立分開

  3、IT服務管理成為一種標準化的工作,並藉助IT技術實現集中的自動化管理

  4、IT績效成為IT服務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5、不僅僅關注IT服務的效率,IT服務質量成為關注重點

  6、數據中心要求具有高可用性

  所謂「新一代數據中心」的定義,就是通過自動化、資源整合與管理、虛擬化、安全以及能源管理等新技術的採用,解決目前數據中心普遍存在的成本快速增加、資源管理日益複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嚴峻挑戰,以及能源危機等尖銳的問題,從而打造與行業/企業業務動態發展相適應的新一代企業基礎設施。新一代數據中心所倡導的「節能、高效、簡化管理」也已經成為眾多數據中心建設時的參考標準。

  新一代數據中心是目前業界的熱點,業界主流廠商正對新一代數據中心都有局部或者整體的解決方案。IBM推出「新一代數據中心」的業務;惠普稱之為「綠色數據中心」或者「下一代數據中心」;DELL也聯合EMERSON在業界推廣綠色數據中心的解決方案,SUN知名的Blackbox計劃,也就是Sun Modular Datacenter(虛擬化和模塊化的數據中心);華為所倡導的USC(Unified Subscriber Center)解決方案,即創新的融合用戶數據中心解決方案等等。此外,與之相應的幾乎所有的一線廠家都建立了其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團隊,新一代數據中心的建設總體來講正在迅速發展。

相關焦點

  • 飛機SPHM技術的演進歷程與未來發展
    因此,雖然SPHM這個術語是近年來才被提出和廣泛接納,但是其核心思想和技術進步一直與單機監控技術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其演進歷程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通過對SPHM技術演進歷程的分析總結,可以看出,目前需要聯合高校、專業基礎院所、飛機設計所、用戶等位於研發應用鏈條上不同位置的各種力量,針對上述不同的發展階段,有針對性的開展聯合攻關,共同致力於SPHM技術的發展。
  • 淺析數據中心發展的四個階段
    淺析數據中心發展的四個階段 淺析數據中心發展的四個階段 2012-07-26 09:28:39  來源:CIO時代網數據中心的演變經歷了四個階段。 關鍵詞: 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是信息系統的核心,主要功能是通過網絡向用戶提供信息服務。
  • 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演進歷程
    現代化是人類文明發展與進步的標誌。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集體都極為重視現代化建設,從「四個現代化」到「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演進。  1964年12月,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
  •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歷程 及其演化趨勢
    基於Web of Science資料庫中1994年後涉及大數據概念的4495篇文獻,採用Citespace知識圖譜工具,通過熱點關鍵詞和高被引文獻分析,能夠勾勒出大數據技術從萌芽到成熟的發展歷程。  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是大數據發展的萌芽期,處於數據挖掘技術階段。
  • LTE技術演進歷程白皮書
    2、 在移動通信系統演進過程中,包含著很多技術的發展,但最為基礎、最為核心的技術是多址技術,多址技術的發展引領了無線通信系統的發展與演進。  3、 區別於前三代移動通信系統,LTE最顯著特徵是採用了OFDM/OFDMA/SC-FDMA技術。OFDM技術引領LTE進入移動標準新世代,沒有OFDM就沒有LTE。
  • 陳義宏:美團供應鏈系統架構簡介及演進歷程
    美團供應鏈系統架構簡介及演進歷程 via 陳義宏以下為分享摘錄:供應鏈系統簡介美團是以團購起家並作為核心業務,之後增加了一些支付、商家管理,包括驗證、憑證方面還有其他的等業務。 供應鏈系統的發展演進美團的供應鏈系統的架構不是很複雜,它是隨著公司創立到在現在的各個發展階段而一步步建立起來的,架構有一個不斷演進的過程。1.手工階段系統初創是在2010年,當時我們是模仿美國的例子,一天一單,全靠手工。單子上傳上去,七天之後才可以在網站上看見。
  • 警惕暗網演進的四大趨勢
    日前,360智庫對暗網的最新研究表明,暗網演進呈現四大趨勢,應引起高度關注。近期,一個名為「Dream Market」的暗網上連番曝出四輪數據交易事件,共涉及8.6億帳戶詳細信息。暗網又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暗網是什麼?
  • 思科朱立新談大數據時代數據中心變革
    目前已經演進到10GE/40GE匯聚,100GE上行階段,在硬體架構、高速鏈路、整機系統、埠密度等多個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朱立新先生以思科自身提出的數據中心架構歷史為參考,指出數據中心架構的發展經歷了下面幾個階段:  1、DC 1.0——將數據中心網絡作為一個獨立的網絡類型進行定義,典型的交換機平臺是Catalyst 6500(核心)、Catalyst 4500(匯聚)和Catalyst 3750/3560(接入);  2、DC 2.0——數據中心網絡具有專用的交換機平臺,Nexus 7000
  • 中國社區建設的歷程、演進與展望
    張勇梳理了中國社區建設的歷程,指出中國城市社區建設經歷了政權重建時期、「單位—街居」制時期、社區服務時期、實驗探索時期、示範推進時期、深化提升時期等階段。在此過程中,社區建設的地位不斷提升、內容逐漸完善、主體日趨多元[5]。張必春將中國社區建設歷程劃分為政府包辦型服務、給予型服務和增能型服務三個階段,認為社區居民的主體性在社區建設的進程中逐漸生成並不斷增強[6]。
  • 星環科技孫元浩分享AI對下一代大數據技術發展方向的四大影響
    ,發表主題為「AI對下一代大數據技術發展方向的影響」的演講。AI的發展與資料庫演進是互相推進的孫元浩深入淺出的講解了人工智慧七十年、資料庫六十年間的發展歷程,以及技術演進過程中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他表示人工智慧離不開資料庫技術的發展和迭代,AI的發展與資料庫的演進是互相推進的。
  • 七牛雲姜智:Go+ 演進之路
    七牛雲作為中國 Go 語言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CEO 許式偉是國內 Go 語言大中華區首席布道師,他在今年面向全球發布了為數據而生的 Go+ 。本次大會現場,七牛雲技術經理姜智受邀分享了《Go+ 演進之路》的主題演講。
  • 數據轉換器的衡量標準:演進歷程
    儘管這種衡量方法很簡單,但是在初期它還是準確的,因為它符合當時計算機數據總線的要求。幾年過後,我們看到數據總線從16 bit發展到32 bit再到64 bit,同時處理器速度從MHz範圍提高到GHz範圍。長期以來,數據轉換器只是適應與數位技術不斷增加的數據處理能力相匹配。然而,對於數位訊號處理器和數據轉換世界來說,採用簡單的解析度和採樣速率的衡量方法正在發生變化。
  • 一文讀懂數字貨幣的由來、發展和演進
    :價值儲藏載體、交易支付媒介和計價/記帳單位,但是數字貨幣是數字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隨著分布式網絡技術的成熟及密碼學理論的發展,數字貨幣的發明水到渠成,而國際金融規則的制定者們更加積極推動「無現金社會」以擴張金融霸權。相比紙幣,數字貨幣能夠更為精準快速的度量全球範圍內的經濟活動,甚至無需通過第三方金融機構。無論從政治還是經濟角度,科技與金融的融合賦予數字貨幣更多的可能性,數字貨幣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標誌。
  • 【IDCC2019】數據中心技術論壇|中國信通院李潔:邊緣數據中心的發展
    伴隨著5G、物聯網、邊緣計算等終端側應用場景的技術演進與迭代,終端側上網需求量將呈現指數級增長,同時,對IDC的應用場景也將進一步擴大,IDC市場需求隨之拉升。大家都知道,5G的正式商用帶動了很多行業的發展,比如AI、物聯網、AR/VR等,這些行業的發展都需要大量的邊緣計算,所以邊緣數據中心的需求逐漸攀升,對於邊緣數據中心的發展情況,我們邀請了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數據中心部主任李潔為我們帶來以《邊緣數據中心的發展》為題的精彩演講,有請!
  • 重新審視中國城市交通規劃發展路徑:溯源、演進與展望
    城市交通規劃在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保障城市各項功能正常運轉和服務人民幸福生活、安居樂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愈發受到管理決策者和市民大眾的廣泛深切關注。針對這些機遇與挑戰,本文回顧城市交通規劃的起源,梳理城市交通規劃與空間規劃間的演進關係,總結中國城市交通規劃40年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認知,以期對中國城市交通規劃的未來發展產生有益啟示。
  • 中國建築風水學的發展歷程孕育階段
    回顧中國建築風水學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六大階段:① 孕育階段;② 萌芽階段;③ 產生階段;④ 發展成熟階段;⑤ 總結整理階段;⑥ 挖掘更新階段。孕育階段 原始社會是風水學的孕育階段。追溯中國遠古先民們的居住規律,可以清楚地看到風水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1.以考古發掘考證風水的起源考察史前文化的發展規律,人類聚居地是逐步由森林走向草原,由高處走向低處。
  • 政治學研究方法的演進邏輯與趨勢
    分析政治學研究方法的發展歷程,對釐清政治學的演進邏輯以及展望其前沿趨勢具有重要意義,對提升政治學研究的質量和水平發揮著重要作用。  基於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問題:21世紀以來,國際層面政治學研究方法與我國政治學研究方法各自呈現何種發展趨勢?我國政治學研究方法與國際政治學研究方法相比存在哪些差異?今後我國政治學的發展指向何方?
  • 鋰電池數據中心未來發展應用展望
    但鉛酸電池循環壽命短、佔地大、對機房承重要求高,生產製程容易造成環境汙染,各國的鉛酸電池發展都趨於萎縮,中國鐵塔已經明確不再招標鉛酸電池。而鋰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佔地小、長循環壽命等鉛酸不具備的優勢。伴隨著鉛酸電池市場佔有率快速下降,鋰電池在全球的應用急劇增加,其中5G站點幾乎全部被鋰電池覆蓋,數據中心的鋰電池應用在國外一些大型的ISP客戶也在開始規模使用。
  • 「總體性」概念的演進與發展
    「總體性」概念的演進與發展 ——從黑格爾、馬克思到盧卡奇 2019年01月15日 08:4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金壽鐵 字號 內容摘要
  • 測試儀器發展的四大階段
    縱觀儀器技術的發展,其歷經了模擬儀器、 數字儀器、 智能儀器和虛擬儀器等幾個主要階段,如圖。它是含有微計算機或微處理器的測試儀器, 測量結果具有存儲、 運算、 邏輯判斷及自動操作、自動控制等功能, 即具有一定智能作用, 故將其稱之為 「 智能儀器」 。 智能儀器將傳統數字儀器中控制環節、 數據採集與處理、 自調零、 自校準、 自動調節量程等功能改由微處理器完成, 從而提高測量精度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