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技術演進歷程白皮書

2020-12-01 OFweek維科網

  重要發現:

  1、 2004年LTE概念被正式提出,在LTE規範制定過程中來自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眾多企業提供了相關技術文稿,LTE已成為由全球多家企業共同參與制定的國際通用標準。

  2、 在移動通信系統演進過程中,包含著很多技術的發展,但最為基礎、最為核心的技術是多址技術,多址技術的發展引領了無線通信系統的發展與演進。

  3、 區別於前三代移動通信系統,LTE最顯著特徵是採用了OFDM/OFDMA/SC-FDMA技術。OFDM技術引領LTE進入移動標準新世代,沒有OFDM就沒有LTE。

  4、 LTE-TDD和LTE-FDD同樣使用OFDM接入方案,共用一套信道帶寬,擁有同樣的子幀時長定義的兩種雙工系統方式。LTE-TDD和LTE-FDD差別主要在於對頻譜的利用上,LTE-TDD使用非對稱頻譜資源,LTE-FDD使用對稱頻譜資源。

  5、 2013年全球LTE手機終端銷量超過2億部,預計2018年全球LTE手機終端銷量超過10億部,以平均每部LTE手機2000元計算,2018年將實現超過2萬億元銷售額。隨著國內終端生產企業在全球競爭實力不斷增強,產品在全球市場佔有率逐年提升,屆時中國廠商有望分享40%(即8000億元)以上的市場商機。

  一、LTE是由多國企業參與制定的國際通用標準

  1、什麼是LTE

  LTE是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主導的通用移動通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技術的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關注的核心是無線接口和無線組網架構的技術演進問題。

  2、LTE的歷史及演進

  2004年11月,3GPP在加拿大舉辦研討會,討論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3GPP標準化組織的主要運營商和各主要設備商在內的成員單位積極發表各自意見,提出了對下一代移動通信系統的看法和建議,達成了「3GPP需要馬上開始進行下一代演進技術的研究和標準化,以保證未來競爭力」的共識。這種下一代移動通信系統被暫定名為「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縮寫為LTE。LTE標準的制定分為三個階段:需求討論階段、標準研究階段和標準制定階段。

  

圖1 LTE標準制定過程

  需求討論階段:從2004年12月到2005年6月,是LTE項目的需求討論階段。先定需求,再選用滿足需求的可應用技術,是LTE標準制定的一個特點。基於此出發點,除了技術的先進性,器件晶片的成熟度、技術實現的複雜度和實現成本以及理論和實測效果等都將是LTE標準制定需要考慮的因素。全球的多個運營商和設備廠商都參與了LTE需求的討論和定義,如中國移動、Orange、摩託羅拉、阿爾卡特朗訊、諾西、三星、高通、華為、大唐移動、Vodafone和NTT Docomo等[wy1] [QU2] 。2007年,中國移動為把TDD雙工方式寫入LTE,也參與了LTE標準的制定。

  此階段的主要成果為:LTE需求報告(TR25.913)。

  標準研究階段:從2005年6月到2006年9月,是LTE標準研究階段,即SI階段(Study Item Stage)。由於前期LTE的頻譜效率沒有達到運營商的要求,原定於2006年6月完成的SI階段直到2006年9月才完成可行性研究。

相關焦點

  • 飛機SPHM技術的演進歷程與未來發展
    因此,雖然SPHM這個術語是近年來才被提出和廣泛接納,但是其核心思想和技術進步一直與單機監控技術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其演進歷程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三階段,其主要特徵是基於關鍵部位應力歷程的單機壽命監控技術。因為在第二階段中基於飛行參數推導的當量飛行小時,是假設飛機關鍵部位的應力與過載呈線性關係。這個假設對於對稱飛行狀態(飛機各主要關鍵部位90%以上的疲勞損傷都是在該狀態下貢獻的)是成立的,但是對於飛機尾翼、操縱系統等疲勞關鍵部位的局部應力與重心過載不相關或相關性不大,所以需要引入基於關鍵部位應力歷程的單機壽命監控技術。
  • CCSA TC618/NGOF發布WSON2.0技術白皮書
    CCSA於2020年12月25日召開了「下一代光傳送網產業與技術標準推進委員會(TC618)」成立大會,大會推選出「下一代光傳送網產業與技術標準推進委員會」各級負責人,同時舉辦了新一代光傳送網發展論壇(簡稱NGOF)年度會議,在會上,CCSA TC618/NGOF發布了《波長交換光網絡(WSON)2.0技術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為全光網2.0時代下全光ROADM網絡的穩定可靠運行指明了技術方向
  • 數據中心發展歷程及功能演進的四大階段
    數據中心發展歷程概述  1945年,由美國生產了第一臺全自動電子數字計算機「埃尼阿克」(英文縮寫詞是ENIAC,即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中文意思是電子數字積分器和計算器)。它是美國奧伯丁武器試驗場為了滿足計算彈道需要而研製成的。這臺計算機1946年2月交付使用,共服役9年。
  •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歷程 及其演化趨勢
    之後,經 Gartner技術炒作曲線和2012年維克託·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的宣傳推廣,大數據概念開始風靡全球。  基於Web of Science資料庫中1994年後涉及大數據概念的4495篇文獻,採用Citespace知識圖譜工具,通過熱點關鍵詞和高被引文獻分析,能夠勾勒出大數據技術從萌芽到成熟的發展歷程。
  • 白皮書:中國抗擊疫情的艱辛歷程分為五個階段
    中新網客戶端6月7日電 中國今日發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白皮書指出,中國抗擊疫情的艱辛歷程分為五個階段。
  • 使用srsLTE搭建4G基站
    有關文檔,指南和項目新聞,請參見srsLTE項目頁面(www.srslte.com)PHY, MAC, RLC, PDCP, RRC, NAS, S1AP 和 GW層通用特性:支持 LTE Release 10測試頻率: 1.4, 3, 5, 10, 15 and 20 MHz傳輸模式1(單天線),2(發射分集),3(CCD)和4(閉環空間復用)基於頻率的ZF和MMSE均衡器演進的多媒體廣播和多播服務
  • 《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發布
    科技日報武漢10月11日電 (記者劉志偉)11日,在武漢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啟動儀式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  據悉,《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共4個章節,分別介紹了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的概念、發展現狀、總體架構和關鍵技術以及加快發展我國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的建議。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黨委書記、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志耘表示:「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未來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
  • 陳義宏:美團供應鏈系統架構簡介及演進歷程
    在UPYUN主辦的「  UPYUN Open Talk 」第三期北京站上,美團技術專家、供應鏈平臺系統負責人陳義宏向與會的知名企業及創業團隊的開發者們做了深入淺出的精彩分享。美團供應鏈系統架構簡介及演進歷程 via 陳義宏以下為分享摘錄:供應鏈系統簡介美團是以團購起家並作為核心業務,之後增加了一些支付、商家管理,包括驗證、憑證方面還有其他的等業務。
  • 5G廣播技術兩份白皮書發布,廣電總局廣科院張宇重磅解讀未來新場景
    11月27日,時值2020世界5G大會召開期間,在2020未來信息通信技術及戰略國際研討會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科學研究院5G廣播技術首席科學家張宇博士代表5G廣播與視頻工作組就今日正式發布的《5G廣播技術方案》及《5G廣播技術應用》兩份白皮書作了解讀。本文為DVBCN依據張宇現場發言而作。
  • 中國社區建設的歷程、演進與展望
    張勇梳理了中國社區建設的歷程,指出中國城市社區建設經歷了政權重建時期、「單位—街居」制時期、社區服務時期、實驗探索時期、示範推進時期、深化提升時期等階段。在此過程中,社區建設的地位不斷提升、內容逐漸完善、主體日趨多元[5]。張必春將中國社區建設歷程劃分為政府包辦型服務、給予型服務和增能型服務三個階段,認為社區居民的主體性在社區建設的進程中逐漸生成並不斷增強[6]。
  • 國內首部《智能聯接指數白皮書》權威發布,新華三助力企業搶佔數字...
    來源:時刻頭條11月21日,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在「2020新華三智能聯接戰略發布會」上隆重推出《智能聯接指數白皮書(2020)》(以下簡稱「白皮書」)。;「可信」部分主要考察聯接的可信技術應用、可靠性水平、安全體系以及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超寬」聚焦於聯接的核心功能,重點考察網絡容量、網絡質量、網絡類型以及功耗情況。
  • 5G毫米波產業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5G毫米波技術白皮書》發布
    10月13日,由GSMA主辦,信通傳媒·通信世界全媒體承辦的5G毫米波產業高峰論壇在京召開,論壇圍繞5G毫米波產業成熟度、技術發展、產業生態等話題,共同探討了5G毫米波發展方向。同時,論壇上發布了《5G毫米波技術白皮書》。
  • 紫光展銳發布《6G:無界,有AI》白皮書:6G將打破傳統信息交互界限
    11月10日,在上海召開的5G產業創新高峰論壇上,紫光展銳正式發布了《6G:無界,有AI》白皮書,其中包括6G應用場景、性能指標、晶片技術需求、網絡框架演進以及候選核心技術。    白皮書表示,6G將極大打破傳統信息交互的界限,突破信息觸達的邊界,構造一個「無界,有 AI」的未來世界。
  • 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聯盟(CUVA)發布《5G超高清新場景白皮書》
    該白皮書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國電信天翼智慧家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多傢伙伴共同編寫,由中國電信天翼智慧家庭科技有限公司羅傳飛博士代表超高清視頻產業聯盟發布。白皮書認為,5G和超高清都是技術的代際提升,通常帶來的是產業層面的幾何級變動和全新的場景模式。
  • 中國信通院發布《量子信息技術發展與應用研究報告(2020年)》
    以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測量為代表的量子信息技術作為量子科技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為推動基礎科學研究探索、信息通信技術演進和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應用進展和熱點問題,以及技術演進和應用前景等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供業界參考。
  • 七牛雲姜智:Go+ 演進之路
    本次大會現場,七牛雲技術經理姜智受邀分享了《Go+ 演進之路》的主題演講。姜智從 Go+ 是如何火起來的、許式偉對 Go+ 的思考以及為什麼做 Go+、為什麼 Go+ 靶心是數據科學、Go+ 發布後目前已經具備了哪些特性、Go+ 的運行機制和邏輯等方面深度解析了 Go+ 的演進之路。
  • 4G LTE技術全解析
    4G是第四代移動通信及其技術的簡稱,是集3G與WLAN於一體並能夠傳輸高質量視頻圖像以及圖像傳輸質量與高清晰度電視不相上下的技術產品。·LTE,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LTE實際上是3.9G,並不等於4G。但要注意的是,沒有LTE演進,就不會有所謂的4G。
  • 電晶體:後FinFET時代的技術演進
    電晶體:後FinFET時代的技術演進 旺材晶片 發表於 2020-12-30 17:45:16       FinFET
  • 中興通訊發布《家庭光纖施工技術白皮書》
    近日,中興通訊發布了《家庭光纖施工技術白皮書》,該白皮書旨在解決家庭光纖施工面臨的多種問題,覆蓋施工物料、施工工具、施工流程、工藝要求、設備安裝等全流程規範要求,為家庭光纖布線施工流程和操作提供規範化建議。
  • 後FinFET時代的技術演進
    在本文中,IMEC的3D混合微縮項目總監Julien Ryckaert勾勒出了向2nm及以下技術節點發展的演進之路。在這條令人振奮的道路上,他介紹了Nanosheet電晶體,Forksheet器件和CFET。其中一部分內容已在2019 IEEE國際電子器件會議(IEDM)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