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時值2020世界5G大會召開期間,在2020未來信息通信技術及戰略國際研討會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科學研究院5G廣播技術首席科學家張宇博士代表5G廣播與視頻工作組就今日正式發布的《5G廣播技術方案》及《5G廣播技術應用》兩份白皮書作了解讀。本文為DVBCN依據張宇現場發言而作。
3GPP在Release16版本中已經增加了基於廣播大塔的5G廣播技術,以通過5G廣播技術,實現廣播大塔大範圍信號覆蓋,進而可彌補5G通信技術點對點的傳輸短板。
而在2019年起,3GPP啟動了Release17版本的制訂工作,並已立項基於NR的5G廣播課題研究,包括SA組的FS_5MBS與RAN組的NR_MBS,將在系統架構提升、混合廣播等方面持續推進5G廣播技術發展。
可重塑廣電行業的5G廣播技術
5G廣播技術可滿足廣播電視行業所需的長期穩定的廣播電視內容播發業務,因此,對廣電運營商而言是需要緊密抓住的機遇。前文DVBCN筆者所提的R17還在著手的5G組播和廣播項目,依然處於商討階段,預計到2022年初才能夠結束。
張宇表示,R17的5G組播和廣播項目主要是面向移動通信運營商的需求,重點面向V2X、車聯網、物聯網的組播服務。但是在技術上而言,其是基於雙向通信實現的,需要組成群組,因此難以實現免費的接收,不能支持廣播電視行業所需要的單向接收的設備。
R17的5G組播廣播比較適合和移動通信運營商開展一些比較靈活的業務,主要的作用是對流量的匯聚和優化。R16和R17雖然都是5G方面的廣播技術,但是他們的技術內涵是完全不一樣的,二者所面向的行業、應用場景有較大的不同。
為使能廣電行業,總局廣科院等成立了無線交互廣播電視的工作組(DVBCN註:簡稱AIB),AIB在2018年開始到整個R16的過程中都參與了3GPP標準的制定。在國內,AIB基於R16的物理層標準制定了整個5G廣播的標準體系,實踐層面已於2019年建立了5G廣播試驗網,且進行了多次的測試和試驗。還將根據北京冬奧的需求,去建立一個小規模的示範網絡。更遠的展望層面,至2022年,AIB也希望在R18中繼續將大塔廣播技術納入標準中,以推進5G廣播的下一步演進。
兩項5G廣播技術白皮書發布
對於此次發布的兩份5G廣播技術白皮書,張宇做了一番簡要的解讀:
1、《5G廣播技術方案》白皮書
該「白皮書」從系統架構上確定了廣播和通信的聯合傳輸、協同覆蓋;確定了融合的業務平臺和內容平臺;確定了廣播與通信融合的晶片、終端盒應用;確定了端到端全IP、廣播和通信融合協議棧;確定了智能引擎和CND實現多通道智能分發。
技術特點主要表現在:
1)空口採用3GPP R16 5G廣播標準,使得無論哪個運營商的手機可不需要SIM卡便能實現免流量的接收廣播電視節目(需手機晶片支持);
2)採用高功率大塔單頻網,因此成本低,更能實現廣覆蓋;
3)可與4G/5G/WiFi聯合組網,進而提供無縫覆蓋;
4)在業務層和終端層實現融合,可支持廣播電視、網絡視聽和兩者業務間的智能業務切換;
5)IP化的協議棧,可最大限度的減少協議轉換適配,支持多種終端,進而最終實現廣播電視到手機的融合。
作為廣播電視網絡單向大塔廣播的通道,其與移動通信4G、5G的雙向通道或者是任何的具有雙向的IP通信的能力網絡能實現融合,在CDN系統的智能調度下,使得業務及終端都能實現靈活的適配。
2、《5G廣播技術應用》白皮書
按照「全媒體」發展策略,未來必須要堅持移動優先的策略,讓主流媒體藉助移動傳播,牢牢佔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更要做好頂層設計,打造新型傳播平臺,建設新型主流媒體,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
從廣播通道上來看,5G廣播技術應用主要在於移動廣播電視,同時也可以實現地面數字廣播電視、社區服務、鄉村教育、融媒體賦能以及應急廣播等。更能實現雙向通道的合作,進而可以實現家庭多屏聯動、網絡直播帶貨、體育場館的多視角直播等。此外,還可以實現大規模的軟體更新、內容預先推送等等更多形態的新型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