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由GSMA主辦,信通傳媒·通信世界全媒體承辦的5G毫米波產業高峰論壇在京召開,論壇圍繞5G毫米波產業成熟度、技術發展、產業生態等話題,共同探討了5G毫米波發展方向。同時,論壇上發布了《5G毫米波技術白皮書》。5G毫米波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運營商滿足行業能力要求的必要手段。
5G毫米波使用更高的頻率,實現更快的速率,具備更大的系統容量和更強的業務能力,能夠幫助5G真正實現最初的承諾,達成5G最初的願景。「毫米波當仁不讓的成為了5G重點部署的關鍵技術。但目前5G毫米波的商業化還處在初期,產業鏈沒有全面開花,應用場景處在『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態中。」GSMA大中華區總裁斯寒表示。
圖:GSMA大中華區總裁斯寒
圖:通信世界全媒體總編劉啟誠
5G毫米波預計將在2035年之前對全球GDP做出5650億美元的貢獻,佔5G總貢獻的25%。5G毫米波和中低頻的Sub-6 GHz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是實現5G完整和最優用戶體驗的關鍵。「能否實現5G最初的全部承諾,達成5G最初的全部願景,是5G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GSMA大中華區技術總經理劉鴻表示。
GSMA在廣泛徵求運營商、設備製造商、晶片提供商、終端廠商、測試服務提供商、高校科研院所在內的產業各方的意見,形成了《5G毫米波技術白皮書》。斯寒表示:「希望通過白皮書能夠總結5G毫米波的技術優勢,闡述5G毫米波的創新解決方案,講解5G毫米波的產品實現方案和測試方案,描述5G毫米波的應用場景,推動產業形成對5G毫米波的共識,促進5G毫米波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
毫米波的應用已經提上日程。5G毫米波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運營商滿足行業能力要求的必要手段。中國聯通研究院副院長遲永生表示,中國聯通未來將以科技冬奧為時間節點,通過試點試驗,在行業內率先形成產業生態,帶動國內產業鏈加速發展,做好毫米波26GHz頻段設備、晶片、終端的準備,服務科技冬奧。
產業鏈企業早已針對毫米波開展了廣泛的產品和技術研究。「毫米波頻段豐富的帶寬資源對於提升5G性能和容量,降低時延而言至關重要。」高通中國區研發負責人徐晧表示。高通已經推出了多代5G毫米波解決方案,並通過持續的研發和試驗證明毫米波可以用於移動通信,並積極攜手合作夥伴將毫米波擴展至室內部署、公共網絡及企業專網,持續推動5G毫米波的演進。
關於如何加快5G毫米波產業的發展,產業鏈企業紛紛講述了各自的理解與做出的努力。設備廠商正在努力研發測試毫米波設備,以期儘快提供成熟方案。中興通訊首席產品規劃專家王建利表示,中興通訊率先完成全球首家毫米波基站端到端OTA性能測試,在主流頻段的無線系統性能驗證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為運營商提供成熟、端到端的5G產品和解決方案。
5G毫米波測試遇到的挑戰也很多。VIAVI大中華區市場總監吳世軍表示,由於技術的原因,毫米波在部署時需要精準覆蓋,VIAVI作為測試儀器的廠商會從5G的生命周期、實驗室的研發、設備的部署、網絡的運維和最後的故障診斷,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助力產業上下遊快速釋放5G毫米波潛能。
要想實現把毫米波裝進終端,需要克服的挑戰比較多,加速推進迫在眉睫。小米手機天線部預研團隊負責人謝萬波表示,手機終端要考慮Sub-6GHz和毫米波共存的問題,在較小的終端設備中集成較多天線、支持較寬頻段等方面存在很多挑戰。第一個挑戰是空間問題,怎麼把毫米波和傳統天線融合在一起,這個工作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和人力;第二個挑戰是用戶體驗,毫米波容易被遮擋和手機使用方式比較靈活的矛盾,如何發揮毫米波的優勢,這會花費很多精力嘗試;第三個挑戰是技術,技術上很多東西和用戶體驗直接相關,這一系列問題需要用新的材料、新的工藝、新的實現方式,這項工作需要產業鏈相關各方一塊技術攻關。
毫米波要想實現較好較快發展,還需實現需求引領。「發揮毫米波的全部潛能,需要加速向更有價值的移動接入應用拓展。」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李男表示。但業務的普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的迭代和發展。毫米波未來潛在的應用場景,除了對速率要求極高的XR社交和遊戲、高清直播等2C應用之外,還可以在2B行業應用中,發揮毫米波超大上行、超大下行數據傳輸、超短時延的技術優勢,拓展毫米波在垂直行業的應用,以應用促進毫米波發展。
無論是to B、to C還是其他領域,毫米波都將大有作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毫米波符合了快、寬、短這三個屬性,未來將在AR、VR、遊戲以及工業等領域擁有十分廣闊的前景。「借國家對5G發展政策支持的東風,如果毫米波的產業發展起來,5G將加速前進,有了東風就會有春雨,春雨之後就會迎來萬物生長,從而大規模釋放5G潛能。」通信世界全媒體總編劉啟誠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