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毫米波技術使哪些行業受益?

2021-01-20 EDN電子設計技術

為了解決問題並提高性能,當今世界的技術所採用的頻率不斷提高。毫米波(mmWave)頻率為應對通信和防務等眾多行業中的嚴苛要求帶來了希望。5G通信系統受益於防務公司多年的研究成果,雖然它們針對的應用不同,但需求類似。在電信鏈路中需要更高的數據速率,不斷超出現有技術能力,其解決方案正在向28 GHz和39 GHz發展。Ia9ednc

不斷增加的高頻IC開發導致軍用設施在戰場上需要應對的技術量增加。高頻雷達解析度的提高可以更清晰地解析目標,使防務應用(例如救助滯留海上的機組人員時)受益。此外,許多專為電信設計的IC必須具有低成本並且適合大規模生產,以便更易於部署。所有這些活動的一個副產品是需要可以驗證解決方案在整個應用領域中能正常工作的測試儀器。Ia9ednc

本文將簡要介紹共享通用技術將使哪些行業受益或受到影響。分析了IC供應鏈以及IC供應鏈如何應對這些新需求。本文還將展示毫米波頻率如何幫助解決當今的挑戰,然後舉例說明ADI技術如何使之成為可能。Ia9ednc

無線電子設備交織的世界

為某個不同行業應用創建的技術通常會使多個行業受益。微波爐被公認為是一位雷達工程師的功勞,他在測試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午餐被融化了。如今,我們看到類似情況正在發生,5G電信正試圖實現防務行業利用相控陣天線所帶來的益處。將來,防務行業很可能又會反過來實現5G進步所帶來的新技術,從而建立起良性循環。Ia9ednc

同樣,衛星通信正在經歷一場技術變革,從地球同步赤道軌道(GEO)或地球靜止軌道衛星轉向探索近地軌道(LEO)衛星,後者將能提供更高的數據吞吐量和對地球更好的覆蓋率。其理念是,在給定網絡中從繞地球運行的一顆或幾顆GEO衛星轉為數千顆(LEO)衛星。有許多運營商正試圖創建面向寬帶網際網路的全新LEO衛星群,而許多爭相提供衛星的公司正是同一批防務公司,它們擁有完備GEO衛星,而這些衛星對軍用監控和通信來說至關重要。Ia9ednc

這種從為不同目的而創造的技術中受益的循環已經出現在各個市場中,並還將持續數年。現在,我們將探討為何毫米波頻率對防務和通信都有幫助。Ia9ednc

更高頻率助力實現更高數據速率和更寬通信帶寬

在過去20年間,隨著移動通信的激增,對更高數據速率的需求不斷增長。每隔幾年就會引入一個新的無線標準來定義新協議以增加數據吞吐量。這些吞吐量的提高通常與更複雜的調製方案相關,以便同時傳輸多個信息。隨著調製方案變得更加複雜,傳輸更多數據的能力也在增長。然而,調製複雜度增加到某個程度就不再能提供顯著的吞吐量改善。故而信號調製的常用方法是將其擴展到載波頻率附近的一系列頻率上。因此,提高吞吐量的另一種方法是將調製信號(FBW)擴展到更寬的頻率範圍內來增加其帶寬。為了不斷增加可擴展信號的數量,我們需要增加載波頻率(FC)以使其不低於直流。通過轉移到更高頻率以實現同時傳輸更多數據的能力將應用推向了毫米波頻率。Ia9ednc

5G對電子戰有何影響

當今的軍事衝突越來越多地以電子方式進行對抗,這引發了電子戰的構想。電子戰的關鍵組件之一是雷達,只需發送一個信號並等待信號返回,即可對雷達視野範圍進行測繪。雷達系統已經經歷了100多年的發展,其主要優勢是可以檢測和測繪人類看不見的目標物。這使雷達操作員比沒有雷達的對手擁有更大的優勢。因此,雷達技術多年來一直在持續發展。如今,我們看到雷達用在日常天氣預報、空中交通管制以及新興應用中,例如在汽車行業中利用雷達來檢測汽車與目標物之間的距離。採用UHF和VHF頻率的傳統低頻雷達系統已經被應用於超長距離早期探測雷達。快速移動的飛機更常在X頻段頻率(8 GHz至12 GHz)運行,從而可以受益於更高解析度和更小尺寸的天線。用於戰鬥機中部署和瞄準飛彈的雷達系統通常在Ka頻段(33 GHz至37 GHz)運行。94 GHz下的制飛彈藥和飛彈開發正在不斷增加。雷達系統轉向更高頻率具有諸多優勢,我們可以通過查看表徵目標解析能力的距離解析度和角度解析度來了解這些優勢。轉向更高頻率的第一個優勢是實現給定角度解析度的天線尺寸會縮小,該解析度是小型軍備安裝的關鍵。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對於給定天線尺寸,更高頻率下的角度解析度會增加。雷達的距離解析度與調製帶寬成正比,如上所述,在更高的頻率下會提高距離解析度。因此,由於應用要求更高的解析度,轉向更高頻率會帶來優勢。Ia9ednc

Ia9ednc

圖1. 以載波頻率為中心的調製帶寬Ia9ednc

傳統上,防務公司的電子戰系統運行於2 GHz至18 GHz之間,涵蓋S波段、C波段、X波段和Ku波段的雷達。隨著威脅的距離增加,進行偵聽的電子設備也將增加,直至最終消除威脅。我們可以看到,工作在28 GHz和39 GHz頻率的5G設備接近於用於飛彈制導的現有Ka頻段。因此,對電子戰系統的新要求將擴展到可覆蓋從24 GHz到44 GHz的5G頻率範圍,並且在這些頻率上將有更多電子手段可考慮用於軍事戰場。通常,電子戰的主要作用是偵聽威脅,然後以電子方式幹擾威脅,同時不被發現。由於威脅可能來自各種不同的頻率,因此偵聽設備(後面緊接著的是幹擾設備)需要具備寬工作頻段。Ia9ednc

在防務應用中採用多年的關鍵技術已經成為5G電信的理想技術。相控陣天線技術非常適合5G應用,它的多個特性對防務行業也很有價值。這些關鍵屬性包括傳輸多個數據流或輻射圖的能力。在防務應用中,這使得戰鬥機能夠一次跟蹤多個目標,而在5G電信中,它可以一次將數據傳輸給多個用戶。同樣,防務應用需要可將能量對準一個方向的波束,從而降低被攔截或幹擾的可能性。電信能夠更高效地將信息定向發送給用戶,從而消耗更低的功耗。Ia9ednc

幾乎立即完成波束重新定位的能力讓兩種應用都能受益。深受電信和防務行業青睞的許多其他優勢使該技術頗具吸引力。Ia9ednc

5G對IC的影響

當今世界非常依賴於移動通信。支持5G蜂窩基礎設施的先進技術對於許多電信設備提供商及其基於IC的供應鏈(如圖2所示)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增長領域。這一巨大的增長機會催生了數百萬甚至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以實現下一代產品。構成這些系統的核心元件是通過網絡路由數據的IC。我們可以看到,IC供應鏈的各個方面都在改變和發展(如圖2所示)。我們看到,從這些產品可用的晶圓製造工藝到最終測試解決方案,支持這些產品的技術都發生了重大的創新。Ia9ednc

Ia9ednc

圖2. 5G IC 供應鏈Ia9ednc

提供晶圓製造服務的眾多半導體代工廠為IC創造了基礎材料,並不斷創新。許多代工廠已經開發出新的工藝技術來參與競爭並實現5G新技術。這種改進的示例之一是轉向比電子束光刻更具成本效益的光學光刻。另一個優勢是可以將新功能集成到單個工藝節點中,以在價格敏感的市場中參與競爭。Ia9ednc

隨著新工藝技術的推出,IC設計也在不斷演進。通過在單個工藝節點中提供新功能,IC設計人員能夠將某些功能組合到一個產品中,或者從核心電晶體中提取比以前更高的性能。這些趨勢最終導致晶片的集成度提高,並且更易於部署。隨著向毫米波頻率的擴展,具有吸引力的還包括能夠利用低成本封裝的優勢,使裝配更加容易。毫米波頻率下的傳統防務裝配方式是晶片-引線互連裝配法,即轉換成小型金屬外殼,晶片之間採用引線相互鍵合。這並不是一種大批量裝配方法,並且通常比表面貼裝技術更貴。過去幾年一直採用此方法的主要原因是尺寸限制。但是,隨著在更小封裝中實現更高集成度和更高的性能,表面貼裝更具吸引力。Ia9ednc

對於在28 GHz和39 GHz下的相控陣天線及其IC,OTA測試等測試解決方案已經成為現實。以前,要測試相控陣天線,通常需要一個大的電波暗室,它不僅難以構造且價格昂貴。現在,這些測試解決方案變得更為經濟、更小型化並且現成可用,從而導致可以提供完整天線解決方案,而無需花費大量投資來測量最終產品的供應商數量大大增加。相控陣天線已經從主要用於防務公司和大學的探索性技術轉變為主流技術。它不僅讓旨在抓住5G機遇的電信公司能夠利用這一新技術,而且還能更好地防禦新興防務威脅。現在,標準儀器供應商提供的精確測量技術可以更快地解決經驗不足的天線工程師之前面臨的挑戰。Ia9ednc

這樣一來,業界便可提供更多的毫米波產品,這些產品既可以部署在通信應用中,也可以用於防務應用。通常,用於蜂窩基礎設施的產品在規格和功能上與防務和儀器儀表行業產品的需求很接近。易於獲取的IC和測試解決方案的發展加快了最終產品的上市時間,這極大地降低了防務行業中毫米波頻率出現威脅的等級。Ia9ednc

ADI公司助力多個行業體驗5G效應

除了會受到影響的儀器儀表和防務行業以外,ADI公司還投入巨資開發5G電信解決方案。面向電信市場的產品往往頻段較窄,因此更易於進行性能優化。防務行業通常需要寬帶寬解決方案,因為在缺乏超前認知的情況下,威脅可能來自多個頻率。Ia9ednc

用於28 GHz 5G電信基礎設施中的功率放大器(PA)的示例之一是 HMC863ALC4,它可覆蓋24 GHz至29.5 GHz頻率範圍,並能提供大於0.5 W的RF功率。PA採用一個小型4 mm × 4 mm表面貼封裝,可產生接近40 dBm的三階交調點(TOI)。性能曲線如圖3所示。Ia9ednc

Ia9ednc

圖3. HMC863A 測得的增益 (左) 和 OIP3 (右) 與溫度的關係Ia9ednc

此外,ADI公司還針對防務和儀器儀表市場開發了解決方案,例如可覆蓋20 GHz至44 GHz頻率範圍的 ADPA7005。ADPA7005支持倍頻程範圍工作帶寬,並可在整個工作頻段內提供大於1 W的飽和輸出功率。整個頻率範圍上的一致增益標稱值為15 dB,使其可以輕鬆集成到完整的系統中。此外,40 dBm以上時的高TOI是測量或生成高調製輸入信號的理想選擇。TOI和飽和功率的性能曲線如圖4所示。Ia9ednc

Ia9ednc

圖4. ADPA7005測得的飽和功率(左)和OIP3(右)與溫度的關係Ia9ednc

電信網絡的發展已經對周邊產業產生了影響,該影響將在未來幾年內逐漸展現。這種變遷的核心是需要以數據形式提供更多信息,這些信息將有可能創造出永遠不會對目標進行物理攻擊的新武器。當今世界的應用所採用的頻率正不斷提高,這只是個開始。Ia9ednc

作者

Ia9ednc

Keith BensonIa9ednc

Keith Benson於2002年畢業於麻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獲電氣工程學士學位,2004年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獲電氣工程碩士學位。他之前就職於Hittite Microwave,主攻RF無線電子的IC設計。然後轉向IC設計工程師團隊管理,主要負責無線通信鏈路。2014年,ADI公司收購了Hittite Microwave,Keith成為ADI公司RF/MW放大器和相控陣IC的產品線總監。Keith目前擁有3項新穎放大器技術方面的美國專利。Ia9ednc

責編:Demi XiaIa9ednc

相關焦點

  • iphone12毫米波5g與華為5g對比一覽
    iphone12來襲之後,用戶又了解到一個新東西——毫米波,這個毫米波是幹什麼用的?iphone12毫米波5g與華為5g有什麼區別?小編帶你了解下iphone12毫米波5g與華為5g的對比分析~ iphone12毫米波5g與華為5g對比一覽 5G 網絡的支持自然是消費者最在意的點。
  • 5g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5G作為新一代的移動通信技術,它的網絡結構、網絡能力和要求都與過去有很大不同,有大量技術被整合在其中,5g的關鍵技術包括:基於OFDM優化的波形和多址接入、實現可擴展的OFDM間隔參數配置、OFDM加窗提高多路傳輸效率、靈活的框架設計、超密集異構網絡、網絡的自組織、網絡切片、內容分發網絡、設備到設備通信、邊緣計算、軟體定義網絡和網絡虛擬化。
  • 5G毫米波劃定意味著什麼?
    在移動通信發展的30年間,毫米波因其傳播距離短,穿透性差等缺點一直被視為移動通信的「荒蕪之地」,但隨著技術的進步與5G的到來,毫米波的有頻譜寬、穩定性高、方向性好等優勢也逐漸被移動行業發現與利用,並且,5G時代,給予移動行業足夠與合適的5G頻譜將是賦能長期的社會經濟效益的重要抓手,也為5G未來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
  • 5G毫米波產業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5G毫米波技術白皮書》發布
    5G毫米波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運營商滿足行業能力要求的必要手段。5G毫米波使用更高的頻率,實現更快的速率,具備更大的系統容量和更強的業務能力,能夠幫助5G真正實現最初的承諾,達成5G最初的願景。「毫米波當仁不讓的成為了5G重點部署的關鍵技術。但目前5G毫米波的商業化還處在初期,產業鏈沒有全面開花,應用場景處在『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態中。」GSMA大中華區總裁斯寒表示。
  • 毫米波:5G部署跳不過的一道坎 - 行業動態_數據通信頻道 - 企業網D...
    儘管如此,通信行業和客戶之間仍然是隔離的。通信行業有有線/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有線電視和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無線運營商和超高層應用提供商。消費者和企業可以從各種運營商和不同平臺上獲得連接,這些平臺往往不能互相交流。用戶在網絡中存在巨大的開銷,並且運營商需要分配大量資源來處理這些需求,因此信令、計費和設備管理系統應運而生。
  • 毫米波頻段是5G發展的重要方向 附5G毫米波晶片概念股名單
    據科技日報,6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表示,南京網絡通訊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已研製出CMOS毫米波全集成4通道相控陣晶片,並完成了晶片封裝和測試,每通道成本由1000元降至20元。同時,他們封裝集成1024通道天線單元的毫米波大規模有源天線陣列。晶片與天線陣列力爭2022年規模商用於5G系統。
  • 國博電子在5G微波毫米波方向的技術進展介紹
    打開APP 國博電子在5G微波毫米波方向的技術進展介紹 發表於 2019-07-18 09:29:12 在今日舉行的「2019年IMT-2020(5G)峰會」上,南京國博電子副總經理錢峰發表了主題演講,分享了國博電子在5G微波毫米波方向的技術進展。
  • 毫米波與5G之間有哪些「血肉」聯繫?
    毫米波是今年如火如荼的話題之一,原因在於毫米波使5G技術成為可能。那麼,5G網絡是如何藉助毫米波發展自身的呢?心懷這個疑問來看看本文吧。在本文中,將通俗易懂地向大家介紹毫米波的基本知識,並闡述毫米波與5G間的「血肉」關聯。毫米波是什麼毫米波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 是什麼讓 5G 的峰值速度高達 20Gb/s?一文看懂毫米波技術
    隨著視頻內容的爆發,如今的移動用戶已經不再滿足現有的上網速度,希望電信商能夠提供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以及更可靠的網絡服務,而下一代通信技術5G就是在此背景下誕生的。雖然現在5G還處在規劃階段,但是整個行業都在共同努力,希望能夠確定5G的最終形態。
  • 蘋果自研5G技術 招聘毫米波IC設計工程師 研發5G
    5G測試自去年5月以來,蘋果一直在加州庫比蒂諾測試毫米波技術。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去年5月,蘋果公司獲得了測試毫米波技術的實驗許可。去年,蘋果還加入了5G技術的一個行業組織。不過,蘋果的5G計劃不太可能在新的FCC文件中披露。上周,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公布了蘋果公司的一份申請,顯示蘋果公司希望在Apple Park總部和1 Infinite Loop campus進行新的射頻測試。這些申請與FCC的一項新規定有關,該規定允許像蘋果這樣的公司在不需太多監管手續的情況下試驗無線技術。
  • 5G想要達到最高速率,就必須使用毫米波技術
    打開APP 5G想要達到最高速率,就必須使用毫米波技術 搜狐科技 發表於 2020-04-03 17:42:17 像海量物聯網,5G的Rel-15和Rel-16版本中並沒有急於推進5G海量物聯網技術,而是在Rel-17中才計劃引入了5G海量物聯網以及諸如NR-Light這樣的其它新技術。同樣,在5G的第一個版本標準中,行業也沒有引入5G車聯網技術,所以在Rel-15中並沒有5G NR C-V2X技術。
  • 是什麼讓5G的峰值速度高達20Gb/s?一文看懂毫米波技術
    雖然現在5G還處在規劃階段,但是整個行業都在共同努力,希望能夠確定5G的最終形態。但是這個行業的所有參與者都必定同意這一點:隨著移動用戶數量及其需求的上升,5G必須比如今的蜂窩網絡基站更快地處理更多的流量。為了實現這一點,無線通訊的工程師正在設計一套全新的技術。
  • 5G毫米波頻譜劃分 毫米波終端技術測試方案分析
    作為5G關鍵技術之一的毫米波技術已成為目前標準組織及產業鏈各方研究和討論的重點,毫米波將會給未來5G終端的實現帶來諸多的技術挑戰,同時毫米波終端的測試方案也將不同於目前的終端。本文將對毫米波頻譜劃分近況,毫米波終端技術實現挑戰及測試方案進行介紹及分析。
  • 5G毫米波的四大誤區
    我們知道,5G毫米波存在信號衰耗大、易受阻擋、覆蓋距離短的「天然缺點」。而2019年華為推出5G後,高通就毫米波還與華為有過一場口水仗,說華為是「假5G」,那麼5G毫米波到底有哪些問題呢?我們來看看5G毫米波的四大誤區。
  • 支持毫米波5g?
    看起來明年的新iPad Pro會有新的技術,當然在蘋果平板等級最高的產品上使用新的技術是對的,因為畢竟這是現在最好的平板產品了,那麼下一代的新技術是什麼呢?讓迷你led屏幕使用,這個材質的屏幕顯示色彩很好,所以可以期待,當然,可能還有支持毫米波5g的技術,然後這個是集成的,所以這部平板未來集成5g,然後使用現在最新的屏幕?
  • 只有美版iPhone 12才支持的5G毫米波,在我國發展如何?
    5G毫米波的六大優勢 全球通信行業都在表示5G毫米波將成為5G下個階段發展的重要技術,那麼它究竟好在哪呢?簡單來說,它共有六大優勢:
  • 單晶片毫米波雷達傳感器有哪些優勢?
    應用於汽車或其它行業的完整模塊由一些公司提供。單晶片雷達所具有的獨特功能使其在某些新應用中成為其它傳感器具有吸引力的替代品。sx5ednc作為一款晶片上的雷達系統,大多數工程師傾向於根據其原始用途按認知對器件進行分類。但是,最好是將單晶片雷達視為另一種類型的傳感器。因此,當尋找一款能夠接近檢測物體、運動傳感,或進行物理測量的器件時,毫米波雷達意外當選。
  • 5G毫米波頻段的劃分將引導5G系統毫米波產業發展
    其中,特別提到要適時發布5G系統部分毫米波頻段頻率使用規劃,引導5G系統毫米波產業發展。 毫米波通訊具有高傳輸速率、可短距高頻應用等特點,是實現5G超高速率的殺手鐧。2018年年底,工信部已給三大運營商分配了5G中低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均拿到了不同頻段的頻譜資源。5G商用,頻譜劃分先行,接下來的5G毫米波頻段劃分是業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 中興無線技術總工及技術委員會專家劉建利:5G 毫米波應用
    分會關注氮化鎵微波器件及其單片集成電路材料外延、建模、設計與製造、可靠性技術及HEMT器件在移動通信中的應用等各方面,呈現第三代半導體微波器件及其應用的最新進展。臺灣長庚大學教授邱顯欽、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固體物理研究所部門技術部門經理Peter BR?
  • 沒有毫米波參與,5G只能算玩具
    解決技術短板,成就千億美元大市場如今看來目前國內運營商以Sub-6GHz作為5G網絡的主力,很少用到毫米波,原因很簡單,因為5G毫米波存在一個硬傷——信號。當前有不少國家主要圍繞26GHz的毫米波頻段進行測試,但規模化部署仍存在一定的技術性挑戰——包括覆蓋率有限、網格部署成本較高、障礙物的阻斷等。阿聯在毫米波的部署中,重視毫米波在高移動性應用中的作用,依靠波束賦形來解決技術痛點,從而減少部署成本。所以,想要5G毫米波體驗好,必須建很多基站——幾乎每個角落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