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風水學的發展歷程孕育階段

2021-01-11 國學在線

風水稱謂雖源於晉代的郭璞,但遠在此之前已有關於風水或堪輿的理論了。據現有資料推測,相地之法大約起源於原始村落宅邑的營建。有文字歷史記載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幾世紀殷人及周人的甲骨佔卜。

風水學由自發的興起,到後來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理論,直至清朝時被收入《四庫全書》之中。縱觀歷史,在歷代的王朝中,亦都設有主管風水的官職,平民百姓的起屋擇居,也都會請風水先生觀陰陽。回顧中國建築風水學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六大階段:① 孕育階段;② 萌芽階段;③ 產生階段;④ 發展成熟階段;⑤ 總結整理階段;⑥ 挖掘更新階段。

孕育階段

原始社會是風水學的孕育階段。追溯中國遠古先民們的居住規律,可以清楚地看到風水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1.以考古發掘考證風水的起源考察史前文化的發展規律,人類聚居地是逐步由森林走向草原,由高處走向低處。舊石器時代早、中期的人類一般都生活於山上,到了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才逐漸在山麓地帶和低山丘陵區居住。這種聚居地的變遷過程體現了人類由猿人到智人,由採集狩獵到農業經濟,由遷徙無常到定居,由巢居、穴居到室居的歷史進化過程。在史前時期,先民們對住址的選擇是很有講究、而非隨意而居的。

2.以文獻記載考證風水的起源《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項峻《始學篇》說:「上古皆穴處,有聖人教之巢居,號大巢氏,今南方人巢居,北方人穴處,古之遺俗也。」《禮記·禮運》卷二十一中記載:「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獸巢……然後修火之利,範金(似鑄造)合土(似磚石一類),以為臺榭宮室鋪戶。」

(1)北方的穴居據考古資料可知,在史前時代最早的居住形式是穴居。穴居有利用天然巖洞和掘地為室兩種形式。先民們選擇穴居的天然山洞是很有講究的,一般都是向陽、避風、近水。據考證,山頂洞人當時居住的大環境是靠近森林、沼澤的地段,是一個利於飲水、採集和漁獵的生活環境。同時,洞穴向陽、背風、乾燥。而掘地為室的穴居,就是至今仍保留於陝北、山西一帶的土窯洞由於洞穴被野獸侵佔,或被水淹沒,或坍塌,於是先民們走出洞穴,開始擇地建造方形、圓形的半穴居式房屋。西安半坡村原始氏族的房屋即為一例。半坡村原始氏族的房屋是選擇在土地肥美、水源較近、地勢較高,可以避免水患且靠近河流的滻河東岸二級階地上。北有北山,南有秦嶺;前臨滻河,後倚白鹿原;東西分別是灞河、滻河,自然環境優美。同一時代的姜寨氏族,處於關中的麵山北麓,旁有臨河,位於渭河衝積地帶的高臺上,其高臺高出周圍地面 2~3 米,且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2)南方的巢居距今7000 年前,定居於我國南方沼澤森林地段的南方氏族,為了防潮則在地面上立起木樁,在木樁上建築起被稱為「幹欄式」的房屋,也就是所說的「巢居」,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即為一例。幹欄類房屋分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養牲畜和堆放雜物,幹欄式建築的主要特點是既可以防潮,又可防蟲蛇傷害。這一類房屋通常選擇在河谷平原的近河地段。

3.原始社會選址的基本原則從考古發掘成果和文獻史料可知,史前人類選址的基本原則是:

(1)有無水源,古代遺址大多處在河邊臺地、河流轉彎、河流交匯處及湖邊、泉邊等;

(2)附近有無食物資源,是否適宜於從事農牧業生產;

(3)安全因素,住處是否會被淹,兇猛的野獸多不多,有無蟲蛇傷害的可能;

(4)避風,住宅避開谷口、山頭,有的甚至採取半穴居,還要能禦寒且乾燥;

(5)交通便利,進出要方便,要有活動的空間,視覺要寬敞。

史前聚落遺址的突出特點是:它們都分布在各地區的山丘和平原的過渡地帶,依山傍水,既有利於農業生產,也是漁撈、狩獵和採集的良好場所,自然山水特質濃鬱。由上可知,選址的共性:一是選址於山丘和平原的過渡地段;二是選擇於依山傍水的臺地。我國遠古先民們之所以在選址時選擇依山傍水的地形,是有其科學依據的,是出於對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需要。縱觀世界古代文明的發展史可知,農耕經濟是古代文明的物質基礎。世界各地第一批原生形態文明誕生的先後與其定居農業出現的早晚有著密切的關係,無論是中國、兩河流域、埃及,還是中美洲等地,在由史前邁向文明時,都有一個由原始粗放農業走向相對集約農業的歷程。西亞大約在距今1萬年前即已進入定居農業,西亞兩河流域的聚落建築的形成先於其他地區,約起源於公元前 3500 年;中國的定居農業大約起源於1萬年 ~8000 年前,中國的聚落建築也形成於公元前 3000~ 公元前2000 年間;而中美洲一直到公元前 2000年左右才進入定居農業,其聚落建築則遲至公元前3世紀 ~ 公元1世紀才出現。無數的事例可以說明,農業的起源是歷史的巨大進步,河谷平原才是先民們定居農耕的最佳環境。

4.依山傍水選址原則的優越性由以上分析不難看出,依山傍水而居有如下之優越性:

(1)山麓河谷地帶易於提供居住場所,如山坡上有洞穴可居,河谷平原適宜挖穴構室,生土建築居住起來冬暖夏涼;

(2)山麓河谷地帶易於提供食物,如山上有動物可獵、有野果可採,水中有魚蝦可捕,河谷平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適於耕種;

(3)山麓河谷地帶擁有黃金水道,在古代,由於以水運作為主要交通方式,故依山傍水,真可謂佔據了巨大的地理優勢;南方千欄式建築圖;

(4)依山傍水,既可以以山水作為屏障,庇護原始人類不受外界的侵襲,又可以使原始人類繁衍生息。遠古以來擇地而居的經驗,逐漸形成為後世所說的相地之法。相地之說最早來自《周易·繫辭》的傳說:「古者包犧(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觀象於天」與「觀法於地」,說的正是風水選址。

——文章摘自《易學與建築環境學》

相關焦點

  • 建築風水學是如何一步步淪為「封建迷信」 的?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在這漫長的文化之旅中,建築風水從逢宅必用變為封建迷信逐漸被人們所摒棄。古代皇宮、皇陵的規劃建設,到普通民宅無不流露了建築風水的魅力。建築風水學中其中涉及到陰陽五行,太極等古代學說,所有建築風水往往被冠以封建迷信的帽子。
  • 48張圖看懂Echo發展歷程
    導讀:近日,鄒大溼發布2017亞馬遜Echo智能音箱研究報告,從行業背景、發展歷程、競爭策略多個方面分析了亞馬遜echo音箱的發展。  結論總覽  一、行業背景:技術發展、交互變革和新興市場  1、語音識別的準確度不斷提升,讓語音交互成為未來的主要交互方式之一  2、語音交互方式的變革,孕育了語音設備的巨大市場  3、巨大的市場中,家庭音箱語音屬性強、家庭覆蓋廣,率先成為語音設備的突破口
  • 白皮書:中國抗擊疫情的艱辛歷程分為五個階段
    中新網客戶端6月7日電 中國今日發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白皮書指出,中國抗擊疫情的艱辛歷程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迅即應對突發疫情(2019年12月27日至2020年1月19日)湖北省武漢市監測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國第一時間報告疫情,迅速採取行動,開展病因學和流行學調查。
  • 中國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趨勢
    中國這一世界第一建築大國,實際上正在以中國效率和市場規模,以及超越國際水平的技術創新,成為這一場建築領域變革的領軍者。起步階段,以2013年秦皇島在水一方項目啟動為標誌,不僅首次實踐了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的技術方案,而且在國內嚴重缺失適用產品、國際上也沒有高層建築先例的情況下,創造性地採用了陽臺斷熱橋措施、分戶式新風空調一體機、廚房補風系統等中國方案,成功地將18層住宅樓建造為被動式低能耗建築,實現了零的突破。
  • 數據中心發展歷程及功能演進的四大階段
    【IT168 專稿】從功能特徵看,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及機構對IT認識的深入,數據中心的內涵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功能的內涵,可將數據中心可以分為四個大的階段,數據存儲中心階段、數據處理中心的階段、數據應用中心,數據運營服務中心階段。
  • 溫源:鄉村振興是中國發展的必然階段
    雲士科技創始人溫源   中新網上海新聞9月22日電(李秋瑩)9月21日,在「中國農民豐收節
  • 2020年版中國建築裝飾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四、中國房地產商品房建築面積    五、中國房地產商品房銷售狀況分析第三章 2020年中國建築裝飾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第一節 中國建築裝飾行業發展概述    一、中國建築裝飾行業發展歷程    二、中國建築裝飾行業經營模式    三、中國建築裝飾行業特性分析    四、中國建築裝飾行業現存問題
  • 國內外氣候區劃發展歷程
    比如按服務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農業氣候區劃、建築氣候區劃、航空氣候區劃等;根據區劃範圍的大小,可以分為全球氣候區劃、全國氣候區劃和地區氣候區劃等。  而不同的類型也有著不同的區劃指標。「氣候區劃以氣候指標為主,以諸如地貌類型、地勢高度、土壤類型、植被類型等其他自然因子指標為輔。氣候區劃指標的選擇隨區劃的目的和種類而異。」廖要明說。
  • 探索真知 孕育匠心——工程哲學的發端與發展
    回顧建築工程歷史,可以清晰地發現中西方工程與哲學的關係相互影響、緊密聯繫。通過釐清哲學與工程管理的關係,並對中西方工程哲學的發端、歷程、發展的脈絡進行梳理分析,有助於我國橋梁工程人深刻了解工程與哲學的關係,通過哲學思維審視工程,進而學哲學、用哲學。
  • 中國古代建築簡史,見證五千年文明歷程
    ——梁思成中國古代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的成就,相對於西方古建築的磚石結構體系來說,中國古建築是獨立的機構體系,以木結構體系為主。今天建築史君選取了中國歷史中一些重要的節點,讓大家在輕鬆之餘可以通俗的了解中國古代建築史。
  • 以出現的時間順序為其起點,淺析古代城牆的發展歷程及其特點
    誠如大多數人的想法那般,城牆的確在人類的發展歷程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明城牆作為歷史上知名度極高的城牆代表,在南京這個六朝古都的發展沿革歷史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如此的地位,不禁令人對它產生了深深的好奇,那就請跟隨筆者一同去了解一下城牆的成長經歷吧。何謂城牆?城牆具體指的是具有一定厚度的、由較為堅硬和具有填充性質材料構成的起維護作用的事物。
  • 廣東科學中心,科技館外形獨特,象徵著生命孕育又寓意宇宙的無限
    第一次來到這裡,科技館外形獨特,建築內最搶眼的是有寬敞的大堂,象徵著生命的孕育,又寓意宇宙的無限。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寬敞而又明亮的大堂。往裡走,看見了,普通的自行車,車前的屏幕,指導你前行,感覺身臨其境。
  • 辦公室掛畫,東南西北 掛哪個方位更符合風水學?
    本文從辦公室掛畫的方位風水講究,為大家講解各方位辦公室牆上掛畫的講究,各大領導們快來看看您的辦公室掛畫符合風水學嗎!   辦公室掛畫,東南西北 掛哪個方位更符合風水學?
  • 中國電鍍工業發展歷程概述及趨勢展望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中國電鍍工業發展歷程概述    現代電化學是由義大利化學家LuigiV.Brugnatelli在1805年發明的。Brugnatelli利用了他的同事Alessandro     Volta五年前的一項發明,用電極進行了第一次電沉積。
  • 【光明網專論】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程、經驗、理論貢獻和發展...
    一、改革開放的歷程  關於改革開放的歷程,有「兩階段說」[3]、「四段說」,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高尚全的「四階段說」:「這一歷程大致可以劃分為『目標探索』,『框架構建』、『體制完善』和『新的探索』四個階段」[4]。
  • 新中國七十年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歷程與發展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對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我們已經從追逐其思想動向的「跟跑」狀態,逐漸發展為與之交流對話的「並跑」狀態。如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下邁入「領跑」的新階段,是我們亟需思考的現實問題。
  • 中國建築裝飾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1年版)
    一、中國建築裝飾行業發展歷程    二、中國建築裝飾行業經營模式    三、中國建築裝飾行業特性分析      (一)周期性      (二)季節性      (三)可持續性  第二節 中國建築幕牆行業現狀分析    一、中國幕牆行業發展歷程分析    二、中國幕牆行業產值規模分析    三、中國建築幕牆生產規模分析    四、中國幕牆市場供求狀況分析
  •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企業管理學的發展——情境、歷程、經驗與使命
    ,以此為基礎系統回顧了改革開放40年中國企業管理學的發展歷程,將發展歷程劃分為「恢復轉型」、「完善提高」、「全面創新」3個階段,總結了中國企業管理學發展的基本經驗:堅持馬克思主義在發展中國企業管理學中的指導地位,重視企業改革、管理與發展的系統性,堅持跟蹤國際學術前沿問題與解決中國具體管理問題相結合,堅持自主創新思維與科學研究規範相結合,堅持企業管理理論與企業管理實踐相結合。
  • 海螺集團發展歷程是中國水泥工業的代表和縮影
    當時誰也沒曾想到,就是這條躲在深山人未識的生產線能夠孕育出今日躋身世界前列的海螺集團。   今年是中國建材報成立30周年。記者有幸與中國建材報一起見證和記錄了海螺集團和中國水泥工業成長發展的點點滴滴。
  • 李新創:中國鋼鐵工業70年發展歷程與展望
    1949年以來粗鋼生產發展歷程見圖1。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拉開了中國發展現代鋼鐵工業的帷幕, 70年以來,鋼鐵工業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一是生產規模和品種質量同步發展、雙輪驅動,有效滿足了國民經濟發展需要。1949年中國鋼產量為15.8萬噸,只佔全球的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