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趨勢

2021-01-15 被動房網

中國引入被動式低能耗建築已有十年,被動式理念和技術在中國已開始從探索走向成熟,「以降低建築本體能源需求為原則,減少對機械式採暖和製冷設備的依賴」,正在成為高能效建築領域的共識。


應該說,被動式低能耗建築技術改變了建築的角色定位——在大幅度降低建築對外界能源需求的情況下,建築從單純的能源消耗者轉變為能源需求側的控制者和管理者;改變了人們的用能理念——開始相信低能採暖和低能製冷,相信高能效和高舒適可以協調並存。


2010~2020年,中國被動式低能耗建築領域經歷了從學習理念、轉變觀念,到落地項目、制訂標準的過程,實現了從政策體系、標準體系、技術體系、產品體系、管理體系、行業組織,到工程項目的全方位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時至2020年,不可迴避的瑕疵固然存在,舉其大者如設計經驗尚淺,習慣性陷入「一如既往」的設計;高能效產品規範化程度不足,系統化水平不高;囿於工人專業素質、施工成本和工期限制,精細化施工尚有難度,等等。然而,我們依然欣喜地看到,工程項目逐個落地,技術路線逐步明朗,政策和標準逐漸頒布,市場上適用材料與設備國產化大步前行,全行業以及用戶市場認識度不斷加深。中國這一世界第一建築大國,實際上正在以中國效率和市場規模,以及超越國際水平的技術創新,成為這一場建築領域變革的領軍者。


1 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的發展模式


1.1 政策體系發展

截至2020年8月,我國各級政府共頒布被動式低能耗建築鼓勵政策115項,其中國家層面13項,2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16個城市先後發布102項。其中,《山東省綠色建築促進辦法》、《河北省促進綠色建築發展條例》、《遼寧省綠色建築條例》還將被動式低能耗建築建設寫入了地方法規。


經過十年發展,各級政府對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的認可度越來越高,體現在政策數量上,2015-2017年3年,全國共發布27項政策,佔現有政策總數的23%;2020年截至8月31日,全國已發布36項政策,佔總數的31%,見圖1。


除了數量上的增多,政策的針對性及可實施性也逐年增強。2015~2017年發布的27項政策中,僅有5地6項政策具有較高的可執行性。2018年9個城市先後出臺被動式低能耗建築補貼政策。2019年4省市出臺省級財政補貼政策。2020年截至8月31日,全國36項政策文件涉及1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被動式低能耗建築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掀起發展熱潮。其中,河北省編制完成《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20-2025年)》,明確了未來五年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產業的發展方向,提出在全省範圍內組建被動式低能耗建築全產業鏈。


從地域上看,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發展仍然表現出不均衡性。在已發布的政策文件中,嚴寒和寒冷地區佔79%;夏熱冬冷地區共發布18項政策,其中上海市、宜昌市明確了可執行的激勵措施;夏熱冬暖和溫和地區共發布政策3項,見圖2。


1.2  標準體系發展

2015年2月27日,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被動式低能耗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DB13(J)/T177-2015)[1],自2015年5月1日起實施,成為中國第一部被動式低能耗建築標準。


圖1 發布政策數量隨年份的發展情況


圖2 不同氣候區的政策數量分布情況


圖3 不同氣候區的標準數量分布情況


2016年8月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准《被動式低能耗建築—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築》(16J908-8)[2]為國家建築標準設計圖集,自2016年9月1日起實施,成為我國第一部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的國標圖集,為設計和施工人員提供了重要參考。


此後,我國典型氣候區的支撐性標準逐步建立,從規劃與設計、施工與建造、檢測與驗收、運行與維護四個方面,全面整合場地環境、建築本體、機電系統、材料部品等內容,對被動式低能耗建築提供全過程全專業技術支撐。


截至2020年全國共發布被動式低能耗技術導則9項[3-11],設計、檢測、評價標準14項[1,12-24]。其中全國性導則1項,嚴寒地區導則/標準3項,寒冷地區導則/標準14項,夏熱冬冷地區導則/標準5項,見圖3;居住建築類導則/標準13項,公共建築類導則/標準1項,涵蓋了居住和公共建築類導則/標準9項。


下一階段,標準研究深化到產品和檢測類層面,已經完成編制的有《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透明部分用玻璃》(T/ZBH012-2019)[25]、《被動式低能耗居住建築新風系統技術標準》(CSTMLX032500325-2019)[26]。正在編制過程中的有門窗類、保溫材料類、防水材料類、通風設備類、密封材料類和粘結/抹面砂漿類標準。


1.3工程項目發展

以國內三家主要被動式低能耗建築技術諮詢單位在2013-2020年啟動的89個項目為基礎進行統計分析,建築面積總計222萬平方米。其中涉及:

(1)北京、河北、山東、四川、浙江、江蘇等16個省/直轄市;

(2)嚴寒、寒冷、夏熱冬冷、夏熱冬暖4個氣候區;

(3)住宅、辦公、幼兒園、學校、展館等多種建築類型;

(4)鋼筋混凝土、混凝土裝配式、鋼結構裝配式、磚木等不同結構形式。


從分布情況看,90%的項目位於寒冷地區,且以居住建築為主,見圖4、圖5。應該說,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的推廣仍然主要集中在我國北方地區。然而,夏熱冬冷地區冬寒難熬,夏熱冬暖地區溼熱季漫長,主動製冷不可或缺。在南方推動被動式低能耗建築,不僅可以解決夏熱冬冷地區冬季採暖的民生問題,更可以在夏熱冬暖地區實現「低能製冷」。


從建設進度看,2013-2018年5年的總竣工面積為16萬平方米,佔項目樣本總量的7%。2019年竣工項目規模大幅增長。自2020年開始,竣工項目開始呈指數型增長。預計2021年一年竣工項目將達到142萬平方米,佔項目樣本總量的64%,見圖6。今後兩年將是被動式低能耗建築大規模竣工交付的周期,既是對其性能的一場社會性考驗,也是提高其市場認識度的機會。


從結構形式看,絕大部分項目為鋼筋混凝土現澆結構體系,但也有一些項目做出了探索性嘗試。如北京市焦化廠公租房項目探索了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技術和被動式低能耗建築技術的結合,研發了預製整體式夾心保溫牆板,提出了被動式門窗與預製外牆的連接構造,預製保溫牆板接縫的斷熱橋和氣密性措施,以及外挑陽臺與主體結構之間的斷熱橋技術方案;山東建築大學教學實驗綜合樓項目探索了鋼結構裝配式技術與被動式低能耗建築技術的結合,解決了外窗安裝、外牆掛板氣密性、鋼結構節點熱橋等問題;2018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愛舍(Es-Block)項目探索了可拆裝式的被動式低能耗建築技術,創造性地實現了模塊化拆分、運輸、拼裝後的建築整體符合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的氣密性、斷熱橋和能耗指標要求。


圖4 不同氣候區的工程項目分布情況


圖5 不同建築類型的工程項目分布情況


圖6 工程項目竣工年份的分布情況


1.4 產品體系發展

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的發展,不僅促進了我國節能技術的發展創新,更帶動了建材產業的升級。關注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產品的企業日益增多,我國已逐漸形成配套產品體系,實現全部關鍵產品國產化,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


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產品體系發展,以專有的產品認證為核心,實現了高品質建材產品的集聚和輻射效應。目前已有180項產品/系統完成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產品認證。


(1)被動式門窗系統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38家單位80項產品已完成被動式低能耗建築門窗認證。其中鋁包木外窗共16家單位29項產品,木包鋁外窗共1家單位4項產品,鋁合金外窗共8家單位11項產品,塑鋼外窗共13家單位18項產品。


(2)引導外牆外保溫系統化發展

29家單位16個系統、6種保溫材料已完成被動式低能耗建築外牆外保溫系統/保溫材料產品認證。其中EPS外牆外保溫系統9項,巖棉板外牆外保溫系統4項,巖棉帶外牆外保溫系統3項;模塑聚苯板(含石墨聚苯板)22項,巖棉板9項,巖棉帶5項。


(3)為真空玻璃、真空絕熱板創造了應用市場

真空玻璃和真空絕熱板是我國技術領先產品,熱工性能較同類產品有大幅提升,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為兩類產品創造了廣闊的應用市場。


(4)催生了防水隔汽膜、防水透汽膜、斷熱橋錨栓等產品研發

4家單位9項防水隔汽膜/防水透汽膜產品,以及3家單位15項斷熱橋錨栓產品已收錄在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產品選用目錄[27]中。其中,2項防水隔汽膜、1項防水透汽膜由國內企業自主完成了研發、生產和檢測;15項斷熱橋錨栓均出自國內企業。


(5)高效熱回收新風系統已初具規模

17家單位34項產品已完成被動式低能耗建築新風系統產品認證,其中帶有熱泵的新風空調一體機產品共24項,包括戶用小風量設備22項,1000m3/h新風量以上的設備2項;不帶熱泵的新風系統共10項,新風量均在350m3/h以下。


1.5 發展模式總結

縱觀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的10年發展,基本上演繹了以項目為主導,帶動產業生態圈建設的發展模式。


起步階段,以2013年秦皇島在水一方項目啟動為標誌,不僅首次實踐了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的技術方案,而且在國內嚴重缺失適用產品、國際上也沒有高層建築先例的情況下,創造性地採用了陽臺斷熱橋措施、分戶式新風空調一體機、廚房補風系統等中國方案,成功地將18層住宅樓建造為被動式低能耗建築,實現了零的突破。


發展階段,以黑龍江、山東、北京、湖南、福建等地開始啟動首個/首批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示範項目為標誌,同時各地開始以項目為依託進行政策和標準研究,最後形成政策、標準、項目相互支撐的形勢。


快速發展階段,以2018年《關於加快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發展的實施意見》(石政規〔2018〕)的發布為標誌,被動式低能耗建築進入區域性、規模化發展階段。同時建築行業上下遊秉持高質量發展的企業看到了高能效、高品質產品的發展前景,以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為載體的產品體系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形成了綠色發展新動能。


2 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的發展趨勢


2.1 規模化發展

中國被動式低能耗建築已從小範圍示範向規模化建設方向發展。北京、河北、山東、浙江、四川、黑龍江、內蒙古等地都出現了10萬平方米以上的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社區。石家莊市目前在建項目34個,總建築面積211萬平方米。


2020年7月,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計劃到2025年全省竣工和在建被動式低能耗建築面積合計達到1340萬平方米以上。綜合本文圖6的項目發展趨勢,保守估計到2035年全國將有20億平方米的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產業容量,見圖7。


圖7 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的產業容量發展預測


2.2 區域能源規劃

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的規模化發展,使高能效目標實現的路徑,從單體建築轉向片區/城區;從單體建築能效提升和能源利用,轉向片區/城區層面上的總體能源規劃。


以片區/城區為尺度實施高能效建設,即以被動式低能耗建築技術為基礎,通過優化區域內建築業態的混合比例,不同用能峰值時刻的參差,實現區域整體負荷的平準化,從而進一步抑制區域的供能要求。同時集成應用位於不同空間的可再生能源(光電、光熱、地熱、風電等),並採用低品位能源直接供冷供熱/預冷預熱,以及儲能電站、儲熱儲冷系統提供用能靈活性,最終實現片區/城區的能源產、儲、消平衡。


2.3 以「碳中和」為核心的城市建設

「碳中和」概念在全球氣候變暖這一時代背景中孕育產生。人類社會應對氣候變化,不僅要努力減少人類活動的碳排放,同時應關注陸地生態系統與海洋生態系統的固碳作用,從「碳源」與「碳匯」兩端來尋找低碳社會發展途徑。所謂碳中和是指,以碳收支計算為基礎,通過優化城市建設策略,平衡碳排放量與碳吸收量,達到碳源與碳匯中和的目標。因此碳中和是比低碳更進一步的發展訴求。


被動式低能耗建築技術,使建築的低能採暖和低能製冷成為可能;使依靠低品位的可再生能源實現區域性的能源產儲消平衡成為可能;使脫離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從而實現城市能源轉型和真正的區域性碳中和成為可能。


以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為載體的能源轉型和碳中和城市建設,是一個整體性、一體化的發展過程。它將去碳化、能效提升、能源系統融合以及技術多樣性集為一體;將空間布局、能源規劃、市政基礎、建築系統、交通系統、產業系統、資源利用集為一體;是規劃和建設領域的根本性變革。


在下一個十年,中國要引領這場根本性變革,行業內和行業間的配合應全面展開。


從國家和地方的戰略決策上,應認識到被動式低能耗建築和碳中和城市建設巨大的能源和資源節約意義、環境和生態保護意義,以及對延續人類福祉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制定更開放的政策框架條件,同時修改、摒棄不利於建築高效節能發展的條例、規定。


從城市發展的路徑選擇上,應認識到規模性建設被動式低能耗建築不僅可顯著消弭城市峰值負荷,緩解調峰電廠建設壓力,抑制城市熱島效應,尚可帶來整體居住和生活品質的提升,建築質量和建築壽命的提升,以及建築運營成本的降低,對高質量推進中國城市化進程形成正效應。


從技術融合的實施模式上,應認識到打破專業、行業間技術壁壘的重要性。對被動式低能耗建築單體而言,應遵循多專業協同的工作模式,在設計和施工階段,協調建築、暖通、結構、給排水、電氣與室內裝修專業共同參與,以便優化設計,合理安排進度和資源配置;對碳中和城市建設而言,縱向涉及城市、區域、建築、用戶系統的一體化融合,橫向涉及電力、熱力、建築、交通等系統的一體化融合。


從金融和保險的制度保障上,應認識到被動式低能耗建築和碳中和城市建設將引導建築行業進入長期獲利經營模式,並促成跨界互補、互惠互利的新型合作模式和商業模式,如餘熱利用促成工業、商業與建築業主、運營商的合作等。推出地方性的專項扶持政策和激勵措施,以及多元化的融資模式和保險制度,提高建設方和使用方的積極性,讓高質量建設引導內循環經濟迫在眉睫。


3 總結


下一個十年,在對能源節約和建築品質的雙重關注下,被動式低能耗建築正面臨規模化、區域化發展的新形勢。


實際上,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由於其優越的節能效果,改變了建築在區域性的能源網絡中的角色定位,使建築從單純的能源消耗者轉變為能源需求側的控制者和管理者:被動式技術使建築成為能源的截流者;小型可再生能源設備的安裝使建築成為能源的生產者;儲能材料或設備的使用使建築成為能源的存蓄者;與上級能源網絡的控制和調節系統的設置使建築成為能源的調配者。


以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的能源需求側管理為基礎,實施區域需求側能源規劃和高能效城區建設,最終實現區域性的能源轉型和碳中和目標,將是我國高能效建築領域下一個十年的發展趨勢。


在下一個十年,探索並尋求出符合時代需求和家國利益的建築節能和城市發展的中國方案,是我們這一代建設工作者走向成熟,引領這場根本性變革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河北省工程建設標準.被動式低能耗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DB13(J)/T177-2015

[2]國家建築標準設計圖集.被動式低能耗建築——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築.16J908-8

[3]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築技術導則(試行)(居住建築).2015.11

[4]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超低能耗示範項目技術導則.2018.4

[5]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超低能耗農宅示範項目技術導則.2018.3

[6]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山東省超低能耗建築施工技術導則.JD14-041-2018

[7]青海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青海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被動式低能耗建築技術導則(居住建築).DB63/T1682-2018

[8]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上海市超低能耗技術導則(試行).2019.3

[9]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江蘇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築技術導則(徵求意見稿).2019.4

[10]青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青島市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節能設計導則(試行).2017.3

[11]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吉林省超低能耗綠色建築技術導則(公示稿).2018.12

[12]河北省工程建設標準.被動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DB13(J)/T273-2018

[13]河北省工程建設標準.被動式低能耗建築施工及驗收規程.DB13(J)/T238-2017

[14]河北省工程建設標準.被動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DB13(J)/T263-2018

[15]河北省工程建設標準.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評價標準.DB13(J)/T8323-2019

[16]河北省工程建設標準.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節能檢測標準.DB13(J)/T8324-2019

[17]山東省工程建設標準.被動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DB37/T5074-2016

[18]山東省工程建設標準.建築氣密性能檢測標準(風機氣壓法)

[19]黑龍江省工程建設標準.被動式低能耗居住建築設計標準.DB23/T2277-2018

[20]北京市地方標準.超低能耗居住建築設計標準.DB11/T1665-2019

[21]河南省工程建設標準.河南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DBJ41/T205-2018

[22]中國建築節能協會團體標準.夏熱冬冷地區超低能耗住宅建築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

[23]湖南省工程建設標準.湖南省被動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徵求意見稿)

[24]湖北省地方標準.被動式超低能耗(居住)綠色建築節能設計標準(徵求意見稿)

[25]中國建築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透明部分用玻璃. T/ZBH012-2019

[26]中國材料與試驗團體標準.被動式低能耗居住建築新風系統技術標準. CSTMLX032500325-2019

[27]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產品選用目錄(第八批),http://www.passivehouse.org.cn/


相關焦點

  • 「被動房之父」費斯特將出席2018雄安新區超低能耗建築國際論壇
    為推動雄安新區超低能耗建築發展、引領生態宜居生活,雄安新區將於9月19日至21日舉辦2018雄安新區超低能耗建築國際論壇。屆時,有「被動房之父」之稱的德國被動房研究院院長沃爾夫岡·費斯特等國內外百餘位知名專家學者將共同出席論壇。
  • CSTM/FC03/TC25被動式低能耗建築及配套產品技術委員會2020年年度工作會議在京順利召開
    中國材料與試驗團體標準委員會建築材料領域委員會被動式低能耗建築及配套產品技術委員會(CSTM/FC03/TC25)2020年年度工作會議於12月15日在北京西苑飯店召開。被動式低能耗建築及配套產品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康居認證中心副主任牛犇主持會議。來自CSTM/FC03/TC25被動式低能耗建築及配套產品技術委員會26位專家委員出席了會議。
  • 【HVRAC】我國最大單體被動式低能耗辦公建築示範項目即將完成主體施工
    項目效果圖——西南向鳥瞰圖   南、北兩棟樓中,南樓(凹字型建築)是我國中德合作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示範項目,同時該建築也於2014年入選山東省第一批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築試點工程。張小玲處長對施工培訓做法進行理論講解   該項目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CSTC)和德國能源署(dena)提供被動式低能耗建築技術諮詢,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和山東同圓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原濟南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 山東省第一個完成綜合驗收的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築迎首批訪客
    無需暖氣冬暖夏涼,全年始終有新鮮空氣,不潮溼無黴菌,PM2.5值幾乎為零,室溫一年四季都保持在人體最適宜的溫度
  • 平城區大力推進綠色節能建築 全市首個被動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築項目完成基礎工程
    8月21日,記者來到我市首個被動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築項目——瑞湖·雲山府的項目建設工地,見到運輸車輛來往,機械高速運轉,工人正在現場定點、布線、測匯,現場一派繁忙。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助力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綠色建築發展,走節能、高效、綠色、低碳的城鄉建設發展道路,是平城區委、區政府不懈奮鬥的目標。
  • BIM+裝配式+被動建築,誕生了什麼"未來建築"?
    近年來,「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築」這一建築名詞頻頻亮相,這種能實現人們「冬季不用採暖、夏季不用空調」的夢想的神奇技術遇上裝配式建築,到底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該項目採用裝配式建築,由公司自主設計、生產、施工,裝配率達72%,將被打造為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築示範工程。
  • 節約能耗的現代生活——太陽能在民用建築中的利用和發展
    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特別是在今年提出的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方針後,太陽能作為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型環保新能源,一種較為簡單、經濟、環保、可靠的改善建築環境的方法,一種很適合我國經濟現狀的採暖及供熱方式,在我國得到了大力的推廣和廣泛的使用。  1、主動式太陽能採暖主動式太陽能採暖主要是通過集熱裝置來吸收太陽能並由熱媒將所吸收的熱量送入儲熱裝置並加以利用。
  • 德成控股徐小波:被動房趨勢發展
    德成控股徐小波:被動房趨勢發展 房天下   2015-09-01 15:18
  • 費斯特教你如何在中國建被動房
    「被動房之父」沃爾夫岡·費斯特教授一直在關注中國建築節能的研究項目,他認為:中國在此方面取得長足進步,也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太陽能建築:破解中國能耗建築困局
    太陽能建築:破解中國能耗建築困局  新華社記者周雷、曹瀅  「我的家是一所簡單的房子,它用自然界最簡單的元素——泥土、水和空氣建成,宛如一件樸素的陶器;我的家是一所不簡單的房子,它讓陽光沁入這精美的陶器中,轉化為我們需要的各種能源……」  這是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設計師胡洋和張曉莉為他們的建築設計作品
  • 建築用保溫材料現狀及發展趨勢
    01我國建築保溫材料發展現狀目前,世界平均建築能耗佔總能耗37%,我國建築能耗約佔全國總能耗的25%,建築節能是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牆體保溫是建築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絕熱節能材料是構成牆體保溫系統的重要基礎。
  • 2020年中國玻璃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這30多年的歷史進程,推動和見證了中國玻璃工業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中國的玻璃工業已經從過去幾乎是一張白紙發展成為世界上生產規模最大的平板玻璃生產國。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玻璃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認為,**年,我國玻璃行業產能擴張迅猛,產量呈現快速增長。
  • 被動房概念 被動房是什麼
    被動房概念從學術的角度,目前人們對「被動房」或者「被動式建築」比較流行的解釋是:不通過傳統的採暖方式和主動的空調形式來實現舒適的冬季和夏季室內環境的建築。實際上,「被動房」三個字是從德語「Passivhaus」直譯過來的,也有人將其翻譯為「被動式住宅」、「被動式建築」以及「被動式房屋」。
  • 裝配式建築產業的發展趨勢與布局特徵
    文|東灘顧問一、裝配式建築產業的市場態勢裝配式建築是指用工廠生產的預製構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築,採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和信息化管理的建造模式,把傳統建造方式中大量的現場作業轉移到工廠進行,是一種可實現建築產品節能、環保、全生命周期價值最大化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建築生產方式
  • 合同能源管理展望及未來發展趨勢
    北極星環保網訊:合同能源管理(EPC)的使用在已然發展成為了節能行業中的支柱商業模式,如今也越來越普遍。合同能源管理以其客戶零投資、節能效果保障性高、風險低及投資回收期短,節能服務公司負責全部設計、審計、融資、採購、施工監測等深受廣大用戶群體喜愛。
  • 剖析通信電源產業鏈發展現狀與趨勢
    本文所述通信電源是指為數據中心機房、基站、局樓提供低壓配電、後備發電設備及交/直流電源的設備、IT設備內嵌式電源,這裡需要區別的是PC機、移動終端等設備電源,後者主要是指設備內嵌式電源模塊,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 世界「被動房之父」沃爾夫岡·費斯特到北京住總訪問
    費斯特博士是全球最知名的建築節能大師,也是全球被動式節能房屋理念的提出者。費斯特博士1996 年在德國達姆施塔特創建了被動式房屋研究所,該研究所是目前被動式建築研究最權威的機構之一。他介紹,「十三五」期間,國家高度重視建設領域節能低碳發展。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發展被動式房屋等綠色節能建築」。北京市領導對於北京住總在城市副中心建設的被動房技術展廳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希望北京住總今後能夠和費斯特博士的被動式房屋研究共享德國最前沿理念和最先進技術,以德國人最為崇尚的「工程師精神」在北京的建設中發揮作用,特別是在中國最先進建築技術的舞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中打造出精品。
  • 【圖解】世界被動房大會落定河北高碑店 什麼是被動房你知道嗎?
    日前,河北副省長張古江到高碑店調研被動房示範建設工作,實地考察國家超低能耗建築產業基地、國家綠色智慧建築示範中心和列車新城等項目。他指出,要以承辦第23屆世界被動房大會為契機,對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加快推進被動房產業高質量發展。
  • 中國建築裝飾裝修材料協會年會暨2018全裝修高峰論壇召開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實施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及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全方位推進我國建築裝飾裝修材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加快推進供需產業的融合發展,1月5日,中國建築裝飾裝修材料協會四屆四次會員代表大會(2018年會)暨「第二屆全裝修高峰論壇
  • 中國建築設計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
    僅此兩項,就帶動建築行業的用人需求保持逐年穩步增長的態勢,建築設計行業也將在不斷尋求新的利益中不斷發展。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建築設計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認為,隨著經濟發展和節能環保的需求,許多新技術如綠色建築技術、節能環保材料的應用、智能化樓宇解決方案等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於工程實踐,市場對節能環保設計的需求也由理論研究型向實踐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