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房概念
從學術的角度,目前人們對「被動房」或者「被動式建築」比較流行的解釋是:不通過傳統的採暖方式和主動的空調形式來實現舒適的冬季和夏季室內環境的建築。
實際上,「被動房」三個字是從德語「Passivhaus」直譯過來的,也有人將其翻譯為「被動式住宅」、「被動式建築」以及「被動式房屋」。在世界上其他國家都有不同的翻譯,例如到了英國,意思很接近,叫作「Passivehouse」;到了日本被翻譯為「無暖房住宅」;到了中國臺灣被翻譯為「被動式節能屋」。可以說在德語語境裡,「Passivhaus」是一個能生動體現這類建築含義的詞語,但是在漢語語境中,人們通常會把「被動」理解為消極的貶義詞。因此,「被動房」這一併不能體現積極向上和陽光含義的名稱,在國內一直不為世人所理解。
被動房是什麼
「被動房」是國外倡導的一種全新節能建築概念,也是我國推動建築節能工作的重要契機和平臺。
中新天津生態城(簡稱「生態城」)13日宣布啟動108套房屋,共計1.35萬平方米德國「被動房」試點項目,預計2017年投入使用。屆時,房屋將恆溫降耗,可節約居民三分之二採暖費用。
作為全球頭個國家間合作開發的生態城市,中新天津生態城由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合作設立,計劃用10至15年時間建成,目前已開發建設6年,累計註冊企業超2000家。
在當日舉行的中新天津生態城5月新聞發布會上,該城新聞發言人呂凱介紹,為更好推廣和發展被動房,生態城擬選取公屋二期項目4號、5號兩棟樓作為推廣研究試點,嚴格按照德國被動房標準進行試點建設。
「被動房」概念起源於德國,指通過採用各種節能技術使建築對採暖和製冷需求降到較低,僅靠太陽輻射熱量、建築室內人體和設備散熱,來維持冬季室內溫度,對於節能和環境改善意義重大。
呂凱稱,生態城被動房將顯著節省供熱站和熱力管網建設費用及相應用地,節約居民三分之二採暖費用;大大降低建築能耗,使居住建築節能率由目前的75%提高到90%。
目前,生態城已通過與中國住建部、天津市政府溝通,確定了被動房合作模式,首批被動房試點項目建設成功後,生態城將與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和德國被動房研究所合作,在整個區域內進行成片推廣符合德國標準的被動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