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七十年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歷程與發展

2020-12-06 人民網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對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我們已經從追逐其思想動向的「跟跑」狀態,逐漸發展為與之交流對話的「並跑」狀態。如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下邁入「領跑」的新階段,是我們亟需思考的現實問題。

研究的歷史分期與當代發展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的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發展歷程大體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的人員儲備和理論準備階段、改革開放到20世紀90年代的興起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到21世紀初的深入發展階段以及21世紀初至今的繁榮階段。

人員儲備和理論準備階段。《哲學譯叢》和《現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的創刊使中國學術界初步了解了盧卡奇、沙夫、薩特等哲學家的思想。與此同時,譯介西方哲學著作的工作也已經展開。總的來說,這一階段尚未真正展開研究性工作,但是這個階段發揮了準備期的重要作用,即在人員的儲備以及理論的初步認識兩個方面為後續的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發展為「顯學」的興起階段。隨著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學術地位在國際學術界逐漸獲得認可和重視,改革開放打開了面向世界之門,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在國內學術界得到了廣泛傳播,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隨之強勢興起。這一階段的研究主要以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為主,相關的論文、譯文、專著、譯著在數量上有了較為明顯的增長。此階段,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在隊伍培養和學術認知上都取得了長足進步,顯出蓬勃之態。

穩中求進的深入發展階段。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國際風雲變幻,東歐劇變,冷戰結束。在這些重大歷史事件的衝擊下,世界馬克思主義陷入危機,馬克思主義理論各學科在備受質疑和挑戰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機會與生機: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把握、理解、剖析當今世界的新變化成為重要的新課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時刻關注世界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動向,非但沒有低迷,反而逆勢而上、穩中求進:學術隊伍不斷壯大,學科的價值和意義得到廣泛認可,有代表性的研究中心和學者影響力不斷增強。可以說,向社會現實和理論深處掘進的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成為中國學術界中學術影響力較大、發展勢頭較好的研究領域之一。

厚積薄發的繁榮階段。21世紀,經濟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互相碰撞、激蕩空前活躍,這為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豐富資源。更為重要的是,在黨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政策支持下,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進入了思想活躍、理論成果井噴式發展的繁榮階段。

研究的演變趨勢與最新特點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的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發展經歷了諸多變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

研究視域不斷拓展。如果說,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起步階段還是以西方馬克思主義作為主要對象的話,那麼今天其研究視域早已擴展至西方馬克思主義之外和之後的更大範圍。尤其是進入21世紀後,一批有學術開拓性和前瞻性的學者已經意識到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視域的局限,而自覺地從西方馬克思主義出發,探索新的研究領域。發展至今,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不再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一枝獨秀,而是在整個世界範圍內積極拓展領域,博採眾長,汲取更為豐富的理論精髓。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範圍也從「西方」擴大為真正的「國外」。

研究主題逐漸豐富。除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關於階級、國家、民主等傳統主題的持續討論之外,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始終與前沿問題並進,主題不斷更新、越發靈活豐富。進入21世紀,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在哲學、政治學、社會學、倫理學等領域進行跨學科、多學科的探索,推動了政治倫理學、文化記憶與身份認同等新興主題的開掘。

問題意識日趨明晰。早年間,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在翻譯、追蹤、評述西方馬克思主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期達到對該領域前沿問題的把握。在深入發展階段,研究者們更加注重與國際學術主流的有效對接和對話。一路走來,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從最初的譯介性研究走向自主性研究。在這個過程中,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始終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持續提高學術鑑賞力,追蹤研究最前沿。

研究的價值與現實意義

發展成為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21世紀初,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決定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其中下設的二級學科即包括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此後,一大批博士、碩士學科點獲得批准,學科體系日益完善,人才培養能力不斷擴大。

形成了穩定、高水平的學術隊伍。從興起階段的研究人員數量有限且主要集中於少數重點研究院所和高校,一直到今天凝聚了一批學術視野開闊、理論功底紮實、研究水平較高的學者,在這個發展歷程中,新中國成立之初第一批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發揮了重要的學術領軍作用。在他們的帶領和引導下,這支隊伍持續吸納鮮活力量,繼往開來,不斷成長,一些具有各自學科方向特色的研究機構、研究中心也脫穎而出,對於培養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新人,推動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發展意義重大。

達成了基本的學術共識。雖然在人員儲備和理論準備階段、興起階段,關於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很多問題甚至包括概念本身都存在過很多爭議,但發展至今,已經達成的理論共識是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良性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首先,肯定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是馬克思主義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加強對國外馬克思主義新成果的關注,對當代世界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把握,對於我們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發展趨勢和命運,深化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理解、進一步發展馬克思主義具有借鑑價值。其次,我們關注、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動向,不僅可以更好地認識世界,更有助於認識中國,服務中國自身的經濟政治社會發展、文化思想理論建設。最後,要始終堅持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立足現實的內在指向,順應時代發展,對既有的研究理念與方式方法進行與時俱進的調整,讓理論與實踐始終保持良性互動。

中國的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發展的70年曆程,是其作為一個學科領域從無到有、艱難求索、蔚然成風的70年。未來已來,新時代賦予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新的使命,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前景值得期待。

(作者:孫建茵,系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相關焦點

  • 【思想中國】謝地坤:外國哲學研究七十年回顧與展望
    為展示70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烘託學術界百家爭鳴之良好氛圍、勾勒各學科研究前景與發展趨勢,《思想中國》欄目推出《70年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發展回顧與展望》系列文章,並按照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分類,約請各領域權威專家撰寫文章,簡要回顧成就與不足,重在對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作出探索。
  • 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回望歷史,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在回應時代與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中不斷前行。展望未來,應著力推動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改革開放帶來契機和動力在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劉懷玉看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發展歷程大致可概括為三個基本階段與形態。一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進行相關教材體系改革。
  • 構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拓荒者——李達哲學思想研究
    作為傑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李達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作出了卓越貢獻,對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是構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拓荒者。毛澤東同志在1936年11月至1937年4月閱讀了該書,並寫下了1.2萬多字的批註。當時在毛澤東同志身邊工作的郭化若回憶說:「這些旁批,後來就逐漸發展成為他的光輝著作《實踐論》。」通過唯物辯證法運動,至30年代中期,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已經有了一個較系統、全面的了解,已經能夠從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有機結合上較完整地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
  •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狀況及前沿
    第三份成果是「國外阿多諾哲學研究述評」,阿多諾對當代哲學、社會學、美學、文化批評和音樂理論以及女權主義、生態哲學、全球化理論等諸多學科與領域,一直持續地發揮著影響,也是近年來國際學界關注的焦點人物,鑑於這一背景,本報告推出了這份資料翔實且富於見地的研究性述評。 馬克思文稿的整理、出版及研究,是近些年國外馬克思主義特別是「馬克思學」研究的重點。
  • 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中國思想史研究
    原標題: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中國思想史研究   近代學科意義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始於20世紀初期,這一時期的相關論著注重借鑑西方思想史研究的理論和方法,但因深受傳統學術的影響,研究的重心仍然是中國學術思想史。胡適1919年出版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按近代學科體系研究哲學思想,開創了中國思想史研究的新範式。
  •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系統論的關聯性研究
    【摘要】系統論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間存在著必然的關聯。在一定意義上,系統論同馬克思主義哲學均屬於方法論,都包含著運動和發展的觀點。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然觀、社會歷史觀和認知論中都體現著系統論思想。把握好系統論同馬克思主義哲學間的關聯,必將有助於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系統論思想。
  • 新中國從這裡「起航」——「八一開航」七十年蝶變記
    圖集 新華社天津8月1日電(記者劉惟真)7月31日清晨,天津機場的229號機位前,MF8331次航班整裝待發,將沿1950年「八一開航」時的一段航路,從天津飛向武漢。70年前,這座歷史悠久的機場曾見證新中國「首航」的起點,如今,它也見證著我國民航事業的發展與騰飛。
  •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我國哲學學科的影響
    40年來,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可以說是國內最為活躍也是成果最為豐富的學術領域之一。然而,國內學界對西方馬克思主義基本性質及其影響存在著不同的、甚至是根本對立的看法。在改革開放走向新的歷史階段之際,客觀評估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對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形成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重要意義。
  • 「傳承與創新: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發展」研討會舉行
    以現實問題研究帶動基礎理論研究,以基礎理論研究推動現實問題研究,這是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重要方式。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深層結合的產物。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一步發展,要繼續深化對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研究,並在深入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和實質的基礎上,自覺參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代進程。
  • 新中國70年:青年發展與青少年工作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及其同中國工人運動的日益結合,推動現代政黨的誕生,從此成為領導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性政治力量。中國青年自五四運動登上歷史舞臺,在長達100年的奮鬥歷程中,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高揚五四精神,同全國人民一道,反對強權,抵禦侵略,艱苦奮鬥,銳意創新,迎來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推動國家、社會日益走向現代化。
  • 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
    新中國成立後,他作為共產黨員,作為哲學系的研究生,被學校調去從事政治課教學與研究工作,開始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自己的專業。1952年,他在中國人民大學進修一年後,回到北大做蘇聯哲學專家的助手,幫助培養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方向的研究生。從此,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便成了他終生的事業。
  • 科學技術哲學在中國的興起與發展
    作為唯物辯證法研究和傳播的一部分,中國的自然辯證法事業是一批學者從研讀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一書而發展起來的。 新中國成立之初,自然辯證法的理論工作也是和當時開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直接聯繫在一起的,主要針對科技工作者和理工科師生。中國科學技術哲學學科建制化發展始自1956年。1956年6月,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成立了自然辯證法研究組。
  • 新中國70年中國共產黨的自我革命:實踐歷程、基本經驗與戰略路徑
    430072   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戰略願景與路徑優化研究」(14AZD009)、武漢大學自主科研項目(人文社會科學)「新中國成立70 年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歷史經驗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哲學基礎只能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哲學基礎只能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 2015年05月28日 08:2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何萍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哲學基礎
  •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大智慧
    1876年,馬克思積極支持恩格斯撰寫《反杜林論》,他不僅贊同恩格斯闡述的理論觀點,還親自撰寫了部分內容。毛澤東同志1937年在抗大講哲學時寫有《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其中第二章第十一節和第三章第一節分別為《實踐論》和《矛盾論》的最初版本,佔全本一半以上篇幅。中圖為八路軍軍政雜誌社出版的《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封面,上面有毛澤東的毛筆籤名。
  • 中國經驗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發展
    因此,從世界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發展過程來看,人們迫切需要全面與系統地把握世界各國的實踐。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團結奮進,使具有近70年歷史的新中國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短短30多年裡擺脫貧困並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發展奇蹟,使中華民族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性貢獻
    1.明確呈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變革性 恩格斯早期十分注重對經濟問題的研究,如寫於1843年9月—1844年1月而發表於1844年2月《德法年鑑》上的《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馬克思則相對注重對哲學問題的研究,如寫於1843年10月—12月發表於1844年2月《德法年鑑》上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兩者的研究不僅具有互補性,而且具有相互啟發性。
  • 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來源的20本書
    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在建立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繼承和發展了許多前人的理論成果,主要包括古代唯物主義、法國古典唯物主義、德國古典哲學和近代自然科學領域的大家及其著作。今天,小編精選了其中的11位思想大家和他們的經典著作20本,與大家一起重溫經典,重溫那些年馬克思主義哲學走過的路。
  • 與時俱進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
    姜輝在報告中指出,學習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觀,要深刻體會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維護捍衛,從而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立場觀點方法。學習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觀,要深刻體會恩格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發展,從而與時俱進地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建構
    綜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歷程,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建構,恩格斯從形式及內容兩方面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他不僅參與批判過去舊的哲學體系的僵化形式,即封閉的邏輯和僵化的系統,使哲學真正轉變為開放的結構和動態的思想;而且通過思想論戰等方式,以關於哲學基本問題的重新理解為起點,將存在論、辯證法和歷史觀內在統一起來,使人們得以較為系統地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更好地用於認識和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