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性貢獻

2021-01-20 人民網

原標題: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性貢獻

【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恩格斯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人之一,與馬克思一起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恩格斯一直資助和支持馬克思進行理論研究,並與馬克思一起戰鬥,為馬克思的理論研究注入了強大動力。總體來說,恩格斯是以參與共同研究、闡發新世界觀、論戰、整理、修訂、編印、出版等方式,第一個把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完整系統呈現出來的人。

1.明確呈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變革性

恩格斯早期十分注重對經濟問題的研究,如寫於1843年9月—1844年1月而發表於1844年2月《德法年鑑》上的《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馬克思則相對注重對哲學問題的研究,如寫於1843年10月—12月發表於1844年2月《德法年鑑》上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兩者的研究不僅具有互補性,而且具有相互啟發性。

馬克思在當《萊茵報》編輯期間開始面對關於自由貿易和保護關稅的辯論,並要對「所謂物質利益發表意見」,這是促使他研究經濟問題的最初動因,但恩格斯對經濟問題的研究也一定意義上啟發了馬克思,使他認識到,哲學要被人民群眾所掌握,就必須抓住事物的根本,為此,就必須紮根現實基礎去研究經濟問題。馬克思早年開始思考和研究經濟問題,主要體現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在該書中,馬克思運用人本主義哲學方法研究經濟問題——即資本主義社會所存在的一個基本經濟事實,這就是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生產的影響和規模越大,他就越貧窮;工人創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變成廉價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這就是「異化勞動」。馬克思通過對異化勞動的分析,又進一步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關係——私有財產。這表明馬克思開始重視並深入研究生產勞動、經濟關係(包括私有財產)問題,抓住了歷史發展的根本。1845年馬克思撰寫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第六條,可以明顯看出他的世界觀、思想認識和研究指向正在實現一種根本轉變,即從抽象的人本主義轉向研究現實的個人、生產和交往形式。

在1846年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創作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他們把現實的個人作為邏輯起點展開分析。在他們看來,現實的個人就是有生命的個人;有生命的個人就是具有肉體組織需要的個人;與動物不同,要滿足個人肉體組織的需要,人就必須從事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在物質生活資料生產過程中,馬克思恩格斯發現物質生產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又從生產力和交往形式的矛盾運動中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進而創立唯物史觀,實現了哲學變革。

之後,恩格斯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第一次全面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所實現的變革,既把辯證法從德國唯心主義哲學中拯救出來並運用於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和歷史觀,又運用辯證法在歷史領域發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變革性及創新性。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貢獻啟示我們,既要用哲學方式把握經濟和歷史問題,對經濟活動和歷史給出本體論、認識論、辯證法、價值觀和人學的理解與闡釋,又要通過分析研究經濟和歷史問題從而使哲學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走向歷史的深處。

2.鮮明呈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性

恩格斯是和馬克思一起推動構建新世界觀的,所以,他對馬克思的新世界觀是有深刻理解的。恩格斯稱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為「包含著新世界觀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獻」。這一論斷,既表明馬克思是從1845年開啟其「新」世界觀的構建,也充分表達了恩格斯對馬克思和他一起創立的「新」世界觀之本質特徵的準確把握。

恩格斯稱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為「包含新世界觀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獻」,說的是《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第一次鮮明而集中地表達了馬克思的新世界觀,這一新世界觀把實踐原則引入唯物主義,強調實踐原則在解釋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這裡,恩格斯實際上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性(本質特徵)給呈現出來了。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貢獻之當代意義在於,實踐是人的一種生成性活動,人是在自己的實踐活動過程中成其為人的,事物是在人的實踐活動過程中生成的,世界也是在人的實踐活動過程中而成為與人有關的世界的,人、事物、世界都是一種過程性存在,一種生成性存在。因而,要從實踐的生成性來解釋世界、解釋事物、解釋人。

3.自覺呈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

1845年之後,馬克思的哲學思考和研究相對注重「人」與「實踐」的客觀性、實證性與科學性。1846年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就把他和恩格斯一起創立的唯物主義歷史觀理解為「描述人們實踐活動和實際發展過程的真正的實證科學」,是「從對人類歷史發展的考察中抽象出來的最一般的結果的概括」,它「絕不提供可以適用於各個歷史時代的藥方或公式」。晚年,馬克思用畢生精力來研究《資本論》。在《資本論》中,馬克思以數學的準確性來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過程,並證明這一發展方向必然走向社會主義。

年輕時候的恩格斯的哲學思考和研究也關注「人」與「實踐的主體性」,但更加注重實證性、客觀性,多注重從「事實」「歷史」「客觀性」的維度或用「事實」「歷史」「客觀性」的眼光看問題。恩格斯在晚年更是如此。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恩格斯注重從「事實」「歷史」「客觀性」維度分析研究人類原始社會人自身的生產和發展的歷史;寫《自然辯證法》,需要他具備數學和自然科學知識。為此,恩格斯用8年時間在數學和自然科學方面來一次徹底的「脫毛」,這就使他能著重從科學實證與客觀性方面思考和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唯物論和認識論;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恩格斯相對注重從經濟利益、物質生產方面闡述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原理。在《反杜林論》中,恩格斯同樣注重從「事實」「歷史」「客觀性」維度闡述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恩格斯總結馬克思一生有兩大發現,其中一個就是唯物主義歷史觀。在講到唯物主義歷史觀時,恩格斯強調馬克思是在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的背後,發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上述表明,恩格斯是注重事物發展、人自身發展、自然發展、歷史發展的客觀性的。這樣,恩格斯就進一步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呈現出來了。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貢獻之當代意義在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當然注重「規範性」研究,注重用「人」和「價值」「實踐主體性」的眼光觀察思考世界;同時,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注重「實證性」研究,注重用「事實」「歷史」「客觀性」等精確的眼光觀察思考世界,把價值尺度建立在歷史尺度的基礎之上,堅持歷史尺度和價值尺度、實證和規範、主體性和客觀性的有機統一。這就使馬克思主義哲學既具有科學性,也具有價值性。

4.系統呈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整體性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論研究各專業上是互相幫助的,也是互補的,這有助於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整體性給呈現出來。總體來說,馬克思相對關注歷史領域,注重歷史辯證法,而恩格斯更為關注自然領域和自然科學,注重自然辯證法;馬克思相對注重從哲學維度思考經濟問題,而恩格斯更為注重從事實維度思考經濟問題;馬克思較多關注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而恩格斯更為關注人自身的生產。特別是當馬克思與論敵進行論戰遭到對手歪曲和誤解時,恩格斯就會挺身而出,堅決捍衛馬克思學說的完整性和嚴謹性。如馬克思學說遭到杜林進攻時,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回擊,第一次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整體性,即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及其內在邏輯。恩格斯說過,由於我們在反駁我們的論敵時,常常不得不強調被他們否認的主要原則,並且不是始終都有時間地點和機會來給其他參與相互作用的因素以應有的重視,所以,馬克思相對重視並強調生產、生產力在社會歷史領域的決定性作用,而對上層建築、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以及反作用、相互作用,馬克思闡述的相對不多。結果,一些青年誤認為,馬克思只強調經濟因素是唯一決定性因素。針對這種誤解或誤讀乃至曲解,恩格斯在晚年關於歷史唯物主義的書信中,堅決捍衛馬克思,在強調生產、生產力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同時,著重就上層建築、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及其反作用、相互作用,就人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就社會歷史發展的合力等,給出了補充性、系統性的深入分析和闡述。這就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整體性給呈現出來了。

恩格斯對呈現馬克思主義哲學整體性的貢獻,也體現在恩格斯去完成馬克思未竟的事業——按馬克思的說法,就是「做出點什麼」,即承擔起辨認、整理、修訂、編印、出版馬克思遺稿的責任。當時,出版《資本論》第一卷第三版(德文版)、第二卷的任務都落在了恩格斯身上。要完成這些任務是相當困難的,也有不少障礙(恩格斯的視力在衰退,也經常參加工人運動等)。尤其是《資本論》第三卷,整理起來難度更大,因為初稿極不完全,幾乎是草稿。但恩格斯能以鋼鐵般的意志和毅力克服一切困難,以自己豐富的經濟學知識,按照馬克思的邏輯,順利完成了這些任務,把馬克思學說的整體性呈現出來。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貢獻之當代意義在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本質特徵是注重「整體性」,但其整體性不是一下子就呈現出來的,馬克思恩格斯是在其思想發展的歷史進程中逐步走向完整性和整體性的。因此,應在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來注重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整體性、完整性,以及馬克思與恩格斯在思想上的統一性、整體性與互補性。由此,那種把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對立起來,把青年馬克思和晚年馬克思對立起來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5.完整呈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體系性

馬克思相對善於創立新理論、提出新思想、構建新學說,當然恩格斯也參與其中,作出重要貢獻。但相對而言,恩格斯則善於對馬克思創立的新理論、提出的新思想、構建的新學說以及所有理論創新成果,作出系統而又經典的闡發,這就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體系性呈現出來了,從而使人們能全面系統而又準確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體系及其思想精髓、核心要義。恩格斯指出:「我不能否認,我和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這以前和這個期間,我在一定程度上獨立地參加了這一理論的創立,特別是對這一理論(唯物主義歷史觀——筆者注)的闡發。」

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對馬克思和他所實現的哲學變革及其唯物主義歷史觀第一次作出了系統概述。他在《反杜林論》中,對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的基本理論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也是第一次給以全面系統的闡述。他在《反杜林論》和《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對馬克思一生的「兩大發現」給出精闢概括。這些都有助於我們完整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體系性、邏輯性。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作出的上述五大歷史性貢獻充分表明:恩格斯是直接參與馬克思創立新世界觀過程的人;是第一個整理馬克思書稿的人;是第一個讀懂馬克思的人;是第一個對馬克思的理論給以補充豐富、提煉概括和系統闡發的人。

(作者:韓慶祥,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

相關焦點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貢獻
    今年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緬懷歷史偉人最好的方式就是銘記其歷史功績,薪火相傳,接續奮鬥,把其光輝思想、歷史偉業和崇高風範發揚光大。下面主要從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貢獻的角度談一下恩格斯的不朽功績。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的貢獻及其科學意義
    作者: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胡大平  恩格斯為馬克思主義的創立和發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與馬克思一樣,他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和無產階級革命導師之一。不過,在全部馬克思主義解釋、傳播和發展史中,這個事實也非始終都能夠被人們正確理解。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建構
    綜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歷程,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建構,恩格斯從形式及內容兩方面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他不僅參與批判過去舊的哲學體系的僵化形式,即封閉的邏輯和僵化的系統,使哲學真正轉變為開放的結構和動態的思想;而且通過思想論戰等方式,以關於哲學基本問題的重新理解為起點,將存在論、辯證法和歷史觀內在統一起來,使人們得以較為系統地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更好地用於認識和改造世界。
  •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大智慧
    ① 《新時代》雜誌1886年第4年卷第4期上刊登的恩格斯撰寫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左上)② 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手稿片段(左下)③ 1888年出版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單行本的扉頁(右)哲學星空群星燦爛,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其中最明亮的。
  •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系統論的關聯性研究
    【摘要】系統論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間存在著必然的關聯。在一定意義上,系統論同馬克思主義哲學均屬於方法論,都包含著運動和發展的觀點。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然觀、社會歷史觀和認知論中都體現著系統論思想。把握好系統論同馬克思主義哲學間的關聯,必將有助於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系統論思想。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維特質 宣講家網評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新時代要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哲學,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維特質有一個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誕生是哲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變革。
  • 從「一塊整鋼」上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
    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重要歷史任務。在新時代推進理論創新,必須強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而當前,在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如將實踐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割裂開來、對立起來;認為馬克思堅持的是「人文主義取向」,恩格斯堅持的是「科學主義取向」,二者很難調和;等等。
  • 何毅亭:紀念偉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我們今天舉辦這個論壇,深切緬懷偉人恩格斯,就是要充分認識恩格斯為創立和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的獨特貢獻,紀念他的豐功偉績、傳承他的革命遺志、光大他的偉大思想,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於普魯士王國萊茵省巴門市(今德國烏培塔爾市),1895年8月5日逝世於倫敦。
  • 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學術地位與理論貢獻
    我們不同意這種簡單的認識,在我們看來,儘管馬克思恩格斯沒有直接闡述自己的社會學概念,並且嚴厲批判了實證社會學的基本立場和方法原則,但他們實質上為創立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做了奠基性貢獻。  如何看待馬克思恩格斯為馬克思主義社會學作出了奠基性貢獻?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可以借鑑迪爾凱姆評價孟德斯鳩為社會學創立所作貢獻的方法原則。
  • 【深度報導】「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自然辯證法》與現代科學...
    中國人民大學郝立新教授從紀念和緬懷恩格斯的角度出發,從宏觀上闡述了恩格斯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整體性,並對於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的誤解進行了剖析和正確解讀。郝教授敘述了恩格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創立過程中的貢獻,闡釋了恩格斯思想對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的重要性,以及馬克思逝世之後,恩格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補充和完善、拓展和修正的重大意義。
  • 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
    在哲學系,他學的主要是西方哲學。再度接觸到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1946年北京大學復校以後。北大轟轟烈烈的民主運動是在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下進行的,地下黨通過辦讀書會宣傳馬克思主義。他在北大的「臘月讀書會」,再度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特別是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毛澤東的著作,如《反杜林論》《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等。就在那時,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 與時俱進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
    姜輝在報告中指出,學習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觀,要深刻體會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維護捍衛,從而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立場觀點方法。學習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觀,要深刻體會恩格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發展,從而與時俱進地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
  • 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來源的20本書
    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在建立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繼承和發展了許多前人的理論成果,主要包括古代唯物主義、法國古典唯物主義、德國古典哲學和近代自然科學領域的大家及其著作。今天,小編精選了其中的11位思想大家和他們的經典著作20本,與大家一起重溫經典,重溫那些年馬克思主義哲學走過的路。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體論到底是什麼呢?
    本體論,西方哲學概念之一。現代許多哲學學者使用存在論來指稱本體論,意思是世界的本源和世界的構成問題。通俗地說就是世界觀的問題。世界觀影響著認識論和方法論。任何哲學都必然有自己獨特的世界觀,而這個世界觀必然要從一個邏輯前提(可能是假設也可能是常識)開始。
  • 馬克思主義哲學(二)馬哲及其特徵
    4、探索實踐產物: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不僅僅是思想家,同時也是政治家;不僅僅是科學家,同時還是革命家;在學習當時最先進國家的主要思潮的同時,積極投身於共產主義同盟的社會活動實踐中。五、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進步性1、舊哲學企圖把哲學變成保羅一切科學知識的學問,將哲學凌駕於一切具體科學之上,充當科學的裁判。馬克思科學地規範了哲學與科學之間的辯證關係,強調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具體科學以哲學為指導。
  •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從哲學史上也可以看到,形上學往往是同唯心主義聯繫在一起的。當然,有時形上學也與唯物主義結合在一起,十七到十八世紀的機械唯物主義(也叫形上學唯物主義)就:是一例,這是由當時自然科學發展水平和社會歷史條件決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
  • 馬克思的中國預言與21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構建
    關鍵詞:馬克思;中國預言;文化自信;21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1848年2月,年輕的馬克思在倫敦用一段大氣磅礴的文字為他與恩格斯合撰的《共產黨宣言》寫下這樣的開篇:「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神聖的圍剿,舊歐洲的一切勢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國的激進派和德國的警察,都聯合起來了。
  • 馬哲第一章第二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在哲學中的偉大變革。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形態和基本特徵  ( 1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於 19 世紀 40 年代, 有其歷史的必然性。   ①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階級條件。 19 世紀以來, 生產力高度發展, 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矛盾日益激化。
  • 恩格斯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與發展
    今天,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全球化時代更為複雜難解的困境和難題,我們更需要深切緬懷恩格斯,充分認識恩格斯為創立和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所作出的獨特貢獻,傳承他的革命遺志、光大他的偉大思想,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 毛澤東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堅持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一致、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強調哲學理論的實踐性和方法論意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同於以往一切舊哲學的——個基本特點。為了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一切舊哲學的區別,馬克思和恩格斯把自己的哲學稱為「實踐的唯物主義」,並反覆聲明他們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