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與發展

2020-12-04 湘湘帶你看社會

【編者按】

2020年11月28日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紀念日。恩格斯的名字是與馬克思、馬克思主義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這位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和馬克思一起為批判舊世界、創造新世界,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進步人類爭取解放的鬥爭,提供了最強大的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

今天,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全球化時代更為複雜難解的困境和難題,我們更需要深切緬懷恩格斯,充分認識恩格斯為創立和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所作出的獨特貢獻,傳承他的革命遺志、光大他的偉大思想,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張秀琴

今年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為紀念這一偉大導師,我們有必要以經典文獻為依據,重申恩格斯在歷史唯物主義創立與發展中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貢獻,以期正面回應近年來國際學界對恩格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思想貢獻地位等爭論問題。我們知道,恩格斯和馬克思共同創立了科學的辯證唯物主義即「歷史唯物主義」,實際上,恩格斯還是經典作家中最早使用「歷史唯物主義」一詞來概括他們所創立新理論體系的人。

恩格斯首次明確使用「歷史唯物主義」概念

●除了命名並在「歷史唯物主義」之名下捍衛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恩格斯還為新歷史觀提供了經典文獻出處和依據。所有這些工作,都是為了重塑「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的辯證法原則

如今,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一般依據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和馬克思本人所撰寫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的經典論述,即以建築和照相機比喻所呈現的唯物史觀公式,來界定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創立的「新歷史觀」,也即馬克思所表述的「新唯物主義」或「實踐的唯物主義」歷史觀。這種「新歷史觀」,馬克思本人雖然用過不少術語進行概括,但卻並沒有以專門的固定名稱來予以命名,直到19世紀90年代,才由恩格斯首先冠以「歷史唯物主義」之名(在1890年8月5日致施米特的一封信中,恩格斯首次明確使用了「歷史唯物主義」一詞),他在信中說,許多年輕的德國人只是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套語來把自己的相當貧乏的歷史知識儘快構成體系。

恩格斯不僅首次明確使用了「歷史唯物主義」概念,而且還直接以「歷史唯物主義」為題公開發表文章,即1892年的《論歷史唯物主義》。儘管《論歷史唯物主義》表面上只是恩格斯自己翻譯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英文版導言》的德文譯本,但恩格斯在翻譯過程中做了很多改動和補充,可以說從標題、概念表述、行文段落都有所不同,因而前者可以被視為一個具有獨立研究價值的文本,通過追蹤這一文本,也可以讓我們更好理解恩格斯晚年關於「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貢獻。此外,恩格斯所做的最重要貢獻在於,堅決反對把「歷史唯物主義」說成是「經濟唯物主義」或「技術經濟歷史觀」,批判當時社會上存在的一些錯誤思潮對包含著「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的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的肆意歪曲,澄清自己和馬克思所共同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初衷和核心要義,維護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光輝。

可見,恩格斯在給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提供命名之初,就已開啟他捍衛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科學性的任務——以「歷史唯物主義」之名。為此,他自己明確指出了除《德意志意識形態》之外的貫徹「歷史唯物主義」原則的代表性經典著作,恩格斯在給布洛赫的信中指出,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和《資本論》就是「運用這個理論的十分出色的例子」,他又指出自己的《反杜林論》和《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對歷史唯物主義作了就我所知是目前最為詳盡的闡述」。在致施穆伊洛夫的信中,恩格斯還說:「關於歷史唯物主義的起源,在我看來,您在我的《費爾巴哈》中就可以找到足夠的東西——馬克思的附錄其實就是它的起源!其次,在《宣言》(1892年柏林新版)的序言和《揭露共產黨人案件》的序言中也可以找到。」這就對他自己和馬克思創立「歷史唯物主義」的代表性文獻進行了明確。

綜上可見,除了命名並在「歷史唯物主義」之名下捍衛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其歷史觀方面,恩格斯還為新歷史觀提供了經典文獻出處和依據。而所有這些工作,都是為了重塑「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的辯證法原則,反對當時十分流行的將「歷史唯物主義」教條化、公式化、套路化的機械主義做法(其中典型的也是影響最持久的做法就是將「歷史唯物主義」下降為「經濟唯物主義」)。為做到這一點,恩格斯特別強調要將辯證法引入「歷史唯物主義」,在他看來,正是因為缺少「辯證法」、缺少在「相互作用」中把握世界,才會導致將「歷史唯物主義」機械化的錯誤。

恩格斯明確指出:「根據唯物史觀,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無論馬克思或我都從來沒有肯定過比這更多的東西。如果有人在這裡加以歪曲,說經濟因素是惟一決定性的因素,那麼他就是把這個命題變成毫無內容的、抽象的、荒誕無稽的空話。」在他看來,「歷史唯物主義」在強調經濟的最終決定作用的同時,還要給予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包括意識形態在內的整個社會上層建築,特別是其能動性給予足夠的重視。否則的話,就會導致把原因和結果非辯證地看作僵硬對立的兩極,完全忘記了相互作用。

恩格斯在1893年寫給梅林的信中,承認梅林在論述「歷史唯物主義」時所犯的錯誤,自己和馬克思過去也同樣犯過,即一直對這種「相互作用」強調得不夠並因此被我們大家過分地忽略了。在1894年寫給瓦·博爾吉烏斯的信中,恩格斯對「相互作用」在「歷史唯物主義」中的重要性再次進行強調。他說:「政治、法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的發展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但是,它們又都互相影響並對經濟基礎發生影響。並不是只有經濟狀況才是原因,才是積極的,而其餘一切都不過是消極的結果。這是在歸根到底不斷為自己開闢道路的經濟必然性的基礎上的互相作用。」這樣,恩格斯就以晚年關於「歷史唯物主義」的系列通信,為「歷史唯物主義」內在所包含的辯證法原則提供了「相互作用論」的闡述範式。

恩格斯晚年引起的學術論爭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陸續出版,將進一步推動和加深我們對相關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建構話語的理解和研究,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提供更豐富的經典文獻依據和更廣闊的國際對話視野

當然,恩格斯晚年在書信和著述中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命名和相關理論闡釋,也引起了20世紀以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傳播和理解上的諸多學術論爭。由此所延伸出來的話題包括:體系或命名問題——是否可以把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命名為「歷史唯物主義」;恩格斯創始人的身份問題——廣泛存在於第二國際的機械唯物主義傾向是否應歸咎於恩格斯,以及延伸出來的恩格斯作為馬克思主義共同創始人的合法性身份問題,也即馬克思—恩格斯學術思想關係問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具體應用問題,特別是社會形態發展(社會形態過渡)問題和與這一社會發展理論密切相關的意識形態問題。

從更為廣泛的意義上而言,以上話題構成了整個20世紀乃至21世紀前二十年的國際馬克思主義學界持續的共同話題,它們在國內外相關學界的過去和今天,幾乎都是難以迴避的熱點話題和學術難題。固然,這些話題之間並不孤立,舉例來說,由盧卡奇等人所開創的「傳統西方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其中的人本主義一派,大多喜歡將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理解為「歷史唯物主義」,並擅長追溯馬克思思想的黑格爾之源,將馬克思的唯物主義理解為「歷史的」,即辯證生成的,而非「經濟的」或「機械的」,這就與第二國際理論家對「歷史唯物主義」之名的理解不同,一些第二國際理論家將「歷史唯物主義」篡改成為「經濟唯物主義」「經濟決定論」,這些都偏離了馬克思主義原來的方向和意圖。

當然從另一方面看,正是在這樣的體系框架下的爭論,才有了進一步關於社會形態過渡和意識形態能動性等社會發展問題的當代關注,從而引起了學術界著名的「布倫納之爭」及二戰後文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興盛,以及21世紀以來德語世界的「新馬克思閱讀派」和法語世界生命政治議題的展開。而隨著《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陸續出版所提供的相關背景資料愈發全面,會進一步推動和加深我們對相關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建構話語的理解和研究,並因此推動國際學界達成進一步共識,從而為科學評價恩格斯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貢獻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乃至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原則提供更加有力的辯護和捍衛,也因此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提供更豐富的經典文獻依據和更廣闊的國際對話視野。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創新中心副主任,教授)

【來源:方志四川】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王巍: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要義
    這一體系一度被吹捧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乃至一般哲學真理的發展頂峰,使得它單純為了迎合體系的需要去隨意拼湊馬克思恩格斯不同時期的哲學論斷,斷章取義地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任意摘取所需要的語句。總的來看,蘇聯教科書體系的總體特徵是僵化,弊端是只講物質沒有精神,只談規律沒有自由,只有階級沒有人性。歸結起來就是客體決定論:只有客體,沒有主體。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性貢獻
    在他們看來,現實的個人就是有生命的個人;有生命的個人就是具有肉體組織需要的個人;與動物不同,要滿足個人肉體組織的需要,人就必須從事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在物質生活資料生產過程中,馬克思恩格斯發現物質生產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又從生產力和交往形式的矛盾運動中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進而創立唯物史觀,實現了哲學變革。
  •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德意志意識形態》導讀
    作為「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系列第二講(總129期),北京大學哲學系豐子義教授做客講堂,以「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為主題,對《德意志意識形態》進行導讀。·2013年12月3日,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就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動全黨學習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更好認識國情,更好認識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勢,更好認識歷史發展規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各項工作。
  • 歷史唯物主義與唯物史觀本然關係之多視域解蔽及其效應
    (二)馬克思、恩格斯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論述。恩格斯於1892年首次指出,歷史唯物主義「表達一種關於歷史過程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偉大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是由此產生的社會之劃分為階級,是這些階級彼此之間的鬥爭」[5]。
  • 中國強起來必須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指導
    特別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站起來、富起來到走向強起來的今天,更需要堅持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一、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  在西方思想史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誕生是一次重要的思想革命。這一思想革命的實質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
  • 恩格斯晚年重申唯物史觀的方法論性質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要廓清昔日唯物史觀造成的思想混亂,就要把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運用到社會歷史中去,揭開社會歷史發展的最一般規律,即物質資料的生產與再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根本,社會歷史發展的緣由在於生產方式的矛盾運動。
  • 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2020年年會聚焦「歷史大變局:非常規形勢中的...
    他指出,恩格斯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守正創新的第一人,其主要貢獻在於,打通了本體論和認識論,破解了康德的「自在之物」之謎,創立自然辯證法,奠基唯物辯證法,對新唯物主義作出了獨特貢獻;打通了古今哲學思想史,確立了哲學的基本問題,為正確開展哲學思想鬥爭樹立了客觀標準;打通了德國古典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作了科學概括。
  • 何毅亭:紀念偉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他通過研究德國古典哲學、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空想社會主義,完成從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到共產主義的轉變,最終以豐富的實踐閱歷和理論天賦,和馬克思一起創立了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恩格斯不愧為一位義薄雲天的偉大戰友。他曾被「千年思想家」馬克思視為「第二個我」,卻始終自謙為「第二小提琴手」,認為自己和馬克思共同創立的學說用馬克思的名字命名理所當然。
  • 馬克思對唯物主義歷史觀要點「扼要的闡述」
    馬克思主義是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19世紀四五十年代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自己的新世界觀時,針對著佔據統治地位的唯心史觀,著重強調了生產力對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的決定作用。19世紀八九十年代,針對著把唯物史觀歪曲為經濟是唯一決定因素的「經濟唯物主義」,恩格斯著重論述了上層建築的相對獨立性和能動的反作用,闡明了在經濟歸根到底起決定作用的基礎上各種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的歷史辯證法,豐富和發展了歷史唯物主義。 《序言》中還沒有提出「社會基本矛盾」的概念。
  • 重釋歷史唯物主義本真精神的三個視角
    第一,闡明歷史唯物主義所實現的思維方式變革是呈現其本真精神的方法論前提。人是歷史性存在,破解人類社會發展之謎始終是哲學的主題。歷史唯物主義的生成也不是無源之水,作為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積極成果,它是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前人思想智慧的理論結晶,這突出表現在歷史唯物主義在繼承西方文化遺產的同時,首先在思維方式上實現了對西方哲學「邏輯在先」思維範式的革命性變革。
  • 社會調查科學方法體系的創立
    在這本著作中,恩格斯初步闡釋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並將其與社會科學調查方法相結合,構建起了一套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以田野調查和文獻採集為主要研究方法的科學方法體系。馬克思主義社會調查方法不僅實現了對經典實證主義模型的超越,而且為社會科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範式。
  • 川觀思想|今天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紀念日,我們該怎樣緬懷他?
    ①恩格斯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與發展張秀琴今年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為紀念這一偉大導師,我們有必要以經典文獻為依據,重申恩格斯在歷史唯物主義創立與發展中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貢獻,以期正面回應近年來國際學界對恩格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思想貢獻地位等爭論問題
  • 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的深化和拓展
    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的重大發現之一,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新中國成立70年來,歷史唯物主義研究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很大進展,取得了豐碩研究成果。我國學術界對《資本論》及其手稿中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馬克思恩格斯的東方社會發展道路理論以及《古代社會史筆記》《歷史學筆記》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貢獻作了深入研究,大大豐富了歷史唯物主義體系。此外,一些學者還將眼界從國內擴展到國外,注重借鑑、吸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有益成果。
  • 歷史唯物主義讓人看得真看得遠
    恩格斯總結馬克思一生偉大貢獻時所說的兩個發現,其中一個就是唯物史觀,也就是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深刻揭示,放射出真理的光輝,照耀著我們前行之路。人類對自身歷史的認識漫長而曲折。歷史唯物主義以強大的理論解釋力和現實穿透力,戰勝唯心史觀和各種錯誤思想,引領人類社會在歷史的時空隧道中尋找到正確方向。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建構
    綜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歷程,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建構,恩格斯從形式及內容兩方面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  闡釋「全部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  如何對已經創立的理論成果進行體系化的建構,其難度不亞於創立新的思想。體系建構者一方面須忠實於理論創立者的思想原貌,從錯綜複雜的闡述中釐清基本脈絡、歸納主要意旨、概括重要邏輯;另一方面要訴諸大眾化的語言形式而又不能降低思想的深度。
  • 列寧的歷史唯物主義都有哪些新內容?
    列寧尤其反對把歷史唯物主義歪曲成經濟唯物主義的說法,列寧說:「我們的哲學家說,子女生產是非經濟因素。可是您究竟在馬克思或恩格斯的什麼著作中讀到他們一定是在談經濟唯物主義呢?他們在說明自己的世界觀時,只是把它叫作唯物主義而已。」
  • 【深度報導】「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自然辯證法》與現代科學...
    中國人民大學郝立新教授從紀念和緬懷恩格斯的角度出發,從宏觀上闡述了恩格斯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整體性,並對於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的誤解進行了剖析和正確解讀。郝教授敘述了恩格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創立過程中的貢獻,闡釋了恩格斯思想對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的重要性,以及馬克思逝世之後,恩格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補充和完善、拓展和修正的重大意義。
  • 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學說
    馬克思最廣為人知的哲學理論是他對於人類歷史進程中階級鬥爭的分析。他認為幾千年以來,人類發展史上最大的矛盾與問題就在於不同階級之間的利益掠奪。依據歷史唯物論,馬克思曾大膽地假設,資本主義終將被共產主義所取代。馬克思1818年公曆5月5日生於德意志聯邦普魯士王國萊茵省(現屬於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特裡爾城一個律師家庭。
  • 馬克思歷史決定論及其歷史命運
    從《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到《資本論》寫作前這一歷史階段,屬於這一理論的初步發展時期,主要形成了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科學涵義的最為抽象的規定。  與揭示歷史發展的規律、創立唯物史觀、把唯心主義歷史觀從歷史領域中驅逐出去的根本任務相關聯,在社會結構諸因素的碰撞、交匯中,馬克思當時全力捕捉的是決定整個社會面貌、合理解釋各種思想觀念的經濟力量,以此確立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最抽象、最基本的內涵;在歷史進程中,馬克思更強調人類歷史進程的強制性和規律性,視人為人格化的社會關係,把歷史主體創造作用的發揮,置於現實的基礎上,顯示了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發展的時代性
  • 為什麼人類發展選擇了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到底是什麼?
    在一定時期、一定人群選擇了認可唯物主義,而唯物主義也更好地解釋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對於人類發展的解釋能更好地讓人信服。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具有理性思維的人也越來越多就會越來越認可唯物主義。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相比對人類的解釋更能讓人證實,在邏輯上也能自圓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