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歷史決定論及其歷史命運

2020-12-05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商逾同志承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馬克思的歷史決定論及其在當代西方哲學中的歷史命運》,於1999年立項,2003年10結項。其最終成果為專著《馬克思歷史決定論及其歷史命運》,2003年8月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課題組成員有:汪健、陳錫林。

  該成果認為,人們應該從動態發展的角度,揭示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豐富而深刻的理論內涵,切忌局限於某一個時期的馬克思歷史決定論思想,並把其絕對化、簡單化。基於此,該成果從邏輯與歷史統一的角度,系統地闡發了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演化的內在規律;在思維具體中構建了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理論體系,展示了這一歷史理論的豐富內涵和辯證本性,闡明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是徹底超越機械歷史決定論和唯心主義歷史決定論兩極對立的科學歷史理論;同時運用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理論和方法,概括了當代科學和歷史哲學的最新成果,顯示了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當代價值。

一、關於馬克思歷史決定論演變的內在規律

  馬克馬克思並非天生的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者,在歷史研究中,思歷史決定論經歷了從理性歷史決定論、人性歷史決定論向唯物主義的歷史演進,在三種理論形態的更迭中,馬克思歷史決定論實現了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質的飛躍。

  1、從大學時代法哲學研究到《萊茵報》時期,是馬克思理性歷史決定論的形成時期,在這一歷史時期,馬克思把理性推向了至尊的地位,主張理性是國家法的本源和動力,是判定國家和法是否合理的唯一尺度。理性歷史決定論成為馬克思法學觀哲學方法論的基石。2、從《萊茵報》到《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時期,是馬克思人性歷史決定論的形成和發展時期。在這一歷史時期,馬克思從對黑格爾國家和法的批判轉向市民社會,再由市民社會深入到異化勞動,從異化勞動出發,視人的本質為判定社會制度合理與否的依據,把歷史規律看成是人的本質異化和復歸的規律,使真實的歷史變成了人的本質的歷史的倒影,形成了人性歷史決定論。3、從《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開始,馬克思進入了全面創立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的新時期。馬克思徹底擺脫了費爾巴哈人性歷史決定論的束縛,創立了以科學的實踐觀為生產點,以歷史規律為主旨,以社會有機體內諸要素的非均衡的相互作用為歷史規律起作用的機制,以歷史主客體的交互作用為歷史規律實現方式的科學的歷史決定論理論。

二、關於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科學涵義

  對於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科學涵義,要從其自我完善的動態進程中,才能作出完整的理解和把握。大體說來,這種動態進程經歷了三個歷史時期,通過三個歷史時期的階段性推進,其理論內涵完成了從抽象到具體的邏輯升華。

  1.歷史決定論科學涵義的抽象規定。從《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到《資本論》寫作前這一歷史階段,屬於這一理論的初步發展時期,主要形成了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科學涵義的最為抽象的規定。馬克思通過對物質資料生產的分析,指出生產過程「表現為雙重的關係:一方面是自然關係,另一方面是社會關係」

  [1]

  在這兩種相互制約的關係中,馬克思強調在物質資料生產活動中形成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是引起社會結構、社會制度、意識形態變革的最終原因,使歷史規律得到科學地揭示,完全杜絕了對歷史的主觀性、隨意性的研究和分析。

  馬克思揭示了歷史規律起作用的機制問題。在他看來,人類社會是一個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多維性的社會結構,其中物質生產是最基本、最原始的層次,各種社會關係和觀念最終都能夠從物質生產中找到合理的解釋,歷史規律就在社會結構多因素的衝突和纏繞中為自己開闢道路。在最初時期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基本內涵的規定,總體上都是突出歷史決定論的唯物主義基礎這一理論重點的。

  歷史規律決不是無主體的自在規律,相反,歷史規律的實現過程同時也是歷史主客體交互作用的辯證過程,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正是歷史主客體統一的現實基礎,這表明,歷史規律的生成和起作用的機制無不與人的實踐活動相關聯。歷史規律就是人活動的規律,是在人的活動中生成和發生作用的,離開了人的活動,人類社會無從存在,歷史規律無所依附。

  與揭示歷史發展的規律、創立唯物史觀、把唯心主義歷史觀從歷史領域中驅逐出去的根本任務相關聯,在社會結構諸因素的碰撞、交匯中,馬克思當時全力捕捉的是決定整個社會面貌、合理解釋各種思想觀念的經濟力量,以此確立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最抽象、最基本的內涵;在歷史進程中,馬克思更強調人類歷史進程的強制性和規律性,視人為人格化的社會關係,把歷史主體創造作用的發揮,置於現實的基礎上,顯示了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發展的時代性、批判性和階段性特徵,要完整地再現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的全部內涵,有必要向思維具體的邏輯層次繼續推進。

  2、歷史決定論科學涵義的具體展開。《資本論》寫作階段,構成了這一歷史理論第二個重要的發展時期,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科學內涵得到了具體地展現。為了能夠對社會有機體系統的演變作出整體的理論把握,馬克思在其宏偉巨著《資本論》中,一方面從社會有機體的橫向結構上,層層剖析了資本主義社會有機體的不同方面和層次,考察了社會有機體中各種要素的作用機制,從而表明,人類社會不是毫無關聯的、孤立的因素的機械拼湊,相反,它是由各種因素相互滲透、相互作用構成的活的有機體,其中每一個因素、成份都有相對自主的歷史,都有自己發展的相對獨立的規律或特點,並且對其餘相關因素發生或大或小、或直接或間接、或暫時或持久的影響作用,經濟關係只是在最終意義上對社會有機體演變的總體趨勢和結果起著決定性作用,並且構成社會有機體堅實的基礎和真實的內容;另一方面,馬克思又從社會有機體的縱向發展上,具體闡述了歷史過程中主客體的交互作用如何推動社會有機體從低級形態向高級形態必然的更替過程。由於《資本論》的主旨是揭示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運動的規律,因此,馬克思未能花過多的筆墨給予社會有機體內一切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充分的說明,這就造成了理論研究上的傾向性,結果,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在邏輯上所包含的完整內涵在對資本運行規律的實際敘述中並未完全展現出來。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科學內涵在恩格斯晚年的歷史唯物主義通信中得到全面的升華。

  3、歷史決定論科學涵義的全面升華。在恩格斯晚年通信中,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科學涵義得到了全面的升華。在這一時期,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科學涵義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上。第一個問題仍然是怎樣看待歷史過程中各種因素的作用;第二個問題是究竟應該怎樣看待歷史過程中主體創造的結果。恩格斯的理論貢獻,概括地說,就是人的主體創造是一個歷史的實現過程思想。關於前一個問題,恩格斯著重突出了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經濟發展水平和精神狀況的失衡性,並從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和論述了上層建築各因素反作用於經濟因素的中介環節和複雜情形。關於後一個問題,恩格斯的理論創造,就是提出了著名的「歷史合力論」的命題。恩格斯在晚年通信中,始終把人的活動與歷史規律、個人意志與歷史合力、社會領域內諸因素的「交互作用」與經濟運動的「最終作用」在實踐的基礎上有機地結合起來,徹底消除了歷史決定論中唯意志論和歷史宿命論兩種極端化傾向,給人創造歷史的活動留下了廣闊的天地,這些思想,是對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科學內涵絕對必要的補充、發展和完善。

三、關於歷史規律的抽象表述與具體論述

的關係及其方法論意義

  歷史規律是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的基核,弄清歷史規律的抽象表述與具體論述的關係,對於準確理解馬克思歷史理論的本性,澄清理論領域內的各種混亂見解,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歷史規律之表述,研究的是何謂歷史規律之問題,它是對歷史規律範疇的扼要概括,具有抽象性、簡約化之特徵;歷史規律之論述,解決的是歷史規律起作用的機制和實現方式之問題,它是歷史規律的完整內容在思維具體中的邏輯展開,帶有具體性、豐富性之特點。在歷史規律的抽象表述與具體論述的關係中,歷史規律的抽象表述是對歷史規律豐富內涵的高度濃縮,具有綱要性特徵,歷史規律的具體論述都是圍繞著它展開的,它直接規定著歷史規律的作用機制和實現方式的性質和特點。歷史規律的具體論述是歷史規律抽象表述的邏輯展開,歷史規律要從「抽象」變為「具體」,只有藉助於歷史規律的具體論述才能達到。在國內外學術界,有些學者在研究歷史規律時,由於僅僅停留在歷史規律的抽象表述上,忽視對歷史規律具體論述的深層次把握和領會,要麼把歷史規律當成在人類歷史進程中根本就不存在的思辨規律,走向唯心主義歷史決定論;要麼視歷史規律為無主體的自在規律,導致機械歷史決定論,造成了歷史規律被簡單化、庸俗化的理解和運用的錯誤傾向,最終無法領會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真髓。

  總之,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作為人們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力量,同時,它又是在實踐基礎上不斷開放的理論,必將隨著社會主義改革和開放事業的不斷推進,日益得到深化、豐富和發展。

相關焦點

  • 對馬克思「歷史決定論」的一點認識-光明日報-光明網
    歷史決定論是馬克思唯物史觀的基本內核,正確理解馬克思的歷史決定論,是把握馬克思唯物史觀的關鍵所在。     在《神聖家族》一書中,馬克思研究了創造歷史的「現實的、活生生的人」,闡明了物質生產是歷史的發源地。由此,馬克思的歷史觀由關注「真正的人」的異化勞動向關注現實的物質生產活動過渡。在這之後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這兩部著作中,馬克思系統闡述了他的「新唯物主義」歷史觀。
  • 關於歷史決定論問題
    眾所周知,關於「歷史決定論」問題,是與馬克思的名字連在一起的。 但關於這個問題,至今仍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認為,馬克思把決定歷史發展的原因完全歸之於經濟,進而將這種歷史決定論稱之為「經濟決定論」,這在西方學術界屢見不鮮。
  • 《歷史評論》吳英:「貧困」二字應該還給波普爾——評《歷史決定論...
    憑藉《歷史決定論的貧困》,以研究自然科學哲學出道的卡爾·波普爾,蠻橫地跨入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斷言社會現象是獨特的、沒有重複性可言;人類社會只有趨勢、沒有規律,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無法預測的;等等。更有甚者,波普爾在未對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進行充分研究的情況下,就將它同宗教的神定論和法西斯主義的種族決定論相提並論,並斥之為「貧困的」。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對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創造性發展
    【關鍵詞】世界歷史理論 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產主義【中圖分類號】D820 【文獻標識碼】A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揭示了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趨勢和一般規律,包括世界歷史發展的根源、動力與方向等內容。而世界歷史的形成和發展,已經證實了馬克思對人類社會發展歷史規律認識的前瞻性。
  • ...吳英:「貧困」二字應該還給波普爾——評《歷史決定論的貧困》
    憑藉《歷史決定論的貧困》,以研究自然科學哲學出道的卡爾·波普爾,蠻橫地跨入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斷言社會現象是獨特的、沒有重複性可言;人類社會只有趨勢、沒有規律,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無法預測的;等等。更有甚者,波普爾在未對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進行充分研究的情況下,就將它同宗教的神定論和法西斯主義的種族決定論相提並論,並斥之為「貧困的」。
  • 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的理論意涵
    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既是我們科學審視當今世界發展重大問題的理論武器,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方法論基礎。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的出場邏輯。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誕生於近代歐洲大變革的時代。新興資產階級在巨大物質利益的驅動下奔走於全球,通過殖民擴張與商品貿易到處建立交往聯繫,使得各民族相對封閉自守的生存狀態日益成為過去的歷史。
  • 歷史決定論被證偽了嗎?——基於裡貝特實驗
    引子在歷史決定論與歷史非決定論的論戰中,有一個不容迴避的分歧焦點:如何看待人的自由意志。基於神經科學的裡貝特實驗,我們的基本結論是:(1)即使當代科學為歷史非決定論提供了量子力學的實證依據,也不應當無視一個基本事實,即當代科學也為歷史決定論提供了神經科學的實證依據。
  • 馬克思主義歷史進步思想的基礎命題和原則立場
    但這種歷史決定論不是某種單一的或機械的決定論(無論唯經濟決定論抑或唯生產力決定論),而是既考量必然性和客觀性、也考量偶然性和主觀能動性;既強調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的決定性作用、也強調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巨大反作用等的辯證決定論和系統決定論。馬克思主義歷史進步思想不是任何意義上的歷史目的論,儘管它確實也在「現實的人及其有目的的活動」這一語義上談論「歷史目的」。
  • 吳英:馬恩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批判
    當前,一些對歷史研究持虛無主義觀的人對唯物史觀展開新一輪攻擊,妄圖否定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的歷史研究的科學性。為了更好地辨識歷史虛無主義,有必要扼要回顧馬克思恩格斯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批駁。首先需要釐清所謂的「經濟決定論」是指「生產力決定論」還是「生產關係決定論」。很明顯,據唯物史觀基本原理來理解,它講的是「生產力決定論」。生產能力的提高本身是發揮主體能動性的結果。為什麼自然和人文條件大體相當的社會卻屢屢出現生產力發展截然不同的結果?這是「宿命論」式的經濟決定論所無法解釋的。  恩格斯曾直擊攻訐者的荒謬。
  • 新書推介:《歷史唯物主義生成路徑研究》
    作為馬克思、恩格斯圍繞歷史-自由問題思考結晶的歷史唯物主義,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的重要標誌。本書基於思想比較的方法、文本解讀的視角以及歷史生成的維度,從多重視閾詮釋與再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生成路徑與邏輯。
  • 中國文明歷史延續是因為地理因素嗎?地理決定論錯在哪裡?
    地理決定論的荒謬之處主要在於:第一,這裡談的是歷史文明,但地理決定論卻想當然地將歷史中國當作一個固定的前提,而不是一個由各種制度、文化、思想、經濟、技術、族群、地域共同持續建構的範疇。很難想像,說東亞大陸這片廣大的地域是封閉的到底有什麼意義,實質上這片區域也根本無法形成封閉。所謂封閉的說法,表面上說的是地理,實質上針對的卻是歷史中國「文明與國家合一」的政治形態。
  • 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的深化和拓展
    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的重大發現之一,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新中國成立70年來,歷史唯物主義研究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很大進展,取得了豐碩研究成果。除了繼續研究上述六個方面內容,還對實踐基礎上人、自然、社會的統一,社會實踐的本質、形式及其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地位,社會發展規律的性質、特點及其實現形式,歷史過程論和歷史動力論,歷史決定論和主體選擇論,歷史進步論和歷史代價論,普遍交往論和世界歷史論,歷史認識論和歷史方法論,人類社會的時空結構,人的本質和人類解放等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 鮑德裡亞對馬克思拜物教理論的誤識及其方法論根源(2)
    三鮑德裡亞對馬克思拜物教理論的誤識有其深層的方法論根源。此時,真正支撐鮑德裡亞對馬克思拜物教理論及其政治經濟學進行顛覆性批判的方法論基礎,不僅包括索緒爾和巴特的符號學方法,更根本的是莫斯和巴塔耶的象徵交換與非生產性耗費理論。
  •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辯證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真理觀,強調真理的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特點,在實踐中,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真理觀便具有了兩點十分明顯的缺陷,這樣的缺陷,在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說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最致命和根本的缺陷,這些缺陷,足以把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真理觀推向荒謬的邏輯境地。
  • 在康德與黑格爾間閱讀馬克思
    該模式試圖恢復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辯證法要素,藉此批判第二國際以實證主義為基礎的經濟決定論等封閉了無產階級革命可能性的理論。就內在理路而言,這一闡釋模式確有其合理性,但黑格爾哲學自身的理論困境,也隨之被「嵌入」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這在歷史理論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 馬克思數學手稿:寶貴的歷史文獻
    人們熟悉馬克思的名言:一門科學只有當它達到了能夠成功地運用數學時,才算真正發展了。馬克思對數學的興趣和鑽研程度如何,他到底懂多少數學?本文摘編自孫小禮《馬克思數學手稿:寶貴的歷史文獻》。馬克思數學手稿(部分)在我國翻譯出後,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是過分抬高,認為馬克思運用辯證法為微積分奠定了理論基礎;另一相反的看法,認為馬克思不懂微積分,其數學手稿沒有什麼學術價值。本文說明這兩種看法都太極端,馬克思把數學當作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工具和辯證法的重要源泉,研讀數學又是馬克思的獨特精神休養方式。馬克思數學手稿是一份有特殊價值的歷史文獻。
  • [馬克思]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的歷史生成和當代延展
    [馬克思]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的歷史生成和當代延展 2016年01月23日 09:33 來源:《理論與改革》2015年第6期 作者:劉勇 字號 內容摘要: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辯證汲取了先前思想家有機體學說的思想養分
  • 晚年馬克思交往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晚年馬克思的交往思想是我們正確認識及有效應對全球化的理論工具,是中國改革開放提出及深化的理論依據,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新視角,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源頭。通過對馬克思晚年交往思想的探究,有助於我們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有效應對全球化的時代大潮,正確認識世界歷史進程中的中國改革開放,也有助于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人的更好的發展。
  • 南哲思享|張亮:馬克思的理論創新道路及其當代效應
    摘 要:在揭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運動規律及歷史命運的過程中,馬克思開闢了一條獨特的理論創新道路,霍克海默後來稱之為「哲學與社會科學的聯盟」。因此,探尋馬克思的理論創新道路,解析當代西方理論家以馬克思為「師」的借鑑方式,對我們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理論創新道路大有裨益。一馬克思的理論創新道路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批判歷史已經證明,馬克思最偉大的理論創新就在於發現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併科學揭示了它的運動規律及歷史命運。
  • 列寧的歷史唯物主義都有哪些新內容?
    馬克思和恩格斯從來就沒有說過經濟決定一切,歷史唯物主義也根本就不是經濟唯物主義。恩格斯在1890年9月21日致約·布洛赫的信中就申明:「根據唯物史觀,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無論馬克思或我都從來沒有肯定過比這更多的東西。如果有人在這裡加以歪曲,說經濟因素是唯一決定性的因素,那麼他就是把這個命題變成毫無內容的、抽象的、荒誕無稽的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