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馬克思、恩格斯圍繞歷史-自由問題思考結晶的歷史唯物主義,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的重要標誌。本書基於思想比較的方法、文本解讀的視角以及歷史生成的維度,從多重視閾詮釋與再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生成路徑與邏輯。
本書的研究對彰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真智慧、活的靈魂及其走向當代的方法論啟示,皆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李成旺 著
出版發行: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時間:2017年9月第1版
作者簡介
李成旺,1970年10月生,河北平山人。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研系列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市高教學會馬克思主義原理研究會副秘書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雜誌副主編。1993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哲學系,獲哲學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2009年至2011年在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2008年12月晉升為研究員。曾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多個科研項目。2013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與傳統西方哲學等教學和研究。出版學術專著《馬克思哲學革命的文本學解讀》《(德意志意識形態)導讀》,並在《哲學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現代哲學》《學術月刊》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70篇,其中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及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哲學原理》等文摘類刊物全文或摘要轉載30餘篇次。
目 錄
序
導論 回顧與展望:深化歷史唯物主義研究幾個基礎問題再省思
一、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的深化與時代創新:馬克思哲學當代發展的前提
二、自由屬於人類社會實踐範疇:歷史唯物主義何以構成馬克思哲學的最高智慧
三、深化歷史唯物主義研究與時代創新需要樹立何種方法論自覺
第一章 基於把握世界四種基本方式的比較視閾重釋歷史唯物主義的時代價值
一、人類把握世界的四種代表性方式及其特點
二、人類把握世界四種基本方式之間的交織與分野
三、哲學理性自覺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時代價值
第二章 歷史唯物主義的超越對象與超越路徑:馬克思新歷史觀生成邏輯的宏觀透視
一、歷史唯物主義的超越對象:傳統西方五種代表性歷史觀及其理路
二、馬克思哲學的實踐品格及其對傳統西方歷史觀內在局限的揭示
三、歷史唯物主義超越傳統西方歷史觀的五大理論支點
第三章 思想比較視閾中歷史唯物主義追尋自由的路徑創新(上)
一、基督教自由意志的開啟與上帝救贖觀的自我困境
二、康德的理性自身立法與純形式自由法則的內在局限與現實困境
三、歷史唯物主義對基督教與康德自由觀的超越
第四章 思想比較視閾中歷史唯物主義追尋自由的路徑創新(下)
一、傳統西方自由及其實現觀的代表性思路及其現實困境
二、現實社會實踐:歷史唯物主義探討自由及其實現問題的前提和基礎
三、「人體」解剖:歷史唯物主義考察自由及其實現問題的重要環節
四、推進現實社會關係合理化:歷史唯物主義解決自由及其實現問題的科學路徑
第五章 自由的追尋與自我意識哲學的局限
——馬克思《博士論文》的展開邏輯與思想史定位
一、《博士論文》的寫作緣起:馬克思對當時德國時代困境的回應
二、自我意識哲學的彰顯與《博士論文》的展開邏輯
三、《博士論文》的思想史定位與啟示
四、歷史唯物主義超越自我意識哲學的基本歷程
第六章 意識何以沒有歷史?
——「邏輯在先」思維範式的迷茫與歷史唯物主義深層思維範式變革
一、從「自在」到「自在自為」:「邏輯在先」思維範式的生成歷程
二、「是」與「應該」的背離:西方「邏輯在先」思維範式的實質及其現實困境
三、對「邏輯在先」思維範式的超越與歷史唯物主義深層思維範式變革
第七章 消弭「環境決定論」與「意見支配世界」之間的邏輯悖謬
——歷史唯物主義生成的另一種路徑
一、感覺經驗論: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的思想基礎
二、從「環境決定論」到「意見支配世界」: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的邏輯悖謬
三、馬克思對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邏輯悖謬的消弭及其新世界觀的出場
第八章 何謂「理性」?「理性」何為?
——在比較視閾中呈現歷史唯物主義作為一種新理性的價值意義
一、對「何謂理性」的自覺追問與人的全面自由發展
二、哲學史上解讀「何謂理性」的五種視角及其實質
三、多維度考察「理性」內涵的當代啟示意義
第九章 歷史唯物主義所面臨的雙重歷史評價及回應
一、歷史唯物主義產生深刻影響與積極評價的深層根源
二、歷史唯物主義所面臨的挑戰與消極評價
三、回應歷史唯物主義消極評價的幾點思考
第十章 當代視閾下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教學的創新路徑探析
一、當前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教學所面對的挑戰和突出問題
二、從社會發展規律的複雜性闡明把握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必要性
三、訴諸思想比較視閾和文本內在理路的詮釋來呈現歷史唯物主義本真精神
第十一章 歷史唯物主義價值實現與中國共產黨持續保持凝聚力的路徑選擇
一、歷史唯物主義:中國共產黨凝聚力與感召力的理論基礎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中國共產黨凝聚力的現實依據
三、應對現實挑戰:中國共產黨持續保持凝聚力的路徑選擇
第十二章歷史唯物主義視閾下當代中國民眾主體意識的特點分析與超越路徑
一、主體意識的形成條件與社會作用
二、當代中國民眾主體意識的基本特徵
三、實現當代中國民眾主體意識不斷超越的路徑分析
第十三章 影響當代中國文化價值取向的三種前提性因素考察
——基於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視角
一、關於文化內涵的再解讀與影響文化價值取向的前提性因素
二、政治改革環境與文化價值取向中自由維度的彰顯
三、市場經濟發展與文化價值取向中創造性維度的生成
四、當代社會變遷與文化價值取向中多元開放維度的出場
結語 歷史唯物主義智慧在實踐中向未來敞開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