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要義

2020-12-04 人民網

原標題: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要義

2013年12月3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推動全黨學習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並具體闡發了歷史唯物主義的三個基本觀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物質生產是社會生活的基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一個基本方法(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法)。他還特別強調指出,黨的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這是習近平同志繼在2013年8月19日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把「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看家本領」後,又一次號召全黨學習馬克思主義。

同樣是「看家本領」,從「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到「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是提法的改變,更為重要的是邏輯的遞進和深化。正如毛澤東指出的那樣:馬克思主義有哲學、經濟學和社會主義三門學說,「基礎的東西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東西沒有學通,我們就沒有共同的語言,沒有共同的方法,扯了許多皮,還扯不清楚」。蘇聯教科書體系中的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是一套科學的、嚴密的體系,至今仍有著鮮活的、旺盛的生命力,只有對它做出全面、深入的理解,才能真正做到把握歷史,理解現實,才能真正地做到理論創新。長期以來,我們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解是否符合其本來面目?這需要以正本清源的態度來分析。而首先要面對的問題,便是如何對待蘇聯教科書體系中的歷史唯物主義。

20世紀30年代,在史達林的授意和指導之下,蘇聯的馬克思主義學者編寫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即《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並將其作為《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第4章第2節,一般稱之為蘇聯教科書體系。蘇聯教科書體系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定位可以用「板塊說」和「推廣說」來概括。所謂「板塊說」,就是指人為地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劃分為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兩大板塊;所謂「推廣說」,即認為「歷史唯物主義就是把辯證唯物主義的原理推廣去研究社會生活,把辯證唯物主義的原理應用於社會生活現象,應用於研究社會,應用於研究歷史」。

從此,蘇聯教科書體系所表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便成為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也深受其影響。「板塊說」和「推廣說」奠定了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的經典體系。不可否認,蘇聯教科書極大地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全世界範圍特別是不發達民族國家地區的傳播,其歷史作用不能簡單否定。然而,由於沒有正確處理好堅持馬克思主義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關係,蘇聯教科書體系被絕對真理化、教條化和神聖化了。這一體系一度被吹捧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乃至一般哲學真理的發展頂峰,使得它單純為了迎合體系的需要去隨意拼湊馬克思恩格斯不同時期的哲學論斷,斷章取義地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任意摘取所需要的語句。總的來看,蘇聯教科書體系的總體特徵是僵化,弊端是只講物質沒有精神,只談規律沒有自由,只有階級沒有人性。歸結起來就是客體決定論:只有客體,沒有主體。其中更包含不少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教條式理解和附加在歷史唯物主義名下的錯誤觀點。

長期以來,受蘇聯教科書體系的影響,我們將辯證唯物主義看作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般理論,歷史唯物主義不過是它在社會歷史中的運用而已。這樣,辯證唯物主義就成了原生的理論層次,而歷史唯物主義則處在次生、次要的地位。實際上,「辯證唯物主義」這一概念最早的使用者是狄慈根,馬克思本人從未使用過這一概念。長期以來沿用的「推廣說」則更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基本事實,因為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創立的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之後才進一步建構了唯物辯證法和自然辯證法。

這樣,蘇聯教科書體系長期佔據了話語壟斷地位,定於一尊,導致了極其嚴重的後果:蘇聯教科書體系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一解釋,而且替代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這樣就形成一個等式:蘇聯教科書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現在看來,蘇聯教科書體系僅僅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多種解釋中的一種,而且是存在重大缺陷的一種解釋。

歷史唯物主義的正本清源

歷史唯物主義也稱「唯物主義歷史觀」「唯物史觀」。1890年8月5日,恩格斯在致康施米特的信中首次使用「歷史唯物主義」這一術語。馬克思生前沒有使用過「歷史唯物主義」這一概念,也沒有賦予自己的哲學一個具體的名稱,如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或實踐唯物主義。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經在不同場合把自己的哲學稱為「新唯物主義」或「現代唯物主義」,將費爾巴哈之前的唯物主義稱為「舊唯物主義」。

新唯物主義相對於舊唯物主義有兩個基本的特點:它既是歷史唯物主義,又是辯證唯物主義,但並不是說存在著兩個「主義」。這兩個「主義」實際上是同一個「主義」,是「一整塊鋼鐵」(列寧語),稱之為辯證唯物主義也可以,稱之為歷史唯物主義也可以,名稱和內容並不能畫等號。列寧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中反覆強調一個觀點: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來說,重要的是辯證法和歷史觀。在馬克思本人那裡,辯證法和歷史觀統一在歷史唯物主義之中,辯證法是現實的人的發展的辯證法,即社會歷史發展的辯證法。因此,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稱謂的爭論,重要的不在於它的名稱,而在於它的內容和實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靈魂體現在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中。歷史唯物主義既講物質,也講精神;既談規律,也談自由;既重視階級分析,也注重每一個個體的全面發展。歷史唯物主義真正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精神,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歷史唯物主義。

掌握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

馬克思認為,歷史唯物主義是「一經得到就用於指導我的研究工作的總的結果」,他所創立的新哲學並不「提供可以使用於各個歷史時代的藥方或公式」。歷史唯物主義提供的是方法,是工作的指南,其基本功能就在於從現實歷史的具體社會規定出發,深刻認識和把握現存社會的本質和真正趨勢,作為改變現實的方法和指南。正如恩格斯所說,「我們的歷史觀首先是進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如果不把唯物主義方法當作研究歷史的指南,而把它當作現成的公式,按照它來剪裁各種歷史事實,那麼它就會轉變為自己的對立物。」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歷史唯物主義仍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和根本方法論。

完整準確地理解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蘇聯教科書體系對上層建築的反作用關注很少,僅有的解釋也只是簡單強調上層建築越是適應經濟基礎就越能發揮作用,將上層建築的能動反作用僅僅概括為階級鬥爭。這樣,上層建築的能動因素便被縮小到政治領域的階級鬥爭。實際上,歷史唯物主義既強調物質生產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強調上層建築也可以反作用於經濟基礎。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有著作用和反作用的現實過程,並不是單線式的簡單決定和被決定邏輯。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我們更好地加強和完善頂層設計,發揮頂層設計對推動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反作用。

注重歷史唯物主義「社會有機體」的重要思想,加強整體謀劃,增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協同性。馬克思認為,「現在的社會不是堅實的結晶體,而是一個能夠變化並且經常處於變化過程中的有機體」。從總體上來把握人類社會的全部生活,不是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看作是孤立的、分散的存在,也不是把社會看作是政治、經濟、社會各個不同領域(其中每一個領域又都按其自身獨立的規律發揮作用)的機械組合或簡單相加,而是看作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新時期,應更加注重改革中各個領域之間的有機聯繫和整體邏輯,發揮改革和綜合效應。

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更加注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歷史唯物主義是「關於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科學」。歷史唯物主義從來沒有敵視人,恰恰相反,其理論主題就是人類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人類解放內在蘊涵著人的利益、交往、個性等各個方面的全面發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推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為。

相關焦點

  • 恩格斯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與發展
    我們知道,恩格斯和馬克思共同創立了科學的辯證唯物主義即「歷史唯物主義」,實際上,恩格斯還是經典作家中最早使用「歷史唯物主義」一詞來概括他們所創立新理論體系的人。恩格斯首次明確使用「歷史唯物主義」概念●除了命名並在「歷史唯物主義」之名下捍衛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恩格斯還為新歷史觀提供了經典文獻出處和依據。
  • 彰顯歷史唯物主義的新時代價值
    歷史唯物主義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告訴我們,生產力的發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而人民正是物質生產的承擔者和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同一切唯心史觀相反,唯物史觀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唯物主義就是不斷實現人類解放的學說。
  • 重釋歷史唯物主義本真精神的三個視角
    第一,闡明歷史唯物主義所實現的思維方式變革是呈現其本真精神的方法論前提。人是歷史性存在,破解人類社會發展之謎始終是哲學的主題。歷史唯物主義的生成也不是無源之水,作為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積極成果,它是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前人思想智慧的理論結晶,這突出表現在歷史唯物主義在繼承西方文化遺產的同時,首先在思維方式上實現了對西方哲學「邏輯在先」思維範式的革命性變革。
  • 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內容和核心要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指導作用。
  • 歷史唯物主義基本概念範疇在國際研究層面的體現
    歷史唯物主義基本概念範疇在國際研究層面的體現 2019年07月31日 09:01 來源:《歐洲研究》2019年第2期 作者:李濱 楊蓉榮 字號 內容摘要:
  • 唯物主義的三大歷史形態
    而今天我們在這裡就唯物主義進行深入學習。即唯物主義的三大歷史形態。區分標準是什麼?區分標準是對於物質的認識的深度和廣度的不同。在整個唯物主義派別中,就三件事,大家形成了共識:物質具有第一性、物質決定意識、物質是世界的本源。
  • 中國強起來必須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指導
    歷史唯物主義是在批判舊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哲學超越了舊唯物主義,包括近代自然科學的唯物主義、費爾巴哈的人道唯物主義,使唯物主義成為一種「新的唯物主義」,我們稱之為歷史唯物主義;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了歷史唯心主義,把歷史觀建立在唯物主義的基礎之上,因此歷史唯物主義是一種堅持唯物主義的歷史觀。
  • 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的深化和拓展
    核心閱讀■歷史發展的動力是多方面的,這些動力緊密聯繫、互相制約,構成一個歷史發展的動力系統。■實踐觀點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而且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觀點。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的重大發現之一,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新中國成立70年來,歷史唯物主義研究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很大進展,取得了豐碩研究成果。
  • 以歷史唯物主義塑造世界觀
    以歷史唯物主義塑造世界觀 2017年06月27日 07:1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吳宏政 字號 內容摘要:我們的時代,人們的世界觀狀況怎樣?
  • 堅持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典範
    歷史唯物主義是關於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理論武器和科學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我們才能不斷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解決當代中國實際問題的典範,具有深厚的歷史唯物主義底蘊。
  • 新書推介:《歷史唯物主義生成路徑研究》
    作為馬克思、恩格斯圍繞歷史-自由問題思考結晶的歷史唯物主義,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的重要標誌。本書基於思想比較的方法、文本解讀的視角以及歷史生成的維度,從多重視閾詮釋與再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生成路徑與邏輯。
  •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辯證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真理觀,強調真理的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特點,在實踐中,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真理觀便具有了兩點十分明顯的缺陷,這樣的缺陷,在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說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最致命和根本的缺陷,這些缺陷,足以把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真理觀推向荒謬的邏輯境地。
  • 歷史唯物主義讓人看得真看得遠
    恩格斯總結馬克思一生偉大貢獻時所說的兩個發現,其中一個就是唯物史觀,也就是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深刻揭示,放射出真理的光輝,照耀著我們前行之路。人類對自身歷史的認識漫長而曲折。歷史唯物主義以強大的理論解釋力和現實穿透力,戰勝唯心史觀和各種錯誤思想,引領人類社會在歷史的時空隧道中尋找到正確方向。
  • 新書評介:歷史唯物主義發展的最新成果
    劉卓紅等撰著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創新》(人民出版社出版)一書,呈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 該書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發展歷程的考察,比較全面地梳理了歷史唯物主義守正創新的歷史脈絡。
  • 歷史唯物主義很科學嗎?
    [摘要]歷史不存在一個根本的規律,因為整個宇宙本身並不存在一個決定論的根本規律。而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主要觀點是,是經濟決定歷史,環境決定意識。中國人,一旦學一點歷史唯物主義,或自然辯證法,或在科學中學到牛頓力學,就會相信歷史是一定的。
  •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德意志意識形態》導讀
    作為「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系列第二講(總129期),北京大學哲學系豐子義教授做客講堂,以「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為主題,對《德意志意識形態》進行導讀。·2013年12月3日,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就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動全黨學習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更好認識國情,更好認識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勢,更好認識歷史發展規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各項工作。
  • 事業單位公基解析:唯物主義的三種歷史形態
    在事業單位的考試中,我們經常會看到辨析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題目,今天就來看一下,唯物主義的發展歷程,都有哪幾種派別的唯物主義,以及每個派別之間的區別,來更好的幫助大家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這部分內容。唯物主義首先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物質,那麼人們根據對物質認識的廣度和深度不同,將其劃分為三種歷史形態,分別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古時候,人們認為物質是一種或幾種實物。這裡面的實物指的是物質的具體形態,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認為「世界是一團永恆燃燒的活火」。
  • 科學網—記王巍研究員:從航天夢想到現實
    20年來,王巍主持航天新型固態慣性器件光纖陀螺、高精度三浮慣性儀表及其慣性系統研製工作,擔任多個重點型號慣性系統主任設計師和國家級重點預研課題負責人,為我國航天慣性器件這一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作出了重要貢獻。
  • 列寧的歷史唯物主義都有哪些新內容?
    列寧尤其反對把歷史唯物主義歪曲成經濟唯物主義的說法,列寧說:「我們的哲學家說,子女生產是非經濟因素。可是您究竟在馬克思或恩格斯的什麼著作中讀到他們一定是在談經濟唯物主義呢?他們在說明自己的世界觀時,只是把它叫作唯物主義而已。」
  • 公共基礎知識政治知識:唯物主義的三種歷史形態
    ,今天就來看一下,唯物主義的發展歷程,都有哪幾種派別的唯物主義,以及每個派別之間的區別,來更好的幫助大家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這部分內容。唯物主義首先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物質,那麼人們根據對物質認識的廣度和深度不同,將其劃分為三種歷史形態,分別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古時候,人們認為物質是一種或幾種實物。這裡面的實物指的是物質的具體形態,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認為「世界是一團永恆燃燒的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