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克思「歷史決定論」的一點認識-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06 光明數字報

    歷史決定論是馬克思唯物史觀的基本內核,正確理解馬克思的歷史決定論,是把握馬克思唯物史觀的關鍵所在。

 

    「決定論」一詞,源於古希臘,原意是「制約、限定、規定」,意指肯定事物之間具有因果制約關係,事物發展受必然性限定,引申為肯定物質世界存在著客觀普遍性、因果性、規律性、必然性的學說。簡言之,歷史決定論是指歷史進程受歷史因果性、歷史規律性和歷史必然性決定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第一次使歷史被安置在物質資料生產實踐的基礎之上,進而把在物質資料生產實踐中所形成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看成是引起社會制度、社會結構、意識形態變革的最終根源。這樣,歷史的真正前提和基礎才得以最終確立。

 

    在《神聖家族》一書中,馬克思研究了創造歷史的「現實的、活生生的人」,闡明了物質生產是歷史的發源地。由此,馬克思的歷史觀由關注「真正的人」的異化勞動向關注現實的物質生產活動過渡。在這之後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這兩部著作中,馬克思系統闡述了他的「新唯物主義」歷史觀。他明確地提出了「實踐」的觀點,把歷史看作社會存在發展的有規律的歷史,圍繞著作為人的現實生活的本質的物質生產活動展開對歷史概念的闡述。按照這個邏輯思路來觀察歷史,歷史既非無主體的社會經濟結構的自發運轉過程,也不是脫離客體的純粹精神發展歷史,而是融合了作為主體的人的活動和作為客體的物質關係的生產發展的歷史。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強調物質生產活動中所形成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是引起社會結構、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變革的最終原因,使科學的歷史決定論得到了闡發。他認為人類社會是由多種要素組成的,歷史規律就是在多要素的衝突和纏繞中為自己開闢道路的。他把生產關係和社會關係看作既受生產力制約,又制約上層建築各因素的中間環節,使複雜的社會關係找到了最堅實的基礎。至此,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科學內涵得到了系統闡述。在《資本論》創作階段,馬克思結合社會經濟現象更為具體地發展了歷史決定論,一方面從社會有機體的橫向結構上剖析了資本主義社會有機體的不同方面和層次,表明社會是由各要素相互作用、滲透的活的有機體,而經濟關係在最終意義上對社會有機體演變的總趨勢起決定作用;另一方面從社會有機體的縱向發展上闡述歷史過程中主客體交互作用如何推動其從低級向高級形態的更替過程。

 

    由此,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決定論思想在理論上大致經歷了由初創到充實、到逐步完善再到成熟這樣四個階段。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認為,社會歷史規律並不具有直接的現實性,任何現實性都是在必然性即客觀規律規定的多種可能性的範圍內所實現的一種可能性。規律給人的活動提供了一個由多種可能性組成的可能性空間。當人們說到「可能性空間」時,現實性就已蘊含其中,至於可能性空間中哪一種可能狀態成為現實,還要依據內部對立傾向之間的鬥爭和外部諸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歷史過程中多種可能性的存在為主體能動的選擇和能動的實踐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不是被機械地決定了的。可能性空間把實踐的目的性和現實性聯繫起來,主體在其中獲得了一定的自由度,可以在認識和遵循必然性的基礎上,自覺選擇並有意識地創造條件,促成某種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決定論確認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可能性與現實性的辯證統一。

 

    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認為,社會歷史是人的歷史,是人通過自己的歷史實踐活動不斷揚棄社會的過去從而得到社會的現在和未來。沒有人及人的活動就沒有人的社會,就沒有人類的歷史。社會歷史規律不過是人的活動規律,即貫穿於人的活動之中並制約著人的活動的那種客觀必然性。因此,人的目的確立、為實現目的對手段的選擇等等價值因素也構成了社會歷史因果鏈條的必然環節。歷史發展的總體趨勢雖然是由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但實踐的人類作為價值主體,其價值選擇對於歷史的發展仍會發揮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客觀的歷史規律與主體的價值選擇在歷史的發展中是交相輝映的。馬克思的歷史決定論體現了社會發展的決定性與選擇性的辯證統一。

 

    在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思想中,歷史必然性是各種歷史事件內在、非線性的一般性、共同性,這種一般性、共同性,在時間軸上表現為歷史發展過程的基本趨勢的確定性,而在空間軸上則表現為由必然性所決定了的可能性是具有確定的範圍的。歷史運動過程並不是一條簡單的直線,而是由許許多多現實的、個別的歷史事件所形成的上下波動的豐富多彩的曲線。所謂歷史的基本趨勢,就好比是貫穿於這條曲線的中軸線,雖然因相互作用的每個個人具有不同的意志、目的、價值取向造成了許多個別或局部的歷史事件,從而使曲線上下波動,但這條中軸線卻總是一定的。由此可見,馬克思的歷史決定論堅持了歷史偶然性與必然性的辯證統一。

 

相關焦點

  • 馬克思歷史決定論及其歷史命運
    該成果認為,人們應該從動態發展的角度,揭示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豐富而深刻的理論內涵,切忌局限於某一個時期的馬克思歷史決定論思想,並把其絕對化、簡單化。基於此,該成果從邏輯與歷史統一的角度,系統地闡發了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演化的內在規律;在思維具體中構建了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理論體系,展示了這一歷史理論的豐富內涵和辯證本性,闡明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是徹底超越機械歷史決定論和唯心主義歷史決定論兩極對立的科學歷史理論;同時運用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理論和方法,概括了當代科學和歷史哲學的最新成果,顯示了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當代價值
  • 關於歷史決定論問題
    眾所周知,關於「歷史決定論」問題,是與馬克思的名字連在一起的。 但關於這個問題,至今仍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認為,馬克思把決定歷史發展的原因完全歸之於經濟,進而將這種歷史決定論稱之為「經濟決定論」,這在西方學術界屢見不鮮。
  • 論馬克思主義思維方式-光明日報-光明網
    當然,馬克思恩格斯也有許多著作沒有冠以批判的名號,但其中都貫穿著豐富的批判內容。批判思維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創新品格和以變革世界為己任的理論立場與使命擔當。     馬克思主義歷史思維的突出標誌是,始終堅持把認識對象作為自然歷史過程加以思考和分析,並從中揭示其本質和規律。
  • 《歷史評論》吳英:「貧困」二字應該還給波普爾——評《歷史決定論...
    憑藉《歷史決定論的貧困》,以研究自然科學哲學出道的卡爾·波普爾,蠻橫地跨入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斷言社會現象是獨特的、沒有重複性可言;人類社會只有趨勢、沒有規律,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無法預測的;等等。更有甚者,波普爾在未對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進行充分研究的情況下,就將它同宗教的神定論和法西斯主義的種族決定論相提並論,並斥之為「貧困的」。
  • 主流媒體引領社會輿論的經典案例-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關於河北農大一群畢業生,15年來持之以恆資助病逝同學的雙親,以及被資助的李維賀老人誠信為本,含辛茹苦償還債務的系列報導,讀後令人動容,引人深思,激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
  • ...吳英:「貧困」二字應該還給波普爾——評《歷史決定論的貧困》
    憑藉《歷史決定論的貧困》,以研究自然科學哲學出道的卡爾·波普爾,蠻橫地跨入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斷言社會現象是獨特的、沒有重複性可言;人類社會只有趨勢、沒有規律,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無法預測的;等等。更有甚者,波普爾在未對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進行充分研究的情況下,就將它同宗教的神定論和法西斯主義的種族決定論相提並論,並斥之為「貧困的」。
  • 歷史決定論被證偽了嗎?——基於裡貝特實驗
    引子在歷史決定論與歷史非決定論的論戰中,有一個不容迴避的分歧焦點:如何看待人的自由意志。基於神經科學的裡貝特實驗,我們的基本結論是:(1)即使當代科學為歷史非決定論提供了量子力學的實證依據,也不應當無視一個基本事實,即當代科學也為歷史決定論提供了神經科學的實證依據。
  • 一個「老」案例的「新」講法-光明日報-光明網
    結果,馬克思位列榜首。」這個案例從2007年第一版教材問世一直沿用至今。如果我們直接以此證明「馬克思主義從產生到現在已經160多年了,隨著歷史的發展,日益深入人心,顯示出巨大的生命力」這一結論,恐怕就會面臨兩個問題:一是事件的時效性,二是論證的邏輯性。
  • 歷史合力論視域下的全面深化改革-光明日報-光明網
    恩格斯晚年對歷史唯物主義做出了重大創新,在堅持經濟基礎對社會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凸顯出上層建築的反作用與人的主體能動性,提出了著名的歷史合力論,辯證地詮釋了歷史的發展是一元決定論與多元互動論、主體意志與群體合力、一般規律和特殊表現的有機統一。
  • 在康德與黑格爾間閱讀馬克思
    該模式試圖恢復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辯證法要素,藉此批判第二國際以實證主義為基礎的經濟決定論等封閉了無產階級革命可能性的理論。就內在理路而言,這一闡釋模式確有其合理性,但黑格爾哲學自身的理論困境,也隨之被「嵌入」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這在歷史理論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 你問我答-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智庫你來問#【來擺龍門陣:重慶如何實現快速發展?】重慶雖然地處內陸腹地,但是近些年來,藉助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政策東風,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重慶要想更上一層樓,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作為?我們邀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羅來軍與您聊一聊。
  • 英名依在 事業長存——尋找馬克思的倫敦足跡
    【特別關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光明日報駐倫敦記者 林衛光  倫敦是馬克思的第二故鄉,也是馬克思主義成熟和發展的地方。從1849年流亡至此,到1883年與世長辭,馬克思一共在這座城市生活了34年。
  • 專家學者熱議老莊思想的當代價值-光明日報-光明網
    該論壇由光明日報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安徽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老莊思想學術論壇始辦於2013年,已成功舉辦三屆。本屆論壇以「老莊思想與協調發展」為主題,近百位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了老莊思想對當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並為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推動社會有序健康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 [馬克思]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的歷史生成和當代延展
    [馬克思]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的歷史生成和當代延展 2016年01月23日 09:33 來源:《理論與改革》2015年第6期 作者:劉勇 字號 內容摘要: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辯證汲取了先前思想家有機體學說的思想養分
  •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辯證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真理觀,強調真理的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特點,在實踐中,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真理觀便具有了兩點十分明顯的缺陷,這樣的缺陷,在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說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最致命和根本的缺陷,這些缺陷,足以把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真理觀推向荒謬的邏輯境地。
  • 馬克思數學手稿:寶貴的歷史文獻
    ……在作很大的計算時,舊方法造成不可克服的障礙,這一點從傑出的數學家阿基米得所變的戲法中就可以看出來。」[2](P650)馬克思關於數學的筆記和他研究政治經濟學的材料有緊密的聯繫。[2](P357)馬克思對高等數學的興趣和鑽研影響和帶動了恩格斯,1865年以後,他們在通信中討論得更多的則是微積分方面的問題了。馬克思在一封給恩格斯的信的附件中說:「全部微分學本來就是求任意一條曲線上的任何一點的切線。我就想用這個例子來給你說明問題的實質。」馬克思是用求拋物線y^2=ax上某一點m的切線的例子,認真畫了圖,向恩格斯作詳細講解的。
  • 40年,《哥德巴赫猜想》仍令人念念不忘-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段「編者按」,刊登在1978年2月16日的《光明日報》上。    當日的這份報紙,只有4個版,卻拿出了兩個半版面的篇幅,並且還是從頭版整版開始,轉載了《人民文學》雜誌當年首期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激動人心」的程度可想而知。    四十年過去了,這篇報告文學讀來依然「激動人心」。此中奧秘究竟何在?又給當前的文藝創作留下哪些有益的啟示?
  • 新書推介:《歷史唯物主義生成路徑研究》
    作為馬克思、恩格斯圍繞歷史-自由問題思考結晶的歷史唯物主義,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的重要標誌。本書基於思想比較的方法、文本解讀的視角以及歷史生成的維度,從多重視閾詮釋與再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生成路徑與邏輯。
  • 古代兩河流域對世界的認識-光明日報-光明網
    美國學者克雷默曾用「有記錄的歷史上的39個第一」來概括蘇美爾人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如第一批學校、第一個史學家等。古代兩河流域對世界的認識大致可以歸結為宇宙世界誕生、宇宙世界構成和宇宙秩序建立幾個方面,這些認識散見於神話故事、史詩等作品中。其中,人類的誕生是宇宙秩序建立的重要主題。
  • 體溫表(外二首)-光明日報-光明網
    體溫表(外二首) 作者:魯若迪基 《光明日報》( 2020年02月14日 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