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歷史決定論問題

2021-01-16 光明網

眾所周知,關於「歷史決定論」問題,是與馬克思的名字連在一起的。

但關於這個問題,至今仍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認為,馬克思把決定歷史發展的原因完全歸之於經濟,進而將這種歷史決定論稱之為「經濟決定論」,這在西方學術界屢見不鮮。而卡・波普爾則將馬克思的歷史決定論稱之為「歷史宿命論」,因為這

種理論承認歷史發展規律及其預見性,而在他看來歷史發展是沒有規律的。卡・波普爾不承認唯物史觀,但又指責歷史決定論具有「擁自主義」傾向,意思是說這一理論把「社會學」等同於「物理學」了。「社會學,也像物理學一樣」。(卡・波普爾:《歷史主義貧困論》,中國社科出版社1998年版,第1-7頁)更有甚者,完全否認馬克思的歷史決定論,認為那是史達林「過高估計」「客觀因素」的作用的結果,西方馬克思主義者梅勞―龐蒂即持此種觀點。(陳學明:《「西方馬克思主義」命題辭典》,東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30-31頁)

那麼,我們首先要問,在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中,究竟包不包含「決定論」呢?且看他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的經典表述:

「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意志為轉移的關係,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係。這些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築豎立其上並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馬恩選集》第2卷第82頁)

在對「社會形態」作出「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這一著名的二分法之後,馬克思明確提出:「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馬恩選集》第2卷第82頁)可見,在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中,確實存在著「決定論」,否認馬克思歷史決定論的存在是錯誤的。

至於馬克思的「決定論」的含義何在?從上述引文及別的地方的一些論述看,似乎可以概括為三種關係:(1)因果關係,上層建築是果,經濟基礎是因;(2)制約關係,上層建築受經濟基礎「制約」;(3)適應關係,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適應」。其中,第一點主要講的是歷史的唯物論,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根據唯物史觀,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馬恩選集》第4卷第477頁)而第二和第三點則主要講的是歷史的辯證法,說明歷史是在制約與被制約、適應與不適應的矛盾中發展變化的,因而是有規律性的。很顯然,在馬克思歷史決定論中,歷史的唯物論是最根本的,而歷史的辯證法即歷史的規律性,則是從前者引申出來的。卡・波普爾在這個問題上的錯誤,在於他抽掉了馬克思歷史決定論中的唯物論去講歷史的「規律性」,結果「規律」在他眼中便成了唯心的「宿命論」。

把「社會學」等同於「物理學」,則是對馬克思唯物史觀的歪曲,是為了把歷史「決定論」推向某種極端。是的,馬克思歷史決定論中,的確包含著某些自然科學的因素,因為他把「經濟基礎」定義為「生產關係的總和」,即「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的統一,而「生產力」中包含著勞動者、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其中「勞動對象」主要就是「自然」。由此,馬克思提出,勞動乃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進而認為財富的來源中包括人的勞動與自然兩個要素。但可不可以說它具有「擁自主義」傾向呢?顯然不能,因為在歷史決定論中,作為上層建築基礎的「經濟」,乃是人的「實踐」及其結果,它雖然要以「自然」為其條件,但人的「實踐」包含著巨大的主觀能動性,且這種「實踐」是在十分複雜的生產關係中進行的,其活動和規律不能簡單地歸結於「物理學」。

但即使在19世紀,當時就有一些人,如馬克思所說的「青年們」,就已出現了「過分看重經濟方面」的傾向,甚至把經濟因素看成歷史發展的「唯一決定性的因素」。(參見《馬克思選集》第4卷第477頁)在20世紀史達林的著作中,也存在著「過高估計客觀因素的作用」的問題,提出「生產力怎樣,生產關係就必須怎樣」的論點。(《列寧主義問題》第648頁)這當然不是馬克思本人的思想,正如他的戰友恩格斯所指出的,「根據唯物史觀,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但「無論馬克思或我都從來沒有肯定過比這更多的東西」,(《馬克思選集》第4卷第477頁)因為「政治、法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的發展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但是,它們又都相互影響並對經濟基礎發生影響。並不是只有經濟狀況才是原因,才是積極的。」(《馬恩選集》第4卷第506頁)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甚至將這種影響稱為「決定性的反作用」。(《馬恩全集》第25卷第891-892頁)由此,我們可以作出兩點推論:第一,馬克思的「決定論」,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因為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存在著「反作用」而且也可以是「決定性」的,即可以成為推動歷史發展的「原因」。恩格斯說:「這裡沒有任何絕對的東西,一切都是相對的。」(《馬恩選集》第4卷第487頁)第二,這樣,就不能把馬克思的歷史決定論簡單地歸結為「經濟決定論」,如西方學者在其著述中通常所做的那樣,因為馬克思雖然強調了「經濟基礎」在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但他也同時指出了上層建築對經濟的反作用,且這種反作用也具有「決定性」。

這裡應當指出的是,在上述思想的基礎上,馬克思在有關歷史發展動力問題上,提出過三個重要概念:一是「反作用」的概念,前面已提到了,它主要指的是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作用,即政治、法律、哲學等對經濟運動本身的「反映」和「影響」;二是「交互作用」的概念,此概念上文還未提到,它主要指的是上層建築中政治和意識形態兩部門,以及這兩部門與經濟基礎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三是「非均衡」概念,此概念常常為研究者所不重視或忽視,它認為上述交互作用的各種力量並非平衡相等,其中經濟力是「更為有力、最原始、最有決定性的」。(《馬恩選集》第4卷第487頁)

最後,我們要提出一個問題:既然歷史發展中的各種力量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也存在著「反作用」,那麼,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以及整個歷史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是否就打折扣了呢?馬克思的回答是否定的。在他看來,第一,即使沒有上層建築的反作用,「經濟必然性」也會「不斷為自己開闢道路」;(《馬恩選集》第4卷第506頁)第二,這種「反作用」原本是在一定的「基礎上」發生的,有些上層建築如「暴力」本身就是一種經濟力;第三,「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仍「應當在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馬恩選集》第3卷第424―425頁)在筆者看來,「終極原因」這一概念,暗含著馬克思關於上層對基礎的反作用的限制,體現了馬克思歷史決定論的徹底性。

總之,通過上面的考察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中確實存在著「決定論」,這種歷史決定論雖然不是絕對的,但是徹底的。

相關焦點

  • 馬克思歷史決定論及其歷史命運
    一、關於馬克思歷史決定論演變的內在規律  馬克馬克思並非天生的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者,在歷史研究中,思歷史決定論經歷了從理性歷史決定論、人性歷史決定論向唯物主義的歷史演進,在三種理論形態的更迭中,馬克思歷史決定論實現了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質的飛躍。
  • 歷史決定論被證偽了嗎?——基於裡貝特實驗
    這個問題始終都是歷史觀當中爭論不休的基本命題,也是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分水嶺所在。換言之,歷史必然性與人的自由意志之間的衝突,見證了不同歷史觀的此消彼長。迄今為止,有關歷史決定論(historical determinism)與歷史非決定論(historical indeterminism)的爭論,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1)精神決定論佔主導地位的階段。
  • 對馬克思「歷史決定論」的一點認識-光明日報-光明網
    歷史決定論是馬克思唯物史觀的基本內核,正確理解馬克思的歷史決定論,是把握馬克思唯物史觀的關鍵所在。簡言之,歷史決定論是指歷史進程受歷史因果性、歷史規律性和歷史必然性決定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第一次使歷史被安置在物質資料生產實踐的基礎之上,進而把在物質資料生產實踐中所形成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看成是引起社會制度、社會結構、意識形態變革的最終根源。這樣,歷史的真正前提和基礎才得以最終確立。
  • 關於東西方的「地理決定論」
    美國歷史學家伊恩·莫裡斯參考考古證據、歷史數據、現代社會數據等方面,提出了能量獲取、社會組織、戰爭能力、信息技術4個參數,以此來衡量不同文明的發展程度,並在此基礎上創設了「社會發展指數」。在《西方將主宰多久》中,莫裡斯利用這一指數及描述它的模型,對「西方緣何主宰世界」這一經典問題,提出了新看法。
  • 中國文明歷史延續是因為地理因素嗎?地理決定論錯在哪裡?
    地理決定論的荒謬之處主要在於:第一,這裡談的是歷史文明,但地理決定論卻想當然地將歷史中國當作一個固定的前提,而不是一個由各種制度、文化、思想、經濟、技術、族群、地域共同持續建構的範疇。很難想像,說東亞大陸這片廣大的地域是封閉的到底有什麼意義,實質上這片區域也根本無法形成封閉。所謂封閉的說法,表面上說的是地理,實質上針對的卻是歷史中國「文明與國家合一」的政治形態。
  • 《歷史評論》吳英:「貧困」二字應該還給波普爾——評《歷史決定論...
    憑藉《歷史決定論的貧困》,以研究自然科學哲學出道的卡爾·波普爾,蠻橫地跨入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斷言社會現象是獨特的、沒有重複性可言;人類社會只有趨勢、沒有規律,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無法預測的;等等。更有甚者,波普爾在未對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進行充分研究的情況下,就將它同宗教的神定論和法西斯主義的種族決定論相提並論,並斥之為「貧困的」。
  • ...吳英:「貧困」二字應該還給波普爾——評《歷史決定論的貧困》
    憑藉《歷史決定論的貧困》,以研究自然科學哲學出道的卡爾·波普爾,蠻橫地跨入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斷言社會現象是獨特的、沒有重複性可言;人類社會只有趨勢、沒有規律,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無法預測的;等等。更有甚者,波普爾在未對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進行充分研究的情況下,就將它同宗教的神定論和法西斯主義的種族決定論相提並論,並斥之為「貧困的」。
  • 淺談歷史地理環境決定論
    歷史學上的地理環境決定論是一個成熟理論,比較有代表性的見諸於亨廷頓的著作。對它的解釋也有多種多樣。域君今天就舉兩個例子。 一、地理環境對文明類型和文化基因的影響 這種理論在各級歷史教科書中都有出現
  • 南大新聞學者:媒介技術決定論不應被汙名化
    很多年以前閱讀李明偉關於媒介環境學的博士論文時,印象最深的便是作者關於媒介環境學不是一種技術決定論的辨析。在面對像雷蒙·威廉斯這樣的有力論敵時,李明偉是這樣為麥克盧漢辯護的:他認為,媒介環境學在技術的產生與發展、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技術作用於社會的方式以及開放性的結論和多樣化的未來等四個方面都與真正的技術決定論有很大的不同。
  • 決定論是哲學中的一個論點,斯金納聯繫哲學概念,維護了決定論
    而我們今天就聊一聊決定論。 決定論的主要觀念就是那些關於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觀念。決定論認為,世界上的每件事都有原因,也就是說,「X導致Y」的意思是:如果事件X發生了,那麼事件Y也必然發生。強硬決定論認為決定論為真,決定論的真理性把自由的可能性排除在外。如果每件事都是必然的,那麼任何事都是不自由的。斯金納也許是當今世界上最明確地捍衛強硬決定論的人。
  • 決定論、非決定論,混沌現象及人類是否能預測未來?
    關於預測未來,有兩種理論:決定論和隨機論。一,決定論。決定論認為一切都是由「因果關係」聯繫起來的,一切世界的運動都是由確定的規律決定的;知道了原因以後就一定能知道結果.但若世界完全是由決定論控制的,就意味上帝的存在,人類的一切行為都被事先決定了,人類就沒有自由意志。
  • 哲學中的預先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的矛盾
    關於人的自由以及決定論的問題,經常會跟價值論、倫理關聯在一起,如果人是已經被決定的生物,那麼小偷也是被決定要做這樣的行為,我們應該要處罰他嗎?如果我們現在的一切,包括人類的所作所為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刻就已經被決定了,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哲學化呢?有諸多論點對這些大哉問有探討。
  • 決定論:自由意志與決定論對抗,法蘭克福和意動論者堅持了自由
    上次我們討論了決定論的一些觀點和分類。可以看得出它這樣的觀念是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那麼如果拒絕決定論又會是怎樣的呢。世界是否是決定論的,是一個開放的問題。如果上一節的論證成立,如果我們接受決定論,我們似乎就無法說明人類的自由和責任。但是變換一下思路,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看:或許這個難題是由於接受決定論所造成的呢?也許我們放棄決定論,難題就會消失了呢?
  • 決定論
    比如,「我決定了,要去黃山(旅遊)」,「《關於對XXX降級處分的決定》」,「無論如何你都必須現在馬上做出決定」。這段時間,有一位朋友在研習《決策學》,課堂上(課本中),老師對決策給出的定義是:決策是人對未來實踐的理想、意圖、目標、方向和達到理想、意圖、目標、方向的原則、方法和手段所做的決定。其實,這個定義是不夠完整的。
  • 量子力學是非決定論嗎?
    個人覺得,量子力學更像是打了折的決定論。決定論和非決定論在歷史上爭執了幾個世紀,經典力學是絕對論的,尤其是在牛頓力學建立後的18世紀,法國科學家拉普拉斯,更是把決定論推向了頂峰。拉普拉斯認為,一切事物有果必有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必定遵循著某些客觀的規律,哪怕這些規律是人類永遠也觸及不到的。
  • 筆記 德西談自我決定論
    認知評價理論有機整合理論因果定向理論基本心理需求理論根據自我決定論,對員工進行激勵時應以調動員工的內在動機為核心,以滿足員工的基本心理需要為基礎,以提供信息性的、非控制性的支持性環境為基調,以管理上的自主性支持為基本手段,最終充分實現員工對自我決定的追求。理論自我決定論與其他動機理論的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 從「地理環境決定論」談考研中城市地域問題
    歷史學上有著名的「地理環境決定論」,認為自然條件,也即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這一理論萌發於古希臘時期,曾獲得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的支持,影響深遠。對照這一理論,不難理解為什麼歷年考研中有大批人堅守北上廣等大城市。2016考研當前,就讓我們結合「地理環境決定論」來重新談談考研中的城市地域問題。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遺傳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
    教師招聘考試:本文整理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遺傳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遺傳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在考試中是一個單選、多選題的考點,考查方式多為例子的判斷,難點在於積累一些常考的例子。接下來我們就來梳理一下遺傳決定論和環境決定論的典型例子和知識點。
  • 地理環境決定論的發展線索如何?
    原創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地理環境決定論的發展線索如何?1881年,英國的巴克爾在《英國文明的歷史》中認為,個人和民族的特徵服從於自然法則。哲學與物理學中的機械論思潮給決定論以有力的推動。決定論從外部自然條件中尋找人類社會發展根本動因,對反對當時的唯神史觀起過積極進步作用。
  • 經濟學的決定論和機械論
    17世紀歐洲興起的科學大潮,徹底改變了西方世界的思維模式,改變了人類歷史的演進方向。科學和技術的興旺發達,不僅讓歐洲擁有了徵服物質世界的絕對優勢,而且讓歐洲擁有了徵服精神世界的巨大優勢。那些驚世駭俗的科學發現和發明創造,讓全人類嘆為觀止。歐洲人憑藉科學技術的神奇魔力,成功徵服了全世界。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勝利或許更加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