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中的預先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的矛盾

2020-12-05 獨視角

也許很多人已經聽說過一種說法,我們現在的一切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刻就決定好了。至於人的自由意志,這其實是一個哲學命題,如果非要從物理上說,就是量子的不確定性概率。關於人的自由以及決定論的問題,經常會跟價值論、倫理關聯在一起,如果人是已經被決定的生物,那麼小偷也是被決定要做這樣的行為,我們應該要處罰他嗎?如果我們現在的一切,包括人類的所作所為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刻就已經被決定了,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哲學化呢?有諸多論點對這些大哉問有探討。

嚴格的決定論者有科學式的決定論,主張每日所有事件均有起因,宇宙中沒有事物發生是沒有自然起因的,因為人類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每個人類的行為或決定簡單來說只是一種自然事件,這可以用演繹三段論法而得到。行為學派和應答心理學即以此為由主張應客觀觀察所有自然現象。

如人類學以及心理學,經常使用cause-effect principle來運用。人類的行為反映了我們的欲望,每個動作、欲望、思想皆源自遺傳或是環境,人的行為都是可以預測或推論的,自由意志不在適用。然而,無論是從文化中自由或是從過去學習經驗自由,都無法支持為什麼人的行為不會完全統一,即使是動物也是有各式各樣的行為。

另外有兩種比較不具說服力的說法就是宿命論以及前定論。因為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出身在什麼時代、什麼家庭,也無法選擇我們的父母,因此我們的命運都是命中注定,跟古代的佔星學發展很有關係。現代人了解星系等天文學知識後,抱持此一論點的人則是訴諸於機率論。而前定論是指我們所作所為都是全知全善全能的造物主的安排。(由此也可知中古時代宗教的發展是否讓人類思想的演進受到壓抑。)

16世紀的神學家約翰·加爾文曾經提出了宗教改革,為了是避免教會濫用贖罪券換取貧窮人的內心安定的陋習,但他給的理由是,上帝完全知道人類的命運,但我們無法窺探其中,亦無法改變。這種說法雖有助於改革,但導致人們沒有努力於生活的驅動力。現況就是如此,任何人都沒有辦法改變,銜著金湯匙出生的貴族終究是富足,窮人則沒有翻身的餘地,這與當時的莊園時代還有社會環境與個人覺悟未開化有正相關。

持非決定論的觀點,是認為人是有自由意志的。如17世紀的哲學家笛卡兒就認為人的意志是自由不受局限的。許多哲學家、科學家更引進機率事件來解釋各種偏離平均情況,並且認為人是道德上需要負責任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非決定論者不完全否定宇宙中一些具決定論性質的事物。當然這種說法也有矛盾,非決定論並不是全然用機率來當擋箭牌,所以批評非決定論試圖暗地裡破壞人性,並將一切社會中的人為作為科學,像是心理學,這不足以是攻擊的論點。

另外還是存有神學看法,認為人的自由意志是造物主給的禮物,或是道德自由,認為人的自由均透過內省,道德的自由源自於內省,這些想法皆站不住腳。先是不能證明造物主的存在,或是聲稱不必要證明造物主存在,在把自由意志歸類為造物主的禮物。而這個具有思考能力的動物均有自由意志,各有偏好。自由的行為不是基於偶然而去作,但也不能代表這類行為不能被解釋。認為道德自由的論調,對於非理智的行為,難道就可以說是因為不自由,所以即使影響他人而不需受到處罰嗎?

這時候又出現了命定說,可以分為外在壓迫或內在覺醒。外在壓迫又稱兼容論、軟性決定論。哲學家荷比、休模、洛克均認為不受外在壓迫的選擇才是真自由,主動型命定論者認為內在自省可以學習到自由,自由是可以被學習的,如果我們受到更高等的教育,便可以思考的更透徹。(在此不包含因為社會企業要求的就業需求而去獲得學歷的情況),而是自發的渴望知識的殿堂。更有悲觀一點的說法,認為自由只是我們的假設,如果是受制於欲望,或是生存或過去經驗,而作決定就不是自由,自由是虛構的(康德四假定)。根據社群主義者,認為人不能以自由至上主義奉為圭臬,個人必定有生存時的時空歷史背景,作為當時的情境,不可能跟過去或欲望作切割。

相關文章:

哲學上講的自由意志,為什麼科學難以反駁?

霍金在《大設計》一書中,為何不提自由意志?

宿命論和自由意志的矛盾,關於唯物論的幾個問題

相關焦點

  • 形象的哲學科普:斯賓諾莎的「兩面理論」,因果決定論和自由意志
    哲學中總有著形形色色的精彩問題,它們或許彰顯了超常的腦洞,或許從生活細微入手,挖掘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視角……今天我們要介紹哲學史上的重要人物——斯賓諾莎。他提出的建立在「泛神論」基礎上的「兩面理論」,對於因果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的矛盾關係問題的解答,有著深刻意義。
  • 《你一生的故事》:相信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博弈
    按照定義,歲月之書永遠是對的;另一方面,不管這部書裡說她會做什麼,她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選擇做出其他舉動。這兩個互相矛盾的方面如何統一起來? .去年有一部科幻電影叫《降臨》,改編自華裔科幻作家特德·姜代表作《你一生的故事》。
  • 自由意志有性別差異?神經科學與哲學對此爭辯不休
    「神經科學方面的哲學嘲諷尤為突出,因為神經科學聲稱大腦掃描揭開了人類意識的秘密。一些無神論思想家已經進行了長時間研究,宣稱自由意志不存在。相反,他們說,我們的每一個決定都是自然編碼的,是基因決定的, 一種被稱為決定論的立場。
  • 決定論:自由意志與決定論對抗,法蘭克福和意動論者堅持了自由
    不過,我們先要區分兩種對待非決定論的態度:一種是由于堅信有由意志的存在而擁抱非決定論的世界觀,另一種是基於其他理由(如量子物理學)相信非決定論為真。後種態度通常引起其他方面的爭論,如量子物理學是否是支持非決定論的證據,自由意志是否與能量守恆原理相牴牾等等這類爭論在目前我們關心的話題之外。
  • 美劇知識點:《西部世界》中的自由意志以及混沌理論和決定論
    自由意志」的話題,這是繼上次「量子力學」這個坑之後,我給自己挖的另一個大坑,相比上一次,這個坑更大更深,因為這不僅是一個科學問題,還是一個哲學問題。自由意志的桎梏——宿命論在討論自由意志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個哲學派系——宿命論。宿命論古已有之,由於落後的生產力無法對抗強大的自然,人類自然而然的發展出了這樣一套理論,再往後隨著宗教的產生,人類的命運就被「交到」了神明的手中,人類自身是沒有選擇權的。
  • 哲學與科學的共同難題:人究竟有沒有「自由意志」?
    關於人究竟是否有自由意志,這個問題即是哲學問題,也是科學問題。自由意志是真實存在,還是人的幻覺?正如20世紀著名的哲學家薩特所言:「你是絕對自由的。」人有自由意志似乎是常識、無容置疑的事實。一個人不可能覺得自己今日中午選什麼餐吃,這個自由意志的能力完全是幻覺吧?畢竟他在各種想法面前確切地選了其中一個來吃。
  • 宿命論和自由意志的矛盾,關於唯物論的幾個問題
    (2)人是否有「自由意志」?甚至,若心智、思考的行為只是所謂的附帶現象,那麼是不是代表著人並沒有「自由意志」?舉例來說:我今天該吃蘋果還是橘子好呢?在斟酌考慮之後,我決定要吃蘋果。在這樣的例子裡,我似乎是有自由做決定的意志,然而以唯物論者的觀點,我的選擇仍然受制於物理的定律。反唯物論者質疑:人類有自律的行為,也就是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因此我們具有心智、思考的能力。不過我們可以發現,反唯物論者已先預設有心靈的存在了,才有這樣的推論,因此並不合乎邏輯。
  • 有一種錯覺叫自由意志
    我們是如何理解自由意志的?雖然實驗證明自由意志並不與現實一一對應,是一種錯覺,但這並不妨礙人類相信自由意志。實驗哲學家非常關心個體是如何看待自由意志的,並希望由此來找到哲學討論中不同的人對自由意志會有不同觀點的心理學根源。
  • 你相信人類有「自由意志」嗎
    這很正常,因為自由意志正是支撐許多社會體系得以運行的重要因素。刑事司法體系就是建立在相信「人有自由意志」的基礎之上,人們可以選擇是否遵守法律,因此不遵守法律的人應該受懲罰。  與此類似,許多宗教和哲學思想體系的深處也含有自由意志的觀點。
  • 叔本華的迴響:「自由意志」究竟存在與否?
    即便如此,究竟如何看待自由意志,依然是我們的道德準則、刑罰正義系統、宗教規範設立的基石,甚至觸及生活的意義本身。但如果說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不過是物理規律的可預見結果,那麼這一切社會制約又有什麼意義呢?在我們討論自由意志存在與否之前,首先要釐清自由意志到底為何物。簡單來說,人們普遍認為,如果我們的選擇是預先註定的,那麼自由意志就無從談起,反之,人類就擁有自由意志。
  • 或許,我們真的沒有自由意志?
    不過,在研究這個問題的人群中,神經系統科學家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這不光只是一個哲學問題了,它也是科學問題,是關於人類如何感知世界的問題,是我們從怎樣的規模和層面看待世界和宇宙和「更大的世界」的問題。每一個哲學流派都有不同的世界觀,宇宙觀和視角,你也可以說,宇宙只是一場幻影秀,所謂的自由意志,甚至可能連因果鏈,輸入與輸出結果都沒有關係——它可以是完全形而上的。
  • 三二 | 自由只是幻覺?決定論的世界
    愛因斯坦在給波爾的一封信中寫道:「你信仰投骰子的上帝,我卻信仰完備的定律和秩序。」 當決定論發展到極致,人就沒有「自由意志」可言——因為人們自認為出於自由意志所做的選擇,實則也在一系列精準而機械的「因果鏈」中。
  • 自由意志與量子力學:如果人有自由意志,那麼亞原子粒子也有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人的選擇是由自由意志產生的,那麼粒子的表現也同樣如此。此即自由意志定理。記得自由意志即不能由過去發生過的歷史所確定,因此其實這一結論其實和前文提到的貝爾不等式的結論非常相近。 那麼這個定理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這就屬於對於自由意志的哲學探討了。
  • 俄狄浦斯悲劇與自由意志的彰顯
    伊壁鳩魯學派則認為,在虛空中做垂直下落運動的原子,遇到障礙時會產生偏斜運動。而自由意志的根基正在於這種原子運動的偶然狀態。可見,爭論的雙方儘管在具體觀點上針鋒相對,卻都認定因果鏈條會對人的自由產生否定性的限制作用。西方哲學傳統中自由與必然二元對立架構就是這樣確立起來的。俄狄浦斯悲劇也因此作為一個經典案例,經常被人們拿來證明「決定論勢必否定自由意志」的不兼容論。不過很可惜,這是一種站不住腳的誤讀。
  • 我們確定性的宇宙中存在自由意志嗎?
    《物理學家》稱:回答取決於你說的「自由意志」是什麼,以及你如何定義「決定論「,這兩者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所以在可預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哲學家(和我們其他人)將會在這個問題上會爭論不休。圖解:在生命遊戲中模擬的計算機,在計算機中模擬的計算機,複製在屏幕上,並被某個人(可能是有自由意志的人)感知到的計算機。人生遊戲對於自由意志,就相當於被錯置的滿是無名債券的紅色假髮對於小丑。如果你在前者身上耗費了足夠的時間,就會情不自禁地對後者發出疑問。
  • 自由意志,很可能只是錯覺
    他們的思辨產生了各種思想流派,諸如宇宙決定論(即,萬事萬物按照一種可預測的方式隨時間發展,這便使自由意志成為不可能存在的東西)、非決定論(也就是,宇宙以及身在其中的我們,行為都是隨機的,這一觀點也否認了自由意志)和宇宙自由論或相容論(認為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宇宙觀點在邏輯上是可以兼容的)。好,雖然這些研究流派無疑十分重要,但人們還是不禁會覺得,這些派系的觀點是毫無幫助且論證不足的。
  • 決定論是哲學中的一個論點,斯金納聯繫哲學概念,維護了決定論
    提到哲學,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而我們今天就聊一聊決定論。 決定論的主要觀念就是那些關於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觀念。決定論認為,世界上的每件事都有原因,也就是說,「X導致Y」的意思是:如果事件X發生了,那麼事件Y也必然發生。強硬決定論認為決定論為真,決定論的真理性把自由的可能性排除在外。
  • 歷史決定論被證偽了嗎?——基於裡貝特實驗
    在歷史決定論與歷史非決定論的爭論中,有一個不容迴避的分歧:如何看待人的自由意志?關於自由意志是否存在以及自由意志與必然性的關係,歷來眾說紛紜,由此引發的哲學思考源遠流長。眾所周知,作為典型的歷史決定論者,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公元前460年—公元前370年) 否認自由意志的存在。馬克思在博士論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別》中指出: 「德謨克利特把必然性看作現實性的反思形式。
  • 自由意志能存在於我們的決定論宇宙中嗎?
    物理學家:這取決於你對「自由意志」的定義,以及你對「決定論」的界定。這兩者都是一個觀點問題,因此哲學家(以及我們其他人)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將有大量的爭論。如果我們的選擇是神經細胞活動的表達,那麼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由物理力學決定的。
  • 量子力學的概率論與因果決定論的矛盾及共通
    決定論認為世界是有序的,一切事物的發生都是有前因後果關係,這符合我們的日常感受。但是深思的話,如果決定論絕對正確,那麼,我們得知宇宙任何一刻的狀態及參數就可以計算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發展過程,也就是說宇宙中的一切早註定了。這樣就帶來了物理學家討論的自由意志存不存在的問題,試想,如果一切是註定的被決定了的,那麼我們面對選擇時的抉擇是自主的還是被決定控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