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論和自由意志的矛盾,關於唯物論的幾個問題

2020-12-09 獨視角

形上學所討論的最基本問題為:什麼才是世界的最終實在?對於這樣的問題的回答,大致能夠分為三種立場:唯物論、唯心論以及二元論。唯物論者主張所有的一切都是由物質所構成,相反地唯心論者認為心靈與精神才是最真實的存在,而二元論者則認為心與物是最基本的兩種元素,任何一個並無法化約成另外一個的組成。本文主要探討唯物論的幾個問題。

(1)所有一切由物質構成

唯物論者主張所有的一切都是由「物質」所組成,從科學上說宇宙中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能化約為粒子之間的碰撞。(哲學上的物質有著更廣義的說法,除了化學物理上的物質概念還有時空、能量)

然而如果問:但是對於思想、心智、靈魂等的概念該如何解釋,我們似乎無法很直觀的單以物質來解釋?唯物論者認為,我們所擁有的知覺、情緒、思想都只不過是由粒子碰撞以及大腦的神經傳導所觸發的,因此心智、思考的行為只是所謂的附帶現象,皆能化約成物理性的定律。而且,我們知道吸毒之後,由於一連串的化學以及神經反應,吸毒者會產生幻覺,難道我們平常的知覺沒有可能只是被觸發的,而並不是真實的?

(2)是否有「自由意志」?

甚至,若心智、思考的行為只是所謂的附帶現象,那麼是不是代表著人並沒有「自由意志」?舉例來說:我今天該吃蘋果還是橘子好呢?在斟酌考慮之後,我決定要吃蘋果。在這樣的例子裡,我似乎是有自由做決定的意志,然而以唯物論者的觀點,我的選擇仍然受制於物理的定律。反唯物論者質疑:人類有自律的行為,也就是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因此我們具有心智、思考的能力。不過我們可以發現,反唯物論者已先預設有心靈的存在了,才有這樣的推論,因此並不合乎邏輯。

關於人的自由以及決定論的問題,經常會跟價值論、倫理扯在一起,如果人是天生已經被基因決定的生物,那麼小偷也是被決定要做這樣的行為,我們應該要處罰他嗎?正如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精神病患者不用承擔刑事責任。如果人的所作所為都已經被決定了,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哲學化呢?這類的問題還有很大的探討餘地。

(3)宇宙有沒有目的和規則?

另外,有的唯物論者們也主張:這個宇宙是沒有目的和規則的,因為宇宙的一切都只不過是粒子的振動,還會有什麼目的嗎?但也有人質疑這些唯物論者:難道你們現在所在歸納、推理世界的真理這樣的行為並沒有任何目的嗎?

談到這裡,也有物理學者提到:不論是光的折射或是物體的運動行為,最後我們都能夠以費馬原理——所有的軌跡都會以最省時間的路徑(或直線)來進行。所以或許這就是宇宙的目的。然而這並不像是一種目的,反而是萬物遵循的一種規則。

(4)唯物論者怎麼過日子的?

而且,如果繼續問:如果這些唯物論者認為這一切歸結到最後只是物質,那麼他們的日常生活到底是怎麼過的?有人舉了個不恰當的例子:象是家裡東西被偷了,按照情理,我們應該會去報警處理。但若是以這派唯物論者的觀點,我們根本不需要去報警,因為這一切只不過是粒子碰撞的結果,並不帶有任何目的,對於一個物質你要跟它計較什麼?最後我們歸結:或許,唯物論的解釋只能在行而上學適用吧?否則日常生活怎麼過?同樣,今天科學界的基因研究成果也有點趨向「先天決定論(宿命論)」的方向,即人的智力、疾病、行為等等都和先天的基因有很大關係。

對於這種爭論,大致有兩個意見:第一,若是以唯物論者的觀點,就連我們是否要去報警這件事應該也不需要討論,因為就連我們所做的決定也只是粒子碰撞的結果,因此對於他們的日常生活也並無矛盾。第二,我們所有推論的起點皆是由自身的生命、生活出發,若是最後所得到的結論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而不能夠回歸到每個個體的生命,那還有什麼價值?甚至這個理論會是錯的。

(5)對於鬼神的看法?

有人問到一個理科生:「你本身是讀理科的,對於鬼神、靈魂會有什麼看法?」睿智的理科生可能會回答:「以科學的觀點,我會說不關我的事。」(這麼說同時包含了兩個層面:第一,這類問題並不屬於科學的領域。第二,科學與信仰宗教是兩回事,也可以同時存在)。

有不少人認為:「科學是包含萬象的,例如物理,乃是宇宙運行的規則,怎能夠說不關科學的事呢?」不過這已經是提前預設有鬼神的存在,才有這樣「先入為主」的問題。卡爾·波普爾(Karl Raimund Popper)曾經在其著作《猜想與反駁》提出了對科學和非科學劃分的時候該如何證偽的原則。非科學的本質不在於他的正確與否,而是在於它的不可證偽的特性。同樣也是數學和邏輯學便被劃分為非科學的原因。

波普爾

人們的意識是否只是電流通過大腦產生的反應,就象是電子計算機一樣? 這既是哲學問題,又是科學問題。

唯物論形上學學者認為,所有的物體、物質在這宇宙都是真實存在的。當代唯物論者傾向於包含上述以及能量、時間空間的連續性為真實基本的分類。更偏激的唯物論者認為人的思維不過是複雜的物理化學反應過程,他們秉持著心以及思想只是大腦的物理化學的反應活動。這種更嚴苛的唯物論者可以說是簡化論者,或是機械論者。畢竟藥物對人精神的影響給了唯物論者一個佐證。思考只是大腦的副現象,就象是煙之於火,宇宙的運行幾乎沒有任何意義。宿命論(先天決定論)和自由意志論是互相衝突的。只要人有自由意志,這個世界的變動就會極度複雜,宿命論(先天決定論)的存在似乎會變成根本不可能的事。

相關焦點

  • 哲學中的預先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的矛盾
    至於人的自由意志,這其實是一個哲學命題,如果非要從物理上說,就是量子的不確定性概率。關於人的自由以及決定論的問題,經常會跟價值論、倫理關聯在一起,如果人是已經被決定的生物,那麼小偷也是被決定要做這樣的行為,我們應該要處罰他嗎?如果我們現在的一切,包括人類的所作所為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刻就已經被決定了,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哲學化呢?有諸多論點對這些大哉問有探討。
  • 哲學上講的自由意志,為什麼科學難以反駁?
    有不少人其中包括一些科學家認為科學實驗已證明人類沒有哲學家所說的自由意志,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一位哲學教授Alfred Mele曾經寫過本不足一百頁的小書《為什麼科學沒有反駁自由意志?》Mele 是研究自由意志的學者,除了在這個題目著作等身,數年前還獲得四百四十萬美元研究撥款,主持一個名為"Big Questions in Free Will" (自由意志中的重大問題)的大型跨學科研究。這本書的副題可能令人以為作者是站在哲學的立場對抗科學,讀過內容後便知完全不是這回事。
  • 哲學與科學的共同難題:人究竟有沒有「自由意志」?
    我們知道自己並不完全自由。然而,我們還是相信在一定範圍內,人還是有選擇的自由,例如現在你可以選擇不看手機而去看書。關於人究竟是否有自由意志,這個問題即是哲學問題,也是科學問題。自由意志是真實存在,還是人的幻覺?正如20世紀著名的哲學家薩特所言:「你是絕對自由的。」人有自由意志似乎是常識、無容置疑的事實。
  • 宿命論與自由意志/世界的無限可能
    我們必須相信自由意志,我們別無選擇。——艾薩克·辛格2004年,普林斯頓大學的約翰·康威和西蒙·柯辰證明了自由意志定理。這個定理如下:如果存在有自由意志的實驗者,那麼基本粒子也有自由意志。現在的問題是過往中是已經包含了未來還是未來的一切都有待於創造?而我們對意志自由的反思又必然涉及心理學精神分析發生認識論乃至意識的多個層次包括佛教理論對阿賴那識對業力流轉因緣果報的研究!而弗洛伊德從力比多生命原力的研究認為很多情況下意志自由只是心理幻象?我們研究真意念問題要考慮內心的認同與氣機運化的支持!韓信笑項羽匹夫之勇婦人之仁而自己獨不能免!
  • 美劇知識點:《西部世界》中的自由意志以及混沌理論和決定論
    《西部世界》關於自由意志的討論《西部世界》第三季播完之後就曾經給大家說過,我準備跟大家聊一聊貫穿了整整三季的人類「自由意志」的話題,這是繼上次「量子力學」這個坑之後,我給自己挖的另一個大坑,相比上一次,這個坑更大更深,因為這不僅是一個科學問題,還是一個哲學問題。
  • 俄狄浦斯悲劇與自由意志的彰顯
    不錯,俄狄浦斯想要反抗宿命的努力失敗了,但如同我們自己經歷的種種失敗一樣,這一結局非但不足以否定他有自由意志的事實,反倒還要以這個事實為前提:假如他原本沒有抗拒命運的自由意志,失敗從何談起呢?又如何構成「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了給人看」的悲劇呢?無論如何,整個故事裡最有價值的東西,不正是他那種明知命運已定、難以扭轉,仍堅決不肯屈從的堅定意願嗎?
  • 自由意志其實不存在?幾個已被證實的科學理論,讓人無法接受!
    自由意志其實不存在?幾個已被證實的科學理論,讓人無法接受!一、光子的波粒二象性。Thomas Young在百葉窗上開了一個小洞,用一張紙蓋住,並在上面戳個小孔。所以光子既是一個粒子,也是一種波,而粒子是實體的,波是無形的,這兩者本來是矛盾的,但又統一到了一起。後來誕生的量子力學進一步發展了波動學說,即所有粒子都可以視為波。物質失去了確定性,以概率狀態存在。根據量子力學的說法,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團粒子云,以概率存在。理論上,我們能夠像超能力者一樣穿牆而過,只是概率非常非常低而已。
  • 關於自由意志的一點隨想
    我們是不是自由的,我們有沒有自由意志,比如說,做一個選擇,是不是我們的自主意志做出的自由決定。還是說,我們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是被限制的,被規定的。這個問題,需要自己去思考。近日看到託馬斯內格爾一本書裡討論關於自由意志的一段文章,討論一個人做的選擇究竟是他自由選擇的,還是被某些先決條件決定的。書中舉了個例子,在餐廳選桃子或是蛋糕,我覺得這個比喻不太合適,因為,要是我的話,我可能會把桃子和蛋糕都吃掉。所以,我還是換個不能同時做,只能選擇其中一個的事情吧。
  • 鄧曉芒 | 自由意志意味著什麼?
    古代希臘人對人的自由意志進行了最初的研究。對他們來說,問題不在於人有沒有自由意志,人人都具有自由意志是一個事實。他們要探究的是自由意志的性質和後果問題。在這方面,希臘人有兩種不同看法。一是蘇格拉底的看法。他認為,人的自由意志本質上是向善的,因為自由善事才對他有好處,惡事則使他親受其害。
  • 想要真的擁有自由意志,還是要學習佛法!
    我回覆說:如果否定了自由意志,那麼我們修行是否證果都是必然的、註定的、沒有選擇的,那麼修行還有什麼意義?所以佛教肯定承認自由意志的存在。當然了,佛教基於教義的需求認為自由意志必須存在和自由意志真實存在是兩回事,但佛教的教義來源正是佛陀對宇宙人生的如實諦觀,所以二者並不違和。
  • 淺談諾蘭《星際穿越》:自由與宿命,超脫時空
    不過,庫珀在抉擇的過程中,並非沒有經歷掙扎與矛盾,庫珀清楚地知道離去雖然是為了拯救彼此,卻也傷害了彼此,即使擁有再多充足理由,仍然改變不了離開的事實,對於小女兒來說,那就是一種被父親拋棄的創傷。如前所述,諾蘭本次依然在電影中放入自由與宿命的討論,劇情上,雖然看似推動主角選擇自由來行動,卻也揭露了這份自由所帶來的影響與責任。不過,以此來說,《星際穿越》沒有像《信條》那般強硬,想要把自由與宿命變成兩種立場來對抗,反而是把兩種立場揉合在一起,告訴觀影的我們,不管是主動或被動,我們都必須付出代價,扛起選擇的責任。
  • 星座的真正含義,古典和現代佔星的不同,宿命論與自由意志
    我們總是會在網上看到關於每種星座人的性格介紹,各種五花八門的排名,愛情配對,運勢分析,從每周到每日不計其數。好玩的是居然還有搞笑指度的pk比賽,不禁令小夥伴直呼有趣。這些內容含有很多的娛樂成分,所以嘞,有時候也招來了一些爭議。
  • 自由意志有性別差異?神經科學與哲學對此爭辯不休
    一些無神論思想家已經進行了長時間研究,宣稱自由意志不存在。相反,他們說,我們的每一個決定都是自然編碼的,是基因決定的, 一種被稱為決定論的立場。顯然哲學是不認可這個主張的,在這個問題上哲學的戰友是政治學,政治會警告神經科學關於不存在自由意志,性別差異的必然性以及其他許多其他方面的誇大其詞。大腦實際上是性別化的的嗎?
  • 奧古斯丁:自由意志走不出塵世之都
    人在亞當時有自由選擇的機會,他卻濫用其特權;上帝知道他會濫用。但沒有人強迫他做壞事,如果他不是上帝的選民,他無權抱怨。如果他真愛上帝,有神聖的意志,他是能贖罪的。前言:本文介紹奧古斯丁關於自由意志以及在上帝之城與塵世之城對立存在的世界。
  • 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嗎?
    自由意志的爭議具有迫切的社會與政治重要性。一方面,有些人認為,人們很容易把問題推給社會、基因、成長過程或腦袋,而不願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在一九九三年,當時的英國首相約翰.梅傑(John Major)說了︰「我們的社會需要多一點指責,少一點體諒。」這種觀點促使政府採取刪減福利與國家補助的公共政策,倡議以嚴刑峻法取代憐憫同情的刑事政策。
  • 明知宿命如此,我仍願意陪你走一遭.
    可看完之後,我格外驚喜,腦內劇場都是關於宿命論和自由意志的相互對抗。影片中有一種設定,每當我們學習一門新語言,就會以這門語言的思維方式來思考。所以當女主角學會了外星人的語言之後,她就擁有了外星人的能力:預知未來。
  • 《你一生的故事》:相信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博弈
    按照定義,歲月之書永遠是對的;另一方面,不管這部書裡說她會做什麼,她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選擇做出其他舉動。這兩個互相矛盾的方面如何統一起來? .去年有一部科幻電影叫《降臨》,改編自華裔科幻作家特德·姜代表作《你一生的故事》。
  • 你以為的自由意志並不自由
    接下來是第三站:你以為的自由意志並不自由,自由只是人類編織的幻象。在生活中我們很多人會認為,除了受到脅迫或者是患上了心理疾病,我們都擁有自由、自主地做出決策與選擇的能力,就是說我們是相信「人有自由意志」的。
  • 歷史唯物論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理論基礎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體現推進各個領域改革發展對提高法治水平的要求。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 讓上帝為難的問題:人類是否真的擁有自由意志?
    人類是否擁有「自由意志」,這似乎是一個哲學問題。我們能夠去思考和感受這個世界,也能夠進行選擇、相信、懷疑、等意志活動,這是「自由意志」的體現。即使我們的肉體會被禁錮,但是我們的意識絕對是自由,沒有人能夠阻止你的想法,這樣看來,我們的意志是自由的。那麼,人類是否是真的擁有自我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