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由意志的一點隨想

2020-12-04 冬哥慢生活

我們是不是自由的,我們有沒有自由意志,比如說,做一個選擇,是不是我們的自主意志做出的自由決定。還是說,我們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是被限制的,被規定的。這個問題,需要自己去思考。

近日看到託馬斯內格爾一本書裡討論關於自由意志的一段文章,討論一個人做的選擇究竟是他自由選擇的,還是被某些先決條件決定的。書中舉了個例子,在餐廳選桃子或是蛋糕,我覺得這個比喻不太合適,因為,要是我的話,我可能會把桃子和蛋糕都吃掉。所以,我還是換個不能同時做,只能選擇其中一個的事情吧。

星期天的下午,慵懶而又無所事事。此時,你將面臨兩個選擇,是去健身房鍛鍊身體,還是繼續躺在沙發上看看電視,畢竟勞碌了一個星期了,恰當的休息也是為了下個星期更好的工作。經過一番權衡,心理鬥爭,最終你還是選擇了去健身房鍛鍊。星期一早上,渾身酸痛,對著鏡子裡兩個黑眼圈的你,想著,我不應該去鍛鍊的,我本可以選擇在家休息的,而不是去鍛鍊。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你本可以在家躺著休息,但是你仍然選擇了去健身房鍛鍊,你可以做實際上已經所做的不同的事。在你下決定之前,你有可能選擇做任何一種事。你自由地選擇了做某事,你是有自由意志的。

傳統意義上的自由意志就是當有某種先決條件限制,或有人規定你要做某事的時候,你有另外的選擇權利,也就是說是非必須的、非必然的。比如說,如果你不去鍛鍊,就要被罰款,如果你在家休息,就不用被罰款,那麼你仍然選擇去健身,就是你的自由意志的選擇。或者說,你的父母要求你去健身,但是你拒絕了,你仍然選擇在家休息,這也是你的自由意志的選擇。又比如說,你的父母要求你遇到熟人就必須打個招呼,而你可以自由地選擇打招呼或不打招呼,或者你可以選擇和這個人打招呼,和那個人不打招呼。也就是說,雖然不打招呼是不禮貌的,但是你要有不打招呼的權利,你才是有自由意志的。

有些人認為沒有所謂的自由意志,一切行為都是有事先條件決定好的。就好像地球的自轉決定了明天早上太陽的正常升起。我們過往的經驗,欲望,學識,環境決定了我們下一刻的行為,使得我們的選擇成了必然。你以為你能選擇在家休息,而不是去健身房鍛鍊,其實你不能。這就是所謂的決定論。如果這是真的,做壞事的人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嗎?我們需要責備他們嗎?按照決定論來說,他們並不是自由的,他們做的事,是早就註定的。或者說,做好事的人應該得到讚揚嗎?按照決定論來說,他們並沒有自主選擇的自由,你讚揚或不讚揚,無論如何他們都會去做這件事。當然,即便這個人的行為是不可避免的,對做壞事的人責備,對做好事的人讚揚,仍然是有意義的。按決定論來說,最起碼,我們的責備或讚揚,會對他的以後的行為增加一個事先決定的條件。因為,不管他的行為是不是被事先決定,壞事就是壞事,好事就是好事。

不管是有自主選擇的自由意志,還是沒有自由意志的事先決定。如果你做了什麼事,這件事必然是源自於你自身意願的。你選擇去健身房鍛鍊的行為源自於你的選擇,你的選擇來自於你的希望身體健康的意願,你希望身體健康的意願來自於你想活得更長久,活得更長久,你就可以品味,學習更多的美好,而這會提升你的生命品質,因為人的生命是最可貴的,維護自己的生命,發展提高自己的生命是生命本身最大的責任。

說了這麼多,我還是不知道人有沒有自由意志。就好像寫這些文字,我可以不寫的,但是我寫了。

本文由冬哥慢生活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自由意志真的自由嗎?
    自由意志依然符合因果律,其源頭在於更小層面擾動形成的偶發,讓大腦看起來像「自由」而已。自由隨心,這內生的因確實比外生的因看起來更「自由」。物理學曾經以世界能完全計算出來,來否定自由意志,這裡忽略了重要一點,我們的世界是開放的,根本不會有完全獲取的初始數據。所以自由意志依然自由。
  • 鄧曉芒 | 自由意志意味著什麼?
    可是後來我長大一點,有可能認真地來思考這個概念時,我卻被人從課堂上和書本裡教導說,「自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自由主義」應當剷除,它的真正含義是「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無組織無紀律,搗蛋。天知道,對於「自由」的這種醜陋的印象,我們那一代人花了多大的代價才將它擺脫掉啊!
  • 深度解讀《龍蝦》:關於婚姻的本質,是擁有「自由意志」的愛
    一、 電影《龍蝦》給我們的關於婚姻的思考1、當代婚姻的迫切性《龍蝦》中儘管因為其對於婚姻的暴力渲染以及關於婚姻的故事令觀眾瞠目結舌,但是仔細想想這樣的故事設計還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沒有一個婚姻是會被逼出來的,但一旦採取這樣的強制措施,這在一定程度上是萬不得已的舉動。
  • 或許,我們真的沒有自由意志?
    所以,以時間為線索,則所有的事件都可以被預知,因為它們只是眾多選項中的一個;非決定論(Indeterminism)作為與決定論對立的觀點,認為人所作出的選擇在不同情況下不盡相同,就像昆蟲對刺激的反應一樣是不經思考而隨機的,雖然很多百科詞條認為非決定論是對自由意志的絕對肯定,不過如果是非決定論的,即隨機而沒有模式可循的,那麼自由意志的定義也會改變;剩下的也就是妥協的產物,自由主義(Liberalism
  • 你以為的自由意志並不自由
    接下來是第三站:你以為的自由意志並不自由,自由只是人類編織的幻象。在生活中我們很多人會認為,除了受到脅迫或者是患上了心理疾病,我們都擁有自由、自主地做出決策與選擇的能力,就是說我們是相信「人有自由意志」的。
  • 自由意志,很可能只是錯覺
    也許,得再過一些時間才能真正證明自由意志是一種錯覺。儘管神經科學家的確揭示了一些關於人類思考和決策的真知灼見,但是要想讓這些見解更具說服力,還需要做更多工作。如果神經科學家能夠在實驗對象自己意識到之前就預測出更複雜決策的實際結果,那麼問題就解決。那樣,就能從真正意義上證明,自由意志就是一種錯覺。而且,神經科學家也需要對不同類型的決策加以區分。
  • 自由意志和真實的力量
    並且,造物主賦予了每一位靈魂最珍貴的禮物 - 自由意志。正是因為有了自由意志,使得每個靈魂都能以自主的方向和意願探索這個宇宙,完全的自由。倘若沒有自由意志的賦予,靈魂對宇宙的探索也將變得索然無趣。為什麼?
  • 哲學中的預先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的矛盾
    至於人的自由意志,這其實是一個哲學命題,如果非要從物理上說,就是量子的不確定性概率。關於人的自由以及決定論的問題,經常會跟價值論、倫理關聯在一起,如果人是已經被決定的生物,那麼小偷也是被決定要做這樣的行為,我們應該要處罰他嗎?如果我們現在的一切,包括人類的所作所為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刻就已經被決定了,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哲學化呢?有諸多論點對這些大哉問有探討。
  • 自由意志的產生:突現
    本文是心理學著作《誰說了算:自由意志的心理學解讀》的讀後感。自由意志是哲學領域最為飽受爭議的話題之一。有很多人拒絕承認自由意志,無論是科學意義上的萬事萬物的演化都可以寫成一個方程式,還是玄學意義上的世道輪迴,一切命中注定,他們都否認自由意志的存在,或者說自由意志只是一種幻覺。
  • 自由意志不存在?
    持有上述觀點的哲學家認為,一切生物都受到宇宙中物理定律的束縛,而宇宙中的一切行為都是較早事件的結果。人類也是生物,所以人類的行為同樣受到一系列複雜因果關係的束縛,完全不受我們自己的控制。簡言之,宇宙是不允許自由意志存在的。近年的神經科學研究也為這個觀點推波助瀾:研究顯示,我們在有意識地做出一些決定時,這種行為只是大腦中一些神經過程的結果,而不是產生神經過程的原因。
  • 有一種錯覺叫自由意志
    目前「自由意志是錯覺,行為產生的直接原因並不是意識」已經基本上成為了心理學界當中的普遍共識。但是這裡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裡面所探討的自由意志指的是個體的「自由意志」體驗,並不是指哲學上所探討的自由意志實體。也就是說,心理學只能探討我們體驗到的掌控感是否是錯覺,至於人類到底是不是具備控制能力,心理學無法研究。
  • 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嗎?
    而由於這兩項假定都禁不起科學檢驗,因此自由意志不存在,或者至少是自由意志的「一般概念」不成立。「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這句話已經成為想當然耳的普遍主張。但即便是支持者也坦承,自由的幻想實在太過強烈,就算否認自由的存在,對我們日常生活的行動依然沒有太大影響。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自由意志,儘管仔細思考後又好像沒有。不過這個嶄新的正統派主張,對於世界也不是毫無影響。
  • 自由意志與量子力學:如果人有自由意志,那麼亞原子粒子也有
    論文中用到了3條公理,其中公理一是說宇宙中存在信息傳遞速度的上限(即光速不可逾越),公理二和公理三分別關於自旋和量子糾纏,是為了保證實驗裝置是可以存在的。這個論證用到的實驗裝置同EPR佯謬、貝爾不等式的裝置非常類似,都是把處於量子糾纏態的一對基本粒子分隔在很遠的空間間隔處分別測量一些物理狀態。
  • 我們是否擁有「自由意志」?
    來源:正心正舉公眾號文/遙詞 正心正舉特約作者我們是否擁有自由意志?我們是否應該相信自由意志?自「意識」這一課題進入人類視野,各式各樣的理論都曾企圖求證「自由意志」這一無處不在卻又不可捉摸的命題。自由意志是腦電波的作用結果嗎?當我們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並不是討論是否存在另一種神經遞質,可以作用於神經元產生不同的結果。從而影響自由意志,我們是在討論:自由意志服從因果律嗎?當我們想要用科學實驗解釋自由意志時,必定要考慮因果律是否適用於對自由意志的討論。答案是不適用——服從因果律的自由意志從邏輯上看就是錯的。
  • 當AI有了「自由意志」
    但是作為人類社會基石的「自由意志」本身已經從腦神經科學和社會學上被嚴重挑戰,而人工智慧在模擬和指導人類決策的能力又在大幅提升,這樣我們就將接近這個人類命運改變的交匯點:人的自由被還原為一種可計算的生理機制,AI的計算能力又超過人類的計算能力。這時,我們也就如同溫水中的青蛙,只能黯然接受「被煮熟」的命運安排。
  • 讓上帝為難的問題:人類是否真的擁有自由意志?
    人類是否擁有「自由意志」,這似乎是一個哲學問題。我們能夠去思考和感受這個世界,也能夠進行選擇、相信、懷疑、等意志活動,這是「自由意志」的體現。即使我們的肉體會被禁錮,但是我們的意識絕對是自由,沒有人能夠阻止你的想法,這樣看來,我們的意志是自由的。那麼,人類是否是真的擁有自我意識?
  • 叔本華的迴響:「自由意志」究竟存在與否?
    即便如此,究竟如何看待自由意志,依然是我們的道德準則、刑罰正義系統、宗教規範設立的基石,甚至觸及生活的意義本身。但如果說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不過是物理規律的可預見結果,那麼這一切社會制約又有什麼意義呢?在我們討論自由意志存在與否之前,首先要釐清自由意志到底為何物。簡單來說,人們普遍認為,如果我們的選擇是預先註定的,那麼自由意志就無從談起,反之,人類就擁有自由意志。
  • 俄狄浦斯悲劇與自由意志的彰顯
    所以,與其說俄狄浦斯悲劇證明了自由意志面對決定論的子虛烏有,不如說它彰顯了自由意志雖敗猶榮的悲壯崇高。  那麼,該怎麼解釋俄狄浦斯的自由意志最終被命運毀滅了的事實呢?自由與必然二元對立架構正是抓住這一面大肆渲染,卻又扭曲了至關緊要的一點: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必然命運也只是在應然性訴求的價值學維度上讓自由意志實現不了,卻沒有(也不可能)在實然性存在的本體論維度上讓自由意志化為虛無。換言之,不兼容論實際上是把「必然厄運決定了自由意志會失敗」的事實,偷換成了「因果必然決定了自由意志不存在」的臆想。
  • 從日常生活經驗考察自由意志
    可以說,否定了自由意志,也就等於否定了人的存在。但奇怪的是,一到了西方哲學那裡,這個問題就成了頭號難題,爭了兩千年,現在也沒個定論。為什麼呢?因為概念界定出現了扭曲,非要認為自由意志與因果必然性不共戴天。在自由意志問題爭論中佔上風的不兼容論就斷言,在決定論的氛圍下,自由意志只是個幻覺,不可能真實存在。
  • 笛卡爾《第一哲學沉思錄》:「自由意志」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錄》,在昨天的內容中我們從霍布斯對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論斷反駁中,進一步提到了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的問題,今天我們將延續昨天的內容繼續探討自由意志。從我們日常直覺來說,肯定毫不懷疑自由意志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