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常生活經驗考察自由意志

2020-12-06 中國社會科學網

人生在世有沒有自由意志呢?如同其他問題一樣,答案也取決於怎樣定義概念。要是照字面意思,把「自由意志」理解成「由乎自己的意欲志向」,這幾乎就不是個問題,因為我們每天都能體驗到自己有這樣那樣的「想要」(will),從低級的好色好貨,到高級的求知慾、利他心、創作衝動、信仰意願等,同時還會努力將它們付諸實施,許多情況下能夠「從心所欲」地成功實現,於是志得意滿(這時我們會說自己「自由」了);許多情況下則會「違心背欲」地遭遇失敗,結果失望沮喪(這時我們會說自己是「不自由」的)。可以說,否定了自由意志,也就等於否定了人的存在。

但奇怪的是,一到了西方哲學那裡,這個問題就成了頭號難題,爭了兩千年,現在也沒個定論。為什麼呢?因為概念界定出現了扭曲,非要認為自由意志與因果必然性不共戴天。在自由意志問題爭論中佔上風的不兼容論就斷言,在決定論的氛圍下,自由意志只是個幻覺,不可能真實存在。相對弱勢的兼容論則主張,儘管受到了因果鏈條的束縛,自由意志並不會消失得無影無蹤,而是還能在隨機偶然的夾縫裡求生存。這兩大陣營攜手並肩,走進了哲學上最深的一條死胡同。

細究起來,西方學界在此是把「必然」概念的兩層不同意思弄混了。雖然它的核心語義是指「一定如此,不可能不如此」,並且因此與「可能如此,也可能不如此」的「偶然」正相反對,卻既可以指認知層面上的「不可避免」(這個原因一定會產生那個結果),又可以指意志層面上的「不可抗拒」(世界潮流浩浩蕩蕩,誰都阻擋不了)。只有不可抗拒意思上的某一類因果必然才是與自由意志直接對立的,這裡按下不表,先來看不可避免意思上的因果必然:它非但不會否定自由意志,相反還是自由意志如影隨身的內在特徵,能讓自由意志也像世界上的其他事物那樣,具有可以被我們的理性認知所把握的某種確定性。否則的話,假如自由意志不是與因果必然保持著這樣一種兩位一體的關係,而是完全不受因果必然的任何規定,它就只能是處於純粹隨機偶然、沒有任何原因的絕對不確定狀態,變得沒法描述、不可理喻了。說破了,西方學界討論的那個可以和隨機偶然畫等號的自由意志,正是這樣一種神秘莫測的非理性玩意兒;難怪西方哲學家們很理性地琢磨了兩千年,還是說不清它是不是真實存在。

澄清了認知層面上因果必然的特定含義,我們就能看出西方學界主張自由意志與因果必然勢不兩立有多荒唐了:既然人們只有餓了才想吃東西,覺得知識不夠了才想認真學習,我們怎麼有理由斷言,意志自由不在於它能有因有果地「從心所欲」,而在於它是毫無原因、絕對自發的隨機偶然呢?一個人再隨意任性的意欲志向,不也註定了要嵌入到他的人生經歷所包含的種種決定性的因果鏈條之中嗎?譬如,在現實中,有誰會沒有緣由地想要從事某個自由的行為呢,無論是去健身館鍛鍊、外出旅遊看風景,還是在馬路上扶老攜幼、進寺廟燒香拜佛。哪怕再心血來潮,也總能找出一些前因後果的蛛絲馬跡來。

可是,眾多西方哲學大師就是不肯承認這些司空見慣的簡單事實,非要恪守二元對立的理論架構。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裡就舉過一個例子——「我現在完全自由地、不受自然原因的必然規定影響地從椅子上站起來」,想藉此證明他所謂「先驗自由」的絕對自發。然而,只要我們跳出了他那看似嚴謹細密的思辨體系,反思一下這個自己做過無數次的日常動作,就會發現我們總是基於「坐久了對健康不利」「颳風了要把窗子關上」這樣的因果鏈條,才會生出「想從椅子上站起來」的意志訴求;假如我們真的不受自然原因的必然規定,連自己都不明所以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倒可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其實,康德緊接著也承認:「這個事件只是一個先行序列的繼續」,但為了突顯自由意志作為「絕對第一開端」的自發性,他還是堅持把這根明明已經發生了的先行因果鏈條說成是「未發生」的。如此一來,他得出下面的結論也就是因果必然意義上不可避免的:「我們本來就連自由的可能性也根本不想證明;因為這也是不會成功的。」的確,考慮到人的理性只能通過揭示因果鏈條找出事實的真相,要是我們把自由意志的來龍去脈給割斷了,斷言它根本不是在先行序列的因果鏈條中產生的,那怎麼還能成功地證明自由的可能性呢?毋寧說註定了要失敗。難怪康德自己坦率指出:「自由的先驗理念」構成了「哲學的真正的絆腳石」。

在這個意義上說,西方學界兩千年來爭辯的其實是個假問題,因為如同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虛構出來的金山麒麟、妖魔鬼怪一樣,世界上也根本不存在虛構出來的「不受因果必然規定的自由意志」。畢竟,要是連「測不準」的微觀粒子都沒法完全擺脫因果必然的內在規定,人們的自由意志就更不可能完全擺脫因果必然的內在規定,以隨機偶然、無從捉摸的神秘方式在虛無縹緲中存在了。於是,煞有介事地討論「是否存在不受因果必然規定的自由意志」,就如同討論「鼴鼠有沒有眼睛」一樣荒誕。難怪約翰·密爾在《論自由》一開頭就宣布:「這篇論文的主題不是所謂意志自由,不是這個與那被誤稱為哲學必然性的教義不幸相反的東西。」為什麼呢?因為人生在世的現實自由與所謂不受因果必然規定的意志自由一點關係也沒有,所以在「論(現實)自由」的時候,根本沒有必要提及後者。

西方哲學史上最讓人納悶的一件事或許就是,在常識經驗已經清晰證明了我們的自由意志、自由行為只能植根於因果必然的鏈條中,不可能存在完全不受因果必然規定的自由意志的情況下,依然有那麼多的西方哲學大師熱衷於嚴肅考察一個子虛烏有的假問題。鑑於此,當我們今天嘲笑中世紀神學家們曾經圍繞各種荒誕問題鑽牛角尖的時候,似乎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正在做某些同樣足以引發後人嘲笑的無聊事情。所以,現在是我們斷然放棄二元對立的僵化架構,直面現實生活的日常實際,努力揭示人們在因果必然鏈條中真實擁有的自由意志的本來面目的時候了。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劉清平

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請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官方微信公眾號cssn_cn

相關焦點

  • 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嗎?
    而由於這兩項假定都禁不起科學檢驗,因此自由意志不存在,或者至少是自由意志的「一般概念」不成立。「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這句話已經成為想當然耳的普遍主張。但即便是支持者也坦承,自由的幻想實在太過強烈,就算否認自由的存在,對我們日常生活的行動依然沒有太大影響。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自由意志,儘管仔細思考後又好像沒有。不過這個嶄新的正統派主張,對於世界也不是毫無影響。
  • 鄧曉芒 | 自由意志意味著什麼?
    但動物的笑與直接的肉體愉快以及對這種愉快的預期緊緊聯繫在一起,人所特有的笑則是精神性的,是由於觸發了內心生活的機緣而流露出來或爆發出來的。在日常語言中,由於人類不可避免的移情和擬人化習慣,我們把動物的行為說成是「任意的」、「自由的」,我們羨慕魚兒的自由自在,飛鳥的無拘無束,這種羨慕也並非毫無道理。
  • 叔本華的迴響:「自由意志」究竟存在與否?
    即便如此,究竟如何看待自由意志,依然是我們的道德準則、刑罰正義系統、宗教規範設立的基石,甚至觸及生活的意義本身。但如果說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不過是物理規律的可預見結果,那麼這一切社會制約又有什麼意義呢?在我們討論自由意志存在與否之前,首先要釐清自由意志到底為何物。簡單來說,人們普遍認為,如果我們的選擇是預先註定的,那麼自由意志就無從談起,反之,人類就擁有自由意志。
  • 自由意志不存在?
    陪審員得知了託馬斯從小就有夢遊的習慣,一位精神病專家也出庭作證說,託馬斯勒死妻子的時候對自己的行為並無知覺,也並非有意識地要攻擊她。託馬斯無罪釋放。這樣的案例使我們不得不思考什麼是自由意志。顯然,人在夢遊的時候,大腦無需完整的意識活動,就可以直接控制人們的行為。近年來,基於對大腦的最新認識,越來越多的哲學家和神經科學家開始認為,某種程度上,其實所有人都在夢遊。
  • 自由意志的產生:突現
    本文是心理學著作《誰說了算:自由意志的心理學解讀》的讀後感。自由意志是哲學領域最為飽受爭議的話題之一。有很多人拒絕承認自由意志,無論是科學意義上的萬事萬物的演化都可以寫成一個方程式,還是玄學意義上的世道輪迴,一切命中注定,他們都否認自由意志的存在,或者說自由意志只是一種幻覺。
  • 你以為的自由意志並不自由
    接下來是第三站:你以為的自由意志並不自由,自由只是人類編織的幻象。在生活中我們很多人會認為,除了受到脅迫或者是患上了心理疾病,我們都擁有自由、自主地做出決策與選擇的能力,就是說我們是相信「人有自由意志」的。
  • 關於自由意志的一點隨想
    我們是不是自由的,我們有沒有自由意志,比如說,做一個選擇,是不是我們的自主意志做出的自由決定。還是說,我們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是被限制的,被規定的。這個問題,需要自己去思考。你自由地選擇了做某事,你是有自由意志的。傳統意義上的自由意志就是當有某種先決條件限制,或有人規定你要做某事的時候,你有另外的選擇權利,也就是說是非必須的、非必然的。比如說,如果你不去鍛鍊,就要被罰款,如果你在家休息,就不用被罰款,那麼你仍然選擇去健身,就是你的自由意志的選擇。
  • 你相信人類有「自由意志」嗎
    按這種決定論的邏輯,所有的這些行為、行為背後的起因,以及起因的起因,一直可以追溯至你出生的時候、你父母的生活,甚至一直追溯下去——直至宇宙出現的那一刻。  與「自由意志」相反的「決定論」認為,人類置身於一個由穩定的因果關係構成的網絡當中,這種因果關係可以一直追溯至創世大爆炸。
  • 致決定論者:自由意志存在-虎嗅網
    當人們爭論人類是否擁有自由意志時,也有這種自說自話的傾向。神經科學家兼自由意志懷疑論者山姆·哈裡斯三番兩次揚言要和丹尼爾·丹尼特這位為自由意志辯護的哲學家決鬥,還曾邀請他做客自己的播客,希望來一次偉大思想的碰撞。然而,一眨眼又變成了雞同鴨講。克裡斯蒂安·李斯特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哲學家,他的專長領域是人類決策。
  • 是否存在脫離基因控制的自由意志?
    提問者想到:『捨不得』的情緒也是基因為了保證物種存在的本能,人是被基因控制的,那麼是否存在擯棄基因控制的自由意志?我認為,自由意志的考察,首先要確定層級。這個原則,是我思考很多次之後確立的。我記得知乎有句名言,叫做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 自由意志,很可能只是錯覺
    他們的思辨產生了各種思想流派,諸如宇宙決定論(即,萬事萬物按照一種可預測的方式隨時間發展,這便使自由意志成為不可能存在的東西)、非決定論(也就是,宇宙以及身在其中的我們,行為都是隨機的,這一觀點也否認了自由意志)和宇宙自由論或相容論(認為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宇宙觀點在邏輯上是可以兼容的)。好,雖然這些研究流派無疑十分重要,但人們還是不禁會覺得,這些派系的觀點是毫無幫助且論證不足的。
  • 哲學中的預先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的矛盾
    至於人的自由意志,這其實是一個哲學命題,如果非要從物理上說,就是量子的不確定性概率。關於人的自由以及決定論的問題,經常會跟價值論、倫理關聯在一起,如果人是已經被決定的生物,那麼小偷也是被決定要做這樣的行為,我們應該要處罰他嗎?如果我們現在的一切,包括人類的所作所為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刻就已經被決定了,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哲學化呢?有諸多論點對這些大哉問有探討。
  • 我們是否擁有「自由意志」?
    經驗和良知告訴我們,槍是無辜的,因為決定開槍的是那個人。可若是一切運動都是機械的,每一個運動都有因有果,那麼那一刻扣下扳機的槍殺犯也是無辜的——在這個機械統治一切的世界裡,他只是承擔著上一刻的「因」,開槍是他無法選擇的「果」。一百年後,牛頓的後繼者、天體力學的奠基者、一個名為拉普拉斯的青年橫空出世。
  • 或許,我們真的沒有自由意志?
    所以,以時間為線索,則所有的事件都可以被預知,因為它們只是眾多選項中的一個;非決定論(Indeterminism)作為與決定論對立的觀點,認為人所作出的選擇在不同情況下不盡相同,就像昆蟲對刺激的反應一樣是不經思考而隨機的,雖然很多百科詞條認為非決定論是對自由意志的絕對肯定,不過如果是非決定論的,即隨機而沒有模式可循的,那麼自由意志的定義也會改變;剩下的也就是妥協的產物,自由主義(Liberalism
  • ...學的改造及其意義辨析——兼論奧古斯丁與康德自由意志思想的張力
    他在提醒人們需要注意理性和信仰保持距離的同時,也強調把康德和奧古斯丁聯繫起來考察的視域性意義。他指出:「乍一看,我們的實際生活、我們遭遇的這種二重分裂曾敦促奧古斯丁把我們的生命稱作是死一般的生命(vita mortalis),把生命稱作是生一般的死亡(mors vitalis)。」費舍爾在此論文集的前言,一直試圖在奧古斯丁和康德之間建立起一種思想的張力,這是非常有啟發性的嘗試。
  • 自由意志真的自由嗎?
    自由意志依然符合因果律,其源頭在於更小層面擾動形成的偶發,讓大腦看起來像「自由」而已。自由隨心,這內生的因確實比外生的因看起來更「自由」。物理學曾經以世界能完全計算出來,來否定自由意志,這裡忽略了重要一點,我們的世界是開放的,根本不會有完全獲取的初始數據。所以自由意志依然自由。
  • 【學與思】我們真有自由意志嗎?
    沒有單一的腦區決定最後統一的意識內容,有意識的覺知晚於行動,意識的「自我統一性」和自我感源自左腦,神經科學似乎正在對「自由意志」概念抽絲剝繭。不管怎樣,認知神經科學的確在「自由意志」領域扔下了一枚炸彈。
  • 徐向東作品精選,《理解自由意志》評分高達8.7
    《理解自由意志》豆瓣評分:8.7作品簡介:本書從自由意志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入手,詳細闡發了由自由意志問題引發的各種流派、觀點及其論證,重點探討了相容論與不相容論對自由意志問題提出的種種解決方案。當然,作者的目的並不僅僅是描述自由意志問題本身的發展脈絡,更在於揭示通過自由意志問題而達到的自我理解對於我們人類的意義。
  • 笛卡爾《第一哲學沉思錄》:「自由意志」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錄》,在昨天的內容中我們從霍布斯對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論斷反駁中,進一步提到了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的問題,今天我們將延續昨天的內容繼續探討自由意志。從我們日常直覺來說,肯定毫不懷疑自由意志的存在。
  • 《你一生的故事》:相信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博弈
    如果這是一則希臘神話,就會有種種外部條件聯合起來,迫使她按照預言行事,無論她的自由意志如何。可大家都知道,神話中的預言極其模糊,歲月之書卻非常精確詳盡,外部事物中也不存在迫使她按預言所說的方式下注的力量。結果就是悖論:按照定義,歲月之書永遠是對的;另一方面,不管這部書裡說她會做什麼,她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選擇做出其他舉動。這兩個互相矛盾的方面如何統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