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思】我們真有自由意志嗎?

2021-01-16 中國社會科學網


沒有單一的腦區決定最後統一的意識內容,有意識的覺知晚於行動,意識的「自我統一性」和自我感源自左腦,神經科學似乎正在對「自由意志」概念抽絲剝繭。不管怎樣,認知神經科學的確在「自由意志」領域扔下了一枚炸彈。


日常經驗呈現給我們這樣一個現象,人類自認為是自己在有意識、有意願地做著有關自身行動的決定,我們也覺得自己是一體的、是一個一以貫之的心智主體。然而,當代認知神經科學卻直指我們意識體驗層面中的感知、感覺、自我感,這些實證研究正在從決定論的立場發起對自由意志的強大攻勢。



  

在我們的觀念中,自由意志一定是與某個主體相關,正如我們在體驗中所經驗的那樣,必然存在這樣一個「我」、「自己」在主導一切。而我們頭顱內的腦部結構也定然以某種方式反映了我們擁有的這種感受,例如我們的腦中存在一個發號施令、掌管自我一切事物的統治者,就仿佛我們頭腦內部有一個小矮人負責打動操作杆讓機器轉動一樣。

  

但是,認知神經科學卻揭示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情景:我們的腦是一個平行且分散的系統,腦內有數百萬個負責做出重大決定的區域處理器,它們的功能高度特化。而且重要的是,這個系統沒有一個控制中心負責指揮腦內的其他系統。這個系統沒有老闆,而且你也絕對不是你腦的老闆。

  

腦部區域化、特化是指腦部特定位置與認知活動的特定面向有關。神經科學家對於區域化的腦部功能的研究主要受益於對各式各樣有特定腦區域損傷的患者做出的異常行為的研究。我們甚至難以想像,萬事萬物怎麼能以這麼多的方式在腦中被區域化。神經科學家指出,這些有高度針對性的認知系統(功能模塊)並非知識本身,而是讓你注意到狀況中的某些面向,它們乃天生內建的,無需過去的經驗或社會情景就能發揮作用。當腦組織健康時,它們便相安無事,建構出自然的、流暢的意識流。但是當某個皮層受損時,與該皮層相關的意識就不會出現。


對意識統一性更大的打擊來自於對腦裂病人的實證研究。葛詹尼加是首位揭示腦裂現象的科學家,他發現被切除胼胝體的病患,由於左右腦間的訊息傳遞被完全破壞了,呈現給一側腦的視覺、聽覺、嗅覺、體感覺、觸覺等訊息只會保留在自己這一側被處理,而另一個側完全意識不到這些訊息。隨後的研究進一步表明,左右腦的功能都是區域化、特定的,它們的意識程度並不相同,執行任務的能力也有差異。左腦主要與語言和推理相關,而右腦則受限於它實際能夠感受到的事物,它甚至無法在「火」與「消防員」之間建立聯繫。

  

因此,既然腦是由一系列眾多內建特化的模塊組成,這些模塊以一種無意識的處理過程平行且分散地運行,這就排除了意識是從處理器匯集的某個控制或啟動中心產生的可能性。儘管我們認為意識的內容是統一的,但是它其實是由這些分散系統形成的,並不存在一個單一的決定性區域。



  

目前,神經科學的實證研究表明,人類頭顱內有兩套處理通道,有意識的覺知通道和無意識的反應通道。前者緩慢、需要進行推理、計算,而後者快速且自動化、只要有輸入,立即就會有反應。有相當多的腦部運作都發生在有意識的覺知和控制之外。而且,「有意識的決定晚於無意識反應」的結論更是給了自由意志迎面一擊。以我們在騎單車時,緊急避開突然闖入近前方的行人為例。我們會認為是因為我們看見了行人才轉動了把手或剎車。

  

神經科學家卻指出,改變行為是無意識處理過程的結果,在我們有意識地覺知到「要轉方向」或「急剎車」的決定之前已經發生了。因為意識處理需要時間,首先各種感官輸入會進入丘腦,進而生物電脈衝被送到皮質內的處理區域,併到達額葉皮質以及其他更高的心智處理程序,這時我們才能有意識地覺知到「近前方有人」這個資訊。接著,記憶會提供撞人是不好的行為,撞人的後果等資訊,於是我們會做出決定「我不想撞到他」。然後,快速地計算我與行人之間的距離,周圍是否有其他人,權衡各種方案,然後做出「向左拐」、或「向右拐」、或「急剎車」的決定。最後,發出運動的指令,肌肉準備並做出動作。但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很可能已經相撞了。因此,神經科學家們指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腦通過杏仁核走了一條無意識的捷徑——相關的感官輸入位於丘腦下方的杏仁核,它能記錄所有通過其的資訊,如果一個和過去緊急情況相關的模式被杏仁核識別出來,它就會沿著與其直接相連的腦幹將生物電脈衝發送,啟動「逃跑或戰鬥」反應,做出行動。


這樣看來,行動和感覺都在我們有意識地覺知到它們之前已經發生,而且它們大部分都是無意識處理過程的結果,這樣的過程永遠都無法進入有意識解釋的範圍之內。而我們對行為有意識的解釋反而是一種事後觀察。甚至我們對於行為的解釋還會進行虛構(上例中我們通常會說,「我是在意識到『向左拐』的決定後才行動的」),讓整個事實在一個合理的框架之內。



  

既然腦內功能模塊的運行就像無人監管的網絡,但是為什麼我們還是感覺到是自己在做著所有的行動決定、自己在掌控一切呢?神經科學家進一步指出,我們所感受到的心理上的單一的、統一的、一致的敘述性源於功能特化的左腦系統,它會產生關於我們的感知、記憶、動作及其它們之間關係的解釋。正是在尋求事件解釋或原因的過程中,產生了個人敘述性。因為這個過程會把我們意識經驗裡分散的方方面面都集合在一起,成為一個一致的整體。

  

就腦裂患者或其他腦部所損傷患者的研究表明,左腦讓人類有在混亂中找出秩序的傾向。它會促使人類去尋找事物的結構、邏輯、關係,會讓所有的信息有條理地呈現。左腦從不同的領域接受信息,它們分別監督視覺系統、體感覺系統、情緒與認知表徵等。但是左腦只能利用它所能得到的信息做出解釋。如果信息不足以被編排成一個合理的解釋,左腦就會利用已知的線索,虛構一個合理的答案。左腦為我們創造了一個「自我感」,然後讓我們覺得有一個「我」可以「自由地」做出我們行動的決定。但是左腦為我們創造的「自我感」只能基於它所能利用的信息。如果我們的左腦被欺騙、被強迫、或缺乏輸入時,就會做出虛構的推論。那麼,這種「自我感」還值得被信賴嗎?

  

沒有單一的腦區決定最後統一的意識內容,有意識的覺知晚於行動,意識的「自我統一性」和自我感源自左腦,神經科學似乎正在對「自由意志」概念抽絲剝繭。不管怎樣,認知神經科學的確在「自由意志」領域扔下了一枚炸彈。

  

(作者單位:山西師範大學政法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11月24日)

相關焦點

  • 真有自由意志嗎?
    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的題目是「真有自由意志嗎」?這個是有人提出一個問題說:在佛法裡面,所有的果都是由因緣而來的,既然所有果都是由前面的因跟緣而來,那我們都被之前的因跟緣所限定了;我們在這個因緣果報的限定之下,我們還有所謂的自由意志嗎? 有人提出這個問題,其實這個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也是很多人容易不了解的地方。
  • 我們是否擁有「自由意志」?
    」2.精神分析:無意識的作用19世紀的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提出「潛意識理論」,認為所謂自由意志只是幻覺,人沒有可能完全認識自我。那些自以為自己做出決定的事情,其實是受無意識的支配。「意識」、「前意識」、「潛意識」的分野告訴我們,行為與意識的關係甚小。
  • 人是否有自由意志呢?
    人是否有自由意志,若是人具備自由意志,那麼我們是身處怎樣的世界——虛幻不實的還是真實不虛的。 首先,人若是具備自由意志,那麼身處的世界必定是無限的,有限的世界一切都依自然規律而變化,是因果鏈條上的一個環節或者結果,沒有什麼偶然性的東西;所以自由意志只能出現在無限的世界當中。實有的世界為有限的世界,那麼無限的必是非實的。
  • 從俄狄浦斯到貝爾的隨機數——我們有自由意志嗎
    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如果自己多看了一本書會對未來產生多大的變化,甚至——從來沒有考慮過,如果回到過去,我們真的能夠重新選擇自己的道路嗎?不過至少,現在我們依然(暫時)可以相信,時間不容回溯,歷史不容假設,所以我們可以假設我們有自由意志而無法被證偽。從這種意義上來看,自由意志,或者也許,自由意志的假象,是時間給我們的禮物。否則呢?
  •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
    ——叔本華    我們擁有自由意志嗎?這裡討論的既不是政治問題,也不是哲學問題,而是一個生物學問題。為方便理解,我們有時把自由意志(free will)用「自由決策(決定,選擇,思考)」來代替。    大腦的神經(生化的)活動決定了我們的決策還是我們的意識做了自主的決策,進而產生了我們的神經活動?
  • 我們真擁有自由的意志嗎?還是冥冥中早已給我們編制好了?
    在我們看來,我們有自由意志。我可以決定這樣做,也可以決定不這樣做。例如,我本可以決定不發布此文章,但選擇這樣做。但是我實際上有多少選擇呢? 是我的意志決定還是冥冥中早已「解決」?我沒辦法知道這是不是我擁有自由意志,因為不存在證明自己有自由意志的「測試」實驗,無論我「選擇」採取哪種行動方式,我都無法證明這是我的選擇。僅僅因為感覺我們有自由意志,並不意味著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所以我們不能基於「感覺」將其視為理所當然。那麼我們如何證明呢?我們不能。不管喜歡與否,我們根本無法證明我們有選擇的行動。
  • 自由意志的死亡會毀滅我們的法律跟道德責任嗎?
    哲學家Julian Baggini(2015)曾提過一個生動的比喻描述這個觀點:思想意識就像汽笛聲一樣,伴隨火車的引擎產生,不可能影響引擎的運作;以為我們的行為是由有意識的決定所驅動,就像相信火車的汽笛聲可以拉動火車一樣。然而,這些腦神經科學實驗真的能證明我們沒有自由意志嗎?
  • 有一種錯覺叫自由意志
    實際情況是在進入音樂之後,假被試聽到的指導語與真被試是不同的,當真被試停下時,指針就只由假被試控制著達到目標物,真被試在這個階段就有可能體會到虛假的控制感——這裡可以延伸被理解為虛假的自由意志體驗。研究發現,在改變真假被試停下的時間差(10s或1s等)之後,隨著間隔時間的減少,真被試對自己要指針停下的意向的評分就越高。
  • 我們的呼吸與自由意志有關嗎
    自由意志(我們決定是否吃那塊巧克力還是要多買些披薩餅的能力)長期以來一直是爭論的話題。數十年來,神經科學家一直堅持決策源於大腦。現在,一項突破性的研究表明,在呼氣時,您更有可能做出涉及自由意志的決定-這一發現表明,身體在做出選擇方面的影響力要比最初想像的要大得多。
  • ...學的改造及其意義辨析——兼論奧古斯丁與康德自由意志思想的張力
    在諸多「奧秘」中,恩典學和理性的複雜關係是最大的奧秘。奧古斯丁和康德之間橫亙大約14個世紀,探討其思想間的關係,是冒險的,甚至有點魯莽,但我們認為,這仍是一個有意義的嘗試。已經有很多文獻表明,奧古斯丁是一個傑出的有跨時代影響的哲學家。就康德思想和奧古斯丁之間的張力問題,在國外已經有學者開始討論,在國內還是一個空白。
  • 回答問題:我們是否有自由意志
    回答問題:我們是否有自由意志我不太清楚你說的自由意志指的是什麼?如果指的是「自在」和「完全自我發揮」的話,這樣的眾生你只有去天上找。其中欲界天還有欲望但是所受用極為殊勝,梵音滿天,妙義無窮。這樣的自由意志都是靠福報上去的,或者說功德,不是說你打破這個打破那個就有了的,你看很多地方喜歡「打破」,結果越打破越窮,到最後連飯都吃不飽。為何?因為福報被自己作沒了。相反像中東一些土豪國家,一天只上6小時班,你說他沒有自由?不能更好發展?不可能的。其實自由就是福報,福報就是自由。
  • 我們確定性的宇宙中存在自由意志嗎?
    現在,環視下四周,看見了任何東西在堆積嗎?但這已經發生了。其次,就像生命遊戲一樣,物理系統中不太可能存在「計算機式捷徑」。也就是說,如果你想精確地預測一個人會將做什麼、思考什麼以及任何其他的事,那麼你就必須模擬他們的所有點點滴滴,進行預判模擬,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麼。但這正是你以自由意志待人的方式:你只是……看看人們在做什麼。
  • 人有自由意志嗎?
    在宗教範疇,自由意志意味全能的「神」或某種神秘力量並不以其力量掌控個人的意志和選擇;在倫理學,自由意志意味個人在道義上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在心理學,自由意志意味心靈控制身體的部份動作;在科學領域,自由意志意味身體的動作
  • 哲學中的預先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的矛盾
    關於人的自由以及決定論的問題,經常會跟價值論、倫理關聯在一起,如果人是已經被決定的生物,那麼小偷也是被決定要做這樣的行為,我們應該要處罰他嗎?如果我們現在的一切,包括人類的所作所為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刻就已經被決定了,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哲學化呢?有諸多論點對這些大哉問有探討。
  • 赫拉利的邏輯:你真的有自由意志嗎?
    作者:魔鬼的小牧師自由意志到底是什麼?我想要什麼就去追求什麼,這就是自由意志嗎?錯了,這不是自由意志,其他動物也可以想要什麼就去追求什麼,只不過受到欲望的驅使,也就是受到大腦中化學激素的刺激,這沒什麼高級的。根據欲望,想要什麼就去選擇什麼,只不過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科學家所說的自由意志,是自己能否選擇自己的欲望。
  • 自由意志真的自由嗎?
    自由意志依然符合因果律,其源頭在於更小層面擾動形成的偶發,讓大腦看起來像「自由」而已。自由隨心,這內生的因確實比外生的因看起來更「自由」。物理學曾經以世界能完全計算出來,來否定自由意志,這裡忽略了重要一點,我們的世界是開放的,根本不會有完全獲取的初始數據。所以自由意志依然自由。
  • 你相信人類有「自由意志」嗎
    他們關注:相信「人有自由意志」的信念會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以及我們先入為主地認為自由意志存在的原因。  有趣的是,那些被誘導「人有自由意志」的受試者,與那些閱讀無關文字的受試者比起來,二者並沒顯著差異。這說明,大多數人並不需要額外鼓勵,就已經相信「人是有自由意志的」。當然,我們對「人有自由意志」的相信程度會有差異,這影響到我們準備在多大程度上幫助別人。
  • 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嗎?
    神經科學的成果又進一步壯大反自由意志者的聲勢。人類行動的源頭不是有意識的思想、欲望與意圖,而是腦子裡無意識的過程;這種過程甚至在我們尚未察覺之前,就已經為我們設定好行動。近來反自由意志最力的神經科學家山姆.哈裡斯(Sam Harris)總結說︰「自由意志的一般概念立基於兩項假設:一、每個人過去的一切作為,原本都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二、我們自己其實是我們當下大多數的想法與行動的有意識的源頭。」
  • 我們真的擁有自由意志嗎?
    自由意志實驗或許不能解釋我們是否可以操控自身的命運——但這些實驗至少可以表明人類對自己的頭腦所知甚少。
  • 或許,我們真的沒有自由意志?
    利維坦按:如果你打算相信「人早在自己大腦意識到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決定」——那麼為什麼我們會進化出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直接進化出一個喪屍腦呢?他採用的是相似的「動手指」實驗,只不過在實驗中加入了時間的觀測。後來他所得到的數據是,人腦的準備電位比人類的意識還要快0.35秒。根據這些數據和現象,班傑明·裡貝特總結出人類沒有自由意志。我們所認為的自由意志,或許只是一種類似「否決權」的存在,即我們並沒有能力決定開始某個行為,只是在它被實施之前,大腦能夠提出否定的意見,在最後一步決定行為是否能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