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狄浦斯到貝爾的隨機數——我們有自由意志嗎

2021-02-10 鎮戎啥也不知道

難度等級:中等偏高

預備知識:一點點分析力學以及量子物理(其實沒有也沒關係)

口胡指數:


(本文僅供啟發思維使用,請在看完後24小時內從腦中刪除,一切可能造成的誤解本文作者概不負責)

零    時間


     "Time! Time!" 

     Bilbo was saved by pure luck. For that of course was the answer. 

——J.R.R.Tolkien, The Hobbit

時間是什麼?時間是宇宙的一半,是閔可夫斯基時空的四分之一,是秩序的起點,是混沌的開端。它帶走了帝國永世不朽的榮耀,帶走了偉人千秋萬代的妄想,帶來了伊露維塔恩賜的死亡,帶來了潘多拉封藏的希望。

每一個時間節點都蘊含著無限的遺憾。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究竟有多少隱忍待發的英雄鬱郁而死,又有多少沽譽釣名的小人青史留名?

我們永遠都不知道如果亞歷山大東徵遇到了秦惠文王,會給那個思想迸發的時代帶來怎樣的火花,我們也永遠不會知道如果沒有富蘭克林,伏打和法拉第,我們今天是否會看到外掛著無數巨大齒輪的蒸汽飛船在天空中翱翔。

另一個可能的世界?

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如果自己多看了一本書會對未來產生多大的變化,甚至——從來沒有考慮過,如果回到過去,我們真的能夠重新選擇自己的道路嗎?

不過至少,現在我們依然(暫時)可以相信,時間不容回溯,歷史不容假設,所以我們可以假設我們有自由意志而無法被證偽。

從這種意義上來看,自由意志,或者也許,自由意志的假象,是時間給我們的禮物。

否則呢?

時間穿梭和預知未來在違反因果律上這件事上沒有什麼區別,穿越到過去的人就是過去的預言家,總之,我們先假設一個確定的未來……

一    希臘悲劇和收束的世界線


I have noticed that even those who assert that everything is predestined and that we can change nothing about it still look both ways before they cross the street.

——Stephen Hawking

熟悉希臘神話的同學都知道著名的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俄狄浦斯是忒拜國王拉伊俄斯與他的妻子伊俄卡斯忒的兒子,因生父懼怕「被自己兒子殺死」的詛咒而被拋棄,卻在陰差陽錯中成為了鄰國沒有子嗣的國王的養子和繼承人。德爾斐神殿的神諭告訴他,他將殺父娶母,於是他為此遠走他鄉,誤殺了拉伊俄斯,解決了史蒂芬斯的謎題,並按習俗娶了失去丈夫的王后,逃避神諭的行為最終反而將神諭應驗。事實上希臘神話中的預言是連神也無法抗拒的,這也是其精髓所在——那就是古希臘人的世界觀:個人意志無法對抗命運,作死者一定會死,不作死者也一定會死。


人被殺,就會死

過了幾百年,他們都信了耶穌,突然發現自由意志似乎和上帝的全知全能有了這麼點小矛盾——如果上帝是全知的,那麼它一定知道你接下來要做什麼。為此展開了數百年的神學辯論,這裡不展開——也許他們的上帝站在時間之外,於是我們是自由且可以被預測,也有可能他們上帝只是一個弱全知者,只是知道如果你將要做的事會導致什麼。

(至於古代的中國,雖說也有「善有善報」和「命中注定」的普遍認識,但那更多的是在講一個人當前的事受到過去的影響,而未來則是可以被當前的行為決定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這種世界觀在現代科學(遊戲)下的體現,則是(十分中二的)「世界線收束」理論。該理論認為,無論我們怎麼改變歷史,世界線都會回到原來註定的路徑上(甚至可以用極為扭曲的方式比如強行降一顆隕石啥的)。就像一條大河,可以往裡面扔石頭濺起水花,但是沒有辦法改變它的流向。不過某些貌似是基於混沌吸引子的世界觀下,歷史允許大的改道以及進入極其嚴苛的所謂「平衡線」,這裡不展開。


時間旅行不存在的世界線收束理論其實是很無趣的,只是相當於將預言換了個名字而已,而加了時間旅行的世界線收束就細思恐極了:我們怎麼知道地球歷史是一條長河而不只是一朵浪花?萬一地球人發現各大星系已經被巴爾坦星人殖民(這構成了當前世界線的收束點),然後某個科學家拍腦袋發明了時間機器怎麼辦?總會有人想回到過去消滅巴爾坦星人的——雖然可以用一系列複雜的時間穿越防止這一悖論,但最簡單粗暴的世界線就是在畫出時間機器圖紙的那一瞬間巴爾坦星人不小心(是真的不小心)往太陽系丟了個黑洞或者某顆超星星暴發直接把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殺死……即使沒有巴爾坦星人,將發明時間機器的一切可能性扼殺在萌芽之中也是一條值得考慮的世界線收束方案,所以為了你和太陽系的安全,請不要想任何時間機器的實現原理,萬一哪天你突然就eureka了呢……


來自xkcd

然而……至少在經典的物理學看來,時間機器這種東西是沒有理論依據的,所以自由意志至少不會影響歷史的進程了,不過真的是這樣嗎?

二    為無圖的分析力學補上費曼的圖


Physical attributes that humans defined using integral calculus were seen as fundamental by the heptapods.

——Ted Chiang, Story of your life

初學者學習拉格朗日力學的時候總是會被其完全不同於牛頓力學的基本原理所吸引(如果不是被它的無圖你說個XX所吸引的話):對任意一個力學系統都存在這樣一個函數L(q,q',t),系統在時刻t=t1和t=t2的兩個位置之間的運動滿足L從t1到t2的積分取關於q(t)的極值

看上去就像一個物體在預知了所有情況之後,選擇了一條最好的路

如果沒有學習過分析力學,我們也可以用更簡單的光的費馬原理做例子:光總是沿著光程取極值的路線前進。

什麼意思呢?很多人naive的理解,就是說一束光,如果從A點到達B點,那麼它經過路線的光程(不考慮引力場的話,就是距離乘以折射率)一定是最小最大、或全部相等的。

比如說如果A與B全部是真空,那就一定是直線,如果有一面鏡子,那一定是滿足入射角等於反射角,如果是在橢圓的兩個焦點上,那麼是所有經過一次反射的光線。


許多人學到這裡覺得簡直太神奇了,光需要何等的全知全能,才能夠使自己走的路線永遠光程最短啊?難道這道光束事先必須什麼都知道,早在它出發之前就知道?難道這道光不可能貿然踏上旅途,走出一段之後再作調整,需要重作調整的路絕不會是耗時最少的路徑?難道這道光必須在出發之初便完成一切所需計算?那麼人是不是也是如此呢?難道一個人的一生就是其意志遍歷了所有的活法之後的最優解?(沒錯特德蔣我說的就是你)


Absolutely Not!


取極值和最短完全是兩回事!

所謂f(x)是在x1到x2之間長度取極值,只要對趨近於0的正數σ和在兩端(也就是x1和x2)滿足g(x)=0的g(x),有不為0的數δ,使得f(x)+δg(x)的長度比f(x)大就行了,並不是全空間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舉個簡單的例子:


a是AB兩點之間光程最小的路線,但不妨礙A發出的經過鏡子反射的b光學也能到達B點,因為b比它附近的所有其他光路(比如c)要短。

另外從方程形式上來講,雖然說條件是光程是對路徑的積分

取極值看上去需要對從x1到x2的全部位置處理,然而變分之後卻可以得到

這一微分方程,也就是說某個小的區域光程取極值其實和空間其他位置有什麼情況沒有任何關係。事實上這是顯然的:若光程全部取極值,那麼任意一小段的光程應該也是(在這一小段內的)極值。我們做的只不過是找出了所有滿足「光程處處為極值」的路徑,然後把光需要到達的位置代進去而已。

做一個不嚴格的比喻,如果你在山上水平扔一個石頭(發射一道光),已知忽略阻力的情況下軌跡是頂點就是你所在位置的拋物線(所有光程取極值的路線),那麼當你想知道多少初速度才能扔到某一個位置的時候(想讓光到達某個點),你只要把那個位置代進所有的滿足條件的拋物線方程求解未知量(找出光程取極值並通過該點的線路)就可以了。這個過程當然不是石頭「有目的」地認為自己必須走拋物線,而是我們根據受力分析推導出石頭走拋物線,沒有什麼奇怪的。

所以說理論力學和目的論真的沒有什麼關係——完全只是數學上的變換罷了。這種需求在物理上很常見,比如說……費曼圖。



費曼圖幾乎就是量子場論的象徵了。(雖然用百度搜圖的話絕大部分圖片是某個找不到爸爸的小屁孩)然而費曼圖和算式的路徑積分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是用圖的方式使積分展開變得容易理解了而已。拉格朗日看到牛頓那套受力分析圖覺得沒有第一性解釋於是湊出了分析力學和看似目的論的分析力學公式,而費曼看著自己的路徑積分一題要寫兩三頁紙太複雜於是畫出了費曼圖。憑數據湊出公式並不難,量子電動力學可以精確預測到小數點後十幾位——這已經達到了目前實驗的上限——難的是將物理公式做出一個合理的解釋(而不是真實的解釋!物理模型永遠不可能真實),這才是真正的物理思維,否則和數學家又有什麼區別呢?

好像有點扯遠了。理論力學並不能否定自由意志,不過……量子力學似乎可以呀!好了說了這麼多我們終於講到了重點,也就是前幾天的大貝爾實驗(本來是30號開始寫的,拖延症……咳咳)

三    薛丁格的貓和貝爾的不等式


TODAY'S LESSON: WD, or WITTEN'S DOG

——Hubert J. Farnsworth

要了解貝爾實驗,我們需要從隱變量假設講起。

我們知道各種守恆定律是物理學的基礎,比如動量守恆對應著空間平移對稱性,能量守恆對應著時間平移對稱性,角動量守恆對應著空間旋轉對稱性,而宇稱不守衡則說用了宇宙不是鏡像對稱的:你的右手和左手在物理上有一定區別。總而言之,微觀粒子有一種重要的守恆——自旋守恆:一個自旋為0的例子衰變成兩個自旋1/2的粒子的話,兩者自旋狀態一定是反的(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一個是1/2一個是-1/2)。所以這兩個粒子即使相距很遠,只要我們知道了第一個粒子的自旋,我們就可以知道另一個。然而量子力學告訴我們一個粒子在被測量之前並不知道其狀態到底如何,因此解釋上就有兩種方向——一種認為,在測量一個粒子的瞬間,會有一種超距作用瞬間作用到另一個粒子使其狀態也被確定(但這不違背相對論,因為並沒有信息被傳遞),這就是量子糾纏;另一種則是認為,粒子在分離的時候就已經被標記了相反的自旋方向,自然不管怎麼測都是守恆的,這就是隱變量。

我們用通俗的話解釋一下。比如說住在舊金山的Alice和住在洛杉磯的Bob(物理學家總是喜歡找這兩人,多大仇……)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的加州大學的入學考試,但是校方卻很(不)為難地告訴他們,因為要把一些名額讓給沒有像你們和蓋茨比一樣的優越條件的少數族裔,你們只有一個人能夠入學,所以你們自己商量好誰來上學吧,不來的也請去附近校區寫個放棄申明啊。


假設Alice和Bob打算投硬幣決定這件事,那麼量子糾纏就是說Bob到UCLA和校方說明了情況才視屏電話Alice開始投硬幣,而隱變量就是Alice和Bob先商量好,投好硬幣然後再分別去學校。

聽上去好像本質上沒什麼區別?

如果自旋方向只有上下的話,的確是沒有什麼區別。然而自旋就像任何三維矢量一樣,是可以往任何方向旋轉的。回到Alice和Bob的例子,其實並不是決定誰被錄取,而是校方準備了一次新的全部是判斷題考試,而Alice和Bob需要將所有可能的題目寫上不同的答案!

在這種情況下,量子糾纏和隱變量就有區別了。具體情況這裡不詳細寫,總之如果存在隱變量λ和非負的概率密度ρ(λ),那麼存在不等式|P(a,b)-P(b,c)|≤1+P(b,c),其中P(a,b)可以認為是某個量的平均值,該量在Alice的a題和Bob的b題答案相同時取1,不同取-1。

而量子糾纏的話則沒有這種情況,或者說等價於以下說法:隱變量λ是不可測的,因此在數學上可以存在負的概率密度。而在這種情況下,既然是不可測的,並且從數學上沒有區別,那麼就可以動用奧卡姆剃刀原則(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取更合理的說法就是「隱變量不存在」。

看上去這是一個很好做的實驗不是嗎?我們只需要找很多很多的Alice和Bob(真的,多大仇……)過來測一測概率就可以了。所有實驗都證明該不等式是錯誤的,也就是隱變量不存在。然而事實並不沒有這麼簡單,大部分實驗有一個漏洞——我們需要防止Alice和Bob提前知道考題


現實中學校當然可以防止試題洩漏,但是微觀世界裡沒有什麼是真正隔絕的——除非是理想的無限高的勢壘,何況我們並不知道可能的隱變量的具體傳播方式。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隱變量傳遞信息的速度一定無法超越光速(也就是定域性假設)。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可以在糾纏發生之後再決定測試自旋的方向,也就是在Alice和Bob分開前往兩個校區之後才決定考題,這樣就能夠確定他們到底是在一起的時候就決定了所有考題的答案呢還是他們到了考場才互相串通。

這似乎依然不太複雜,只要能夠讓糾纏態保持的時間稍微長一點,幾百納秒甚至幾十納秒就足夠生成一個隨機數了。然而Alice和Bob真的是非常非常厲害。他們了解每一個老師的心態,知識能力和一切足以影響老師的環境——比如Alice知道在出發後半小時會下雨導致老師關節炎發作心情不好出個海盜分金問題啦什麼的。這在量子世界並不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我們並不知道什麼是「真隨機」的。骰子?硬幣?給定的初條件更精確總有預測的辦法,更別提計算機的偽隨機數生成器了。總有一個過去的時間點使得同一個隱變量可以以光速傳播信息同時到達自旋粒子和隨機數生成器,於是即使考題還沒有出,他們也可以提前對好答案

這樣說起來好像我們又可以動用奧卡姆剃刀了——如果存在一個從宇宙大爆炸開始就存在的隱變量影響了所有的量子態並且所有測量量子態的行為都會被這個隱變量所幹擾導致測不到正確的量子態——那我們還不如認為被影響的量子態才是「正確的」,而沒有這個隱變量的世界和我們沒什麼關係。


那麼大貝爾實驗是來幹什麼的呢?

因為有的科學家突然開了一個腦洞:所有的隨機都是偽隨機,都會受其他事物的影響,到底有沒有不受影響的呢?有啊,那不就是「自由意志」的定義嘛,如果人有自由意志的話,一定可以不受外界影響地打出隨機數呀!所以利用自由意志產生隨機數,就可以完美規避隱變量啦!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認為全部人類的自由意志(或者說利用自由意志產生隨機數的能力)都不受隱變量影響毫無疑問會陷入沙堆悖論——人不會影響,猩猩會不會?狗呢?那憑什麼電腦就受影響呢?

如果認為只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不會被影響……(別笑,你怎麼知道周圍的人都真的存在自由意志?)那你找幾萬個人來有什麼用?

所以說這個實驗幾乎可以確定是不會超出以往貝爾實驗的結果的。而在我看來,它根本不是貝爾不等式的驗證實驗,而是一種在沒有時間機器的情況下檢測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的方法如果和以前結果一樣,那麼說明自由意志是不存在的;而如果真的滿足了貝爾不等式,那只能說人這一物種真的和其他東西在物理上就不太一樣,最大的可能就是……我們是另一個世界操縱的遊戲人物,除了受物理引擎操控以外還有額外的調用接口。

所以說……為什麼興師動眾搞這麼個除了科普以外沒啥意義的大新聞,細思恐極。

結語    


即使沒有隱變量,單獨探討自由意志似乎也會陷入沙堆悖論——人有自由意志,那麼猩猩有嗎?然而隱變量假設是純物理的,而人不能違背物理定律貌似已經是常識了,所以拿隱變量來說明人沒有自由意志似乎更有說服力。

萬幸的是貝爾不等式只是說明了你不能創造出真正隨機的隨機數,至少聽上去和「你沒有自由意志」比起來不那麼悲傷。

那麼仔細想想,到底什麼才是自由意志?顯然如果一個人的所有思想和活動完全可以用內部和外部參數預測的話,他是沒有自由意志的。而如果一個人能寫出真正的隨機數,那麼毫無疑問他是有自由意志的。介於這二者之間呢?人不能靠自己跳到十米高,能說明人沒有自由意志嗎?不能,想去跳十米高和跳到十米高不一樣,前者是自由意志的體現,而後者只是物理規律。人不能想出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能說明人沒有自由意志嗎?不能。決定想什麼和想出什麼也不是一回事,前者是自由意志的體現,後者是個人能力。那麼,人不能想出真隨機數,能說明人沒有自由意志嗎?


好像……也不能?

相關焦點

  • 俄狄浦斯悲劇與自由意志的彰顯
    而自由意志的根基正在於這種原子運動的偶然狀態。可見,爭論的雙方儘管在具體觀點上針鋒相對,卻都認定因果鏈條會對人的自由產生否定性的限制作用。西方哲學傳統中自由與必然二元對立架構就是這樣確立起來的。俄狄浦斯悲劇也因此作為一個經典案例,經常被人們拿來證明「決定論勢必否定自由意志」的不兼容論。不過很可惜,這是一種站不住腳的誤讀。
  • 超越心理學意義的「俄狄浦斯」
    但是眾多中國人卻知道「俄狄浦斯情結」---源自著名的西臘悲劇《俄狄浦斯王》,由公元前496年出生的索福克勒斯創作,這要歸功於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幼年性慾說」,弗洛伊德認為:俄狄浦斯情結是每個人一定要經歷的,是導致神經症的病因,他寫道:「俄狄浦斯王的命運使我們感動不已。他遭受的詛咒是早在我們出生之前就已經領受過的。大概我們都是帶著像他一樣的命運出生的。
  • 俄狄浦斯與司芬克斯——孩子必須了解的100幅世界名畫
    >細數起來,希臘神話大多並不是歡樂的故事,甚至有許多悲劇,歸結起來造成悲劇的根源就是「命運難違」,無論人神,一概無法逃脫命運的安排,而妄圖與命運抗爭,最終只能落得慘敗。歷來表現俄狄浦斯和司芬克斯的畫作有許多國家危難,國王伊拉俄斯於是前往德爾斐神廟尋找解救良方,途中遇到了向忒拜方向走的俄狄浦斯。
  • 付麗娟:成功與懲罰是男人的俄狄浦斯衝突,女人的究竟是什麼?
    《》,我們和父親的關係有什麼問題?  付麗娟老師在《成功與懲罰是男人的俄狄浦斯衝突,女人的究竟是什麼?》談到了女性俄狄浦斯的理解,也許能給大家一點啟發。  女性在早期的心理發展中,究竟有沒有俄狄浦斯衝突,如果有,對成年以後的命運有什麼影響。  希臘神話中,俄狄浦斯(人名)實現了會弒父娶母的預言,知道真相後,他戳瞎了自己的雙眼。
  • 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我們又如何理解心理學中的力比多與攻擊性?
    算一下時間,今年應該是我從了解到學習精神分析的第四年。(想不到吧嘿嘿,前幾天我還在跟大家分享流行樂天后,今天我就跟你們分享心理學啦~)對於精神分析,我心存敬畏,認為這是一門深入且複雜的學問,如同無頭蒼蠅東飛西撞。
  • 自由意志真的存在嗎?
    希臘神話中就有一個著名的悲劇,俄狄浦斯的命運詛咒: 拉伊俄斯年輕時曾經劫走國王珀羅普斯的兒子克律西波斯,因此遭到詛咒,他的兒子俄狄浦斯出生時,神諭表示他會被兒子殺死。有一天,俄狄浦斯去德爾斐神殿裡請求太陽神阿波羅神諭,得知自己將來會「弒父娶母」。為避免神諭成真,俄狄浦斯便離開科林斯,並發誓永不再回去。俄狄浦斯流浪到底比斯附近時,在三叉路上與一臺馬車發生衝突,受到馬車上的人的推擠和攻擊,便失手殺了全部的人,其中正包括了他的親生父親拉伊俄斯。
  • 血酬、擬態、俄狄浦斯情結和文化屬性:一個被權力和欲望異化的人
    03俄狄浦斯情結俄狄浦斯的故事拉伊俄斯愛戀上了美少年克律西波斯,將其誘拐並導致其死亡。克律西波斯的父親珀羅普斯於是詛咒拉伊俄斯「會被自己的兒子殺死」。恐懼於詛咒,拉伊俄斯把剛出生的嬰兒拋到喀泰戎的荒山中。
  • 自由意志與量子力學:如果人有自由意志,那麼亞原子粒子也有
    記得自由意志即不能由過去發生過的歷史所確定,因此其實這一結論其實和前文提到的貝爾不等式的結論非常相近。 那麼這個定理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這就屬於對於自由意志的哲學探討了。必須分兩種不同的哲學思想來繼續討論:1.認為自由意志=隨機;2.認為自由不同於隨機。
  • 中科大實現基於人類自由意志的量子非定域性檢驗
    本報合肥5月13日電  (記者孫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日宣布,該校潘建偉院士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了基於人類自由意志和超高損耗下的貝爾不等式檢驗,並在此基礎上開展全球合作,利用超過10萬人的自由意志產生的隨機數進行了量子非定域性檢驗,相關成果5月10日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
  • 中科大實現基於人類自由意志的量子非定域性檢驗—新聞—科學網
    他們在上述研究成果中,首先提出了基於人類自由意志、在地球-月球之間開展貝爾不等式檢驗的方案,發展了GHz亮度的糾纏源和高時間分辨探測系統,實現了超高損耗下的人類自由意志參與的貝爾不等式檢驗,該成果於4月5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在此基礎上,他們進一步與世界上多個研究小組合作,通過「大貝爾實驗」(Big Bell Test)國際合作的方式,利用超過十萬人的自由意志產生的隨機數進行了量子非定域性檢驗
  • 我們擁有自由意志嗎?從《西部世界》中的心智之辯談起
    你是因何原因,做出了其中一種選擇,是偶然,隨性還是所謂的「自由意志」?你也許從未懷疑過自己的選擇是來自自己的內心,也從未懷疑自己擁有選擇的自由,從未質疑自由意志的存在。自由意志究竟是進化的選擇還是主觀的騙局?
  • 我們的呼吸與自由意志有關嗎
    自由意志(我們決定是否吃那塊巧克力還是要多買些披薩餅的能力)長期以來一直是爭論的話題。數十年來,神經科學家一直堅持決策源於大腦。現在,一項突破性的研究表明,在呼氣時,您更有可能做出涉及自由意志的決定-這一發現表明,身體在做出選擇方面的影響力要比最初想像的要大得多。
  • 從埃及到愛琴海:獅身人面像斯芬克斯的傳播歷程
    此後有關這一題材的畫作都強調了兩個對手之間鬥智的特點,突出斯芬克斯蹲坐在臺子或柱子上,等待俄狄浦斯回答她給出的謎語,俄狄浦斯則聚精會神,試圖解開這個關乎性命的謎。在其中的一幅畫上,可以看到俄狄浦斯睜大了眼睛,身體稍微後傾,斯芬克斯的額頭上有一條橫線,似乎顯示它皺著眉頭,兩者之間心理戰的激烈程度不亞于波士頓裝飾瓶上的畫面。
  • 今天我們是否還需要哲學?
    哲學離我們很近也被我們所需要 《照亮》講述了哲學的「無用之用」,書中舉了莊子和惠子爭論的故事:惠子看不上莊子,覺得莊子的思想宏大卻空洞無用,認為莊子的思想就像一棵高大卻長滿粗大的樹瘤、凹凸不平、彎曲扭結的樹,木匠無法對它下手,行人也不會注意它。莊子卻說:狸貓和黃鼠狼敏捷,能抓住獵物,而犛牛龐大,抓不住獵物,但是你能說犛牛沒黃鼠狼有用嗎?
  • 這個謎有何寓意?
    他給俄狄浦斯出的問題是:什麼東西早晨用四隻腳走路,中午用兩隻腳走路,傍晚用三隻腳走路?俄狄浦斯回答:「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個孩子,用兩條腿和兩隻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變成了壯年,只用兩條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體衰,必須藉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稱為三隻腳」。俄狄浦斯答對了。斯芬克斯羞愧墜崖而死。「斯芬克斯之迷」常被用來比喻複雜、神秘、難以理解的問題。
  • 我們確定性的宇宙中存在自由意志嗎?
    因此如果所有的物理定律都是確定性質的,那麼任何人所做的一切都如同一塊大石有滾落山丘或時鐘到點報時一樣「命定」。那麼到這一步你可能會缺乏一些理想化的自由意志,但由於上述所說,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辨別出來這種「自由意志」,那麼你所缺乏的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 粒子有自由意志嗎?科學家大膽設想,引爭議不斷!
    在自然界數億萬年的演變中,構成了生命物質和無生命物質。人類是有思想和語言的,因此有人認為人類是有自由意志的,但是很多沒有生命的物質是不具備的。但是最近有科學家認為,即使是一些無生命物質,也是擁有自由意志的。這是真的嗎?
  • 讀書筆記大全:俄狄浦斯王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俄狄浦斯王讀書筆記 2013-08-22 12:03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