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心理學意義的「俄狄浦斯」

2020-12-03 我思故我在的霖妹妹

沒有讀過希臘神話的人可能對荷馬的兩部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對赫西俄德的《神譜》以及三大悲劇家: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裡庇得斯,不甚了解,甚至根本沒有聽說過。但是眾多中國人卻知道「俄狄浦斯情結」---源自著名的西臘悲劇《俄狄浦斯王》,由公元前496年出生的索福克勒斯創作,這要歸功於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幼年性慾說」,弗洛伊德認為:俄狄浦斯情結是每個人一定要經歷的,是導致神經症的病因,他寫道:

「俄狄浦斯王的命運使我們感動不已。他遭受的詛咒是早在我們出生之前就已經領受過的。大概我們都是帶著像他一樣的命運出生的。我們性衝動的最初客體是母親,最初的憎恨客體和要殺死的人是父親。我們就是帶著這種命運降生人世的。我們的夢向我們展示了這個事實。俄狄浦斯王殺父娶母的情節,意味著我們自己孩提時的願望。」

這一學說被推崇精神分析理論的從業者大加宣傳和推廣,並為許多普通公眾所接受,「戀母或戀父情節」成為很多人張口就來的詞彙。

弗洛伊德是徹底的經驗主義者。他的理論都是在自身分析和觀察診治病人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如非親身體驗,他從不接受。為此,招致種種非難,當時醫學界把他當作是被性慾迷了心竅的下流胚,Fliess、榮格、阿德勒等很多曾經志同道合的同事也紛紛離他而去。榮格的離開對他的打擊很大,為此他還患上了眩暈症。

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個性特徵會導致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相同的事物或觀點,而這些解讀的差異也折射出我們的生活經歷、個性特徵和時代背景。時代塑造人,人創造時代,面對時代的整體, 一個時期既不是值得讚揚的,也不是應予責難的,因為每一個暑期都既是負債者又是債主。這樣,過去了的世紀在其序列中,既是先驅者又是同行者,既是傑出的又是平凡的,既是清晰的又是渾濁的。

對於西臘神話的批評,早被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所開啟。柏拉圖在《理想國》裡用了很長的篇幅來分析他那個時代所流行的詩歌:有流傳下來的荷馬史詩,有赫西俄德的詩,也有與他同時代的詩人所寫的詩,他首先直接指出:「還要鼓勵孩子的母親和保姆們也只給孩子們講經過篩選的好故事,儘可能用這些好故事如同用雙手塑造孩子們的身體一樣,細緻地去塑造孩子們的人格和個性。目前他們講的大多數故事都必須被摒棄。」

如何解讀《俄狄浦斯王》這個典型的古西臘悲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可是,更貼近這個故事原有創作意圖的解讀,應該是回到那個創作時代,並對作者本身有足夠的分析。偉大的文學作品能夠超越時間而時代流傳,是因為他觸動了人類不得不面對的、超越了時間的共同問題:命運主宰和個體力量、生存的意義和終極歸宿等等。

弗洛伊德站在他的時代背景之下,以其卓越的才華和獨特的視角,提出震驚世俗的精神分析學說,為人類認識自我開創的新的心理學入口,他借用了《俄狄浦斯王》這個悲劇故事,用「俄狄浦斯情結」來表達「閹割焦慮」,是以對他自己和患者的經驗分析為基礎的。我們或許可以說,如果患有「閹割焦慮」的人,就會從《俄狄浦斯王》裡讀出「俄狄浦斯情結」,但是,我們不能說「俄狄浦斯情結」是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否則我們就會像俄狄浦斯一樣陷入被「神喻」左右命運的悲劇之中了。

相關焦點

  • 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我們又如何理解心理學中的力比多與攻擊性?
    (想不到吧嘿嘿,前幾天我還在跟大家分享流行樂天后,今天我就跟你們分享心理學啦~)對於精神分析,我心存敬畏,認為這是一門深入且複雜的學問,如同無頭蒼蠅東飛西撞。直到最近才勉強上道,也是在感悟的時候,頓覺前三年找錯了方向,只存敬畏之心不曾打開感受去體會精神分析的奧妙與精華,悔挫的同時慶幸自己總算找對了方向,這其中免不了大哥的幫助與引導。
  • 俄狄浦斯與司芬克斯——孩子必須了解的100幅世界名畫
    這些悲劇主角的命運各自悲慘,但要比最慘,那無疑是俄狄浦斯。由於命運早在人出生之前便已註定,所以俄狄浦斯的故事,也要從他的父輩開始說起。歷來表現俄狄浦斯和司芬克斯的畫作有許多國家危難,國王伊拉俄斯於是前往德爾斐神廟尋找解救良方,途中遇到了向忒拜方向走的俄狄浦斯。
  • 付麗娟:成功與懲罰是男人的俄狄浦斯衝突,女人的究竟是什麼?
    付麗娟老師在《成功與懲罰是男人的俄狄浦斯衝突,女人的究竟是什麼?》談到了女性俄狄浦斯的理解,也許能給大家一點啟發。  女性在早期的心理發展中,究竟有沒有俄狄浦斯衝突,如果有,對成年以後的命運有什麼影響。  希臘神話中,俄狄浦斯(人名)實現了會弒父娶母的預言,知道真相後,他戳瞎了自己的雙眼。
  • 俄狄浦斯悲劇與自由意志的彰顯
    俄狄浦斯悲劇也因此作為一個經典案例,經常被人們拿來證明「決定論勢必否定自由意志」的不兼容論。不過很可惜,這是一種站不住腳的誤讀。  從故事情節看,俄狄浦斯無疑是有自由意志的,並且這種自由意志還恰恰來自先行的因果鏈條:他從神諭中得知,宙斯由於種種原因設定了自己必將弒父娶母的殘酷命運,所以極力「想要」逃避。
  • 血酬、擬態、俄狄浦斯情結和文化屬性:一個被權力和欲望異化的人
    03俄狄浦斯情結俄狄浦斯的故事拉伊俄斯愛戀上了美少年克律西波斯,將其誘拐並導致其死亡。克律西波斯的父親珀羅普斯於是詛咒拉伊俄斯「會被自己的兒子殺死」。恐懼於詛咒,拉伊俄斯把剛出生的嬰兒拋到喀泰戎的荒山中。
  • 讀書筆記大全:俄狄浦斯王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俄狄浦斯王讀書筆記 2013-08-22 12:03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心理學理論-情境觀:父子關係
    後期Hofstede引入跨文化心理學,提出個體主義與集體主義理論,該理論認為,一個群體為適應環境而採取了特定的生產方式,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一套與之相配的、指導著成員心理和行為各個方面的核心價值觀。不同文化群體的核心價值觀可以分為個體主義(individualism)和 集體主義(collectivism)兩大類。
  •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四種異常的喜好,其實是精神疾病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在人類的內心當中,對於周邊的事物總是存在一種「非黑即白」的認知,並且本能地將其進行歸類與對立。 在這當中,比較常見的便是類似於「善惡終有報」、「是福不是禍」等說法,都體現了這樣的一種本能。
  • 從俄狄浦斯到貝爾的隨機數——我們有自由意志嗎
    從這種意義上來看,自由意志,或者也許,自由意志的假象,是時間給我們的禮物。否則呢?——Stephen Hawking熟悉希臘神話的同學都知道著名的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俄狄浦斯是忒拜國王拉伊俄斯與他的妻子伊俄卡斯忒的兒子,因生父懼怕「被自己兒子殺死」的詛咒而被拋棄,卻在陰差陽錯中成為了鄰國沒有子嗣的國王的養子和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