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我們又如何理解心理學中的力比多與攻擊性?

2021-01-20 曾枯榮

算一下時間,今年應該是我從了解到學習精神分析的第四年。(想不到吧嘿嘿,前幾天我還在跟大家分享流行樂天后,今天我就跟你們分享心理學啦~)對於精神分析,我心存敬畏,認為這是一門深入且複雜的學問,如同無頭蒼蠅東飛西撞。

直到最近才勉強上道,也是在感悟的時候,頓覺前三年找錯了方向,只存敬畏之心不曾打開感受去體會精神分析的奧妙與精華,悔挫的同時慶幸自己總算找對了方向,這其中免不了大哥的幫助與引導。

(在這裡再次提醒一下大家,要理解精神分析我們一定要帶著自己的感覺,很多概念其實都是幻想層面的喔~)

俄狄浦斯這一概念源自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這個悲劇講訴了一個戀母弒父的故事。精神分析流派創始人佛洛依德這樣描述:

「孩子和母親之間的關係,對孩子而言是興奮與性滿足這兩者的持續。與此同時母親表達給孩子的那些感覺,來自於她自身的性慾活動——擁抱、搖籃,這些被認為是完完全全的性對象客體的替代品。如果告訴一位母親,正是因為她的溫柔而喚醒了孩子的性衝動,可能會令這位母親非常震驚。母親會認為她表達出的行為姿態是與性無關純粹的愛,根本不存在性慾的成分。因為她照顧孩子時並不存在小孩性器官的興奮。但是我們明白,性衝動的喚醒不僅僅是局限於生殖區域的興奮,溫柔也能令其興奮。」

是不是看起來叛逆且不解其意,甚至發出質疑:母親與親子的關係為何會存在性慾?這簡直就是一派胡言,大逆不道的瘋魔邪教之言。但請注意我的開頭聲明,了解這一知識,我們不能帶著偏見與表層的概念去探究,而應該帶著感覺,打開自己的內心去體會。

這裡的性講的是力比多(libido)不是指生殖意義上的性,而是身體上帶來的一切快感,是一種本能,一種驅動力。舉些簡單的例子,吃飯(口欲),排洩,撫摸......等等帶來的快感,我們都可以稱之為力比多,也正是這些欲望,驅使著我們去做這些讓我們舒服的舉動。

吃一頓美味的大餐,讓我們感到滿足;射精與嘔吐,讓我們感到釋放;與相愛之人的觸摸,讓我們內心悸動。這些都是滿足力比多得到的快感。

談到力比多,我們不得不講攻擊性,對他人的挑釁、侵犯帶有破壞性行為的舉動都是破壞性。破壞性是內心的一種能量,爭吵、打架都是攻擊性驅使著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強迫症、喜歡控制他人的人,也都是攻擊性的釋放或驅使。

攻擊不可避免伴隨著愛與渴望,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嚴苛管教子女的父母。因為控制子女,自身的攻擊性得到了釋放。另外一種釋放的方式則是把攻擊性轉換為生活中的追求,比如賺很多錢,成就事業,或是在某些領域得到成功。

我們可以看到動物界充滿著無窮無盡的力比多與攻擊性,雄獸競爭,母獸舔舐幼獸,甚至於某些獸類之間的同性性行為,也充斥著力比多與攻擊性。

我們的生活其實就是不斷地滿足和釋放我們的力比多與攻擊性,這兩者就是欲望的兩個面,痛苦而源源不斷。

在我們出生下來的那一刻,我們感到全能感,感覺自己無所不能想要什麼就能夠得到什麼。男孩因為自己有石祖被激起性慾(libido)並幻想著自己無所不能,女孩幻想自己也擁有一個石祖感到全能。男孩欲求佔有母親,在這同時害怕父親的懲罰,產生閹割焦慮,焦慮的同時產生兩種不同的欲望:消滅父親這個競爭對手,與母親同性化渴望被父親佔有;女孩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是沒有石祖的,陷入無止盡的缺失帶來的痛苦,她嫉妒石祖的力量,她期冀重獲那個全能感,於是希望被父親佔有,渴求父親為她帶來石祖的力量。

這裡講到石祖嫉妒,這是讓很多女性難以接受的一個點,但其實石祖是我們的一個幻想,而我們講俄狄浦斯,實際上是再講一個「不同」和「相似」。我們因為「不同」而恐懼,但同時又被這個不同而深深吸引,我們因為「相似」而親近,但同時又帶來了無休止的競爭和攀比。

在不知道真相之前覺得大家是一致的,知道真相以後發現大家不同,所以恐懼,想要去獲得那樣的力量,問題的根本就在於一開始大家都有全能感,我(女孩)現在覺得我不全能了,我想要去重獲那個感覺,不然缺失的痛苦太難熬。

然後慢慢地我們知道,我們(女性)不是缺失,而是不同。從這裡開始其實也可以說是性別認知的一個過程。

我是一個女人,我沒有石祖,我也沒必要擁有石祖,我有自己特有的性器官。

欲求父親的本質是在渴求力量,而不再欲求父親,真正地認識自己,才是真正的女性意識覺醒。

最後引用《俄狄浦斯情結》作者j.-D.nasio的一段話:俄狄浦斯情結仿佛是一條痛苦而神秘的入教之路,經過它,我們把原始而野蠻的欲望變為對社會生活的欲望,這個痛苦的接受過程,如同我們人類的欲望那樣,永遠也不知道滿足。

相關焦點

  • 超越心理學意義的「俄狄浦斯」
    但是眾多中國人卻知道「俄狄浦斯情結」---源自著名的西臘悲劇《俄狄浦斯王》,由公元前496年出生的索福克勒斯創作,這要歸功於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幼年性慾說」,弗洛伊德認為:俄狄浦斯情結是每個人一定要經歷的,是導致神經症的病因,他寫道:「俄狄浦斯王的命運使我們感動不已。他遭受的詛咒是早在我們出生之前就已經領受過的。大概我們都是帶著像他一樣的命運出生的。
  • 付麗娟:成功與懲罰是男人的俄狄浦斯衝突,女人的究竟是什麼?
    學點兒精神分析  12.12—12.18 No.14  本周《》引起了熱議,在育兒過程中,父親為什麼會總是缺位呢?《》,我們和父親的關係有什麼問題?  付麗娟老師在《成功與懲罰是男人的俄狄浦斯衝突,女人的究竟是什麼?》談到了女性俄狄浦斯的理解,也許能給大家一點啟發。
  • 血酬、擬態、俄狄浦斯情結和文化屬性:一個被權力和欲望異化的人
    群眾排長隊、拎雞蛋、喝米酒、相擁涕淚.....如此肉麻的場面,呈現出這位弄權者的另一副面孔,他陶醉於自導自演的場景中無法自拔。03俄狄浦斯情結俄狄浦斯的故事拉伊俄斯愛戀上了美少年克律西波斯,將其誘拐並導致其死亡。
  • 俄狄浦斯與司芬克斯——孩子必須了解的100幅世界名畫
    由於道路狹窄只容一人通過,國王的粗暴行為引發俄狄浦斯和他的爭鬥,最後俄狄浦斯將他殺死。他們都不知道,「弒父娶母」的可怕詛咒已經應驗了前半部分。俄狄浦斯於是一路來到了忒拜城的入口,司芬克斯所在的地方。這樣緊張的故事,容我們喘口氣,來看看畫面吧。
  • 俄狄浦斯悲劇與自由意志的彰顯
    伊壁鳩魯學派則認為,在虛空中做垂直下落運動的原子,遇到障礙時會產生偏斜運動。而自由意志的根基正在於這種原子運動的偶然狀態。可見,爭論的雙方儘管在具體觀點上針鋒相對,卻都認定因果鏈條會對人的自由產生否定性的限制作用。西方哲學傳統中自由與必然二元對立架構就是這樣確立起來的。俄狄浦斯悲劇也因此作為一個經典案例,經常被人們拿來證明「決定論勢必否定自由意志」的不兼容論。不過很可惜,這是一種站不住腳的誤讀。
  • 心理學理論-情境觀:父子關係
    西方的父子關係-俄狄浦斯情結弗洛伊德發現在對男童與父母溝通的觀察中發現,「這個小男人想要他的母親全部屬於他 ;當他的父親大膽地親近他的母親的時候 ,他發現他的父親是個障礙 ,令他焦躁不安 ,而當父親離開或不在場時則 表現出滿足。」
  • 什麼是「斯芬克斯之謎」?這個謎有何寓意?
    斯芬克斯之謎:斯芬克斯是希臘神話中一個長著獅子軀幹、女人頭面的有翼怪獸。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懸崖上,向過路人出一個謎語:「什麼東西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用三條腿走路?」如果路人猜錯,就被害死。然而俄狄浦斯猜中了謎底是人,斯芬克斯羞慚跳崖而死。
  •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四種異常的喜好,其實是精神疾病
    在心理學當中,對足部尤其是對女性足部的這種獨特癖好也是存在一定依據的。 這種病態的心理往往是源於一種遺傳的因素,後天的環境影響其實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三.俄狄浦斯神話情結 這種情結十分出名,產生自歐洲的古希臘神話「
  • 這4種情結,在心理學層次分析,其實都是精神疾病
    雖然當代醫學對心理變態尚無定論,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下面這幾種異常的愛好其實都屬於精神疾病。02戀足癖情結在《瘋癲老人日記》中有一段就是描寫戀足癖的。在卯木先生晚年的時候,對自己兒媳婦的腳產生了好感。通過撫摸和親吻她的腳來消解自己的欲望。
  • 心理學考研北京大學心理治療串講筆記(二)
    第三章心理分析理論強調無意識內容對個體的情感和行為的重要影響,但由於意識中的檢查機制的作用,無意識的內容常常難以進入到意識中並得以表達。因此,應用自由聯想原則就是為了抑制檢查機制的作用,而使無意識內容有機會流露。心理分析的理論基礎:無意識心理過程的假設、對阻抗和壓抑的認識、對性(和攻擊)的重要性的認識以及俄狄浦斯情結。
  • 從俄狄浦斯到貝爾的隨機數——我們有自由意志嗎
    我們永遠都不知道如果亞歷山大東徵遇到了秦惠文王,會給那個思想迸發的時代帶來怎樣的火花,我們也永遠不會知道如果沒有富蘭克林,伏打和法拉第,我們今天是否會看到外掛著無數巨大齒輪的蒸汽飛船在天空中翱翔。另一個可能的世界?
  • 內卷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談戀愛會出現的心理效應了解一下
    2 俄狄浦斯情結——為什麼會愛上他/她?     俄狄浦斯情結又稱戀母情結,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弗洛伊德認為,兒童在性發展的選擇時期,開始向外界尋求性對象,這個對象首先是雙親,男孩以母親為選擇對象,而女孩則常以父親的選擇對象。
  • 如何看待催眠喚醒前世記憶
    這個弗洛伊德的那種精神分析學,包括俄狄浦斯情結,這些都是在催眠術裡面,大量的臨床報告所概述出來的。這個催眠術在深度催眠當中,能夠把他前生的記憶給喚醒出來。佛法就講他的阿賴耶識裡面所潛藏的那個業力的種子,透過一種深度的暗示誘導和沒有邏輯思維的站崗,這個就是他的本我越過了一個自我的防衛顯現出來的,這個應該是這是正常的現象。透過催眠術的前生的記憶,就進一步表明佛法講的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是真實不虛的。
  • 讀書筆記,吳伯凡認知方法論,現實中的上帝視角
    知識大牛吳伯凡老師在得到開設的第二個知識付費專欄《吳伯凡認知方法論》,這是關於認知力提升的系列課程,定期整理該專欄的精彩內容和讀書筆記,今日筆記「現實中的上帝視角」。Economy:神聖救恩計劃英文中的Economy(經濟)很常用,但其實這個詞還有一個不太常用但很重要的意思:在宗教上,它有一個特殊的意義——神聖救恩計劃。
  • 英國情愛小說作家勞倫斯:我們文明最大的災難就是對性的病態憎恨
    賈平凹的《廢都》整部小說都在講莊之蝶混亂的情感世界,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更是將性直接放在檯面上來分析思考,同時也不乏一些女作家,在寫小說的過程中都會鍾愛加入一些情愛的情結。有人說這是作家故意為之拿來當作噱頭,其實不然,這是創作者達到一定水準後必然要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