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情愛小說作家勞倫斯:我們文明最大的災難就是對性的病態憎恨

2020-12-05 三更燈文史

大衛·赫伯特·理查茲·勞倫斯,英國最著名的四大作家之一。20世紀英國最獨特和最有爭議的作家。被稱為「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是英國文學由近代走向現代文學的一個轉折點。

勞倫斯的創作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影響,他的作品對家庭、婚姻和性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探索。其中對於情愛的深入描寫,一度引發極大的轟動與爭議,對20世紀的小說寫作產生了廣泛影響。

超越時代的東西往往剛出來就會遭受庸人的指責,勞倫斯的小說也不例外。他的半自傳體小說《兒子與情人》剛一面世就被評論家們訓斥為有傷風化,並且一度被禁止出版。但幾十年後,這本書成為「20世紀英國百部最佳小說」中的佼佼者。

為什麼偉大的作品都要描寫性?

陳忠實的《白鹿原》開篇第一句話就是「白嘉軒後來引以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賈平凹的《廢都》整部小說都在講莊之蝶混亂的情感世界,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更是將性直接放在檯面上來分析思考,同時也不乏一些女作家,在寫小說的過程中都會鍾愛加入一些情愛的情結。

有人說這是作家故意為之拿來當作噱頭,其實不然,這是創作者達到一定水準後必然要面對的問題。那些偉大的不朽之作之所以經久不衰,就是因為它們都描寫了恆久不變的人性,而有些人性,作家不可能通過描寫人物吃東西、喝水這些行為來表現,只能通過性來表現。

性是根基,直覺是莖葉,美則是花朵。女人為什麼會在二十歲顯得那麼可愛?就因為這時候性悄悄爬上了她的臉龐,宛如玫瑰開放在玫瑰枝的頂端。

作為一個偉大的作家,勞倫斯曾論述過性和美的關係:性和美是一回事,就像火焰和火一樣。如果你憎恨性,你就是憎恨美。性和美是不可分割的,就像生命和意識一樣。那隨性和美而來,從性和美中升華的智慧就是直覺。我們文明的最大災難就是對性的病態的憎恨。

人類本性並不是一個你能夠永遠馴養的動物,一旦被馴養,它就會神智錯亂。自我意識太強就會喪失原始本性。今天的我們就是四千年來人類努力要打破原始的本性,企圖完全馴服它而產生的悲哀的結果。雖然在很大程度上,他是被摧毀了、被馴服了,可是結果又能怎樣呢?隨著原始的或自發的意識之流變得越來越虛弱,那些偉大的流動的觀點也在逐漸消亡。

我們已經有了很多觀點,然而這些觀點都是廢舊的電池,完全失去了效用。它們無法記載由人類的本性中激發起的任何感情、感受或反應。愛是許多流動觀點中的一個,現在它已成為一個死殼,毫無作用,我們都已經麻木了。自我犧牲是另一個死殼。徵服是一個,成功是一個,如願以償也是一個。

勞倫斯因為從小生長環境的影響,具有很深的俄狄浦斯情結,長大後談過三次戀愛,都因為母親的緣故無疾而終。直到母親死後,他才與一位教授的妻子私奔,擁有了真正的愛情。母親死後,勞倫斯才認真地思考了自己前幾次戀愛失敗的原因,至此他才正確看待自己的俄狄浦斯情結。《在兒子與情人》這本書裡,勞倫斯對俄狄浦斯情結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對家庭、婚姻和性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探索。

作家馮唐說過:「看完《兒子與情人》,第一次覺得英文比中文更有力量,對於長篇小說更是。」

這是一部探索人內部世界的一部小說,書中對女性心理進行了大膽、細膩、透徹的探索,也是對生命個體和兩性關係的探討,讓人受益匪淺,忍不住拍手稱讚。

相關焦點

  • 從D.H.勞倫斯的人生中,可見一斑
    這位美國傳記作家擅長為文學家(凱薩琳·曼斯菲爾德、溫德姆·劉易斯、歐內斯特·海明威、羅伯特·洛威爾等)作傳,其中《D.H.勞倫斯傳》也很出色。在這部作品裡,我們會看到,勞倫斯的小說是如何與勞倫斯的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來自母親強烈的掌控欲大衛·赫伯特·勞倫斯(1885-1930)出生在英國諾丁漢郡的一個煤礦工人家庭。
  • 一周文化講座︱李銀河與作家陳雪談我們的情愛、身體與性
    每一種思潮實際上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中國未來的變革前途,就蘊含在思潮當中。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許章潤對談政治評論家馬立誠,說說如何在思潮博弈中認識中國。北京︱我們的情愛、身體與性——《戀愛課》《迷宮中的戀人》新書分享會時間:6月20日(周六)15:00-17:00地點:朝陽區朝陽北路101號樓朝陽大悅城5層悅界新區嘉賓:
  • 英國現實主義作家:哈代
    英國現實主義作家:哈代託瑪斯·哈代( Thomas Hardy,1840-1928),英國現實主義作家。生於英國南部多塞特郡。父親是建築工程的小包工頭。一八六一年哈代去倫敦學習建築。學成回鄉後,哈代當了幾年建築師不久即完全致力於文學創作,成為職業作家。他寫有長篇小說、短篇小說、詩歌和劇本等多種體裁的作品。 哈代的一生基本上是在他家鄉度過的,因此他十分熟悉英國農村。十九世紀下半期,英國工業資本主義已經確立,農村殘存的宗法制迅速走向崩潰,即使象南部這種多年來一直保留著古老傳統的地區也未能倖免。
  • 四十始作畫的小說家勞倫斯:畫出活生生的肉色肉質
    勞倫斯的小說,被禁;勞倫斯的畫,被禁;勞倫斯的愛情,被禁。但是他打破了英國之禁。無論如何,他敢於嚴肅地描述真實,勇猛破禁了。1926年9月勞倫斯四十歲時,突然開始正式畫畫。對此,他開心不已,「我都四十歲了,才真正有勇氣試一下」。
  • 勞倫斯《戀愛中的女人》,跟著厄休拉、古德倫倆姐妹談情說愛
    碰巧我剛看完了英國作家勞倫斯的《戀愛中的女人》,其實我並不喜歡這本書的結局,因為其中的一位男主人公死了。可能這也是勞倫斯積極的厭世主義心態所致,理解了勞倫斯也就理解了他作品中的向死而生。但是他的作品對我來說還是太深奧,也不好解讀,我就先拋開那些哲學討論了,看書中兩位女主人公姐妹厄休拉、古德倫是如何遇見並把握住愛的。
  • 中國情色調查與情愛報告
    李銀河於1991年首度對徵婚廣告所反映出來的情愛問題與社會趨向做分析,其後,此類研究不斷。所有的研究都深諳徵婚廣告的現實性:身材、相貌、經濟狀況、興趣愛好都是必須明確的項目,我們似乎也很能詰難經濟背景與身體背景的要求。
  • 女人如花似水,更是一部小說,寫著「情愛」和「好奇」
    然而,女人其實是一部書,一本貫穿人間悲歡離合的小說。是時代最真實的寫照;也是世間最天真的幻想,撫平自己的傷口,也能給別人帶去快樂和啟迪。大部分女人都喜歡閱讀,因為女人自己就是一本書。哪怕是再無趣的女人,也會狹窄的內心留出一片天地,去存儲幻想。現代社會的巨大壓力,讓男人活得如狗,而女人則擔負著更多原本不屬於她們的工作。
  • 《英國病人》的經典化之路
    這個形象可能最先讓人們想起的是1996年11月6日在美國上映,並囊獲9項奧斯卡大獎的電影《英國病人》(TheEng⁃lishPatient)。這一世界電影史上不朽的經典影片改編自加拿大作家麥可·翁達傑(MichaelOndaatje)的同名小說。
  • 中國是超級奇觀大國 中國人是最大事件消費群體
    性產業合法化是一個國家文明的重大標誌  搜狐文化:您也一直對中國的性文化有大量的研究,最近,針對雷洋事件,有人提出了「嫖娼合法化」,您認為,在中國,性產業應該被合法化嗎?其實挺多西方國家合法化之後沒有產生比較壞的影響。
  • 人類為什麼沒進化成高級文明?劉慈欣猜測:「能源」限制我們發展
    從地球誕生到現在,宇宙中發生過很多次災難,即使如今人類的科技在逐漸進步,但是宇宙中依然有很多現象是我們無法用科學解釋的。雖然人類在地球上生存了上百萬年,但是從宇宙的文明等級來說,人類依然處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文明等級上,雖然我們可以在地球上成為最高智慧生物,但是放眼宇宙中,我們卻顯得非常渺小。
  • 在這些科幻小說中,瘟疫是人類文明的B面
    某種意義上,科幻其實是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瘟疫的本質是什麼?一部分答案反倒在歷史學中。世界史名家威廉·麥克尼爾在其名著《瘟疫與人》中發現,大型瘟疫是在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之後出現的。瘟疫實質上是寄生於人類關係的網絡之上的存在,這個網絡越大,關聯越密切,可能發生的疫情也就越大。
  • 我們的科幻盛夏,就在這21本小說裡!
    當然,《三體》之外,科幻小說中的科幻宇宙,廣闊如星辰大海,值得我們慢慢去探尋。特派員特別邀請到讀客文化、中信大方、天地出版社和巴別塔文化的5位編輯大大,和大家分享他們心水的科幻小說。這個屬於我們的科幻盛夏,就在這個書單裡!
  • 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摘得桂冠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獲此殊榮。石黑一雄1954年生於日本長崎,5歲時隨家人移居英國,先後畢業於肯特大學和東安格利亞大學,並於1982年獲得英國籍。石黑一雄從1983年開始發表小說,其主要作品有《浮世畫家》和《長日留痕》、《別讓我走》、《被掩埋的巨人》等。他的多部作品都曾被拍成電影。
  • 查爾斯·狄更斯誕辰200年:英國掀起紀念熱
    ·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誕辰200周年紀念日,從去年下半年起,英國就開始舉辦一系列文學活動,以紀念狄更斯這位文學寫作和大眾閱讀100多年的作家。紀念狄更斯也成為今年英國最重要的文化活動。狄更斯生活寫作的年代,是現代小說寫作走向成熟的年代。無論是在狄更斯的英國、巴爾扎克的法國還是在託爾斯泰的俄國,現實主義小說寫作已經達到了某個無法超越的高度。在狄更斯生活的英國維多利亞時期,閱讀小說逐漸成為大眾的一種娛樂方式。而狄更斯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上流社會對小說的鄙視——在他們的觀念中,小說是粗俗鄙陋的。
  • 作為20世紀最幽默的諷刺作家,伊夫林·沃為何被我們所忽視?
    為什麼我們要在當下閱讀伊夫林·沃?他不是一個勢利保守的老頑固嗎?不完全如此,這僅僅是他為人們所熟知的一面。他是雷厄姆·格林認知中「我們這一代最偉大的小說家」,但時至今日,仍飽受著外界的誤解。儘管這種廣泛的誤讀並不會重蹈2016年《時代》雜誌的覆轍,將其列入「美國大學最受歡迎的100位女性作家」的行列。
  • 人類為什麼沒進化成高級文明?劉慈欣猜測:「能源」限制我們發展
    人類為什麼沒進化成高級文明?劉慈欣猜測:「能源」限制我們發展從地球誕生到現在,宇宙中發生過很多次災難,即使如今人類的科技在逐漸進步,但是宇宙中依然有很多現象是我們無法用科學解釋的。行星文明就是依靠從行星中吸取能源,進而在宇宙中生存下去。
  • 烏託邦小說《文明》將改編成電視劇,這次未來沒有被毀
    蘇格蘭科幻作家伊恩·班克斯的《文明》系列確認將被改編為電視劇,亞馬遜工作室拿下了第一部《菲尼基啟示錄》的全球轉播版權。繼《拉撒路》《雪崩》《環形世界》《 The Feed 》之後,《文明》成為亞馬遜科幻改編劇計劃的新成員。
  • 現代文明帶來的生態失衡,美國通過「小說」對人性的異化進行批判
    隨著社會經濟的和工業文明的發展,社會生態環境開始日益惡劣,生態環境的變化嚴重的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於是「人與自然」的文學作品不斷湧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尤其是20世紀,美國有很多文學作家都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了對社會生態環境上,這些優秀的作品成為世界文學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其中動物與自然的小說格外引人注目。
  • 從富國到文明國家,還差了一個維多利亞
    英國經歷爭取十小時工作制的鬥爭、為底層的孩子開設學校的努力,轟轟烈烈的反《穀物法》與工人爭取投票和被選舉的政治權利的「憲章運動」後,「1880年,大多數男性擁有選舉權,女性不再是丈夫的財產,所有的孩子都有上學的機會……新獲得的財富用於改善人民的生活、思想和靈魂。」英國曾是個野蠻的富國,但現在,成了文明與民主的典範。
  •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獲諾獎 他的作品你讀過幾部?
    知名評論家白燁表示,該作家主要作品在2011年前後就陸續譯成中文在國內相繼出版,但在文學圈和讀者中都影響不大,「我們對他較為陌生,還需要好好閱讀他的作品再發表看法」。,父親申請到英國國家海洋學研究所的工作,一家人移民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