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和工業文明的發展,社會生態環境開始日益惡劣,生態環境的變化嚴重的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於是「人與自然」的文學作品不斷湧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尤其是20世紀,美國有很多文學作家都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了對社會生態環境上,這些優秀的作品成為世界文學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其中動物與自然的小說格外引人注目。
一、在人類的思維活動中,人類的一切行為和舉止都應該以維護自身利益為宗旨,這是一種典型的人類中心主義思想,人們將動物和大自然看作是滿足個人慾望的工具
二元對立的思想模式是西方人特有的獨立思維,這種思維是人類將自然看作是人類的對立面,他們認為自然站在人類的對立面,既然如此,人類有權利去徵服它,在他們的思維裡面,自然是「黑暗的、野蠻的」,大自然與人類的關係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人類出於經濟利益和城市建設的需要,想方設法的控制大自然、改變大自然、徵服大自然。
在美國人民的心中,人類的一切行為和舉止都應該以維護自身利益為宗旨,在人類利益面前,動植物的生存和世界萬物的利益與需求都不需要顧及,甚至不惜犧牲它們的生命來滿足自己對物質的欲望和精神生活的享受,這種將人類凌駕於世間萬物的思想簡直就是典型的人類中心主義思想。
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一股新的思想潮流逐漸浮出水面,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對資本主義家肆意破壞環境的行為給予了嚴格的批判,他們譴責資本主義將自然變成了自己的財產,這是一場掠奪式的行為,同時進化論的鼻祖達爾文也認為,人與生物之間是一個共同體,動物是人類的祖先,人類應該尊重這世間萬物,在批判人類中心主義思潮影響下,文學家們通過作品來表達他們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批判。
著名的文學家海明威在其代表作品《老人與海》中,就對人類中心主義思想進行了了批判,在人與自然的相處過程中,一些中篇小說裡的英雄總是凌駕於自然之上的,其行為也是以徵服自然為目的的。
在《野性的呼喚》作品中的代表人物「巴克」,巴克作為大自然的化身,人類對巴克的控制和凌辱正是人類控制大自然的體現,同時也代表了人類中心主義行為,人類之所以這樣對待巴克,主要是因為自身利益的需要,他們將自身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將動物和大自然看作是滿足人們私慾的工具,這種價值尺度的思維模式促使人類肆意的欺辱動物、踐踏大自然。
而生態主義者認為如果要挽救自然,就要對人類的生活方式、價值觀、文明發展取向作出根本性的調整,生態倫理學告訴人類,動物和人一樣都是擁有生命的個體,人類應該尊重他們、保護他們,人類沒有權利去控制他們。
美國文學家著作的動物小說警示人類,動物和人類一樣都有對生命還有生存的渴望,動物小說裡呼籲人們善待動物、保護動物、尊重自然生態規律,否則人類在今後勢必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和譴責。
二、人性的危機帶來的生態失衡,生態環境的惡劣,給大自然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一些著名的文者通過小說對現代文明帶來的生態失衡,進行了嚴重的抨擊和譴責
自然生態危機主要是指人與自然關係的失衡,隨著森林大面積的減少,和土地沙漠化的增加、能源的枯竭、河流水道的嚴重汙染以及動植物的大量滅絕,地球的生態環境逐漸惡劣,這些問題的出現,給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美國著名的小說家海明威是一位具有濃厚生態情感的作家,他從童年時期就受到父親的影響,特別喜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釣魚、打獵、遊泳是他童年時期接近大自然的一貫活動,河流、山川是他創作的源泉,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體現了海明威對大自然風光的讚美和欣賞。
然而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人類自我中心意識和對經濟欲望的追求越來越嚴重,由於人類對自然環境的肆意破壞,曾經那種美輪美奐、驚豔的景色已不復存在,隨之而來的只是一些荒蕪時代景色,於是無比懷念大自然景色的海明威在《最後一方淨土》中就表達了自己對原始森林的嚮往和緬懷。
海明威對現代文明帶來的生態失衡,進行了嚴重的抨擊和譴責,其中 在傑克.倫敦的荒原小說和動物小說中,雖然沒有明確表示對生態環境的關注,但是通過他的作品還是可以發現它對大自然的荒原和動物的喜愛 ,還有對動物生命的尊重,總之,美國小說家們不僅在作品中揭露了自然生態危機和人類對自然的中心理論,還難能可貴的涉及到了人性的層面,他們認為人性的危機是造成生態危機的重要來源。
人的思想和舉動對維護良好的生態系統尤其重要,而人們精神的異化則是造成生態危機惡劣的罪魁禍首,在傑克.倫敦的動物小說《雪虎》主要講述的的是雪虎的主人史密斯肆意的虐待雪虎,面對雪虎的傷痛漠不關心,並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雪虎的痛苦上,這是當時美國典型自私自利的人類代表。
他們的對動物的一切行為都是建立在自己的欲望和精神追求上面的,動物只是他們滿足欲望的其中一種工具,而傑克.倫敦站在雪虎的角度,對資本主義人性的異化進行的尖銳的批判。
20世紀的海明威和傑克.倫敦,同是熱愛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美國作家,他們不但通過通過作品呼籲人們保護大自然、尊重大自然,同時還理性的反思了生態危機和人性危機,並且從關懷主義的道路上提出了如何挽救生態危機之路,建造了生態文化人格。
三、美國文學作家一般都是將生態智者賦予給飽含滄桑的老人,他們不僅表達了自己對生態危機的擔憂,還通過文學作品構建了一個和諧的自然家園
對於如何拯救生態危機,首先應該先拯救人,將人從人性異化和人性危機的漩渦當中解救出來,糾正人們的對待對大自然的觀念和看法,培養人們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的思維模式,建構和諧的生態文化氛圍。
美國文學作家一般都是將生態智者賦予給飽含滄桑的老人,這些老人一般在歷經世事浮華之後自覺認識到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他們熱愛自然、了解自然、敬畏生命,並將對人類道德的關懷延伸到動物的身上,他們堅信一切有生命力的東西都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他們認為宇宙間的一些生物都應該和諧共處,而人類也應當對其懷有敬畏之心,並以超功利的態度保護他們,甚至可以接近信仰和審美的境界。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的桑迪亞哥就是一個慈祥的老人,他將自己畢生的情感全部投入到與他生活息息相關的自然上,他將大自然視為自己的親人和朋友,所以他真誠的熱愛大自然,並且認識到尊重大自然規律的意義,桑迪亞哥這種生態智者是感性和理性的統一體。
福克納生態文學《熊》中主要介紹了印第安酋長與黑奴所生的女兒,因長期以森林為家。所以對森林有著特殊的情感,他的正直和善良還有與大自然的和諧與盧梭筆下的「高尚的野蠻人」很是相似,他的母親曾經多次告誡山姆只要人類不去傷害森林裡的野獸,只要不對他們構成威脅,動物是絕對不會主動傷害我們的。
然而一貫以殺戮動物而獲得榮譽感的獵人,總是藉助人類文明的成果殘忍的殺害森林裡的動物,長期以森林為家的山姆,作為馴化獵狗的獵人,也無聲無息地悄然死去,荒野的主人大熊死了,荒野也勢必會遭到人類的破壞和入侵,這場故事也隨之結束了,曾經原始的大森林被鋸木廠所替代,而動物來賴以生存的家園也被欲望驅使的人類所破壞。
福克納在《熊》中批判了人們對原始森林的踐踏和冷漠,值得稱讚的是福克納沒有像一般的作家一樣僅僅將生態智慧賦予給老人,而是用飽含深情的筆刻畫了一個對世界憧憬和嚮往的孩子艾克,艾克在後來放棄了一些工具的庇佑,由此也有了多次與大熊親密接觸的機會,在山姆的精神驅使下,小獵人艾克成為生態環境的智者。
這一行為完美地展示了福克納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祝福,福克納拒絕人類走向盡頭,他相信人類如果通過自己堅韌不拔的態度和行為,一定能夠迎來勝利的曙光。
20世紀的美國作家不僅表達了自己對生態危機的擔憂,同時還通過文學作品構建了一個和諧的自然家園,這種豐富的生態主義思想 ,對構建生態文化、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借鑑意義。
參考文獻
《老人與海》
《美國環境管理的歷史與發展》
《美國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