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長翅膀的老人:扭曲異化的人性與呻吟求助的傳統文化

2021-01-11 秋顏小町

哥倫比亞現當代著名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人物,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一個長翅膀的老人》(又譯《巨翅老人》)是馬爾克斯的短篇小說佳作,也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短篇小說代表作。在這個「長翅膀的老人」的離奇經歷和不幸遭遇中,可以感受到作家對拉美社會荒謬的現實、異化的人性以及傳統文化遭受壓迫而幾近消亡的隱憂。

01一個長翅膀的老人

連續下了三天大雨,貝拉約夫婦在房間裡打死許多螃蟹,為了避免死蟹帶來的瘟疫,貝拉約不得不將這些死蟹扔到海裡去。

回來的時候,發現院子深處竟然有一個龐然大物在蠕動。走近一看,是一個十分年邁的老人,死命掙扎也無法站起來,因為他那對巨大的翅膀妨礙著他的活動。

貝拉約和妻子埃麗森達無法判斷巨翅老人的身份,於是請來了通曉人間生死大事的女鄰居,女鄰居告訴他們:「這是一位天使。」

消息不脛而走,大家都知道貝拉約家裡抓住了一個活生生的天使。第二天,天剛拂曉,所有鄰居都在雞籠子前圍觀、毫無虔誠地戲耍那位天使,向他投擲果皮和吃剩的早點。

隨著消息的流傳,圍觀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有來自很遠地方的好奇的人。埃麗森達突然想到一個好主意,堵住院門,向每個觀看天使的人收取門票。

形形色色的人帶著不同的目的和願望來觀看天使,不到一個星期,貝拉約的屋子裡就裝滿了銀錢,但巨翅老人並沒有從中得到一丁點好處,甚至境況變得更加危險,比如有人想用在牛身上烙印記的鐵鏟去燙他。

後來,來了一個雜耍班,其中有一個長著蜘蛛體形的女孩子,不僅有一顆悲哀的少女頭,還有一段不幸的遭遇,這大大吸引了人們的好奇心。貝拉約家的院子又恢復了往日的孤寂和死蟹遍地。

但貝拉約夫婦毫無怨言,因為他們已經有了足夠多的錢。巨翅老人依舊住在破破爛爛的雞籠子裡,整日忍受著母雞的啄食和小孩子的惡作劇。

一天上午,埃麗森達感受到一陣風從陽臺窗子刮進屋子,她驚奇地看到天使正在試著起飛。天使不停扇動巨大的翅膀,飛過最後一排房子的上空,消失在水天相交處。

02扭曲異化的人性

魔幻現實主義的特徵是以超現實主義為出發點,採用誇張、想像等手法,將現實與幻想、真實與荒誕、寫實與誇張、嚴肅與認真融合在一起,營造出一個奇異的魔幻現實世界,以此來影射真正的社會現實。

在《一個長翅膀的老人》中,面對這個從天而降又毫無尊嚴和反抗力的「天使」,這些人將各自人性中最惡劣的一面暴露無遺。

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的人性。貝拉約夫婦瞅準商機,將巨翅老人當作自己賺錢的工具。他們只在乎來參觀的人有多少,自己能從中獲取多少利益,根本不在乎參觀的人如何對待巨翅老人。甚至後來,蜘蛛女孩取代了巨翅老人的吸引力,他們也沒有阻止自家孩子對巨翅老人的各種惡作劇。

缺少虔誠與敬畏卻又寄希望於天使的虛偽。巨翅老人是墜落凡間的天使這個消息流傳開來以後,「地球上最不幸的病人來這裡求醫「——

一個從兒時開始累計自己心跳的婦女,其數目已達到不夠使用的程度;一個終夜無法睡眠的葡萄牙人受到了星星噪音的折磨;一個夢遊病患者總是夜裡起來毀掉他自己醒時做好的東西。

懷著這樣的目的來參觀「天使」的病人並沒有表現出對「天使」應有的虔誠和敬畏。殘疾人會拔下老人的羽毛並觸摸他的殘廢處、人們向他投擲石頭以使他站起來、把在牛身上烙印記的鐵鏟拿去燙他……他們的行為看起來好像只是一個「惡作劇」,但背後隱藏的卻是人性中最大的惡——對生命沒有絲毫的敬畏與憐憫。

為了愉悅自己不惜踐踏別人痛苦的變態審美心理。一開始,遠近的人都對巨翅老人這位「天使」表示了極大的興趣,因為他們可以肆意對待他。但巨翅老人的無動於衷和拒不配合的態度,讓他們轉而選擇蜘蛛女孩,因為女孩有更悲慘的遭遇以及悲慘遭遇所附帶的懲戒意義,這讓他們獲得了心靈的慰藉。

這種病態的心理,類似於魯迅先生《祝福》中魯鎮人尋著聽祥林嫂悲慘遭遇後那種心滿意足的心理,都是用他人的不幸來證明自己的高貴。

小說中有些情節是從超現實主義的角度來設置的,比如那個計算自己心跳的婦女,比如那個因為星星的噪音而失眠的葡萄牙人,甚至巨翅老人的形象、蜘蛛女孩的形象,但這些超現實的情節又有著深厚的現實土壤,所反映的人性也是現實社會中真實存在的。通過這些魔幻的情節,讓讀者對情節所折射的社會現實有更深刻的認識。

03呻吟求助的傳統文化

《一個長翅膀的老人》通篇採用象徵手法。巨翅老人象徵著拉美的傳統文化,巨翅老人的遭遇便是拉美傳統文化在現實社會中的境況。

那個「通曉人間生死大事」的女鄰居斷定巨翅老人是一位「天使」,這暗示著拉美傳統文化的神聖地位和巨大力量。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滋養哺育著民族精神,是任何民族都不能忽略和拋棄的精神源頭。

巨翅老人被那些人性扭曲異化的人折磨、戲耍,毫無虔誠和敬畏,這是傳統文化在現實中的遭遇。因為人性的異化,對傳統文化失去了虔誠和敬畏,而這又會進一步加劇傳統文化的沒落。

最後,巨翅老人艱難地捱過了寒冷的冬天,重新飛上天空,這暗示著拉美的傳統文化並沒有因為長期的壓迫而消亡。這是小說最後出現的一抹亮色,也是作家對拉美傳統文化的美好期待。

通過誇張荒誕的情節來影射社會現實,這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馬爾克斯的《一個長翅膀的老人》很充分地體現了這一點。從這些荒誕的情節中,能感受到作家對扭曲異化的人性的批判、對沒落的傳統文化的深切憂慮和美好祝願。

相關焦點

  • 現代文明帶來的生態失衡,美國通過「小說」對人性的異化進行批判
    他們的對動物的一切行為都是建立在自己的欲望和精神追求上面的,動物只是他們滿足欲望的其中一種工具,而傑克.倫敦站在雪虎的角度,對資本主義人性的異化進行的尖銳的批判。20世紀的海明威和傑克.倫敦,同是熱愛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美國作家,他們不但通過通過作品呼籲人們保護大自然、尊重大自然,同時還理性的反思了生態危機和人性危機,並且從關懷主義的道路上提出了如何挽救生態危機之路,建造了生態文化人格。
  • 網絡傳播中的「審醜異化」成因研究
    關鍵詞:網絡傳播;「審醜異化」;審醜心理;媒體責任 賽博空間的深入發展徹底打破了傳統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態與精英文化佔絕對主導的歷史格局,促進社會各階層之間的對話與交流,推動多元聲音與多元文化的深層融合,有利於構建一個更加健全的話語體系。
  • 張愛玲《金鎖記》:人性的醜陋,從一個美女到性格扭曲的施暴者
    張愛玲《金鎖記》:人性的醜陋,從一個美女到性格扭曲的施暴者我昨夜把張愛玲的《金鎖記》看完了,心情很難去平復好,這部書真的是赤裸裸地揭露了人性的醜陋的嘴臉,原來有些人是真的不配為人父母啊。主人公是曹七巧,雖然她是一個受害者,即便她一開始並不想去作惡,但是她被現實逼得無路可走,最後也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主人公是一個麻油西施,嫁給了一個殘疾的丈夫,同時還遭受到了錢財的壓迫,她本身是一個很溫和的女人,但是最後變成了一個性格扭曲的人份,為了自己的私信和控制的心理,最後還殘破了自己的兒女。
  • 警惕「冒名頂替」下的權力「扭曲異化」
    在這個「拼爹」的時代,一張「好文憑」竟抵不上一個「好爸爸」,公權異化為「私器」,讓「公平公正公開」的招聘節操碎了一地。 俗話說:「十年寒窗苦,一朝功名就」。苦苦等待事業編制、工作機會的曾巧娟,在激烈的人事競崗中敗下陣來,輸的不是能力是「家門」;頂替者聶小力,憑藉著「大樹底下好乘涼」的庇護,拿著曾巧娟的相關資料,端起所謂的「鐵飯碗」。
  • 論馬克思與弗洛姆異化思想的價值
    【關鍵詞】 弗洛姆、馬克思、異化思想、價值 異化思想是西方歷史哲學家分析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思想。馬克思和弗洛姆的異化思想的具體內容既有基於歷史繼承和人性問題的一致性,又有基於主體理解的差異性。對此進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 現實主義文學:異化主題,人與人的關係
    現代主義文學突出地表現異化主題。文化是人的外化與象徵,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標誌。現代主義文學傾向於文化批判,本質上是基於對人的生存狀況、人的本質問題的探索。人類創造了文明,但文明在本質上與追求人性自由、追求自然的人相對立。
  • 貴州發現貓咪長著翅膀,展開就像天使的翅膀
    貴州一徐姓老人養了一隻2歲大的貓長有一對翅膀,行動機敏,很通人性,能聽懂主人的交談,貓貓白天很悠閒,夜晚非常活躍,附近的狗都很害怕它!難道真的是天使的化身?「天使貓」肯定不是天使變的,那麼它們具體是怎麼來的呢,飛貓」,也被稱為「天使貓」,是一種長著翅膀的貓。目前為止還是一個神秘的物種。從20世紀開始,就有不少人發現過這種動物。但是,對這種動物的是否真的存在仍然存在爭議。
  • 懸疑推理文,眼見未必是事實,扭曲的事實背後是人性和心靈的扭曲
    推薦文章:懸疑推理文,眼見未必是事實,扭曲的事實背後是人性和心靈的扭曲。第一部 《懸情蜜愛之暖妻神探》作者:今時看點節選:有一天紀蜜終於意識到她急需一個男人。這個男人他得有權,幫她掩蓋她那些窮兇極惡的家人所犯下的種種罪行。這個男人還得有錢,幫她打發那些貪得無厭的親戚幹出的無恥變相勒索。
  • 異化勞動:一個經典的話題
    原標題:異化勞動:一個經典的話題 03以揚棄異化為核心的共產主義批判   法國著名學者科爾紐在《馬克思恩格斯傳》中認為:《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兩個基本主題——揭示資產階級社會中人的自我異化和這種異化在共產主義制度下的克服
  • 賴大仁:從馬克思主義文論的人性觀看當代文藝發展
    對於當代文藝現實而言,應當怎樣理解和表現人的生活及人性,是一個不可迴避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尤其值得我們重視並深入思考。在今天,馬克思主義文論中的人性觀仍然指引著我們對於文藝表現人性問題的思考,從而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馬克思主義文論中,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人學思想。
  • 文化扭曲腐敗最可怕
    文化扭曲腐敗最可怕,而不是政府領導扭曲最可怕。為什麼文化扭曲腐敗的可怕性遠遠超過政府與人的因素呢?因為文化帶有人的價值觀,例如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三觀不能扭曲,不能腐敗,它要健康。政府的腐敗扭曲只是短暫的,有階段有時空限制。而文化的扭曲腐敗沒有時空限制,一旦文化形成了會影響數百代人,數百代年。只要一個人的思想是健康的,他所接觸的文化氛圍是健康的,即使這個人心理有問題,那也不要緊,因為很快可以被改變。如果他接觸的環境,接受的文化是扭曲不健康的,那麼這個人就廢了。
  • 分裂、反噬與迷失:「玩樂勞動」視角下青年社交媒介使用異化
    數字媒介時代以來,大量經過「美化」的自拍圖片、各種網絡表情、語言符號等數字勞動產品已經建構出了一個龐大的虛擬景觀世界,而這些近乎全球通用的媒介產品已失去了其工具性質,它們逐漸成為影響、控制甚至反噬人們語言、想像力及自主意識的主體。這種現象正是外在於主體性、反過來統治、壓迫主體的數字異化現象,它成為造成青年社交媒體使用焦慮的重要因素。
  • 困境與出路:傳媒的現代異化及自身超越
    在這裡異化是指傳播者在傳播過程中背離「本真」和初衷,偏離了方向或走向了對立面的狀況和情形。傳媒在異化他者的同時也異化著自己,在現實中傳媒異化表現為:媒介的功能異化談到媒介的功能不能不提到傳播學四大先驅之一的拉斯韋爾,他於1948年提出媒介有三大功能:環境監測功能、社會協調功能、文化傳遞功能。後來賴特增加了娛樂功能,使媒介的功能觀更加完善。
  • 馬克思哲學中的異化概念
    馬克思的思想受到了黑格爾、費爾巴哈、李嘉圖、聖西門、洛克的影響,並在龐大的理論體系當中,提煉出一個統一的思想框架,構造出社會分析和社會革命的思想體系。費爾巴哈在他的《基督教本質》一書中認為,人類而非上帝才是基本存在的。
  • 「救命求助」被忽視該反思什麼(圖)
    兩個多小時交鋒,最終延誤了老人救治時機,老人在送醫途中不幸身亡……近日,這令人扼腕的一幕,發生在四川南充市順慶區望江小區。(4月8日《華西都市報》)  這邊廂,是老人突發疾病「等不及」、「傷不起」的就醫訴求;那邊廂,是小區門衛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的角色扮演,患者家屬的心急如焚和小區門衛的置若罔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意義:文化是國人精神宗教
    核心提示:中國傳統文化對於現代生活有著怎樣的意義?西方現代文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衝擊卻未能改變中國文化的價值核心部分。文章從中國人內傾的文化精神入手分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及其現代意義在人與天地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對於自己的態度、對生死的看法四個領域內的具體表現。
  • 好書推薦:《歐也妮·葛朗臺》,金錢社會與人性的異化
    巴爾扎克的文筆高妙之處在於出色的細節描寫,除了最基本的背景環境、人物動作以及心理描寫之外,巴爾扎克還將細節描寫的筆觸延伸到對主旨的揭露,他通過三種不同狀態的「異化」來揭示異化背後的主題。這三種狀態分別是以葛朗臺為代表的已被異化狀態,堂弟查理為代表的具有過渡性質的異化狀態,以及以歐也妮為代表的未被異化狀態。
  • 準確把握髮展與異化的辯證關係
    >  學術界對「發展的異化」「發展的代價」和「異化的發展」等問題早有關注,如探討發展的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顛倒、發展的手段與目標之間的對立等,但關於發展與異化之間的全面關係則討論甚少。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對馬克思關於「發展」觀點的理解始終存在著「物與人」的對立,要麼從庸俗化的「經濟決定論」來解釋一切發展,要麼則從價值、宗教或倫理等因素出發捍衛發展的屬人性。顯然,發展的整體性被割裂了,發展的科學性也因為庸俗化的理解而喪失了其內在的豐富性。
  • 毒品最深的惡,不是成癮,是扭曲人性!
    毒品案件中,什麼最能體現毒品對人性的摧殘?是妻離子散的癮君子?是抗法到底的毒梟?還是因毒至幻的瘋狂?今天是國際禁毒日,作者採訪了兩名被評為市禁毒先進個人的法官,他們審理了上百起涉毒案件,也見證了毒品對人性的扭曲和侵蝕,帶來一組特別案例。
  • 消費社會中文化審美的異化與重塑
    【關鍵詞】消費社會 新媒體 審美異化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的顯著優勢」。我們能否創造出能夠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的文化產品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事。當前,消費社會正在將文化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