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崎駿動漫世界中的勞動與異化
謝韞馬克思將勞動稱為「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從這個角度批判了資本主義對於勞動和人的本質力量的異化。宮崎駿則分析了在發達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異化:隨著科技和機器體系的發展,生產日益擴大,商品日益豐富,生產活動由人的勞動,逐步變成了以科技發展和機器體系能力的增強為主體。於是,人由生產的主體,變成了消費的主體,也就是說:在勞動者被異化為「勞動力」之後,人又被從生產者,異化為「消費者」,通過這種「二重異化」,人的本質力量——勞動進一步被邊緣化了。
-
分裂、反噬與迷失:「玩樂勞動」視角下青年社交媒介使用異化
馬克思曾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對私有制條件下所發生的「異化」現象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與總結。他指出,「異化」(alienation)意指人的物質與精神生產及其產品變成異己或與人對立的力量反過來統治人的社會現象。異化將造成: (1)勞動者同自己的勞動產品相異化; (2)勞動者同自己的勞動活動相異化; (3)人同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 (4)人同人相異化四種異化勞動形式。
-
科技異化:人與自然關係異化的直接動因
機械自然觀的經典表述是笛卡爾的二元論,他認為自然中存在著互不聯繫、互不派生的心靈和物質這兩個實體,物質世界的屬性只是廣延,而心靈的屬性只是思維。機械自然觀及人與自然的二元對立思想在人與自然關係上強化了人的作用和地位,弱化了自然,這就為人類徵服和統治自然奠定了思想基礎。社會制度根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的勞動異化。
-
論馬克思與弗洛姆異化思想的價值
【關鍵詞】 弗洛姆、馬克思、異化思想、價值 異化思想是西方歷史哲學家分析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思想。馬克思和弗洛姆的異化思想的具體內容既有基於歷史繼承和人性問題的一致性,又有基於主體理解的差異性。對此進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
馬克思哲學中的異化概念
馬克思的思想受到了黑格爾、費爾巴哈、李嘉圖、聖西門、洛克的影響,並在龐大的理論體系當中,提煉出一個統一的思想框架,構造出社會分析和社會革命的思想體系。費爾巴哈在他的《基督教本質》一書中認為,人類而非上帝才是基本存在的。
-
電影《千與千尋》:關於現代人的異化與救贖
關於現代人的異化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使人們的物質生活較從前有了極大的改善,但與此同時,高度機械化、物質化、商業化的社會也使現代人類走向「異化」境地。關於人的異化問題,馬克思曾認為,人是一種感性、理性和社會性的存在。人的本質是從他的勞動成果中顯現出來,即人類通過自己的勞動成果認識自我。
-
準確把握髮展與異化的辯證關係
> 學術界對「發展的異化」「發展的代價」和「異化的發展」等問題早有關注,如探討發展的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顛倒、發展的手段與目標之間的對立等,但關於發展與異化之間的全面關係則討論甚少。馬克思並不是從抽象的概念出發來認識發展和異化,而是基於社會歷史的具體實踐,按照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來闡述發展的主體、動力、規律、方式和目標,以及異化的產生、演變、功能和終結等一系列問題。 首先,我們要從總體上來理解馬克思意義上的發展和異化概念。
-
切忌權力「異化」
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的思想理論界,曾經對「異化」問題展開過熱烈討論,當時的一個分歧之點,是社會主義社會究竟有沒有「異化」現象。一種觀點認為,「異化」現象是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社會主義社會不存在「異化」現象;另一種觀點認為,社會主義社會仍然有「異化」現象。比如說,目前的腐敗問題,就是一個表現形式。兩種觀點尖銳對立,爭論實際上一直持續到現在。這個問題的癥結何在呢?
-
對消費異化現象的反思
【摘要】異化問題是理解和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現象的一個重要角度。符號異化在消費異化中表現尤為突出,過度符號化已經在人們的消費行為、日常生活、交往行為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符號的過度化成為一種壓制人的精神生活的巨大力量。符號理論、馬克思的異化理論為我們揭示符號異化現象提供了獨特視角。
-
張義修:馬克思對"對象化"與"異化"關係的三次建構
青年馬克思在費爾巴哈影響下,用應然狀態的「對象化」批判實然狀態的「異化」,是一種價值性的、人本學的批判;《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對象化勞動」和「異化勞動」則是在對經濟學理論加以哲學透視的基礎上,將理論與現實相對照,是一種經驗性的批判;在晚期政治經濟學批判語境中,馬克思通過對「對象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辯證分析,內在地解析了「異化」的生產關係本質與現實歷史基礎,實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
-
數位化時代的勞動與正義
1這一轉變使得人類社會步入了「一個計算戰勝了其他一切而成為決策準則的時代」2,即數位化時代。在此背景下,儘管數字勞動創造了大量社會財富,但隨著數字資本積累加速而不斷擴大的不平等、貧困和非正義,卻使得數字勞動者遭受的異化和剝削更為嚴重,由此引發了學界對數字勞動問題的廣泛關注和探討。
-
階級固化與勞動異化:讀《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
「按照理論,地租和資本利潤是工資的一個扣除額,然而在現實中,工資卻是土地和資本所讓予勞動者的扣除額,是從勞動產品中給勞動者,勞動所打的回扣。在社會的衰落狀態下,勞動者遭受的痛苦最為深重,他由於自己作為勞動者的地位而遭到特別沉重的壓迫,同時由於社會的這種狀態而遭到一般的壓迫。
-
「類本質異化」是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思想嗎
與馬克思不同,費爾巴哈雖然一定程度上也看到了人的社會性、群體性,但他脫離生產勞動抽象地講人的社會性、群體性,不懂得勞動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根本標誌,是社會性的人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脫離勞動,就無法正確理解人的社會性和人類社會生活的本質。因此,他所說的人的群體性、社會性,實際上與動物物種的群體性沒有實質性的區別。
-
重新回答科玄論戰——科學的異化(一)
對於這一問題也不並是什麼新鮮的話題,曾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思想界展開過一場轟轟烈烈的異化問題的討論。我們所能夠做的,就是對其重新思考。因為凡是有價值的思想不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被遺棄,而是被奉為圭臬,作為指導我們前進的指南針。
-
從異化到物化:馬克思的現代性社會關係批判
一馬克思將現代性的本質視為一種物化,這一對現代性本質的「透視」卻經歷了一個艱難的理論轉變過程,即實現了從異化論到物化論的邏輯轉換。實現這一轉變的關鍵環節在於現實性的社會關係取代了抽象的類本質,成為人的本質規定性。
-
警惕消費社會的異化消費
消費成為了一種新的異化形式,這種異化在根本上表現為過度符號化。【關鍵詞】消費社會 符號 異化 【中圖分類號】F43/47 【文獻標識碼】A一般而言,消費社會是指社會生產相對過剩、商品買賣在經濟活動起主要作用的社會,消費成為刺激、拉動、維持生產的主要因素。
-
數字「異化」生存
「數位化生存」的好處自然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從中享受到經濟生活的福祉遠勝任何一個歷史時期。不過,正如「凡事都有兩面性」的辯證法箴言所透露出的,我們也在遭遇「數位化生存」對我們的全面重新塑造,而同時我們也在遭遇種種的數字「異化」。記得幾個月前,看到一個非常二次元的故事。一個名為「金丹-元嬰」的貼吧用戶在百度艾斯吧臥底五年,各種偽裝隱忍,終於上位成為這個貼吧的吧主。
-
馬克思勞動概念的兩重維度及其辯證關係
一、作為存在論維度出場的勞動是感性的對象性活動 在研究異化勞動問題之前,馬克思經歷了從宗教領域向政治領域,再向經濟領域的批判轉向。所以宗教問題實則是一個純粹的世俗問題,而它的核心就是金錢。③儘管在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分離之後,等級制度的桎梏得以被打破,但是馬克思看到了封建等級被取締之後人與人之間所孕育的新的不平等——金錢。在這種不平等關係的支配下,社會形成了兩大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在發現最偉大和最具革命性的力量即無產階級後,經濟視野下的勞動主體第一次進入了馬克思的哲學視野。
-
《自然辯證法》中的技術異化思想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恩格斯確有豐富的技術哲學思想,其思想的前瞻性尤其體現在他對技術異化的討論上。「異化」一詞源於拉丁文alienatio,後轉譯成英文alienation,有疏遠、轉讓、分離、差異等義。在哲學層面,「異化」指在一定條件下,原本屬於事物自身的力量轉化為同自身相對立的、異己的力量。
-
琅琊說:內捲化社會之人的異化(上)
內捲化:又稱「過密化」,是指「農民在人口壓力下不斷增加水稻種植過程中的勞動投入,以獲得較高的產量。然而,勞動的超密集投入並未帶來產出的成比例增長,出現了單位勞動邊際報酬的遞減「的現象。這一概念便被廣泛應用到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其他學術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