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說:內捲化社會之人的異化(上)

2021-01-10 琅琊說電影

內捲化:又稱「過密化」,是指「農民在人口壓力下不斷增加水稻種植過程中的勞動投入,以獲得較高的產量。然而,勞動的超密集投入並未帶來產出的成比例增長,出現了單位勞動邊際報酬的遞減「的現象。

這一概念便被廣泛應用到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其他學術研究中。「內捲化」作為一個學術概念,意指一個社會或組織既無突變式的發展,也無漸進式的增長,長期以來,只是在一個簡單層次上不斷重複。我們的現實生活,就有很多這樣的「內捲化現象」。

人的異化

現在的年輕人怎麼了?

最近幾年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社會,80後90後逐漸成為社會主體,帶來很多新生文化現象,其中有好的一面,積極、創新、活力,同時也有消極的一面,宅、喪、佛系,剩男剩女、不婚不育,社恐、孤獨、抑鬱等。

宅文化指一種對於私人空間,專注精神的追求,和不拘泥於形式的文化,是一種在全球化發展形勢下出現的亞文化現象。它是在現代政治經濟形勢下,以消費文化的一定發展水平為前提而出現的新文化。是一種超越血緣、地緣等傳統社會組織結構的新型社會關係的象徵,也是個人化消費社會的一種象徵。「宅文化」追求個人感受和獨立,實際上,從現代化開始後,人類就越來越「宅」了

喪文化指一些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因為生活、學習、事業、情感等的不順,在網絡上、生活中表達或表現出自己的沮喪而形成的一種文化趨勢。青年群體當中的帶有頹廢、絕望、悲觀等情緒和色彩的語言、文字或圖畫,它是青年亞文化的一種新形式。以「廢柴」、「葛優躺」等為代表。

佛系是一個網絡流行詞,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主要意思是指無欲無求、不悲不喜、雲淡風輕而追求內心平和的生活態度。該詞語最早來源於2014年日本的某雜誌,該雜誌介紹了「佛系男子「,之後網絡傳播,佛系又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女子」等一系列網絡詞語。

現在的年輕人追求自由、個性,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表現,同時也是一種無奈的被動選擇,因為活著實在太難了!

不可否認,由於科技的發展,今天的社會物質極為豐富,交通通信極其方便,但是在現代化背後,也存在很多問題。

高房價高物價

如果說近幾年中國最熱的話題是什麼?相信答案中最多的一定是:房子。房子是中國人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因為房子實在是太重要,沒有房子不但無法安身,更娶不著老婆,同時房子又太貴了,不僅是一二線城市,連發展較快位置較好的三四線城市房價都已破萬,甚至更高。

普通工薪家庭,要花費父子兩代人幾十年積蓄,才湊夠房子的首付,兒子還要背上幾十年的房貸。政府年年調控,房價卻越長越高,大多數老百姓苦不堪言,而房地產開發商則從中獲得巨額財富,其中還存在一些腐敗行為。

與房子一起上漲的還有物價,豬肉、雞蛋、蔬菜等食品,口罩、頭盔、紙品、AJ球鞋等日用品,還有理髮、洗車、維修、快遞費、天然氣等日常生活服務,連共享單車價格都漲了。

低收入低人權

房價物價快速上漲,而大多數人的收入卻上漲很少,但是工作時間和強度卻在不斷增加,加班、奮鬥逼、酒場文化盛行,996、715、白加黑、夜總會,另一方面不尊重人權,把員工當機器,不把人當人的情況普遍存在。

996ICU:指的是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時(或不到),總計工作10小時以上,並且一周工作6天,最終累壞身體,進入醫院ICU重症監護室。

715、白加黑、夜總會:指的是每周工作7天,每天15個小時,白天加晚上,夜裡總開會。

江蘇世碩電子公司管理人員給新員工發證件時隨手扔在地下,新員工需彎腰拾起。

廈門國際銀行一位新員工因不喝領導敬酒,被辱罵毆打,更令人氣氛的是輿論曝光後,該銀行對相關領導只進行輕微處罰,被網友稱為罰酒三杯。

最近網上熱議困在系統裡的外賣小哥,由於系統程序設計,幹的越多越快,系統就會提高標準要求更多更快,外賣小哥被系統控制,工作強度和壓力不斷提高,但是收入卻沒有提高,反而經常面臨差評和罰款,因此不得不選擇逆行、闖紅燈等行為,導致很多外賣小哥發生交通事故,甚至傷亡。

沒有感情的機器

加班沒有加班費,夏季沒有高溫補貼,工作環境惡劣,隨意罰款剋扣工資,不尊重人權,辱罵甚至毆打,不是個別現象,在很多地方的企業都存在。我們每個人都被困在系統裡,成為資本的奴隸,不斷被異化成失去人性,沒有感情的機器。

一邊是高房價高物價,另一邊是低收入低人權,在社會競爭中存在劇場效應,每個人為了更多的資源,更好的生存,不斷努力提高自身價值,同時不斷的壓低自身價格。但這又帶來新的壓力,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導致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除了少數上車的幸運兒,大多數人的生活越來越機器化,越來越不堪重負。這其中權貴資本是最大的獲益者。

劇場效應:盧梭最早使用劇場效應症,概括以巴黎為代表的整個文明生活狀況。他指出當時的巴黎被戲劇化,本身成了一座大劇場,市民既觀劇,亦被動演劇,在不自覺狀態中被徹底異化,拋出了自我,生活於別處。

一群人在劇場裡看戲,有一個人為了自己看得更爽,打破了規則,站起來看戲。因為他站起來,就有人看得不那麼爽,也不得不站起來看。最後大家都站了起來,有的甚至站到椅子上看。結果是,本來大家都可以坐著舒服地看戲,最後都要非常辛苦地站著看戲。屁股下的椅子本來是用來坐的,如今卻成了用來站的。

如果劇院著火了,按照個人利益最大化,那就是先跑出去,如果每個人都這麼想這麼做,其結果必然是大家都擁堵在門口,誰都跑不出去,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考慮他人利益的行為,導致了群體悲劇的上演。

內捲化社會下的年輕人該如何活著?元芳,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內卷、加速與當代中國社會的「趕工遊戲」
    現象性的描繪無助於真實的社會問題的解決,反而使得這個詞彙蒙上了濃濃的絕望氣氛。我們需要進一步追問的是,內卷現象產生的深層機制是什麼?以及,一個掙脫內卷的去卷化社會是否是可能的?真正將這個詞帶入學術領域並使之定型的是美國人類學家格爾茨(C.Geertz),他用這個概念來代指一種社會或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便停滯不前,無法向更高階段轉化的現象。1985年中國社會學者黃宗智在《華北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一文中,首次把「內捲化」概念帶入中國社會。
  • 嚴飛:社會結構讓人不得不「內捲化」
    在他看來,「內捲化」在中國是不可避免的,在其背後是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嚴飛認為,社會學是一門關心秩序和人類本性的學科,這是社會學研究的最終落腳點。嚴飛認為,「內捲化」是中國社會結構化變遷的必然結果,而當「內捲化」無法避免,民眾試圖用「凡爾賽文學」解構無法改變的現實。
  • 能成大事的人,都是對抗「內捲化」的高手
    簡單理解,「內捲化」就是「溫水煮青蛙」,人逐漸適應當下的生存環境,而失去了繼續向上的能力。突破「內捲化」,不僅需要勇氣,更要注重方法。以下,Enjoy:作者:Windy Liu這個時代和過去不一樣了。內捲化,原本是社會學家觀察到的一個現象,它是指一個社會,長時期停留在一種簡單的自我重複的狀態。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文化人類學家利福德·蓋爾茨把「內捲化」這個詞引入了社會生活領域。他發現在印尼的爪哇島,人口眾多,大家都種植水稻。隨著勞動力的增加,人們對土地的耕種變得更加細緻。
  • 大學生說的內卷是啥意思 內卷這個詞怎麼火了
    大學生說的內卷是啥意思內卷通俗的說就是內部競爭。內卷是從內捲化而來,內捲化最早是描述農業問題的,本來是一個社會學術語,大意是指社會文化模式發展過程中的停滯。現在很多高校學生用內捲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類似於養蠱、互相傾軋之意。
  • 囚徒困境:不是你不夠努力,只是「內捲化」已成為社會普遍現象
    倒是打工人內部,有了些許困擾:「為什麼大家都這麼熱衷於內卷?」 來自職場的呼聲和疑惑,是如此的熱烈而惹人深思。 內卷,最初來自經濟內循環的政策提法。內捲化,則是指某種社會或模式,在發展到某種確定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更高級模式的現象。
  • 北大教授劉雲杉:當教育被異化為戰場,焦慮與內卷只能糾纏不休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無疑是諸多父母心態的最好註解。娃娃們頂著無限的希望,在「超額完成任務」的日常中逐漸長大。學不會的拼命補習不能落人身後,學會的還要再學更多以便超越人前。父母們辛苦工作,賺更多的錢,雞更牛的娃,只為有一日考入名校,拿到走向社會的入場券。可是,當孩子們步入名校、走向社會之後,發現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 如何避免學術研究的內捲化?
    科學網博客:秦四清  近期,內捲化(Involution)成了一個網絡熱詞,被頻繁地用於各類社交媒體針對諸多社會熱點事件的討論之中。內捲化作為學術用語最早由康德、戈登維澤提出,到格爾茨成型。「內捲化」可以被理解為一種社會模式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便停滯不前,僅通過不斷精細化、複雜化維持一種自我鎖定、自我穩定的狀態,而無法轉化、發展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
  • 人人都在說的「內捲化」用英文怎麼說?
    「內卷」這個專業名詞最早指的是「單位土壤上植物過密,從而導致養分不足,各個都營養不良
  • 陳瑋:如何防止「內捲化」?
    在醫學上,它表示萎縮或者退化。百度百科對內捲化的描述中,有如下內容:內捲化一詞源於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Clifford Geertz)《農業內捲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
  • 楊東平教育洞察:「教育內捲化」的秘密
    內卷:一種系統性的退化 最近我們看到媒體上「內捲化」這個詞出現的非常頻繁,令人不知所以。怎麼出來這麼玄妙的一個詞彙? 如果做一些搜索的話就不難發現,「內捲化」這個詞首先是一些學術研究者在研究亞洲經濟,包括印尼的水稻生產、中國的小農經濟時候首先使用的一個概念。它所指的是這麼一種現象,在這些有限的土地上通過不斷的投入時間精耕細作來獲得總量的增長。但是,這個事情是有一個邊界的,就到了一定的界限以後,你投入再大,你的產出也不再增長了,甚至開始衰減了,就是經濟學經常說的邊際效益遞減。
  • 警惕消費社會的異化消費
    作為文化形式的消費指導並制約著人的消費活動乃至社會生活。在市場經濟的壓力下,消費文化快速發展,消費觀念發生從實用性到符號化的轉變。消費成為一種流行文化,成為一種存在感,被賦予一種神聖性。消費成為了一種新的異化形式,這種異化在根本上表現為過度符號化。
  • 「內捲化」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實現人生躍遷?
    是的,我們開始進入了一個「內捲化」的時代。那什麼是「內捲化」呢?內捲化,原本是社會學家觀察到的一個現象,它是指一個社會,長時期停留在一種簡單的自我重複的狀態。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文化人類學家利福德·蓋爾茨把「內捲化」這個詞引入了社會生活領域。他發現在印尼的爪哇島,人口眾多,大家都種植水稻。
  • 科技異化:人與自然關係異化的直接動因
    人與自然關係的異化和科技異化作為哲學範疇的異化,其基本含義為,主體自我外化為客體,並演變成與自己相異的存在,反過來與自我相對立;異化也指統一整體外化出其部分,其部分與整體之間的疏遠、分離和對立。與自然維持一種和諧共存的關係是人的一種本質需求,因為無論從任何角度,沒有人能夠否定,人從本質上源於自然,內在於自然,同一於自然,人的所有的生存活動依賴於自然。
  • 金融和地產,正逐步內捲化!
    社會的內捲化,正在發生。屬於後浪的機會,正越來越少。尤其是地產和金融這兩個行業,最卷。2金融,早已捲成一個圈。金融圈裡的老炮教導新人,時常說這麼一句話:新人要想在這行混的長,要麼特別有資源,要麼特別放得開。一個行業內捲化的典型標誌,就是這個行業開始出現不正當和潛規則。
  • 最怕的不是變成甲蟲,而是人與人關係的異化、人與社會的異化
    格裡格爾是一個「人」,但在現實的生存環境中,他又何嘗不是那隻他變形後的「甲蟲」。所以卡夫卡在《變形記》中將人變形為「甲蟲」,雖然看起來有點荒誕,但實際上卻是一個極妙的意象。從《變形記》中看十九世紀西方社會中存在的「異化」現象說到「異化」,可能我們馬上聯想到的是影視劇裡面,人變成了殭屍,或是妖怪,以及像卡夫卡這篇《變形記》裡面的,人異化成了一隻甲蟲。
  • 美國的教育異化和社會異化
    (文章原標題:美國的教育異化和社會異化 ——兼談中國和亞洲的留學美國熱潮)美國總統選舉進入最後衝刺階段。雖然歐巴馬逐漸展示一定的優勢,但是差別並不顯著,任何突如其來的「十月意外」都可能造成逆轉。所以誰最後當選總統仍在未定之天。再加上國會兩院改選的局勢並不明朗,尤其是堅決與歐巴馬對著幹的眾議院共和黨多數,要預言大選後的美國政治走向為時尚早。
  • 智庫理論動態丨扶貧的「內捲化」困境及應對(外二則)
    學者們高度關注扶貧「內捲化」現象,並對它的具體表現作了釐清。其一,扶貧「內捲化」常見於資源錯配。農民分化、精英俘獲和貧困戶識別困難等因素導致扶貧資源與扶貧目標發生偏離,無法流向迫切需要幫扶的弱勢群體。其二,扶貧「內捲化」意味著資源轉化低效。
  • 什麼是內卷現象 內卷是褒義還是貶義?如何理解內卷
    什麼是內卷現象內捲化(involution),又譯為「過密化」,指「農民在人口壓力下不斷增加水稻種植過程中的勞動投入,以獲得較高的產量。然而,勞動的超密集投入並未帶來產出的成比例增長,出現了單位勞動邊際報酬的遞減「的現象。
  • 逃離內卷:一個讓人豁然開朗的終極定律
    - 1 -社會學上的內捲化,如今的涵義已經非常廣泛,超出了原來學術上的範疇,被廣泛運用到各色社會話題的討論,獲得了廣大學生和社畜的共鳴。這是「內捲化」的外溢,內捲化如今已經成為一切停滯性的經濟發展階段的描述。
  • 人人都在說的「內卷」到底是個啥?用英文怎麼表達?
    2020年最火的詞之一就是「內卷」了吧,這個詞因為北大學霸在《奇葩說前傳之千人奇葩撈》中提及又引發了大家的討論。「內卷」?是卷生菜?向內卷的捲髮嗎?Noooooo~《奇葩說》的舞臺上,從不乏高學歷的精英。從導師到辯手,匯集了國內外TOP名校的各路選手來這裡「神仙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