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米宅作者: 葫蘆娃
升鬥小民的人生,就像種荔枝,有雨也累,無雨也累。
1
這一周,有兩件小事,卻暴露出一個嚴峻問題。
第一個是,廈門國際銀行的「不喝敬酒扇耳光」事件。
新進廈門國際銀行北京分行的年輕人小楊,在聚餐的過程中,經歷了社會惡臭名場面。
十年滴酒不沾的小楊同志,因為身體原因,拒絕了領導的敬酒。
領導們幾杯貓尿下肚,很快飄了。
一位領導,衝上來啪啪啪給了小楊同志幾個大嘴巴子,邊扇邊罵「你媽X」。
領導敬酒你都敢不喝,你是不是傻X。
第二個是,北京保利的強制轉發事件。
上周五,北京保利在媒體群轉發了一個營銷活動預告的連結,順手發了個紅包。並要求所有在群裡的媒體人,必須轉發這個營銷連結。
某個保利的領導,挨個「拍了拍」群裡的媒體人,手都拍酸了,仍有個別不識時務者。
最後,這位領導同志撂了一句狠話。
沒轉發的,踢出群去。
圍繞這兩件事,說啥騷話的都有。
酒桌文化害死人,酒桌文化正吞噬中國年輕人;北京保利好大官威,媒體人被摁著頭強制恰飯……
這些騷話,都沒有騷到點子上。
這兩件事,看起來很小,卻暴露出一個嚴峻的大問題。
社會的內捲化,正在發生。
屬於後浪的機會,正越來越少。
尤其是地產和金融這兩個行業,最卷。
2
金融,早已捲成一個圈。
圈中的後浪,越來越難翻騰起浪花。
大家可以看看近幾年的券商、銀行、研究所、基金等機構的招聘信息——
招聘信息上,雖然寫的都是重點院校研究生。但所謂重點院校,特指985/211、兩財一貿、TOP5。
大的投行,乾脆就把「男性優先」作為硬性條件,寫在招聘信息裡。用赤裸裸的性別歧視,實名DISS勞動法。
一個行業內捲化的典型標誌,就是這個行業開始派生出各種野生歧視。
性別歧視、學歷歧視、生育歧視……
大家可能會覺得金融行業入職門檻高,以後收入一定高。
以後大家都是搞金融的,坐頭等艙住五星級酒店,鼻梁架著日本鏡框,手腕吊著綠水鬼,腰間的BBA鑰匙閃閃發光,家裡還有成沓的紅本本,逢人就講DCF、08年金融危機的全過程、IS-LM模型……
然而,現實的暴打是殘酷的。
熱門投行和行研的實習生,不僅無底薪,而且無實習證明,純粹是小黑工的存在。
無薪,是金錢上的白嫖;無實習證明,是資歷上的白嫖。
無數機構,踩在勞動法之上,瘋狂白嫖對金融仍抱有幻想的職場新人們。
甚至,現在白嫖金融新人已經不止是機構,連大學裡的學生都開始白嫖新人學長了。
前段時間,華南某985大四學生,假冒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和海通證券發布招聘貼,給應聘人發筆試題。
然後,名場面來了。
這個壞逼,把應聘人的答案和論文成果,直接賣了出去,賣了……
真正的零本萬利。
一個行業內捲化的典型標誌,就是這個行業開始各種白嫖、底層互撕。
廈門國際銀行的陪酒扇耳光事件,看似是酒桌文化。
實際上是,金融圈底層社畜的艱難求生現形記。
類似這種事,在金融行業裡都不能算新聞,這是常態。
近兩年,金融圈裡的破事兒真聊起來,比這髒一萬倍的一抓一大把。
比如,博時基金特定資管部總經理與女下屬偷情被捉姦在床;比如,安永合伙人的SM事件;還有,普華永道女員工勾引有婦之夫、普華永道PDF門事件;以及,知名創投高管長期誘騙女性;以及,新財富不雅飯局門…...
用一幕幕活色生香告訴你,什麼叫「談的都是高大上,走的都是下三路」。
金融圈裡的老炮教導新人,時常說這麼一句話:
新人要想在這行混的長,要麼特別有資源,要麼特別放得開。
一個行業內捲化的典型標誌,就是這個行業開始出現不正當和潛規則。
為什麼金融行業會出現如此嚴重的內卷?
過去幾年,金融行業一直都作為撈錢神話而存在。
人均幾十萬,幹好上百萬的「奮鬥逼奇蹟」,就像村子裡小寡婦偷腥,被人津津樂道的廣為傳播,撩撥著每一個沒吃到腥味的饞貓們。
於是就出現了,無數高考生「千軍萬馬過金融獨木橋」的名場面。
現在問題出現了——
金融這座獨木橋,越來越窄,越來越不穩當。
如今,金融行業對國內市場的開拓已經停滯不前,又走不出去。
當然,也沒有能力走出去。
原油寶倒是走出去了,但是學藝不精,被國際市場狠狠收割了一把。
於是,一群人只能留在國內市場中吃存量的蛋糕,從別人手裡爭奪資源。但是,銀行、券商和保險的業務同質性太嚴重,客戶差異性又不強。
到最後,就只能淪為存量市場裡的內卷互撕。
更嚴峻的是,今年高層已經明確表示「金融機構要對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
什麼叫讓利?降低利潤、降低利息唄。
有的銀行是不是接到窗口指導的電話了——全年利潤必須負增長不低於30%。
你敢不聽?看看中信的罰單上是怎麼寫的。
利潤降了,工資降不降?
能怪誰呢,誰讓這些年金融行業高調,動不動年薪百萬、身家千萬。國家要讓利渡難關,自然先從你這讓。
一方面,存量市場的蛋糕越吃越少;另一方面,還被高層強壓著降利潤。
內捲化,只會是必然,只會更加嚴重。
先機構之間互撕,然後轉化為內部傾軋。
機構傾軋職員,老人傾軋新人,有資源的傾軋沒資源的,放得開的傾軋放不開的。
拒絕喝酒被扇耳光這種爛事兒,就出來了。
3
地產的內卷,已經不能叫圈,而是捲成了皮尺。
皮尺裡卷著的從業者,已經窒息到無法喘息。
什麼叫內捲化?
內捲化,說白了就是「體系內部的殘酷競爭和殘酷互撕」。
要說到「內部殘酷競爭」,如果地產說自己是第二,沒人敢當第一。
我用幾個例子來告訴你,這兩年的地產內部競爭有多殘酷。
說到土拍,大家可能還以為是以前那種幾十家房企拍一塊土地。
現在玩法又變了,變成了四五家房企搶到互不妥協,最後只好聯合開發一個百畝小盤。
以前是三四家承建方,分享同一個工程。現在是十幾個承建商分享,而且裡面還有三四層的轉包。
以前是一個樓盤一家營銷公司代理,現在雙代理的模式成為常態,甚至是一個樓盤裡,四五家代理公司一起代理,每天互撕。
更厲害是的是華夏幸福的項目,一個樓盤找了七八家代理公司。這七八家代理公司,又分別搞出來兩三個銷售團隊,外場還有十幾家渠道公司。
近二十個銷售團隊,像一群困獸,困在在一個售樓部,天天頭頂頭的搶客戶。
售樓部,變成了鬥獸場。
小哥哥小姐姐們,銷售業績沒咋提升,打架撕逼卻越來越流暢。
一個行業內捲化的典型標誌,就是這個行業開始出現激烈的無效競爭。
前兩年,大家一直在吐槽「房企高周轉」。
這個鍋,房企該背,但也不能全讓房企背。
房企選擇高周轉,純屬行業利潤降低的無奈之舉。
一方面,土地價格是在不停的上漲,準地王不斷出現;另一方面,受行業管控的原因,銀行對涉房資金的監管越來越嚴苛,房企的融資成本越來越高;最後,還有限價等一系列的政策因素,也在不斷壓房價。
搞來搞去,房企的利潤就被打成了薄薄一層。近兩年,房企的綜合利潤率大約在5%-8%。
想賺錢,就只能從提高周轉效率上打主意。
房子,是越蓋越爛。
能不動腦子,就不動腦子;能省成本,就省成本;
能一套產品走天下,就一套產品走天下。
以前搞地產是,向產品要利潤;
現在搞地產是,向效率要利潤。
對底層員工的壓榨,也是越來越狠。
網際網路公司的福報,是996。
地產公司的福報,是全年無休。
早上8點開晨例會,晚上9點開晚例會,周末加班搞活動。
每天下班就是一場心理博弈,賭第一個誰先走,互相給甲方爸爸曬加班時長。
前年,一個叫中梁的地產商,直接把「只要幹不死,就往死裡幹」掛在會議室,當作企業精神吹牛皮。
現在地產基層員工的核心優勢,已經不是資歷好、通市場、懂營銷。
而是變成了,老婆孩子不粘人、能加能熬身體棒、猝死絕對不訛人。
對下遊合作方的壓榨,同樣也越來越狠。
過去兩年,無數個銷售代理行業的朋友跟我聊,不想幹了。
房子不好賣,佣金壓的低,結傭慢成狗,還有鏈家和貝殼等傳統中介來瓜分新房市場的份額。
好的銷售,全跑到開發商了;留下一群菜雞,天天互啄。
而北京保利這次的強制轉發事件,背後所折射的現實就是:
作為行業上遊的房企部分領導同志,平時當爸爸當慣了。時不時就要以施捨者的身份,對待媒體同志們。
嗟,來食。
一個行業內捲化的典型標誌,就是這個行業想要賺錢,只能靠對極限壓榨人力和效率。
有個朋友,是做醫療器械的。
通俗點講,就是專搞偉哥那種。
他說,就你們地產圈裡的人買的最多。
4
我今天跟大家聊這麼多,是告訴大家——
中國,真的太需要一場技術革新了,真的太需要下一輪技術大爆炸了。
我們這個偌大國家,擁有14億的人口。雖然看起來機會多,但內部的競爭更加嚴重。
尤其是,類似金融和地產這種高度成熟化的行業。
它們高度成熟之後,機會立即銳減,徹底陷入無休止的內耗。
底層互撕,新人完全沒有出頭之路。
要麼拼資源,要麼拼放得開。
如果你既沒資源,又放不開,就只能在互相傾軋中,被榨成甘蔗渣,再送進垃圾箱。
另外,有一個殘酷現實——
越來越多的行業,也正向金融和地產這種內捲化的方向邁進。
為什麼清北的畢業生,寧願去應聘一個街道辦,也不願進入社會大熔爐裡錘鍊一番?
根本原因就是,很多行業內捲化嚴重,底層互撕,相互傾軋,新人不僅被白嫖,動不動還要被拉去陪酒。
敢不喝,大耳刮子扇哭你。
相對而言,街道辦這種體制內的工作,看起來掙得少,但勝在飯碗足夠鐵。
社會,正在走向內卷。各個行業,都趴在存量上拼命吮吸汁水。
此時此刻,我們太需要一場技術爆炸。
只有技術爆炸,才能帶來新的增量和新的紅利,才能引發機會爆炸。
類似移動網際網路那樣的紅利、增量和機會。
雖然,我是個樓市死多頭。
但我仍然希望在這個關鍵時刻——
高層能暫時按住樓市,按住資本市場,倒逼資金流入科創類行業,去催生出技術爆炸,去催生出技術紅利所帶來的機會。
只有這樣,我們這種升鬥小民才有機會出頭。
樓市也才真正有購買力,而不是純粹靠一時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