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內捲化的中國教育,應從停止補課開始拯救?老教授:刻不容緩
教育強則國強,一個國家能否成為「超級大國」的關鍵除了科技外,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問題。反之,如果一個國家教育系統出現了大問題,那麼對一個國家能否良性發展是有很大影響的。目前的中國教育很多人已經指出存在「過度內捲化」的趨勢,那麼針對這種情況,該如何解決呢?
不知道大家發現了一個問題沒有,學校的正規教育與校內外的補課教育,已經形成了「鼎足之勢」。要不說當代的學生太累呢,又得接受來自學校的正規教育,放學後還得接受來自校外的補課教育,美其名曰「贏在起跑線」,事實呢?略微提升並不是很明顯而已。當然,很多家長學生其實也是並不想去培訓機構接受校外教育的,但是,雖然不情願,可是補課這個「教育內捲化」的行為,已經讓很多學生與家長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何為「內捲化」?
內捲化的意思就是當一個文明、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形式已經確定,已經無法轉換為更高一級的社會與文明。教育的內捲化指的是在教育行業內,教育內容水平已經很難做到提升,變化的只是數量而並非發展的增長。
簡單點來說,雖然大學在不斷建設,但是也是跟不上「擴招」的。大學的數量穩定在一個基數,每個地區學生原本都有機會上大學,可是,有的地方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就去壓榨老師與學生,對別地方的學校進行大學名額爭奪。可是,雖然在短時間內地方學校能夠提高升學率,可是,如果別的地方學校立馬將這種套路複製的話,那麼又回到了原點升學率。到最後,我們驚訝的發現,老師比原來更累,學生比原來更累,學校比原來更累,可是升學率卻一點沒提升,可能有的學校升學率反而降低了不少,這就是「教育內捲化」。
教育內捲化也並非沒好處,最起碼能提高全民學生學習成績,但是對國內教育來說卻弊大於利。就目前情況而言,過度教育內捲化已經給中國教育來很嚴重的後果。
「揠苗助長」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雖然在短時間內莊稼看上去都有所提高,可是,莊稼其實早已經「壞」了,當然,秋天也是無法收穫到糧食的。目前的教育內卷,雖然沒到這個程度,離這個程度很遠,但是,如果放任不管的話,那麼最終的結果必將是「揠苗助長」,除非有特殊方法能夠很好應對。
教育內捲化令學生早早的就對學習失去興趣,以前的學生初中都十分喜歡上課與學習,可是,現在的學生,由於小學時期就開始不停補課,早已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放學後,學生不是在補習班就是在去補習班的路上,對學習失去興趣如何才能更好的學習呢?過度的內捲化恐怕培養出來的都是「學習機器」,對學生創造性思維是毀滅打擊,可能這也是我國學生喜歡按部就班的原因之一,這也是我國學生能在各類奧賽奪獎,長大後卻連「諾貝爾獎」都挨不到的原因。
教育內捲化給學生們帶來的,更多的其實是壓力,這種壓力讓很多學生已經承受不來,長此以往,極其容易影響到學生們的身心健康。「胖墩、眼鏡、糖人」學生越來越多,過重的學習時間已經佔用了運動健身的時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垮了學習成績再高有屁用。
教育內捲化雖然讓補習班遍地開花,為國家經濟也做出了一點貢獻,但是,其中也是夾雜著不少不良補習班,畢竟,全國的知識分子就那麼多,全國的優秀教師也就那多,自然補習班的「質量」也是殘次不齊的。目前,校外培訓已經成為了一個龐大的產業,無形中也在「逼著」家長交錢,可是,明明有義務教育,為何還要去校外培訓呢?有錢人家的孩子能夠報好的補習班,但如果家裡沒錢的學生呢?因為花不起錢小學時期就要被社會淘汰嗎?這是不是也在無形中讓寒門再難出貴子呢?
其實,關於這一點,我們還是要回過頭來想想,我們教育的目的與初心是什麼?其實,還是為了能夠培養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孩子,但是,在教育內捲化下,孩子的智是發展了,但德與體在無形中也被消失殆盡。
如何解決「教育內捲化」帶來的巨大影響,有一位老教授認為,可以從「全面停止補課」開始做起,解決教育過度內捲化就要從義務階段教育的補課行為開始杜絕。即使補課,可以從校內開始,實現免費補課,讓全體學生都在同一起跑線。畢竟校內校外培訓機構已經形成龐大產業,一時間難以清除,那麼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要求規範校內外補課機構,比如「不準刻意宣傳升學率」「不準給家長製造學習焦慮」等等。
教育過度內捲化,勢必會造成惡性循環結果,一個國家想要健康的發展,教育問題是最重要的問題,教育良性發展對一個國家而言實在太重要!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