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異化」生存

2021-01-10 藍鯨財經

投稿來源:腦極體

1996年12月,未來學家尼葛洛龐帝的《數位化生存》(Being Digital)一書在中國出版。最後這本書賣出了60萬冊,而中國的網際網路產業也在此後開始了井噴式發展。

尼葛洛龐帝在《數位化生存》一書中,準確地預言了未來數字網絡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生存方式,比特(bit)將取代原子成為我們人類生活的基本交換物。如今,我們生產、交換、消費還有消化和遺棄數字信息,一如物理世界的真實消費一樣,幾乎所有人都已經主動進入或被動捲入數位化的生存方式之中。

「數位化生存」的好處自然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從中享受到經濟生活的福祉遠勝任何一個歷史時期。不過,正如「凡事都有兩面性」的辯證法箴言所透露出的,我們也在遭遇「數位化生存」對我們的全面重新塑造,而同時我們也在遭遇種種的數字「異化」。

記得幾個月前,看到一個非常二次元的故事。一個名為「金丹-元嬰」的貼吧用戶在百度艾斯吧臥底五年,各種偽裝隱忍,終於上位成為這個貼吧的吧主。精彩之處就是,在上位之後一夜之間,他刪光了所有關於《海賊王》的艾斯的帖子,重新將這個充斥海賊迷的貼吧「復闢」為《奧特曼》中艾斯·奧特曼的粉絲吧。

這位艾斯·奧特曼吧的吧主,可謂是真正實踐了所謂的「數位化生存」,他在這五年當中所投入的時間、精力和長期的隱忍策略,都足以說明他已經成為數字世界的標準原住民。但是這種數位化生存是否已經有一種「異化」的成分,值得我們警惕。

從快手廁所計時器說起,職場人的「數位化生存」困局

快手公司的這張廁所計時圖註定會成為標註數字時代的一個縮影。在繼996.ICU、「社畜」之後,「打工人」成為2020年的新熱詞,而我們見證了職場人生存空間的又一場「潰敗」。

快手的本意可能是為了解決辦公樓裡「人多坑少」的矛盾,提醒佔坑的同事不要過長時間的佔用寶貴的如廁資源。但是為如廁時間計時,還要讓排隊的人群看到這一信息,通過內外施壓的方式來監督裡面的人,實在是有點太不地道了。多少職場人將茶水間、廁所當作放鬆的最後一點私人空間,終究還是失守了。

看過有關富士康等流水線工廠報導的人就會知道,這些產業工人早已在現代化嚴密的工作制度下把一切行為進行了標準化管理,其中一條就是把上廁所時間給壓榨到幾分幾秒。不曾想,用在流水線工人身上的方法也在向依靠出賣腦力資源的白領身上了。

現代產業工人的生存方式大多要歸功於弗雷德裡克·泰勒這位科學管理之父,他的《科學管理原理》成為現代化生產的扛鼎之作,也是他一手參與了福特的第一條汽車流水生產線的創建。對於工人而言,受益之處就在於知道一天幹多少活,該拿多少工資,勞動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其代價就是工人們只能按照固定工種和標準規範去進行工作就行,一如卓別林大師《摩登時代》裡表現的那樣。

現在,這套用於產業流水線工人的方法卻正在應用到要發揮人們的創造力和腦力資源的現代企業管理上,而且企業家們有了更加得心應手的數位化工具——一些用於監控和分析員工工作行為的管理軟體及其算法。

在今年疫情中,美國一家提供辦公系統監控軟體的公司的業務諮詢量提高了三倍,有三分之一的客戶選擇訂購了這一服務。這套軟體可以讓上司領導來直接監控員工的電腦桌面,並可以對電腦屏幕進行錄屏。系統軟體還能對電腦各項任務所花費的時間進行記錄,並對員工的工作效率進行打分。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一份報導,微軟就在用自己的Office365服務來收集員工跟客戶之間聊天、發郵件和開會的頻率,甚至是員工日曆上的日程,然後微軟會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來評估員工的工作效率或者管理的成效。現在,微軟在考慮將這套分析軟體出售給其他企業。

在企業遭遇生存困境的時候,企業家想通過提高員工工作效率,減少人力成本的方式來拯救企業自然是無可厚非,不過在以靈活性和創造性為目標的現代企業環境中引入這種「智能監控」的方法不知道是否可以奏效?

對於職場人,原本我們以為新通訊工具和新辦公軟體的加入是幫助我們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但現在反過來成了隨時找到、監控和分析我們的「主人」。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打工人」既可以用一套「打工人語錄」來自嘲,也可以發明出「摸魚學」來應付了事。儘管我們想盡辦法逃避這套職場數字「異化」管理,但也大概率逃不出自己手中的那個數字「異化」生存。

現實版《黑鏡》:消費主義時代的買單人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非常讓人氣憤。成都一個外賣小哥在送餐時被下單人打成了顱腦損傷。原因竟然是這個下單人標註要求只能敲門不要打電話,但是他又沒有標註門牌號,結果外賣小哥還是打了電話確認,最終這個人惱羞成怒開始施暴。

是什麼給了他這樣的「勇氣」打人,又是什麼讓他能如此暴戾?當然,除了個人的無知和精神情緒問題外,我想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線服務平臺帶給人們的一種生存錯覺,他「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理應享受到如期所願的服務。儘管這個打人者的反應著實讓人吃驚,但他的行為確實反應出一個現象,就是在數位化生存的高精度和高效率之下,我們現代人的容錯率和耐心一再下降。我們對開車等紅燈、叫車等車、吃飯排隊等要求越來越準確,而對系統出錯或者無法融入這個系統的人越發沒有耐心。而這恰好正是我們被數字「異化」的另一個表現,我們正在嵌套進入數字服務的一個鏈條當中。

造成這種數字「異化」生存的根源,就來自於我們日漸沉迷的「數字世界」。2020年Netflix的高分紀錄片《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中,揭示了一個正在發生的可怕趨勢,社交媒體的泛濫造成青少年抑鬱症患病率的直線上升。顯然,社交媒體帶給我們極大的社交便利,即時新聞推送給了我們快捷的資訊信息,小視頻和直播平臺帶給我們及時滿足的歡愉和精神享受。

但與此同時,這些數字工具也剝奪了我們建立深度社交、深度思考和學習以及延遲滿足精神需要的可能。現在,我們被濾鏡、刻意的剪輯、充滿套路的修辭、蒙太奇的表現、情緒化的表演、充分情緒的評論和層出不窮的新鮮創意的包圍,大腦每日都在享受著日漸成癮的高頻刺激。

這正是我們在享受智能化工具時不得不付出的代價。正如英劇《黑鏡》中有一集所展示的,白人女主因為大數據系統分析如何才能出名,被勸說從歌手轉型為豔星,而黑人男主要用自殺來反抗這個無處不在的數字消費帝國,卻被當作脫口秀演員來為大眾提供另類表演。無論如何反抗,都不能逃出數字娛樂產業的魔咒。

對於網際網路時代的原住民,一如開頭提到的身居貼吧的那個隱忍吧主,他們既是這場數位化生存的最早成癮者,也可能是這場數位化生存的最早免疫者。未來他們將決定我們的數位化世界是否向更加泛濫而無所不至的地步進化,造就下一個「娛樂至死」的新時代?

畢竟,當前這些網際網路應用平臺的主要開發者都是這些20-30歲左右的年輕人,而那些更年長者,要麼已經躋身管理者階層,結成利益共同體,要從這些平臺中攫取高額利益,要麼大部分人成為這場數位化生存的忠實消費者。

這其中,包括我們大部分人,以及我們的長輩和孩子。

數字「異化」的兩面:一面拋棄一面壓榨

數字「異化」生存,也並不是以單一面向示人,它還有另外一個面向的殘酷,那就是是對於那些無法活在數字世界當中的人群的「懲罰」。一如疫情期間,沒有智慧型手機,更不能出示防疫二維碼的老年人,硬生生被司機和乘客從公交車上趕下去,也如前幾天,不會使用微信預約的老年人在醫院裡大喊「你們不能把老年人絕之門外」的痛苦。

儘管這些缺乏人性化的舉措都很快得到了整改,但是這一現象無不揭示出一種冷峻的現實:如果無法完成數位化的嵌入,未來我們將寸步難行。

而完成「數位化嵌入」,也很容易,只需要給你一部智慧型手機就可以。我們注意到只要子女們為長輩下載完相關應用,開通了帳戶之後,這些中老年人也很快會沉浸其中,無論是操心各種家國大事、八卦軼事,還是沉浸在各種雞湯短視頻當中,他們也大多沒有任何抵抗,就被這些數字產品所綁定。

從根本上來說,任何人在信息成癮和大腦的瞬時獎勵機制上,都沒有多少抵抗力。但是相比於久經考驗的年輕人,老年人可能更加毫無經驗。比如最近曝出的中年阿姨在抖音上被假冒某位男明星的帳號所欺騙。面對這些大多數人一眼就能認出的騙子帳號,沉浸其中的阿姨卻難以從這套原本非常拙劣的騙術中清醒過來。

可以想見,如此眾多的生活在原本狹小生活經驗中的中老年人,突然遭遇一個光怪陸離的數位化世界,他們被收割的將不僅僅是時間、注意力,甚至是情感和原本就不寬裕的積蓄。而對於那些嫻熟利用數字平臺規則、熟悉套路玩法的人們,將成為這場新湧入流量的收割者。

對於這場已然洶湧而至的數位化世界,我們其實根本還未做好準備,就已經入局並隨波逐流。我們無疑是這場數位化生存的受益者,但同時我們又是這場數位化生存的受害者。

這種體驗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特別是當你有了孩子,看到自己的孩子對著隨處可得的數碼產品和數字內容,眼睛一眨不眨地投入其中,被那些扁平化的內容吸引到呵呵傻笑的時候,這種對於數字「異化」的體驗則更加深刻。

現在我們生存在一個更加巨大的數字「異化」的生存危機當中,也許我們和我們下一代鬥爭的結果只能是「常常不滿,偶爾成功,總是失敗」,但是我們也必須要開始一場針對數字「異化」生存的嚴肅拷問了。

 

相關焦點

  • 科技異化:人與自然關係異化的直接動因
    【關鍵詞】科技異化   人與自然關係異化   技術理性   科技自發性 【中圖分類號】B82-057    【文獻標識碼】A技術化生存是當代主流國家社會的真實寫照,而當科技時代與生態危機加重的時代並存的時候,我們就不能不反思,到底是什麼引發了人與自然關係的對立。而在人與自然關係的對立中,作為現代社會最強大的生產力的科學技術,到底在起著什麼作用。
  • 對消費異化現象的反思
    【摘要】異化問題是理解和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現象的一個重要角度。符號異化在消費異化中表現尤為突出,過度符號化已經在人們的消費行為、日常生活、交往行為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符號的過度化成為一種壓制人的精神生活的巨大力量。符號理論、馬克思的異化理論為我們揭示符號異化現象提供了獨特視角。
  • 論馬克思與弗洛姆異化思想的價值
    但《手稿》中的馬克思異化思想仍然是人本主義的。馬克思異化勞動思想,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發生重大變化。馬克思從異化的性質、根源和揚棄三個方面發展了異化勞動的思想,即:從人的「類本質」異化到「現實個人的異化」;從異化是私有制的原因,到異化根源於分工和私有制;從只有實現共產主義才能揚棄異化,到只有消滅異化及其根源才能實現共產主義。這裡是從人本主義向歷史唯物主義的質變,也是唯物史觀確立的結果。
  • 精神異化是為什麼?我們是受益者還是受害者?
    我們的確沒想到過我們是精神性異化的受益人和受害者,最可笑的是,我們還想像著外星生物和我們一樣被精神性行為異化,它們還異化出更高級的精神智能,來地球禍害我們。這想像怎不令人噴飯,連外星生物的異化都與我們相同,可見我們的思維異化得多麼徹底。由語言派生出來的精神智慧,是我們人類的獨特產物,絕非生物進化的必然進程和必然結果。
  • 電影《千與千尋》:關於現代人的異化與救贖
    其中,對物質、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下人類面臨的自我異化、精神家園喪失等生存困境問題的揭露,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而影片在對其進行深刻探討的同時,也為現代人的自我救贖提供了一盞明燈。關於現代人的異化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使人們的物質生活較從前有了極大的改善,但與此同時,高度機械化、物質化、商業化的社會也使現代人類走向「異化」境地。
  • 現實主義文學:異化主題,人與人的關係
    現代主義文學突出地表現異化主題。文化是人的外化與象徵,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標誌。現代主義文學傾向於文化批判,本質上是基於對人的生存狀況、人的本質問題的探索。人類創造了文明,但文明在本質上與追求人性自由、追求自然的人相對立。
  • 異化是矛盾痛苦的根源,我們即將走出困境!
    生存者:你指出我們人類是一種錯誤的存在,是存在的異動和異化,我們暫無反駁的理由,這讓我們內心五味雜陳,思想處處都在矛盾之中。我們說,人貴有自知之明,看來我們既不自知,更未自明,我們糊裡糊塗地將生存進行到如今,至今不明白為了什麼而生存。這已經不是笑話,是一個巨大的悲劇。
  • 分裂、反噬與迷失:「玩樂勞動」視角下青年社交媒介使用異化
    (二)玩樂勞動與異化  作為數字勞動的形式之一,玩樂勞動在商業與數字浪潮共同澆築的當代社會與文化結構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及影響力,從而成為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及當代文化研究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與發展趨向。
  • 最怕的不是變成甲蟲,而是人與人關係的異化、人與社會的異化
    格裡格爾是一個「人」,但在現實的生存環境中,他又何嘗不是那隻他變形後的「甲蟲」。所以卡夫卡在《變形記》中將人變形為「甲蟲」,雖然看起來有點荒誕,但實際上卻是一個極妙的意象。從《變形記》中看十九世紀西方社會中存在的「異化」現象說到「異化」,可能我們馬上聯想到的是影視劇裡面,人變成了殭屍,或是妖怪,以及像卡夫卡這篇《變形記》裡面的,人異化成了一隻甲蟲。
  • 「類本質異化」是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思想嗎
    內容提要:長期以來,國內理論界流行的觀點認為,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異化觀的第三個規定――「人的類本質與人相異化」,是應用費爾巴哈的「類本質異化」思想來考察私有制條件下人的生存狀況的產物,是《手稿》中的「不成熟思想」;他創立唯物史觀後,就根本拋棄了這一舊哲學思想,代之以唯物史觀的科學觀點。
  • 切忌權力「異化」
    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的思想理論界,曾經對「異化」問題展開過熱烈討論,當時的一個分歧之點,是社會主義社會究竟有沒有「異化」現象。一種觀點認為,「異化」現象是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社會主義社會不存在「異化」現象;另一種觀點認為,社會主義社會仍然有「異化」現象。比如說,目前的腐敗問題,就是一個表現形式。兩種觀點尖銳對立,爭論實際上一直持續到現在。這個問題的癥結何在呢?
  • 文字異化構成的運用!
    文字最初創造的目的是用來記錄和傳達語言信息,但隨著社會與文明的發展,文字逐漸運用於實用設計領域,開始超越當初單純的信息記錄與傳達功能,而被賦予設計上的美感與意義,使其烙下藝術的痕跡,這種文字功能的變化可以稱其為文字的異化。
  • 我們如何看待異化?
    大部分認為盧卡奇的物化與馬克思的異化是相同的,甚至說《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發現,更加證明了盧卡奇物化概念與馬克思異化思想的一致,二者互為證明。但實際上,這裡存在一個巨大的不同,即二者如何看待異化?01 真我生活的兩種思路盧卡奇認為異化了的生活,就不在是人的生活,人們應該堅決徹底的突破異化,改變異化的生活,回歸真我的生活。
  • 積極的"異化":人工智慧時代的"人的本質力量"
    自然人+人工智慧人的新型「異化」關係在總體、交互、生存和本體等關係方面發生了根本性轉向,同時,非現實性上人的積極「異化」變得更為豐富。儘管如此,「超人時代」仍然是自然人「固有的本質力量」。破解以積極的「異化」為內核的「人的本質力量」應成為人工智慧時代的哲學使命和哲學現代化的起點。對於人工智慧時代人的本質力量的理解是中國智造取得成功的密碼。
  • 安部公房著作《砂女》:社會異化,人無自由
    深究來,有形沙洞如無形人生,又如無形社會,仁木順平掉進的不是囚禁他七年的沙洞,而是生命的沼澤與社會的泥潭,他重複七年的挖沙行為不過是重複人一生中無意義的日常以及為適應異化社會所做的努力,置身沙洞的孤獨與絕望也不過是被異化社會迷失了自我,被異化人群所不理解的存在困惑與生存迷茫。
  • 美國的教育異化和社會異化
    (文章原標題:美國的教育異化和社會異化 ——兼談中國和亞洲的留學美國熱潮)美國總統選舉進入最後衝刺階段。雖然歐巴馬逐漸展示一定的優勢,但是差別並不顯著,任何突如其來的「十月意外」都可能造成逆轉。所以誰最後當選總統仍在未定之天。再加上國會兩院改選的局勢並不明朗,尤其是堅決與歐巴馬對著幹的眾議院共和黨多數,要預言大選後的美國政治走向為時尚早。
  • 異化勞動:一個經典的話題
    原標題:異化勞動:一個經典的話題 03以揚棄異化為核心的共產主義批判   法國著名學者科爾紐在《馬克思恩格斯傳》中認為:《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兩個基本主題——揭示資產階級社會中人的自我異化和這種異化在共產主義制度下的克服
  • 警惕消費社會的異化消費
    消費成為了一種新的異化形式,這種異化在根本上表現為過度符號化。【關鍵詞】消費社會 符號 異化 【中圖分類號】F43/47 【文獻標識碼】A一般而言,消費社會是指社會生產相對過剩、商品買賣在經濟活動起主要作用的社會,消費成為刺激、拉動、維持生產的主要因素。
  • 困境與出路:傳媒的現代異化及自身超越
    傳媒異化的生存表現馬克思批判吸收了盧梭、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異化思想中的積極成果,建構了科學的、唯物的異化理論。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了「異化」的思想,認為異化的實質在於人所創造的整個世界變成了異己的、與人對立的東西。馬克思作品中論及的異化(entfremdung,又譯疏離),是指原本互屬或和諧的兩物彼此分離,甚至互相對立。
  • 馬克思哲學中的異化概念
    費爾巴哈說:是人在努力的實現他們自己,是人而不是上帝,以一些方式異化於自己,歷史與我們努力克服自我異化有關,從而啟發了馬克思。馬克思說:「哲學家們只是以各種方式來解釋世界,但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因而馬克思把他的思想置於兩種觀點之上,黑格爾的辯證的歷史觀和費爾巴哈對物質秩序第一性的強教。